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8|回复: 0

延陵韦氏专题之五十一——延陵韦氏溯源流之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7 20: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本帖最后由 詩壇滄浪客 于 2014-10-3 19:54 编辑

延陵韦氏专题之五十一——                                         延陵韦氏溯源流之三                                 
                                                                    4•支分派别衍江南
       直面人生的延陵韦氏子孙非常讲究现实。始迁之祖遇害后,其惨烈的遭际极大地震撼了延陵韦氏宗人,昭公之后昆对“伴君如伴虎,动辄掉头颅”“万事悉由主,忤旨九族诛”的危情悲剧有了深刻的理解,更产生了切肤之痛。从此后,宗人们倍加厌憎官场险恶,疑惧仕途坎坷,大都形成不求闻达,乐于耕读自娱,习惯于纵情山水,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其中,还产生了愤世忌俗之思。唐贞观年间出生的昭公第16世孙景昭则干脆束发修行,入山参道,初度于延陵寻真观,后居长安萧明观。天宝中,回归茅山敕建紫阳观,后成为上清观仙伯,茅山道院第14代宗师。而与其处于同一时代的延陵韦氏子弟内,一位取号法融的崇佛者,为逃避婚姻而遁入空门,精研达摩之学。经多年苦修,终成释教牛头宗开山祖师,成为名震遐迩的中国禅宗第五祖。自两晋直到唐季七百年岁月中,族人均疏于过问政事,安于平居度日。直至北宋大中祥符八(1015)年,才有昭公26世孙韦陡(光绪版《丹阳县志》称韦陟)出试中式,进士及第,跻身仕林。韦陡字松石,生于宋建隆庚申(960)年六月,殁于庆历辛巳(1041)七月十五娶严氏,生子一:荫芳。
       韦陡居朝官阶虽不太高,但凭借其深厚的积学功底颇获人缘,与朝中一班达贵要员广有交谊,著作郎韦陡致仕(古代朝廷命官告老退休)回归林下后,移居地处邻近万顷洋的河东村,其后人纷纷隐迹此土,辐辏一方,繁衍生息,渐次振兴了延陵韦氏大宗。
       经长期的繁衍发展,延陵韦氏分孽两支。然而,从明代万历后期开始,历史上即留下一个长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以致形成一大公案——两派的宗谱竟不统一,最凸出的表现在韦昭传嗣上。北分宗谱所列昭公生有一子,单名取隆;南分宗谱上,韦昭名下却有二子,长子名藩,次子名蔚,亦名隆。不仅如此。在接下来连续多代子孙名讳也不尽相同。此外,对族中居功至伟的功臣韦陡,北分谱中列为26世,南分宗谱列为31世。两派之间矛盾就此产生,直至引发官司,诉讼不止。虽然两谱所载略有异同,那也可能出于两支宗人长期分居,声息不相闻,尤其是南分支宗人在明代辑谱时曾因雇佣匪人,信笔涂鸦所致。然两支宗人都以韦昭为始迁之祖,同拜韦陡为辑谱圣手。尽管南北两支韦氏子孙在历史上互有牴牾,对簿公堂,却是谁也不能定其是,谁也不能剔其非。北分支繁衍代系为:韦陡的曾孙德寰首迁溧水,廷玉娶濮氏,贤公徙迁上原之三山,由宋至元、至明,历时数百年,派衍十余处。从昭公的32世孙用中、敬中哥俩起,北分族人大大加快了外延拓展的步伐。用中的曾孙天秩(35世)共生七子,其中志达留守河东村,志明开派冰清桥,志和开派珥村汤庄,志礼开派塘东村,志圣开派小辛,志尧开派西墓焦村,志科开派金沙邓墓:天明所生志英为京口祖,志夔成为庄湖祖。敬中生子旻,乃大港之祖,其曾孙富、宜、密、宾、完、实、寓、寀、寄、宗(36世)昆仲十子共同开辟出大港韦氏。志英的长子为承科,其大房曾孙文祥(40世)开派吴沙;二房曾孙元开派韦巷;次子季昌(37世)开派小辛嘴头;其曾孙议开派新塘,誌开派九灵山,谦开派蔡塔,允明留守嘴头。41世宗文迁辛丰前韦。从48世起,嘴头韦氏派生出东分、西分、中分、前分、后分及大经、大成支,各支宗人不甘心墨守现状,纷纷外出,另展基业,其中前分51世继清迁墩头陈家村,56世兆禄迁汤村,61世裕和迁松江,62世峰华迁洛阳,63世超迁丹阳;后分56世淑芳迁丹徒镇,58世国明迁张官渡;东分55世成海迁大茅山,59世勤转迁埤城奠基头,61世裕跃迁基冯村;中分61世裕庭迁新疆,裕华迁练湖,62世冬英迁扬中;西分55世成亮迁丹徒石墙村,56世兆周迁丹徒镇,兆庆迁扬州。
       韦陡的14世孙端从延陵徙居丹阳西门冰清桥左,开辟了县城金斗门支。     
       养斋公定居西墓后,其子孙并没有停止外徙的步伐,他所生的存、孝、孜、孺、季五子中,孝、孜均无子嗣,孺迁居前圩,季迁武进汤家村。后来,季的9世孙(51世)有启再迁夏溪;存字诚原,号奉斋,行美二,生诏、让二子;让生觐、励、溪、润4子。润因代父偿戍边之役而移籍宁夏;溪字靖国,号宗郊,行洪七,,另开凤凰山支;让的玄孙泽(47世)迁居后圩。泽生翀、【亢羽】二子,遂分东、西二分;后圩韦氏到51世时,东分中又析出大、二、三、五房,西分则析出四、七、八、九、十房和针公房;前圩韦氏到51世(清康熙间)时,由有铲、有镳析为南、北二分,继而从中又划出大大房、大二房、二大房、二二房、二三房和二四房(其中的二三房定居刘家巷)。
       塘东韦氏中,则有48世奇一公迁刘庄,宁四公迁九原堂,福一公开东若韦巷派(即韦家巷),乾七公迁国下;53世茂良迁溧水,另有茂松、茂启、茂柏外迁开派张茜庄等处者。
       延陵韦氏北分的支脉,京口及西墓两支宗人的迁徙既然如此频繁,而以发祥地著称的河东等大宗韦氏,宗人的迁徙当然不在话下。数传后,宗人分孽成24支,散布与丹阳、金坛、丹徒、溧阳、宜兴、句容、武进、扬中等地等地,定居村落大致有上会、大港、大路(吴沙)、官塘、韦巷、小辛、中韦、前韦、西墓、后圩、前圩、焦村、长巷韦家村、嘴头上、石滩、细民洲、扁担沙、牌楼下、车碾口、马笪、夏溪、菱塘、河东、塘东、陆庄、冰清桥(金斗铺)、珥陵汤庄、九灵山、蔡塔、洪巷、河(和)桥、凤凰山、绕庄、丁庄铺、十里牌、盛墓、邓墓、前巷口、东岗、瓜渚韦巷、新河、上令、塔山堡、韦岗之小圩寺庄、下西庄、中山郞川、索圩、三山、神龙桥、南冲岗北、南冲岗南、南冲岗北、王塘冲、黄连树、新塘、庄湖、洋岸、南胡家边、北胡家边、杨家庄、国华、宣城、高邮石板堦、金陵牛首山、金囦枳墓、凤东竹溪寺、石马庙、淳化砂子岗、四面山、乌岗头,路远者早已定居上海、泰州、姑苏、扬州等地。延陵韦氏南分支则分孽出圩桥、圩巷、下湖庄、张庄韦甲、王师岸、宝堰蛟塘、金坛小圩村、太子庙、韦家坂、韦蒋潘、紫阳桥、储庄、安基村、坿城头等数十处,远者更落籍北京、东北、西北等省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6-5 02:17 , Processed in 0.05401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