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42|回复: 0

江苏积极开展对口帮扶支援合作纪实·结对帮扶篇 | 兄弟同心,咱们一起奔小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31 17: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资料图:江苏南京市与青海西宁市对口援建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焦哲 林喜妮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一圈、一圈、又一圈,海拔2800米左右的盘山公路,深深刻在了帮扶干部刘军的脑中。从无锡惠山区到青海海东乐都区挂职的两年间,他早已熟悉了这里大大小小的村镇。

刘军引来的14亩甜叶菊,是乐都区共和乡联星村罗丽华追求未来美好生活的起点。“江苏来的干部,有信仰,有干劲,有眼光,让我开了眼界。”罗丽华说着未来的打算,眼睛里闪着光亮。“14亩甜叶菊就是我的梧桐树,一年多赚5万元,将来我还要做民宿、搞旅游,接‘金凤凰’。”

从扬子江畔到青藏高原,从鱼米之乡到天山脚下,一批批江苏干部人才满怀热血与激情,在青海、西藏、陕西、新疆等对口帮扶支援合作目的地不懈奋斗,与当地干群结下兄弟般的深厚情谊。

五级结对传递江苏深情

一条拉萨河,缓慢安静地流淌。河南岸,西藏拉萨曲水县才纳乡四季吉祥村宛如一座世外桃源,四种颜色、分别代表春夏秋冬的365套藏式房屋,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穷达的家就住在这里。看到来了客人,穷达的妻子端出了酥油茶和点心。“现在的生活很幸福。”说起家里的日子,黢黑的穷达腼腆地笑了。“自从2016年12月搬迁到新房后,我打工的机会也多了,收入也就高了。”穷达做藏药种植技术员,年收入1.5万元左右,妻子在村委会做保洁员,每月收入2500元,儿子也在家门口打工,月收入3000元。最让他骄傲的是大女儿,正在浙江大学读书。

在泰州市的对口支援下,资金、技术、人员纷至沓来,曲水县才纳乡净土健康产业蒸蒸日上,万亩乡土苗木良种繁育基地、中藏药种植基地等项目逐渐发展起来,才纳乡从昔日名声在外的贫困乡变成了名闻遐迩的富裕乡。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结对帮扶,是先富带后富的好抓手。为了更好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进一步深化“三对口”工作,在具体实践中,江苏构建了“五级结对”的帮扶体系,在强化省际战略对接、市际帮扶对接的同时,全面推进县际“携手奔小康”行动,将帮扶资源、工作重心向乡镇、村庄延伸。截至目前,已经有448对镇、484对村(社区)、499对村企、1035对学校、311对医院结对帮扶。

都村村曾是陕西省富平县淡村镇6个贫困村之一,属于革命老区。去年秋季,记者来到这里采访时,正遇到村第一书记王喜娟向在这里帮扶的苏陕工作队队员沈建良送锦旗。原来,在沈建良的协调下,其后方单位江苏省水利厅投入90万元,援建了新的村卫生室、党员活动室和近30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其中,部分房屋出租做农家乐饭店,年租金8万多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为村里扶贫帮困提供了支撑。“现在我们的村部真正成了都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把全村人都凝聚在了一起,这多亏了苏陕协作。”王喜娟动情地说。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界镇高峰村,是国家级一类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0户195人,贫困发生率34.75%。张家港市杨舍镇善港村与高峰村签订协议,率先探索“整村推进结对帮扶”新模式。2018年4月以来,善港村已派出驻高峰村精准扶贫工作队10批150人次。从党的建设、文化建设、乡村治理、产业打造等多个方面入手,蹚出了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深度贫困村精准脱贫的村村结对“善登高峰”之路。

真诚合作谋求多方共赢

“我们与陕西的结对帮扶,在产业、教育、医疗、就业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全面加深,全方位、无死角,合作项目越来越多。”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苏陕工作队领队杭海说。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是基础,是“输血”到“造血”的关键。陕西圣唐乳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钢锋介绍,“有了江苏的资金和江苏的企业加盟,我们要在羊奶产业领域大展身手,实现从种羊养殖到奶粉销售一条龙全产业链发展。如今,公司正在积极申报AAA级工业旅游景区。”

吉顺青稞醋是镇江与拉萨市达孜区长期结对共建的“结晶”。吉顺青稞醋车间主任高海坦言,“希望能够抱紧恒顺醋业的大腿!”镇江市京口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西藏拉萨市达孜区委常委、副区长许俊超说,正争取让吉顺青稞醋进入更多的内地商超。

接续帮扶中,对口支援正逐步向双向合作转变,双方积极搭平台、拓空间,不断深化合作领域,努力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2018年,江苏消纳伊犁新能源电力12亿千瓦时,有效满足了江苏企业用电。苏陕合作方面,双方先后共建10个园区,其中能源领域的合作逐渐深入,陕西的煤炭、电力等能源入苏量逐年增加。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没有青海的清泉,就没有江苏的碧水。生态,将江苏与青海两省牢牢连接在一起。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副领队薛强说,在青海,生态保护是第一位,因此在西宁市和海东市,帮扶资金主要聚焦于“两不愁三保障”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

就业增收,是摆脱贫困的重要方式。在陕西省周至县新建立的人力资源市场远程面试室,隔着摄像头和屏幕,苏州贯龙电磁线有限公司吉春魁顺利面试了一批求职者。2017年以来,江苏与受援地区充分发挥双方资源禀赋,力促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脱贫,在企业与贫困户中间架起一座桥梁。

资料图:在如皋九华镇一家服装企业生产车间,来自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的学员正认真学习缝纫技能。许丛军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脚下有泥心中有情

在江苏的对口帮扶下,一个个“扶贫车间”建了起来,留守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一所所学校有了崭新的校舍、全新的教学理念,边远山区的孩子们享受到优质教育;由江苏参与建设的医院,由江苏派驻的医生,已经成为当地看病首选之地;大量的西部富余劳动力,走进苏州、无锡等各地企业,学习最现代的生产技术……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洋芋花节期间,干了20天,赚了七八千块,数钱的时候开心呢。”1986年出生的荣尕胖曾经是贫困户,去年变成了农家乐的老板娘。

借助无锡惠山区“无中生有”的特长,一手打造了首届洋芋花节的乐都区峰堆乡80后书记李玮说,这个节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计划每年都要办下去,力争让这个品牌走出海东,办成青海省的名片。

崭新的农民居住区、宽阔的马路、现代化的厂房、美丽的校园、先进的医疗设备……每到一地,当地人总是充满感激地向记者介绍江苏与受援地结对帮扶的成果。

一颗赤诚心,换来一份真感情。“既然来了,就想干点事。”在青海省民和县帮扶的杨叶新说出了我省“三对口”干部的共同心声。

“真是干出了感情,每次回江苏,心里对新疆总有一份深深的牵挂。”昆山援疆前方工作组原组长沈立新,曾连续两次援疆。在他的推动下,昆山市的机关、乡镇与阿图什市44个深度贫困村结对。

省教育厅援疆干部、克州教育工委原副书记沈本领说,坚持多年的结对共建,江苏为新疆培养了300多位种子教师,新的理念改善了当地的教学生态。

走进青海海东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新村,有一座由江苏于2017年援建的盘绣园。当地人告诉记者,江苏干部多次实地调研,精心拿出援建方案。如今的盘绣园,一方面加工制造传统盘绣作品,同时研发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旅游商品,并实施土族盘绣人群传承培训。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及“传帮带”机制,有效带动了妇女增收。

班彦,在本地方言中寓意富裕和幸福。搬入新家的村民吕志全,在家门口挂了一块“土乡缘民宿”的牌子。他说,感谢江苏,未来日子肯定越来越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伟莉 梅剑飞  吴琼  付奇 杭春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1-25 06:48 , Processed in 0.05939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