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74|回复: 3

地铁工地旁,公交车被 “坑”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30 15: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APNIC
昨天上午10点50分,南京地铁三号线大行宫站施工工地旁的太平南路发生路面塌陷。一辆经过的31路公交车,险些被吞没。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南京市市长季建业作批示,要求尽快妥善处置。陆冰副市长亲临现场指挥。据了解,此次事故未造成交通拥堵和人员伤亡。

   事故·经过

  司机:开着开着路变“高”了

  昨天上午,驾驶员袁师傅开着驶往南京中山码头方向的31路公交车途径太平南路,快到中山东路路口时,她突然觉得眼前的路面“变高了”。

  “车底下有个黑洞”

  谨慎的袁师傅赶紧踩下刹车,她发现车前轮压着的柏油路面上,有一条两根指头那么宽的裂缝。

  于是,袁师傅赶紧转头疏散车上的乘客,由于当时不是高峰期,只有十几名乘客,大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车头的前保险杠部分,已经扎在了路面下面,车屁股则稍稍翘起。

  很快,有人发现车下面有一个坑,这个黑色的坑洞,咬住了公交车的前半段。

  袁师傅先是报了警,后来又站在公交车的尾部,通知跟在后面的一辆公交车和几辆私家车,“赶紧绕路吧,前面有个大坑。”

  这个坑快速“长大”

  南京白下警方很快赶到现场,大家发现公交车被吞的部分在逐渐增多。也就是说,这个地铁三号线大行宫站工地围挡外的坑正在“长大”。

  11点,这辆31路公交车陷入坑中的,仅仅是车头挡风玻璃下的保险杠部分。

  11点15分,汽车的进气栅被整个吞没,前挡风玻璃开始出现裂痕,右前方的倒车镜,距离地面有30厘米。

  11点30分,汽车右前方的倒车镜顶在地面上,前挡风玻璃出现了大范围的蛛网状裂痕。

  11点40分,倒车镜的支撑臂变弯,车头留在地面之上的部分,仅剩下窄窄的一条显示屏,车屁股与地面夹角超过15度。

  看到这一切,警方紧张地劝离看热闹的市民,“赶紧让远一点,别再把脚下踩空了。”

  两辆吊车“拎”出公交

  塌陷处紧靠地铁工地,一位戴着安全帽的施工负责人匆匆赶来,他先让救援人员把坑里的公交车拉上来。

  12点30分,救援逐渐展开——救援人员先深入坑中,把高强度尼龙绳绑在前后轮处,固定吊车时,救援人员有点不放心脚下,把两块硕大的铁板垫在了固定桩下面。

  分属于两家救援队的吊车还算有默契,他们几乎同时吊起公交车的头尾,把这辆庞然大物“拎”在半空,随后又同时放线,把汽车放到一边的路面上。

  往坑里瞧,能看到坑底的沙土。坑里,一大丛PU管包裹的线路被公交车砸断了,工人们在查看管线时,还不时有土块从墙壁上剥落,而施工工地的铁皮围挡,也有两块掉进坑里。

  “必须尽快恢复交通。”事发处是交通要道,车来车往。为了在晚8点恢复交通,填坑的工作持续了一下午。

  昨天下午3点,塌陷造成的大坑基本被用填充物填满,出现坑洞的路面上则围起了围挡,工人们表示,要抓紧时间把路面恢复。

  事故·原因

  三号线施工引发涌水涌沙

  昨天,南京市地铁建设公司副总经理陈志宁介绍,初步判断事故是地铁施工引发涌水涌沙所致。

  陈志宁在紧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大行宫站,地铁三号线和二号线呈“T”字形换乘,三号线是地下三层站,二号线是地下两层站,三号线从二号线的下方穿过。在二号线车站的南侧,地铁部门做了两个盾构井,三号线从夫子庙到大行宫区间的盾构机将从井中出来。该处基坑16米长、18米宽、23米深,地层为中密粉细砂,且位于秦淮河古道。昨天上午,南侧的盾构井土方开挖完毕,准备做混凝土底层时,三号线盾构井的连续墙与二号线地连墙对接处出现涌水涌沙,导致路面突然塌陷。

  据介绍,大行宫站所处的位置地质条件较差,二号线站施工期间也出现过塌陷。三号线在前期的技术方案上做了优化,边开挖土方边对接缝进行检查,同时还加强了地面的监测工作。

  事故发生后,地铁运营部门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数据测量,发现对二号线正常运营影响不大,但为了保证安全,二号线双向进出大行宫站时实行限速行驶。到了下午两点左右,限速取消,运营恢复正常。

  地铁工作人员透露,本来计划昨天晚上8点恢复该路段交通,但后来发现坑内有120多条光缆,预计今天将全面恢复该路段交通。目前,南京地铁已组织专家现场踏勘,进一步分析原因。

  焦点问题

  ●事发路段,地铁三号线与地铁二号线共用一堵“连续墙”,此次事故对二号线运营安全和周边建筑是否有影响?

  南京地铁:我们对各个环节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检查,从检测到的数据来看,对二号线没有影响,对周边建筑也没有影响。

  ●这次事故对三号线施工进度是否有影响?

  南京地铁:事发地段盾构井,主要用于盾构机的吊出,掘进是从夫子庙往大行宫方向,目前不会对进度有什么影响。

  ●南京有多条轨道交通同步建设,最高峰时有90多台盾构机同时掘进。地铁部门对所有在建工程实行全覆盖实时监控,这次为什么没有监控到?

  南京地铁:涌水涌沙的接缝处于底板层以下,我们的监测点主要覆盖道路沥青层,最多位于地面以下50~60厘米处,路面下方被掏空,但沥青壳子是硬的,有一个缓冲,所以监测的数据没有报警。

  新闻延伸

  地陷事故还真不少

  ●今年7月5日凌晨,湖南长沙市湘江路发生塌陷,一辆轿车被吞没,1人死亡3人受伤。

  有报道说,事发现场不远处,有个市政工程在施工。

  ●今年4月1日,北京市民杨女士在人行道上遭遇路面坍塌,落入一个热力管线泄漏所形成的热水坑,造成全身99%面积被烫伤,抢救8天后身亡,责任方的认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热力集团、物业公司和开发商一度因此而争执不休。

  ●今年8月,哈尔滨在8天时间中发生了7起路面坍塌事故,造成两死两伤,两车坠坑。

  8月25日,哈尔滨发生塌桥事故。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表示,一些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对地下管网缺乏统一的设计和管理,因而造成一些局部的坍塌,甚至造成管路破裂和燃气泄漏。安全监管总局已跟住房城乡建设部就此进行了会商。综合

  专家:地下建设超速

  央视:上海地下开发面积已经达到了5000万平方米,居全国之首,地铁网络也以426公里的规模,排名世界第二。一般国外达到这种规模大概需要多少年?

  同济大学地下空间研究中心教授束昱:最起码是50年以上。

  央视:目前我们国家大城市地下开发,速度是超常还是正常?

  束昱:速度应该是超常的,特别是地铁建设加速了城市沿线,车站地区高强度开发和地下空间的开发。

  央视:一系列的地面塌陷事故,跟这种超常发展有没有关系?

  束昱:应该说有一定的关系,在一些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现场监控风险管控力度还不强。

  央视:这种地下城市空间的扩张,到底安全系数有多大?

  束昱:我们理解,15米以下处于浅层,中国目前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大部分是在15米左右,这方面的技术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现场管理。
发表于 2012-11-30 15: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soso_e127:}
发表于 2012-11-30 15: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见图更恐怖
发表于 2012-11-30 15: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中国马路是沙做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6-3 21:26 , Processed in 0.0682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