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31|回复: 0

值得思考的分享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3 13: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值得思考的分享教育
                                
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分享行为可共同享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带给大家的各种条件,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行为还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在今后与人共同生活和与人合作共事。新纲要、新理念的引领下,合作分享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我们教师也在努力的从各方面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从最初小班的“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到中大班的“小朋友要互相帮助”“ 小朋友要互相帮谦让” “有好东西要分分吃”老师们侵注了很多心血。孩子们在分享行为上的确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当我们提问:为什么这样做时?孩子们这样回答:
1)“我给他吃东西,他就和我玩”;
2)“这个东西我家里多,我想吃他带的东西”;
3)“这样做,老师会表扬,发小红花”……值得我们思考。
我认为出现这样的现象,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重行为,轻观念。我们在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同时必须为幼儿树立正确分享观念,只有做到两者并驾齐驱,才是完整的分享教育。实践中我的做法是:
  1)积极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行为习惯的教育,他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需要多方的融会贯通支持性的教育。分享行为是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的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在亲社会行为中劳动光荣观念的养成是前提。一个爱劳动,肯为他人劳动的人,那他的分享品质也一定是优先的。由此,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可以给他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不要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让孩子从劳动中体会成人的艰辛,找寻快乐。我们教师可以在做打扫教室、保洁区时,让孩子与自己一起干活,比如扫扫地,擦擦桌椅,倒倒垃圾等。而在让孩子做这些事的同时,教师必须强调一个前提:不是为老师做的,是为我们全班小朋友做的。事实上,孩子们非常愿意这样干,劳动中不知不觉的分享行为就开花了,没有过多的说教,从观念到行为,孩子们都是快乐的 。用我班孩子的话说就是:“我有一个任务,是我喜欢做的。”
  2)适度表扬,重行为轻对象
当孩子中间出现好的分享行为时,我们教师在表扬时一定要遵循原则:对事不对人。也就是说我们要肯定行为本身,而不是一味的表扬作出该行为的孩子,让多数孩子误解的认为:老师喜欢这样做的小朋友,我下次这样做老师才会喜欢我。在表扬的同时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用过多的物质刺激孩子,“这样做,老师会表扬,发小红花”这样的分享观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如:在玩图书馆的游戏时,我准备了数量不多的图书,见一些幼儿拿到图书,一些幼儿没有拿到图书,我就问拿到书的孩子“别的小朋友没有书看怎么办?”让幼儿通过思考,自觉产生分享的语言和行为。有的幼儿说:“把这本书给他看吧!”并将书递给没有的孩子,有的则说:“我们一起看吧!”过后,我抓住这一教育时机问他们:“和XX一起看书高兴吗”?并进一步强化:“有好东西应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才对,你看因为你把图书让给小朋友看 ,所以你们在一起看书才那么高兴,你真了不起”。
  3)不给孩子“特殊”待遇
在着一点上一定要取得家长的支持。 在吃东西的时候,要培养孩子为别人着想的习惯,有好东西,一定要与别人分享。可把东西分为几份,一份给妈妈,一份给爸爸,如果家中还有其他长辈,也要想到。不可让孩子一人吃独食,不懂得关心别人。不要让孩子有与众不同的心理。尽量避免给孩子特殊待遇,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而要让他知道自己与别人是一样的,没有任何不同的地方。这样可避免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一旦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做家长的要坚决给予拒绝,不可心软。
(4)不要迷信、盲目争“第一”
在上美术课中,当幼儿需要胶水或剪刀时,我故意少给一些剪刀和胶水,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小组成员中谁先用,谁后用的问题。起初幼儿都去抢着用,结果搞成一团糟,于是我在一旁建议大家一起商量,谁先用,谁后用,排好顺序,下次需要分享物品时,再进行轮换。通过随机教育,幼儿在反复的教育训练中逐渐养成了乐于与他人分享的好习惯,懂得了做任何事情自己不可能永远都排在第一位,进而逐渐做到了遇事要想到别人。
(5)鼓励孩子关心帮助他人
  在能够帮助别人的情况下,而别人又有事相求的时候,家长可以教孩子如何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也可带孩子参加一些募捐活动,当然要在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孩子会通过实际活动与父母的思想启发认识问题,具有良好的助人为乐精神。放弃溺爱是使孩子摆脱自私自利性格的前提。
(6)在游戏中让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毛病
    可与孩子一同玩游戏,用一种表演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比如,利用故事的成员分配不同的角色,然后策划一个人与他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剧情,让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懂得怎样关爱别人,怎样与人相处的道理。游戏可涉及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老师怎样教育小朋友、服务人员对待顾客、医生对待病人等。孩子会从这些游戏中了解社会的各个层面,懂得关心他人,改掉自私自利的坏毛病。
7)培养孩子尊老敬老的习惯
    要让孩子学会体谅长辈、关心长辈。有好东西时应首先想到比自己年长的父辈、祖辈。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懂得感激,要向别人道谢。看见行动不便的人时,不要嘲笑,而应主动上前帮忙,让别人感到快乐,也从中体会助人的乐趣。从孩子小时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让他充分体会到生活的艰辛。父母不要包办代替,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吃饭,帮助做些家务活,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这样,长大后孩子才会为自己的家庭与社会多做贡献。可带孩子主动帮助周围的孤寡老人。这些训练都可让孩子养成关心他人的好习惯,还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以及为人处事的能力。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亲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孩子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从观念到行为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这间的温暖和爱。这样,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丹阳市南门幼儿园  秦军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9-28 21:12 , Processed in 0.06381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