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2|回复: 18

[小说] 心中的梨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30 10: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本帖最后由 筠之 于 2012-6-7 07:52 编辑

[小说]                   心中的梨园
                            一
    这些天,每逢夜幕刚刚落下,镇文体中心的广场舞台上,布幕就拉开了。今天上演的是锡剧《珍珠塔》。天上群星闪烁,人间歌台舞榭;台上扮相上好、唱腔清亮而吴韵味正,台下人山人海、席无虚座而秩序井然。这是当地的民间业余剧团自发、自排,自导、自演,在演出大型传统古装锡剧,要不是台上那悬挂着的“杨城锡剧团”横幅的提醒,还真以为是上面专业剧团送戏下乡呢。
    第三场,剧中人方卿与陈翠娥的精彩演出,进入了剧情的高潮,《赠塔》在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布幕。有一年轻人问身边的老妪:
    “大婶,他们倒更像科班出身,台上的功夫一点不比专业的差,难道是无师自通?”
    “小伙子,他们大部分是一家人,有时兄弟同台,有时叔嫂合演,耳濡目染啊。比方,《梁祝》、《双推磨》、《十五贯》、《王老虎抢亲》,还有今晚演的《珍珠塔》,五十多年前,他们的父母叔伯就全演过了。从‘古装’到‘现代’,还演过《沙家滨》、《红色的种子》,在这方圆地头真还蛮有点名气呢。”
    “我们看了他们两代人的演出,可以说是家传的戏啊。”一旁的人都附和地说。
    锡剧,虽不是乡音,但胜似乡音,被当地人喜闻乐见。人们耳熟能详,老老小小都能哼上两句;有些精彩唱段,田头地边、劳作之余、休闲时光不少人都能唱上一二段,不少人从观众到演员,有的还由演员成为曹家媳妇,成为夫妻家人。有些传统剧目,父传子演,百演精彩依然,百看不厌照旧。一家二代人的努力,使其得以传承,时隔五十年而功夫不衰、热情不减,活跃在民间农家,加载着独领风骚的乡土文化。
                                  二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人啊,各有各的喜乐爱好,各有各的心境追求,各有各的灵感境遇,各有各的过程归宿。穿越时空,时间得退回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人生这出戏,精彩有几回?
    心中梨园里,梦境角色美。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生活环境影响着乡风民俗,爱唱爱演、爱观爱品也许与这里的地域有关。
    远古而来,当地人世代没有见过大山,竟然把村西的几座连绵的土丘称之为山了。也不知从猴年马月开始,也无古典逸闻可考证,祖祖辈辈传下来一个好听的名字——杨城山。
    村东的涧渎河像条玉带,南北蜿蜒。每逢雨水季节,琴声笛音、鼓喧锣应的流水声,带走了农家的喜怒哀乐,那川流不息的河水,流淌着纯朴的民俗,载运着厚重的文明,倾诉着穷乡僻壤的期望。村口的木桥飞架两岸,16棵桥柱支架着丈余宽的桥面,两边的栏杆齐腰,桥面中央镶着一尺来宽厚实的独轮车道。桥下船舶水道分上、下行,岸边码头分客、货用。这座桥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杨城桥。
    河畔有醋作坊,烟囱烟云缭绕,醋味飘香扑鼻;几间商埠店面,经营些油盐酱醋、铁匠农具、针头线脑什么的。地偏而不显冷落。
    还有村北那条十字河沟,天然景观,风景如画。溪水清清、菖蒲丛丛,莲艳菏香、萍绿鱼肥,野鸭戏水、菱藕满塘;岸边桑青榆绿、杨碧柳翠,云英紫薇、油菜金黄;码头跳板上,姑娘们身姿轻盈、浣洗衣裳,谈论嬉笑;蓝天上淡淡云朵倒映在水面上的图形,时而拼成,时而破碎;天上人间相映成趣。
    这个曹、吴两姓共有的、充满着江南水乡气息的村落叫杨城桥。倒底是是因村而得桥名,还是因桥而得村名,不得而知。
    村后,两间平房坐落在的一片竹林中。屋顶,爬着片片粼乱小瓦,勉强遮雨;墙体,里生外熟,凑合着挡风;尽管家徒四壁,两把二胡挂在墙上,满屋生辉。本故事的主人公曹末木就住在这里。他二十六七,拉得一把好二胡。用‘生龙活虎’一词来形容,一点不为之过。在人眼里,虽说已娶妻生子,像似长不大的孩子,会拉弹说唱、善琴弦鼓乐,特爱文娱。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找不到半个愁字。小时候上过两年私塾,无论曲调、无论戏文,无论化妆着装、无论投手注足,他耳聪目明,听上两遍,看上两遍,就心领神会了。或清晨、或傍晚,或农闲、或夏夜,手持二胡,自揍自唱。他指法熟练灵便、弦音优美动听,唱腔韵况优雅、声调刚柔相济。竹林里飘荡出的锡剧曲调常常醉人心脾。唯独看不上他的、讨厌这种声音的,是他的妻子好英,认为他不务正业、好逸恶劳,是穷开心。
    “未出土时自有节,到凌云处亦虚心”。这是人们对竹的赞美,也是末木做人的准则。他认为,如竹外美内秀,心弦音符快乐才是人生真谛。身在竹园,琴声弦音,使他心中的梨园枝繁叶茂、时事常青。
    说来也怪,人有时对精神上的需求,也有如饥似渴的感觉,当时尽管物质贫乏,缺吃少穿。那些民间艺人,为了生计,“浪汤调”、“太簧戏”经常流落在村头民间,穷日子穷过,相互帮衬,混口饭吃。末木听得很入神、很专注、很投入、很执著。常常把这些民间艺人请到竹园、请到自己的家里,均些吃的、给点喝的,学习讨教、沟通技艺。在他的心里,很快萌生了学戏组团的念头。
                                 三
    人生是个谜,几人能猜对?
    爱情这杯酒,谁喝都得醉。
    村前的一吴家,来了一位‘押子女’,名叫秀丫。她是镇上一郭家的三女儿,家里姊妹多,父母负担重,过继到远方亲戚家来的。她聪颖而好学、敏捷而灵性,白净秀气、娴雅清丽、落落大方、人见人爱。凡见过她的小伙,十之八九会打开一见钟情的页面,进入想入非非的程序。
    那年早春,笋破地面、竹泛新绿,柳添绿意、桃绽新蕾。
    方卿的一曲“道情戏”,把秀丫引到了竹林。
    或许是苍天有良缘之赐,大地有成人之美,竹园有如意之愿,末木与秀丫邂逅相遇在竹林。
    拉拉唱唱的末木见到如花似玉的秀丫辄然而止。
    末木站起,搓手缩脚,不知所措,忙不迭地说,“你坐、你坐。如是观音移步,真是大驾光临”。一个村上住着,虽然也常见面,但近距离这么接触、单独场合在一起说话还是第一次。
    “你胡琴拉得好,戏文也唱得好。”她说。
    “见笑了,才学的。弦乐不全、音不着调地。”他说。心里想,她是知音,一丝锣鼓相配、琴合弦和的感受溢于言表。
    “别客气了,锡剧调头我也蛮欢喜,听起来好像格外地亲和。我们镇上,也有剧团唱,我逢场必到,也不怕人家说我‘疯’。”
     说话投机百句少,两心相悦时逝快。你言我语,你倾我诉,他与她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气氛活跃了许多,似乎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
    一来二往,你拉我唱,你亲我近,秀丫成了竹园里的常客,成了末木心中梨园里的主角儿,成了他日在心里、夜在梦中的主角儿。
    一天傍晚,竹林里传出了她那银铃般的笑声,尽管低得不能再低,却散发出充溢幸福愉悦的气息。薄薄的夜幕不知羞耻地叠现出两个纠缠的身影,一男一女。这一幕,被站在远处墙角的他的妻子好英看了个明白,证实了村里人的风言风语,她醋意酸心、百箭穿心,生不如死的感觉油然而生。她想,他们的喜剧无疑就是我们的悲剧,一生无望了。于是带了孩子连夜回到娘家。
    末木也非薄情寡义之主。妻子出走的原因他心知肚明,自责过、愧疚过。然而,秀丫已走进了他的心里,憧憬未来,宁喝舒心粥,不吃皱眉饭,毕竟人生才开始,要走的路长着呢。好英是个好人,不怪她。是我乐天知命,与她生活不合节拍,给不了她幸福,就给她自由吧。婚姻的天平上,离开这端加重了筹码。
    面对生活,现实总是那么残酷无情。他们心里都明白:从踽踽独行到呤歌上路,等待着他们的是艰难。
     

    (请待续}

     
发表于 2012-5-30 13: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午后休闲阅读,有滋有味。
发表于 2012-5-31 17: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期待梨园情仇
     
发表于 2012-5-31 22: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真精彩。
     
发表于 2012-6-1 15: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筠之老师的文章,读了总有一种亲切感。
     
 楼主| 发表于 2012-6-1 15: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四
    风花雪月情,谁来审是非?
    恩怨恨爱事,没有错与对。
    和妻子分道扬镳后,为了不再惹是生非,不再使他人陷入误会,不再让自己逼成困境;为了一门心思,筹备组建锡剧团。末木决定,暂且关闭婚姻情感这扇门,尽量少些儿女情长,违心地掐灭了来自秀丫那情、那爱的导火索,投入全部的精气神,尽心尽力搭成戏班子。并暗下决心,不组建好锡剧团,拿不出一个象样的开团剧目,不考虑再婚。他走村入户、东奔西跑。首先,到乡政府请求政策上的帮扶;去商号家讨些经济上的支撑;找学堂先生给予文化上的提高;走访戏迷圈,与他们同唱共乐,发动声势,营造氛围,达成共识。其次,寻找同谋,形成核心,搭台组班;自制道具、服装,因陋就简。还有,采贤人之见,纳一技之长,人勤物由俭,组建小乐队,筹款组剧团。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这难大大超过了他的预期。
    天道酬勤。忙活了大半年,在村长、儿时童伴‘哥们’、戏迷、锡剧爱好者共同的不懈努力下,“杨城锡剧团”的开场锣鼓打响了。
    天从人愿。三个月后,开团第一剧目、古装剧《十五贯》出笼了。演出当晚,方圆的十里八乡、近邻远亲、七姑八姨、你传我带地来了许多人。像赶集一样热闹,如过年那般欣喜。小学校的操场上拥挤不堪,台上汽灯通明灼亮,台下水泄不通。开场锣鼓喧天震地,“杨城锡剧团开团演出”的大红横幅喜气尽染。
    剧中人尤阿鼠的扮演者末木,把尤阿鼠的圆滑、贪婪、世故、贱卑演得淋漓尽致。谢幕时,台下喜闻乐见的观众为他鼓掌三次之多,打出了广告,得到了认可。
    还没有来得及卸妆,早在后台等待的秀丫,一把拉走了末木。
    “你演得真好,把个贼眉鼠眼的尤阿鼠演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她说,“还有那上串下跳的动作,贼头贼脑的神态,真叫人忍俊不禁、可笑可恨啊。”
    “到底是大姑娘坐花轿第一次,就是怕演不好,从来没有面对这么多人,好在别人不曾发觉,有一句台词一激动给忘了,我是急中生智自编应付过去的。”他说。
    她有事要说,他还没有卸妆。一个风风火火,一个三步并成两步。推门进屋、当她捻亮煤油灯的一瞬间,轻声取笑道:“我可亲可爱的人,哪是这般模样?”
    他忙脱去戏装,她打了盆清水,帮他洗脸擦拭粉墨化妆。
    当他重现芦山真面貌时,她情不自禁地偎依在他的身躯上,两片炽热的嘴唇亲吻他那英俊的脸庞。此时此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他似乎听到她的心跳,她似乎感到他的血沸。他顺其自然地把她拥入怀中,吹灭了油灯,用嘴唇寻找她的双唇。她把舌尖送入对方嘴巴,调皮地在他口中轻轻转悠,胴体在颤动,呼吸在加快,似乎载着甘甜,浸透心田。他吮吸着她的舌尖,年轻女人那特有的体香沁人心脾,快感顿然传布全身。
    被爱情烈酒灌醉的孤男寡女,似干柴烈火,如水欢鱼乐,像久旱逢甘雨。他们深深地、久久地、热烈地亲吻着。
                                五
    纯朴的民俗如风,轰动的效应似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唱锡剧、听锡剧,繁荣乡土文化,是刚刚翻身做了主人人们的精神追求,这一百姓喜闻乐见的事物,彰显出它强盛不衰的生命力。
    三天后,小学校的大门墙上张贴了三张大红榜。一张是乡里文化、宣教、民政方面的联合表扬信;一张公布着商号、开明人士、热心观众的赞助捐款;一张是剧团公告,有关的致谢及剧务事项。
    镇上,‘连喜’、‘和荣’两家商号出自杨城桥,分别经营着酱醋坊和商行。当初作为公私合营的资方,乡里乡亲的,又都较为开明,上一辈还是世交,‘有钱钱出力,没钱人捧场’。由于他们经济上的支持,由于群众中自演自看、自娱自乐的热情高,使锡剧团的发展有了后劲。剧团不但添置了乐器、服装和道具外,还添进了新人。
    秀丫也在新人之列。她有个小脚奶奶,就是看不习惯她外表娴雅文静、内在风骨毕露,风风火火、敢爱敢恨的德行。听说杨城桥搞了个戏班子,生怕戏迷孙女误入歧路,还特地用她那三寸金莲,移步艰难地丈量了五里多路,苦口进行劝阻。还说什么“好铁不打钉,淑女不唱戏”。好像她对旧时的女‘戏子’,有着特别地不感冒。这就是她没有第一次进业余戏班的原因。
    那天老人问她,“听说是你的缘故,他家都散了,这是真的?”
    “婚是离了,但主要不是因为我。是他老婆嫌他不务正业,看不上他。”
    “人家看不上的人倒被你相中了,你看上了他什么?听说不是缺吃,就是少穿的。”
    “我算是看上了他,但我认为是我配不上人家。人家看不上,那女人曾经说过,‘琴声,把心都拉烦了,能拉出粮食;戏文,把意都唱乱了,能唱出钞票?’她要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几亩田来一头牛,老婆孩子热坑头。而我看上的正好与她相反,他宅心仁厚、办事认真、追求执著。人活着不就是享受人生的快乐吗。那种为了吃饭活着,为了活着吃饭的清汤寡水也枉到这世上来走一遭。我很自信,如有缘与他一道生活,肯定会有滋有味。”
    一番言语说得奶奶无言以对。
    家庭贫穷,寄人篱下的秀丫,就是要找一个‘我爱的、爱我的,既能当家、又作得了主’的归属。
     
发表于 2012-6-2 22: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要学习一下!
发表于 2012-6-3 01: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先顶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13: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剧团打响第一炮后,好事连连。末木最为动容的是秀丫的加入,他想,这下又多了一根‘台柱子’了。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人帮。从她几次在竹园里的折子唱段,‘花旦’少女的能唱,‘老生’长者的可演,戏路较广;且中气足、嗓音亮,吐词合拍着调,音色甜美柔润。平时拘谨少言,真正进入角色后,那般自然、那般放松,那样投入、那样轻车熟路,真是判若两人。
    正着手筹演大型传统古装锡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时,乡文化站来了通知,经乡政府申请、县政府特批,说无锡锡剧团名家来丹阳演出,要杨城锡剧团的全体演员前去免费学习、观摩,连续三天。当年的这一消息决不亚于如今中了头彩。高兴和激动之余,末木感觉到肩上的担子重了许多,心想,政府把百姓的文化当作事来办,可不能大意失荆州啊。他语重心长,叮嘱又叮嘱,强调再三,“外行瞧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要带着各自要演的角色,与剧中人一起进入角色,要在乎艺术家们的每一句台词、记住人家的发音技巧,要在乎他们的投手举足、记住人家的神态表情。我们不是看戏取乐的,我们是学戏练功的。”
    去县城学戏的前夜,秀丫又一次地来到竹园。她,欢喜这里。似乎这里没有世俗的樊篱,没有心园的栅栏;好像这里能见到裸露的良知,感念恬然的律动;认为这里倾诉的是清碧透明,倾听的是环佩妙音;感慨这里收获到爱情,是她命运之舟的风向标。天,澄净空灵的蓝,淡淡的云朵带着喜气从他们的头顶飘过;竹,生机盎然的翠,青青的枝叶摇曳生姿如情人在窃窃私语;风,直爽惬意的轻柔,带着温馨从他们身边吹过。是他撑起了一个女人的天,为了她,他的心一揉就碎;是她在男人心里种上了一片绿,为了他,她的泪一滴就碎。他们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片竹林是他们相见、相认、相近、相爱、相亲,人生搀扶、一起变老的见证。
    以竹为信,竹虽无花期,却相约在春天,孕笋破土长、迎风添新绿。
    以竹为铭,始终有节,处处虚心,长到凌云乃天外有天,遍地丛林仍无止境。
    以竹为媒,卿卿我我、你亲我爱,有情人终成眷属,使爱情变得简单而不再奢侈。
    以竹为证,人生之树,搀扶成林,四时常青,四季皆绿;见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白发夫妻,鹣鲽情深的感动;见证爱的最高境界不是占有,而是付出的事实;见证心心相印,一起变老的骄傲。
    “《梁祝》戏你让我演什么角色?”她明知故问。
    “你猜,或这样吧,你我都写在各自的手心上,再看结果。”                        
    他进屋用笔在自己的手心上端正地写上‘祝’字。尔后把笔交给她,“你也写在你的手心上。”
    等双方都把手交给对方看时,两人会心地笑了。
    “那你得演我的梁兄。”她故作娇纵,紧紧地偎依在他身旁,他把她拥入怀中,前贴酥胸,后抚玉体,一股暖流侵浸着他俩的全身。
     (待续}                        
   
      
     
发表于 2012-6-3 21: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爱的梨园,梨园在心中。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22: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七
    这次去县城观摩、学习,似乎时间老人与杨城人作对,加快了脚步,三步并成两步行,三天一眨眼就过去了。他们作为戏迷,看不过瘾;作为演员,学才开始。无奈归无奈,短短的三天,锡剧表演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在小小县城如雷贯耳,无疑是丹阳百姓不可抗拒的精神盛宴。这三天对于杨城锡剧团来说,更是黄金之日,是对锡剧艺术的启蒙,是演员精神上的一次升华和认识上的一次更新。他们认为,艺术是神圣的,不是鸡鸣狗盗,需要文化的浸润和濡养,冥冥不得、八卦不成,学会演戏要先学会做人,才能承载文明,艺术不致亵渎。才能演好剧目、快乐生活。这些,将影响、改变他们的一生。
    筹划《梁祝》,紧锣密鼓。末木和秀丫,这些天对剧团的性致更高、情趣更浓。人前人后,成双入对。人们都知道他俩主演《梁祝》,又都了解一个未嫁、一个离了未续,还都清楚他俩终久一对儿。因此人们的唾沫自然少耗了许多,他们也自然了许多。他俩虽说心知肚明,然而求婚应嫁均未开过尊口。尽管他俩都有在锡剧艺苑里精耕细作、播种希望、收获爱情的意愿。其实,爱情早在他们心里生、肚里长了。
    秀丫,羞赧、矜持对于情窦初开的姑娘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尊严。不先开口,其实是在挑战他自尊的耐受力。风情的她,情欲漾涌,早就进入了爱情状态。会看人的人,都感到有些‘黏乎’了。末木是‘过来’之人,岂不明白,哪有这等颓然的情商?
    感情上,有些弯子是自找的,让心灵负重,让亢奋低调,让渴念藏匿。末木就是这种人。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因昔日的情伤未愈,如剌横亘心里,隐隐作疼,犹如内心难以安谧:不能伤及第二个女人了。尤其是对秀丫,她如同一潭映得日月失色的明水,再说我二婚、还有一个不到三岁的儿子,面对现实,要比演戏难多了。她有属于她自己的憩园。
    竹园里。一方青石板被砖柱支起,犹如一张石桌。四边各放置一个缺弧少边的废弃碌砣,恰似四张石凳。这一场景由来古远,末木爷爷的爷爷都不清楚,是先有竹园,还是先有石桌石凳,时光把它磨得滑溜光亮。桌上一把二胡,弓弦交叉;一本《梁祝》剧本被风吹得页面直翻。末木时而在桌前对书,时而在林中背唱。
    这时,秀丫手握同样的剧本来了,从她轻盈的步履,风情的神采可以断定,剧本台词已在掌握之中。
    “‘梁兄’,背唱到哪里了?”
    “‘贤弟’,‘过了一山又一山,前面到了凤凰山’”。他从演技的苦苦‘凿磨’中恢复了应有的风神俊逸。
    此情此景,她进入了角色。在她心中,爱情像夜空璀璨的星辰,闪光迷人。
    “听说,那女人很快又找到了婆家,你儿子要送回来了,你准备选谁做他以后的妈妈?”她投石问路。
    “如我儿子找不到妈妈,你做他的干妈好吗?”他也在摸着石头过河。
    “我要做就做他的亲妈。”后耳热心跳,又声音低八度地加了一句,“还要做我们俩儿子的妈妈。”
    这时的天,碧空朱霞,粲然如焚。
    这时的她,似水如花,灵动风韵,回眸一笑百媚生,让他欲罢不能。
    这时的他,灵魂得以洗濯,心底得以平熨,残缺得以包容;聆听到真善美之歌,感受到诗一般的爱情,淡然、深情,韶华、隽永,使她百感交集。
    (待续)
发表于 2012-6-4 09: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0: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本帖最后由 筠之 于 2012-6-7 09:18 编辑


    今天是《梁祝》的第三次彩排。作了向父老乡亲汇报演出的最后准备。
    忙前顾后的末木,更像个大杂园的管家。既是导演,又是主角,还兼场务。秀丫既为他的演艺、勤奋和善教高兴;又为他的辛苦、忙碌和严格担心。她不时地递上一杯水、或一个情深意笃的微笑,或体贴入微地为他拭汗;尤其是在自己表演时,认真地投入,身心情态全方位地体验、进入角色,顺从接受纠正、指导,一切以不分散他的精力、不影响他的情绪为前提。
    化妆作秀后的秀丫,扮相臻靓、气质出众、清雅美丽;虽女扮男装,那楚楚动人的女儿身仍尽显风韵、绰约多姿。末木既为有这样的助手、搭档自豪骄傲,又为她如此倾心、这般尽力而怜香惜玉。他想,她真好,是苍天的相助,是大地的顾眷,是上帝的赐予,她为我的付出、她为艺术的追求,我会没齿不忘,用一辈子的时间记住她、对她好的。
    他们的情,真挚深厚;他们的意,真切实诚;他们的爱,深切清纯。
    世风峰回路转,放弃了追究;民俗与时俱进,承受了现实;长辈亲情呼唤,默认了状况;乡亲顺其自然,得到了认可。他俩成了现实版的《梁祝》,驾轻就熟的角色使他们的爱情越发成熟了。
    不同的是,戏中梁祝的爱情凄风苦雨、无果而终,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是人间悲剧。可他们,与剧中人天壤之别,社会的变革,使人们物质上翻了身,精神上也做了主,他们的结合,成了情爱婚姻的佳话,成了幸福自主的美谈。当然,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街谈巷议的热议。褒贬不一,更多的是为他们欣喜、为他们祝贺。
    征得男女双方家人及当事人同意,村长说,他们的结合是戏为媒、剧中爱,是村子里的大事喜事,提议由村里为这对新人举办婚礼。形式是结婚当天上演由他俩主演的大型古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日子定在农历九月初九,以示祝贺他们百年好合、天长地久。
    消息不胫而走,当天晚上,小学校的操场上早就坐满了人。临村近舍的,男女双方的亲戚,庆贺道喜的,各方戏迷,还有卖香烟瓜子糖果的商贩,人破天荒地多,嘻笑闹腾、叫卖喊买,热热闹闹。戏台上方“末木秀丫结婚庆典”的大红横幅和台幕上的大红喜字,在汔油灯的照耀下格外醒目。
    这时,后台忙于化妆,前场锣鼓喧天,开场在即,人们喜笑颜开,气氛吉祥喜庆。
    台幕内有人在忙于布景、置备道具;台幕外,几个顽皮小孩在打听虚实、探头探脑,似乎内幕有不少秘密,要先知为快;台下观众交头接耳、翘首以待。
    随着布幕徐徐启开,场子安静了许多。
    台上,双方长辈端坐在后排。村长走散到前台,向观众鞠躬致意,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宣布,“末木、秀丫结婚典礼现在开始。”剧团乐队奏出欢乐的曲谱,场外响起喜悦的鞭炮,末末的兄弟、秀丫的姐妹提篮上台,把整把整把的喜糖抛向观众,台上台下欢声笑语,洋溢着喜庆欢乐。
    “请新郎、新娘上台。”
    两人由后台分别从左右门道走到台前,以梁山伯、祝英台后场的扮装造型亮相,向观众行礼致意。场上又是一片热烈的掌声。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后,证婚人村长说,“尽管末木、秀丫主演的《梁祝》剧,戏中是悲剧,那是对封建社会的哭诉。我们现在是新社会,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时代已一去不再复返,旧社会封建的桎梏造成悲剧,新社会平等自荐由成就喜剧。我建议,再一次地用热烈的掌声为这对新人的幸福祝福,愿他们一生一世践行在爱的大道上,琴瑟永谐,为我们杨城无锡剧团多孕育接班人。下面,请大家欣赏他们的精彩表演。”
    毕竟通过学习长了见识,毕竟经过努力有了长进,毕竟三次的彩排没有白费,演出的过程中,台上演员认真投入,情绪逼真,似乎就在生活里;情真意切,感慨万端,时事就在亲情中;演得情系衷肠,泪眼盈眶。台下观众情为戏动,心为戏伤;甚或忘乎所以,泣哭出声;剧终谢幕,还久久不愿离场。
    后来,许多年里,无论是剧情上还是生活里,他俩总是形影相随、不离不弃。
    《双推磨》里,他演叔叔何宜度,她演嫂嫂苏小娥;
    《珍珠塔》里,他演表弟方卿,她演表姐陈翠娥;
    《沙家滨》里,他演刁德一,好演阿庆嫂。......
    一辈子珠联璧合,一生世配合默契。
   
    (待续)

   
     
发表于 2012-6-7 10: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慢慢学习
     
发表于 2012-6-7 11: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真是好戏连连啊!
发表于 2012-6-7 16: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soso_e163:}
     
 楼主| 发表于 2012-6-9 16: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九
    二十多年后。
    过了‘知天命’之年的末木、秀丫夫妇,养育的四儿一女都已长大成人。老大虽说是末木的前妻所生,秀丫如同己出,儿女彼此之间从不分亲疏厚薄。对长子,冬天被子新而厚,夏天分剖西瓜他的那块都比别人大,关心可谓超乎寻常,不是亲生,胜似亲生。亦早已娶妻生子有了第三代了。儿女们都大了,其他也陆续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心为戏迷、戏随心动的末木夫妇,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不再心无所羁了,想借扩大剧团规模,把那些跑前跟后、较有天赋的、有学戏要求的戏迷姑娘吸引进来,也好物色心仪的姑娘当儿媳啊。
    或许‘基因’有关,或许家庭熏陶,儿子们个个能说会唱,特别对锡剧,尤为喜爱。有人开玩笑地说,他们在娘胎里就跟随妈妈一起登台演戏了,是胎教的结果。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儿子们的戏缘、戏迷、戏路,恰是他当年的‘复制’,老二的演艺、老三的唱腔、老四的功夫,各有所长,各有千秋,都略胜一筹。老团长有意识的把担子分给儿子担当,让他们好独当一面,让锡剧艺术代代相传。
    镇上有个叫纤芳的姑娘,形貌温情脉脉,长得白皙秀美。村镇相隔三五里,这里做戏她每场必到,年纪青青也成了戏迷,与锡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很讨末木的欢喜,经善意点拨,她欣然应邀加入了剧团。一来二去,纤芳姑娘少了拘谨,多了接触这个家的念想,二儿子阿新看在眼里,喜上眉梢,常常里外伺候、殷勤周到。开始,她形不自然,心不接受。末木自然也有这个愿望,“这小子也过于现实了,性急吃不了热豆腐啊”他在心里骂儿子缺乏能耐,对他说,“阿新,天底下感情之门都是自然关闭的,记住一点,真诚敲开爱之门。对于男人,爱情只是生命中的一小部分,而它却是女人的整个生命。爱情不须奉承讨好,而要真心付出。是以心换心,爱一个人也是一门艺术,光是挂在嘴边上说爱不行,要让人家体会到你心里有她。”一席话说得儿子茅塞顿开。
    阿新的努力,使纤芳找到了能托付终身的归属。她很快成了新一代的、戏必主演的台柱子。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发表于 2012-6-9 21: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梨园常青,后浪推前浪。
谢谢筠之老师大手笔。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17: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十
    又一个二十多年后。
    盘根错节时光追,丛丛新竹拔节翠,
    弹指之间五十年,传承文明戏荟萃。
    末木、秀丫都到了古稀之年,岁月的化妆师把他们变成了一对老鸳鸯。光阴染白了他们的头发,风雨镌刻了他们的脸庞,生活压弯了他们的腰枝,琐碎羁绊了他们的步履。
    如今,四世同堂,儿孙绕膝。
    早年的两间平房,早被前后两排四座楼房替代了。一式的琉璃彩瓦,一式的封闭阳台,一式的瓷砖墙体,一式的铝合金门窗。
    屋后的竹林,枝繁叶茂。竹园前侧新建了一座歇凉亭,亭中央的四方黑色大理石桌面光亮似镜,四方六边铺着汉白玉石板,坐、躺两便。亭台两侧的过道走廊南北贯通,路上嵌铺着五色多彩的大理石边角,展示出那零乱而不规则之美。
    前后房形成了自然的园落,围墙内三株桂花、二株白玉兰郁郁葱葱;月季、菊花、蔷薇、兰花、杜鹃、天竹、万年青,花花草草应有尽有。
    末木的团长虽已卸任多年,但戏一直没有走出他的心房。戏文不忘,唱腔更润,还时常纠正孩子们在竹园里练功时的欠妥之处,如剧团顾问一般;秀丫带大了孙子带重孙,教他们唱儿歌,唱锡剧似幼儿园老师一样。他俩心里像灌满了蜜、美滋滋的,天伦之乐啊。
    这不,听说剧团要到镇上去连演三天,今天在村里彩排《珍珠塔》,老夫妇俩早早就带着重孙儿进场了。
    看到老团长亲临指导,演员们格外卖力,表演认真,一丝不苟。
    末木边看边想,感慨万千。戏,还是那个戏,调,还是那个调。演了百遍、看了百遍都出新
意啊。布景、道具 、服装,都比当年强多了。
    “你看,我们的儿子、儿媳都上台了,你说哪个更接近角色、演得好?”秀丫问道。
    “我爷爷,”“我奶奶,”重孙儿们抢着回答,“太爷爷,你们说呢?”
    “都好、都好,不分彼此。”
    末木、秀丫心里乐开了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1-23 11:57 , Processed in 0.08481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