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や深蓝や 于 2011-6-13 19:53 编辑
毕生勤铸苍穹剑-记丹阳知名作家高息林
作者:刘德馨 笔名:や深蓝や
重现似曾相识的老行当,让人怀旧遐想。那些传统的手工艺劳动,记述了历史的昨天。修钢笔匠、钟表匠、铁匠铺、竹器坊、园木作铺等,都曾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走进老行当,就象回到了那已经逝去的年月。
一直以来,他的精力十分旺盛,钟情于杂文、散文,后来为了寻找渐行渐远的民间老行当,一熬就是四五个年头。
他就是丹阳知名作家高息林老先生。他默默无闻地穿梭在丹阳这块富饶的土地上,他用镜头感悟人生,用双脚书写着他追踪的老行当,为的就是传承和发扬民间的非物质文化。
以前看过高息林的不少杂文和游记散文,为他后来从事文学的搜集整理及创作打下了基础。如他写作的《失职的猫》和他最近出版的《老行当》等等,皆得益于自己细致的观察和平时对生活的态度,分别被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些书名就是记述他一丝不苟的笔耕精神。
“如果一个人能把自己的兴趣、职业和社会责任统一起来,这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高息林说。
五年的坚守,他诠释了这样的信念。
他深入丹阳市区和农村,挖掘、寻找历史历史遗产“老行当”,他用执着的精神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调查研究老行当的历史档案,大力弘扬丹阳人民的优良传统,被当地群众和读者誉为丹阳历史文化的“活字典”。
五年后,他出版的文集《老行当》问世,在民间文学研究领域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正竭尽全力把丹阳的民间文学推向新的高度。甘于寂寞、学而不厌、乐而不倦,高息林先生以他的执着和坚韧,在民间文学领域里跋涉,守望着民间文学精神的高地,成为小儿科里的大学者。
其实,民间文学生存于民间,存在水乡农家,存在于平原、丘陵和大山深处。在高息林先生的文学生涯中,他把许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实地考察上,始终保持勤奋、严谨、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品质,在本土文学界享有良好的口碑。
作为从鱼米水乡------丹阳,走出来的作家,他担当起丹阳民间文艺保护和发展的重任。他经常深入农村,涉山跋水,到第一线考察,以第一手材料作为研究对象,不遗余力地保护和发展民间文化遗产,为民间艺术家们呼与鼓,并为他们排忧解难,通过他的不懈努力,让民间文学得到社会的尊重。
现在,他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对丹阳民间艺术的抢救、保护和发展上。高息林先生说,丹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丰富,他从小在丹阳农村生活的感受很深。他认为:搞好丹阳这个城市的宣传,不管介绍丹阳过去还是现在,丹阳还有很多其它内涵的东西可挖掘,他也愿意为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现已快70岁的高息林感觉时不待我,他对我说,“在生命有限的日子里,应该抓紧时间写作,把自己所知的东西写出来奉献给社会,为建设和谐丹阳服务。”这些年,他在各级报纸书刊发表不少作品,近几十万字。这是需要很大毅力的。
对于《丹阳日报》“老行当”这个栏目,高息林连声称好,他称赞“老行当”栏目为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他不仅自己投稿,还号召广大文友和读者也积极投稿。他曾说,“只要我还有力气,我会不断丰富和增加老行当的内容。”在他认为: 毕生勤铸苍穹剑,只要不停的挥舞,永远是锐利的。”
高息林先生整天笑嘻嘻地豁达开朗,为人处事总是乐观向上。这是否说明他日常生活中就没有烦恼呢,非也,关键是心态。在这一点上,作为同行,他是我学习的楷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