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型升级靠什么?我们的答案是新一代企业家。这一棒交接得好,才能赢得未来,赚好明天的钱。”3月底,在丹阳采访,镇江市委常委、丹阳市委书记李茂川就他的“接力棒论”侃侃而谈。
以“新一代”的期待正视他们
企业与地方的转型升级,都有赖于企业家“新一代”的创新突破。不过,近来从飙车酒驾到赌博败家,进入公众视野的“新一代”们,给人印象似乎更多的是难当重任的“富二代”。
“如今,‘富二代’已成为一个负面词汇。而这恰恰说明了培养新一代企业家的迫切性。”丹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正泰介绍,丹阳民营经济发展较早,民营企业数量众多。但2004年,该市在调研了全市75家销售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后发现,企业“一把手”的平均年龄超过51岁。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6人,仅占8%。有的企业家精力不再充沛,有的身体状况不佳。而对子女,他们又普遍存在“能否接班”的思想顾虑。接班人培养,成为他们最大的心病。
“‘新一代’成长环境相对优越,人生历练相对简单,因此,其经营能力和创业精神都让老一辈企业家担心。”刘正泰分析说,“有的企业甚至采取了‘保守疗法’,该抓的机会不抓了,该上的项目不上了。”
以“后备人才”眼光善待他们
如何让新一代成为“超一代”而不是“富二代”?丹阳市近年一直在开展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
据介绍,丹阳瞄准的企业家“新一代”主要是三种类型:即将接班的民企二代:大中型企业的年轻高管;成长型企业的年轻企业家。相应地,搭建起了三个培养平台:“企业家高校求知行”是拓展性平台;“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俱乐部”是综合性平台;“新一代企业家培养工程”是基础性平台。
“我们每年从人才基金中划拨出100万元,有计划地组织培养对象到高校深造、企业挂职锻炼。”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科长赵顺群说,“我市境外培训的第一个班,对象不是党政干部,而是这些企业家‘新一代’。”去年8月的这次境外培训,共有41名学员去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市一级企业家培训放到国外名校,这在全省还是首家。
以新知新识“塑型”他们
1987年出生的瞿伟和陈芃是斯坦福培训的同学。此前,他们是高中同学,不过,高中毕业后就一直没见面。“很多同龄人还在为找工作而发愁,而我们,年纪轻轻就被冠以企业家的头衔。”陈芃说,“这样的转变,确实有些太快了。”陈芃是江苏吟春碧芽公司的执行总裁,瞿伟现在的身份则是江苏耀华洁具的总经理。
“做好了,是你应该的,做不好,就是你无能。”曾留学澳洲的瞿伟说,其实自己也承受着巨大压力。他讲了这样一个细节:每天早晨将闹钟定在6点50分,不过,往往要到7点钟才起。“赖在床上10分钟,让我有负罪感。”两个人认为,“不管是企业管理、资本运作,还是政策法规,我们都需要培训充电,提高自己。”
学习培训课上的收获,很快就被运用到了企业经营中。“从美国回来,我就与湖南大学签订了超细微茶粉的协议。”陈芃说,“既要做茶叶的成品商,也要做原材料商,这就是我从‘两面市场’理论悟出来的。”“目前,丹阳市规模超亿元的企业已经近120家,而在5年前,只有50家。”刘正泰说,“大企业的不断增多,年轻企业家的不断涌现,使我们感到:每年的100多万培养经费真正花在了刀刃上!”
本报记者 翟慎良 晏培娟 李 扬
本报通讯员 张 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