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19|回复: 0

“《捐款》获奖”与高雅审美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30 18: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LAN
“《捐款》获奖”与高雅审美教育
申卫平

      本山大叔的《捐款》获今年春晚小品类节目一等奖,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意外的是,以寡妇、结巴开涮,捐款程序很不规范,噱头不噱、笑料不笑,表演形式老套,网友称“很烂”的节目居然获奖,只能用“大跌眼镜”一词来形容;意中的是部分优秀小品演员死的死、缺的缺,其它作品也不怎么地的情况下,凭借赵大叔多年前积攒下来的人气,只要能在场上走一遭就意味着君临天下,稳操胜券了。
      褪去浮躁和狂热,我们理性冷静地来认识,《捐款》获奖不是个案,而恰恰说明当今我们大众整体审美水平下滑。今年两会上,终于有资深委员直诟其病,大声疾呼,“国家应该进一步宣扬高雅艺术,”钢琴演奏家刘诗昆如是说。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亦认为,普通老百姓的欣赏水平还不如上世纪50年代。“春晚节目太低俗了,把老百姓的欣赏水平往低处引导!”他说,现在应该引导观众欣赏高水平的文化艺术,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如果从小就接受春晚这样的节目,那么很难提高老百姓的欣赏水平。
      对此,笔者又想到我们的教育之痛—— — 缺乏高雅审美教育。
      诚然,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曾颁布过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并对学校艺术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将美育融入学校教     育全过程。要求中小学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事实上呢,十多年过去了,有几所中小学像模像样地实施并且完全做到了呢?现在的青年,除了能哼《老鼠爱大米》《出卖我的爱》、玩一些电脑卡通游戏之类,静下心来听《梁祝》,看《蒙娜·丽莎》,了解国剧京戏中的博大精深,走进林道静、安娜·卡列尼娜等丰满的人物内心的能有几人?当今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生活优渥,物质富庶。我们学生从来不缺少美,也不缺少对美的追求。家里住的装饰豪华,平时穿的是名牌,交朋友手持鲜花,课余时间捧“超女”、听MP3,等等。但这些,还只是停留在美学家所谓的装饰审美和娱乐审美层面,这两种都属于浅层次的审美,无须教育,学生自会。
      而高雅审美则不同,这是当代审美意识中的最高层次,是属于精英文化层面,相当于古典审美意识中的主体—— — 艺术部分。对高雅艺术的审美必须在认知基础上得以完成,既有情感的参与,又有理性的认识。比如,我们欣赏钢琴曲《黄河颂》,就必须让学生知道这部作品抗日的历史背景,并帮助学子理解哪个乐段表现的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追溯,哪个乐段表现的是敌寇对祖国河山的践踏等,再加上刚健雄浑、气息宽广的旋律的乐感,学生就会从黄河滚滚的怒涛般音乐里感受黄河的宽广胸怀     以及伟大气魄,想象到觉醒的中华民族已屹立在世界东方,继而获得激荡震撼的美的享受。我们施教者就是应按照一定的时代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借助各种审美媒介,利用千百年来祖先创造并传承下来的美育资源,经典艺术,向受教者施加高雅艺术审美的影响,愉悦其性情,陶冶其情操,塑造完美的心灵,培养健全的人格。
      历数西方圣人名言,凡人俗语,无不可以佐证。席勒说:“人性失去了它的尊严,但艺术拯救了它。”“艺术的陶冶可以将情感善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丑的、恶的方面渐渐压伏淘汰下去。”(《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一个人手里拿着小提琴,他就不会干坏事。”(乌克兰俗语)这些说法都强调了高雅艺术的审美作用。追溯我国几千年教育史的所谓“诗教”与“乐教”,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艺术审美教育,或叫美育。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认为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游于艺”。这“艺”包括了诗、书、礼、乐、射等内容。以此为传统,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知识结构中,把对诗、书、琴、画的学习与操练作为培养绅士淑女的重要手段。正是这种古典教育体系中对高雅审美的突出强调,才形成了中国古代文人以“艺”为中心的知识文化结构,使得中华文明遥遥领先于世界数千年。
      在审美多元化、大众化、雅俗化的今天,艺术审美已不能拯救一切,但有一点毋庸置     疑—— — 那就是艺术审美教育对铸造人的健全心灵、完美品格是有至关重要作用的。
      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是2005年建军节前,温总理来到已是鲐背之年的钱学森病榻前进行慰问,这位功勋科学家谈完航天的事后,深情地对总理说:“我要补充一个教育问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问题。
      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小时候,我父亲就是这样对我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他让我学理科,同时又送我去学绘画和音乐。就是把科学和文化艺术结合起来。
      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科学创新思维。现在,我要宣传这个观点。”真不愧为是智慧老人,一语中的,恰中肯綮!事实上,我们周围高雅文化环境不是没有,市镇各级文化部门举办的各种画展、书法展盛事不断,演播厅里新春佳节音乐会年年相继,但很少看到有某个学校团体参观,或学生一坐一大片的。
      “我们的教育还有些缺陷。
      培养全面人才,这个意见我将带回去和有关部门研究。”这是总理听了钱老建言后的表态。我们期待高雅审美教育能从“有关部门”的研究中真正走进中小学的课堂,使我们的学子成为新时期的绅士和淑女,成为既有智慧的头脑、又有创造美的手的综合性人才。(申卫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6-3 21:09 , Processed in 0.09993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