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66|回复: 8

古典诗词美学原则管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5 20: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本帖最后由 詩壇滄浪客 于 2014-7-25 20:39 编辑

                                                                                       古典诗词美学原则管窥
                                                                                                 引         言
    诗词是艺术,艺术的灵魂是美。美是宇宙的本质属性,亦即真理的核心。美涵融在环境和一切事物之中。人们长期的接触、观察大自然的事物,亲身感受到自然界普遍有美的存在。人们将客观自然美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概括、提炼、集中,形象化地表现在艺术作品中,使作品具有审美价值。
     诗词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塑造美的形象的。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门类。涵盖力、想象力、含蓄力、表现力……诸力并举,共同施为,美质齐臻,其它任何一门艺术都不能与之比拟。所以,各类艺术家对文学中的诗词都很爱好。当代的毛泽东即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伟人,他的诗词美学价值冠盖古今,中外几乎无有一人可与他相提并论。
     “美”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归类于美学原理法则。
      一•“对称均衡”构成了中国古典诗词及一切韵文的灵魂
诗词的美学原则,首先是“对称均衡”。对称是整体的协调,力的均衡与结构的有序。从微观的原子到宏观的星系,都贯穿着对称原理。对称是物理的本质属性,是真理的体现。有正粒子就有负粒子,有黑洞就有白洞,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否则就失衡、失理。中国的韵文,从战国的四言诗、汉代的五言诗、六朝的骈体诗文,到唐代的律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文字基本上是双句并进,不失对称,楹联的问世绝对体现出文字的对称美。有些作品即使在外形上不对称,但也在力的处理上求得平衡。绘画作品上,舞台调度上,以一物压千斤就是力处理的范例。词有长短句,为保持视觉平衡,常在较长的句子中加进顿号,力求视听平稳。词虽是长短句,但还是以四、五、七言居多,组合得当,不但可以消除过分稳重而显得呆板,还能在力的均衡处理上求得丰富多样性,使词作充满生机、活力。但不管你如何变化,绝不能不遵守“对称均衡”原则。《浣溪沙》词是三句成片,从单阕上看,视与听均有失衡之感,但从上下片通观,片与片相对,总体还是做到了力的均衡。圆不但具有绝对的对称均衡,而且又最具活力,动静合一,可以说它是抽象真理的形象化。天球不琢,源于自然,美最圆满。美的法则离不开真理,离不开对称均衡。
      宋代蔡伸作的一首《十六字令》:“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第一句是一个字,第二句是七个字,相差悬殊不对称;第三句第四句分别是三个字与五个字,也不太对称。但如果在排列上稍作变通,一、二句相连,三、四句相连,两组均为八个字相对,均衡之美由此出现。这就叫从不对称中求对称,从对称中求变化。
      二•“一多不二”原则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特征
中国诗词的美学原则“一多不二”无处不在。世界上的事理往往如此,简单性存在于复杂性之中。万物皆由最小的微粒构成。佛经上叫“邻虚尘”。如果再将邻虚尘分析下去,就变成虚空,微粒子消失了。这和没有网点也就没有电脑画面是同样之理。《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合相”就是一多不二,多样统一。它是美学原理的本质内涵。诗词的平仄声调就是音乐美的简单元素,它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会造成整首诗词的美声之感,悦耳效果不求自达。一幅斑斓的色彩画,必须要有一个主色调;一首乐理对比丰富的歌曲,也必然要有主旋律,这样才能产生一多不二、多样统一的效果。统一和谐必生美感。一即是统一,多即是多样。多不能凝聚于一,也便成为一盘散沙,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塑不出完美的造型,那就不可能产生美学价值。所以,“一多不二”在诗词王国里的美学作用毋容置疑,而其本身所具有的美学功能更是不可替代。
                                       ˉˉ||ˉ⊙   |ˉˉ|ˉ⊙   ||ˉˉ|⊙     |ˉˉ|  |ˉ
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平沙。古道凄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
ˉ|ˉ⊙
人在天涯。”此曲节奏平仄交替,句句押韵,以情统一了多景,巧妙地运用了“一多不二”的美学法则,由此看来,小令类作品的美学魅力也不可小觑。
      三• “节奏韵律”赋予古典诗词以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诗词这座活力四射,千古盛传的艺术圣殿里,诗文语句中,所有的文字在音的高低、轻重、长短、顿挫,音调的阴阳上去入等声调上,通过有规律的组合交替和适当变化,便会产生丰富多样的节奏。随着节奏的一张一弛,就会产生轻松愉悦的感情联动。韵律多放在句末,从停顿中趋于统一和谐。节奏韵律一动一静,似动非动,似静非静,于无声处闻妙音,音乐之美自然形成。在中国历史上,从盛唐开始,律诗语言日趋节律化、有序化,听起来音序廻环,波纹荡漾,统一和谐,美感横生,佳趣洋溢,此乃中国汉文字对世界诗歌领域的独特贡献。这种平仄交替、规律押韵的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的宋词和元曲。诗词的节奏形式与内容情绪是相辅相成的,速度、力度,以及停顿方式皆有微妙变化,这是生命的律动,也是活力的展现,绝不等同于简单的机械运行。
                                                 ˉˉ ⊙  ˉˉ⊙    ||ˉ|ˉˉ⊙   ˉˉ⊙   ˉˉ⊙   |
陆游的千古名篇《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
ˉˉ|   |ˉˉ ⊙   ⊙   ⊙   ⊙      ˉˉ ⊙  ˉˉ   ⊙ |ˉˉ|ˉˉ⊙  ˉˉ⊙    ˉˉ ⊙
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
ˉˉˉ|   |ˉˉ⊙    ⊙   ⊙    ⊙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这首词始终以“ˉˉ⊙”的格调运动,非韵句也以“ˉˉ|
”结尾。句句末字皆取仄声,上下结片处三个仄声叠韵,体现出作者情绪蕴蓄层层加码,义愤至极,强烈爆发,势欲摩顶。这首词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节奏韵律”之美最为典型。而其《沁园春》词,通篇节奏与诗没有两样,只在韵律上作些小变化。韵律起到通篇统一的作用,变化不宜过多。此首以“||⊙、|ˉ⊙” 两种声调结构交替使用,在换头处出现一个“ˉ⊙”声韵,以示下片。书画节律是通过视觉欣赏,从艺术形象上唤起受众相应的情绪,产生节律美的享受。惟诗词能博采众长,将所有门类的艺术之美无所不包,深究其底,主要是突出音乐美,重在吟诵性。
     巾帼词豪李清照《声声慢》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头,将其晚秋时节落日黄昏的凄苦悲情描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其节奏韵律的拿捏恰到好处,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每当赏读至此,莫不悲悯顿生?节奏美感澎湃而起。
      四•“对比统一”法则的运用使中国古典诗词神韵卓俱
古典诗词必须遵循“对比统一”原则。对比才有生气,对比才出活力。只有培养、营造出这种效果,方能使精神振奋;统一才能和谐,统一方启愉悦。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产生美的享受。诗词中的对比原则体现在字、词、句上更为明显。毛泽东之七律《长征》诗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
    ˉˉ||ˉˉ|   ||ˉˉ||ˉ
这两句平仄相对很严,一字不差。内容相对也很工,“金沙水拍”对“大都桥横”,“云崖”对“铁索”,“暖”对“寒”。暖、寒二字为诗眼。“暖”字写出了红军官兵对金沙江惊涛骇浪的无畏,以及巧渡天险成功告捷的喜悦心情;“寒”字道出了大渡桥的险恶及红军雄师的英勇气概。暖寒对比,极其简练,高度概括,使读者惊心动魄,拍案叫绝,美感立现,享受无穷。诗词运用对比的地方和形式颇多。就此句来说:以两句对为平行对;上两句对下两句为扇面对;四句的一、四句为对,二、三句为对,中间对句字数少者,称内向对,多者称外向对;四句以上平仄字数一样的句子叫排比对,还有用一字或三字托上或领下两句均齐的句子;也有一、三句法或三、五句法的对……总之,应根据内容、情绪、节奏选择使用,均能从对比中获取美的享受。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文,寥寥数字,却构成了一幅简洁明快的画面。“青天”衬“白鹭”,既是色相明度对比,又是动静大小对比。青天白鹭诸多对比,再加青白色性相望,造成开阔、高远、优雅、宁静的意境,无疑锦上添花,更加美不胜收矣!
     “万绿丛中一点红。”这一诗句运用的色彩盖属绝对对比。红、黄、青为三原色,将红色保持,黄青二色混成绿色(间色)。红绿对比非常刺激。万绿是指间色面积大,一点红是指原色的面积小,画面特别美,其精彩之处就在一点红上。我们长时间在阳光下看红色,非常刺眼,赶快回到室内闭上眼睛,这时感觉全是绿色。这绿色称为红的补色。人本能上需要平衡,看红色再补上绿色,色彩就圆满了,所以产生愉悦的美感。
       ˉˉˉ|ˉˉ|    ˉ|ˉˉ||ˉ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以门窗作画框取景,再从景中获得统一的美的享受。更能启发人的诸多联想。千秋雪当如有小片暗绿色的植物作点缀。这千秋雪或是蓝天相衬,或是月光掩映,或是丽日朗照,或是彩霞飞洒。万里船。船不可能凭空而来,船上免不了有人活动,彩旗飘拂,水面上点点白帆归港或出航,也可视作战前的宏伟壮观阵容。诗句竟如此巧妙地启发人们产生联想,进而深化图景,另生意境,使人不由自主地自我陶醉于美的愉悦之中。这两句诗的节奏上平仄相对,也很工整。一句一幅画,意境高度统一了诸多对比。
                            ||ˉˉ  ˉˉ|  ˉˉ||    ˉ||   |ˉˉ|   |ˉ ||   ˉ|ˉ
民族英雄岳飞在“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
ˉˉ|    |ˉ||ˉˉ|   ||ˉ   |||ˉˉ   ˉˉ|       |ˉ|    ˉ||   ˉ||
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
ˉˉ|  |ˉˉ     |||ˉˉ|   ||ˉˉˉ||   |ˉ||ˉˉ|   |ˉˉ    ˉ||ˉˉ
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ˉˉ|
朝天阙!”《满江红》上阕的开头几句,用“怒发冲冠壮怀激烈”尽情铺垫,继而宣示其不怕碾平“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抱负与决心,发泄“三十功名尘与土”的无奈。用“三十番春秋”对“八千里征程”;“云和月”对“尘与土”,形成了绝妙的对立统一法则。下阕中,又以雪耻灭恨为宏愿,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实践“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的壮志。以此反衬壮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满腔怨怼,悲愤之情跃然纸上,切齿之状呼之欲出。
     词的上下片对比也不可或缺。吕本中《採桑子》的上篇为“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下片为:“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这里以月为题材,通过上下片对月不同态度的鲜明对比,表达了缠绵的相思之情,反映出爱与恨本是一回事。不外乎对比统一”美学原则的运用。
                                     ˉ||ˉˉ   ˉ|ˉˉ|   ||ˉˉ||ˉ    ˉ|ˉˉ|       |
毛泽东《卜算子》: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
||ˉˉ    ||ˉˉ|  ||ˉˉ ||ˉ  ˉ|ˉˉ|
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其声韵结构是“|ˉˉ⊙”,非韵句末字均用平声。句末字平声仄韵交替运用,音乐美感很强。全词境界格调也非常高。胸襟阔达。《咏梅》词乃状花之作,胸襟阔达。深情赞颂此花战胜严冬是为了报春,是为了迎接山花烂漫的到来。于是,她才心安理得。这种只为众花着想的高尚情操与博大胸怀,唯有“梅花”独具。这里借梅抒怀,也是藉梅育人。而其语言质朴无华,贴近民众,臻其一大特色。声韵美、形象美、语言美、内容美、思想美、意境美,通过此词和盘托出。一切都那么完美,是古今词作中不可多见的典范。
                                                                           结         语
     对称均衡、一多不二、节奏韵律、对比统一,这四条美学原则各成单元,但却都有内在联系,不可隔裂分开。其中,“对比统一”是总的美学原理。对称是对比,均衡是统一;一多是对比,不二是统一;节奏是对比,韵律是统一。对比是局部,统一是整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一不是二。张先《天仙子》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的七字句,无论单字、双字均是平仄交替,而且阴阳上去入声调俱全,富于变化。最后二字一去一上,便于发调,而且带劲。此为节奏韵律。再从词义上看,此句也表明事物因果变化的理性。云破是因,月来是果;月来是因,花影是果,剖析得自然贴切,理事圆融。弄影,是暗指风动,这是含蓄;弄影又使形象产生不定的朦胧美感。此句中一个“弄”字看似信手拈来,实寓机心,应该是通过诗人多次推敲、反复提炼才予酌定,并由此而使整句语言生动活泼,新意盎然。这是综合运用诸多美学原则的典范例句。诗词包括音乐美、图画美、超越时空美、文字语言美、思想情操美、意境美等等诸多艺术美的因素,并将这些美的因素与真理糅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产生出生动完美以至摄人魂魄的艺术形象,使人陶醉于诗词美质那种最高感悟享受之中,或者说是陶醉于领悟真理的欣悦之中。
      美学是美的哲学,或称艺术的哲学,也叫佛教哲学。美与宇宙真理是一体的,真理创造了万物,万物孕育在真理之中。真理是完美的,它所创造的物体也是完美的。人体有着完美的结构和崇高的精神世界,这不是人本身可以创造出来的。诗词的根本任务就是歌颂人类,歌颂永恒的宇宙真理。真理是完美无缺的,诗词作品同样也应力求完美无缺。
      掌握了美的原理法则,就便于创造美的形象。但创造一个鲜明突出的美的形象,还必须深入生活,深入挖掘人的精神世界,不断去感悟自然美、心灵美,这样才能进一步塑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之美。
注:1•佛教哲学即是讲宇宙人生绝对真理的科学,从中可以获得美的最高享受。
       2•佛教是指释迦牟尼佛的智慧教育,不可误认为宗教。
       3•“佛”字乃印度梵文的译音,赋“觉者”之义。
2014·7·25
                                                                                               黄    正           余     忠
     
发表于 2014-9-10 13: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啥也不说了,楼主就是给力!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5 09: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帝国黑玫瑰 发表于 2014-9-10 13:22
啥也不说了,楼主就是给力!

多谢文友垂顾、嘉勉!{:1_754:}
     
发表于 2014-12-25 09: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学习中
     
发表于 2014-12-25 15: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向老师学习!
     
发表于 2015-1-8 13: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这不是普通的文章了,有点学术论著的性质了,学习啦!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3: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萍水相逢 发表于 2014-12-25 09:56
学习中

多谢萍姑娘捧场!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3: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静轩 发表于 2014-12-25 15:50
向老师学习!

多谢文友垂顾、嘉勉!{:1_77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3: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空中飞虹 发表于 2015-1-8 13:56
这不是普通的文章了,有点学术论著的性质了,学习啦!

多谢文友垂顾、雅赏、嘉勉!{:1_77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1-21 12:08 , Processed in 0.0562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