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 阳
临近春节的时候,看到驴友群里的活动帖子,有点悸动又有些恍惚。以往过年都是走亲访友,在觥筹交错中度过假期,留在记忆里的年味就是吃喝二字,今年是该有所改变了。征得家人同意后,和驴友们来了场说走就走的登山野游。这一次,13人的驴行队伍由群主“百惠”领队,“队长”带队,自驾三辆车出行。
探寻原始村落
正月初三早上七点半左右出发,历经6个多小时的颠簸,顺利到达胡宗宪故居所在地绩溪县,与向导大海和阳光会和,入住龙须山脚下的龙池庄园。
驻地附近的龙须村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白墙黑瓦的村舍掩映在青山绿水间,背靠云雾缭绕的连绵山脉,村前有一条山泉汇聚的小河静静流过,蕴育了当地纯朴善良的民风,溪水清澈见底,有三三两两的野鸟在水面自由滑行,俨然一幅与世无争的田园山色画卷。
品尝新鲜清爽的农家菜后,在向导阳光和大海的带领下,大家徒步赶赴原始古生态村落。穿过村舍,越过田梗,沿着细碎的沙石路蜿蜒向上前行,两旁是枯黄而茂密的野草和树丛,刚刚雨过天晴,远处可以看到飘浮在云雾中的山峦,宛如海市蜃楼般的人间仙境。随着山势的起伏,出现了落叶满地的石阶路,被树叶枝蔓夹裹着,必须低头或侧身才能穿行。有这样齐整的石阶路面,料想在很多年以前,这里可能也曾经是繁华热闹的商贾要道,只是世事变迁,所有的辉煌过往都已经烟消云散。
整个山体枝桠密布,耳边传来潺潺的流水声,却看不到山泉的影子。漫步登上高岗,山路向下延伸,台阶路两边全被针状的红色松叶覆盖,四季常青的植被依然苍翠,转角处有清澈的山泉挂壁而下,“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浑身热气蒸腾的驴友们没有丝毫寒意,恍若身处色彩斑斓的春天。沿着石阶继续向下穿行,眼前豁然开阔,山谷间的溪流奔腾而下,历经风霜雨雪冲刷洗礼,大大小小的山石散落在溪流间,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驴友们争相跃下石阶,站在岩石上摄影留念,或是捧起泉水清洗一路的汗水和疲乏。
腾挪起伏的山路消耗了驴友们大半的体力,一路的美景让人沉醉不知归路,原定的计划行程也早已超时。考虑到天黑行走不便的安全因素,这次探寻古村落之行只得半路折返。回程的路上飘起了小雨,路面更加湿滑,有驴友为折断竹枝做手杖被弹射进泥水里,引来嬉笑搞怪声一片,也为劳顿的旅程带来减负调料。一路上,大家相互提醒搀扶着蹒跚而行,回到驻地,天色已漆黑一片。
醉美龙须山
正月初四,早上八点准时集合,每人自备好干粮,在向导大海带领下,出发前往龙须山。
龙须山位于安徽绩溪登源河东岸,东接七姑山,有大小两峰,大峰称龙峰,小峰称白沙峰,主峰海拔1049米,据说山顶上有天然龙池,池水四时不会枯竭,但除了少数攀岩高手,很少有人能够登顶。
大海带领大家选择的是从龙须村上山浒里下山的环形穿越线路,路线清晰,基本无岔道,全程20多公里。山脚下的行程轻松自在,清新的空气,茂密的竹林,清澈的溪流,古朴的小桥,落叶满地的石阶或是沙石路面,无不让人心旷神怡。
不过山路并非坦途,随着体力的消耗,驴友们开始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纷纷脱衣,补充水分和能量。途中的景色也是美不胜收,在环形大石块观景台和飞流直下的瀑布前,大家忍不住驻足停留,摆出征服者的姿势,展示户外运动的旗帜,拍照留影,记录下精彩的瞬间,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快乐体验。途中,可以看到石缝处生长的龙须草,也有异地的户外团体在树上系着红丝带,让人有种慕名的亲切感。
随着山体海拔的爬升,通行变得越发困难起来。在几处垂直的路段,有已搭建好的木梯通过,近90度的坡度让人不敢后视,驴友“阿东”带的牧羊犬“毛线”在这样的路段也吓得不敢爬行,只往木梯夹缝里钻。在一处号称“一线天”的路段,只能容一人从两块大石的夹缝处穿行,背包行囊都必须借助队友传递上去,身高马大的“队长”无耐只能爬上大石块方才勉强通过。有2处悬崖需要借助绳索方能穿越,身手敏捷的向导“大海”身先士卒地迅速攀上高岩,系上绳索,帮助驴友们小心翼翼地一一爬行上来。
峰回路转,山上的景色与山下大相径庭。山下全是茂密的丛林植被,山上侧植被稀少,几乎全是风化的沙砂,山脊最窄的地方只能容一人通过,两边就是悬崖,让人有“脚在地域,眼在天堂”的感受。俯身处,悬崖峭礕,松柏苍翠;抬望眼,云海霞光,山系绵延,有白色村舍房屋镶嵌在山谷间,七姑娘山也清晰可辨,。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付出比一般游客更多的努力,才能欣赏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想想人生,何尝不也是如此吗?
翻过主峰哑口有一小片树林,适合驻扎露营,有蓝色铁皮屋提供简陋的光板通铺,屋外墙上张挂着各地野驴的团旗。下山途中,经过一片背面有巨大光秃石壁的树林,据传这里曾建有龙峰禅寺,为明代胡宗宪读书之处,现已看不到寺院的踪迹,只有角落处破损的石登石桌,依稀可以见证寺庙的存在。
随行的驴友都很有团队精神和互助意识,看到个别驴友体力不支,会主动招呼队伍放缓行进速度,回头拉一把或扶一下,遇到险要关头,强驴总是自告奋勇的带头探路。驴友们也很有环保意识,不管是中途补济还是个人休整,均自备方便袋将垃圾带下山,让这一方钟灵毓秀的山水永保清新。
下到山脚处,三位新驴“删除回忆”、“嘉缘”和“缱绻~Sarah”已是心力憔悴,疲惫不堪。大伙有些担心,明天的微杭古道,她们是否可以继续前行。
重走徽杭古道
正月初五,早上7:30集合,自带中餐干粮,由向导“大海”和“竹节”带领,前往徽杭古道。新驴“删除回忆”和“嘉缘”经过一夜休整,已基本恢复元气,坚持和队伍一起继续前进,而“阿东”一家三口和边牧“毛线”则放弃了此次驴行。
微杭古道是古时联系徽州与杭州的重要纽带,西起安徽省徽州绩溪县伏岭镇,东至浙江省临安市马啸乡,北靠黄山,南依天目山,全长15公里,是中国第一古道。据史料记载,这条古道早在唐代就已修成。徽杭古道是历史上徽商与浙商交流贸易的重要通道,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辛劳的结晶。
原本以为经过龙须山的锤炼,再走石阶构成的微杭古道应该是轻松自如的小菜一碟,却不料出行不久就给大家一个下马威。沿着山路向上行进,路面以沙石为主,道路狭窄,坡度较大,只能容一个通过,尽管一路有潺潺的溪水相伴,但驴友们大都小心翼翼地疲于赶路,根本无暇欣赏身边的美景。听向导大海介绍,经过沧海桑田的时事变迁,原来的微杭古道现在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并没有一条完整的线路存在,现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是绩溪县境内的盘山石阶小道,这里是徽杭古道的精华所在。
山势跌宕起伏,下山的一段泥沙路面绵长曲折,基本被树叶覆盖,只有容一只脚落地的宽度,踩上去松动湿滑,很容易坠下山坡。接下来的一段石阶路,看起来不难通行,但沾上了泥沙的鞋底,踩上去很易打滑摔倒,有两三位驴友不慎中招捡了“金元宝”。驴友“嘉缘”一路兴高采烈,吆喝声不断,遇到这样的路况,也只得猫腰紧拽着向导竹节方才艰难通过。
上午行程的最后一段要漫过一条近20米宽的小溪,水流湍急,水面上只有几块零星的石头。驴友黑猫“明天会好”和“冰红茶”主动赤脚下水,搬运石块,临时搭建起垫脚石,保证了整个队伍顺利通过。互助关爱精神已融入到驴友们的潜意识里,让彼此感觉欣慰和温暖。
经过中午的简单休整,下午的行程基本在石台阶上通行。道路依然蜿蜒曲折,向上爬升或是向下伸展,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体能。经过艰难跋涉,终于来到了此行的折返点“蓝天凹”。登临高处,蓝天凹是块方圆不大的斜坡,迷漫着浓重的山雾,根本看不清十米之处的山体,四周笼罩在雾气里面,显得神秘莫测。附近搭建有简易的蓝色铁皮屋提供住宿,屋外墙面上悬挂着登临此地的户外团体图标。据说天气明朗的时候,站在“蓝天凹”,可以看到最美的风景。
盘点三天的行程,有未达原始村落的遗憾,有攀登龙须山险峰的惊恐,有行走微杭古道的疲惫,有用溪水洗尽铅华的轻松,也有对着悬崖峭壁狂吼的畅快,得失留在各人心间。其实驴行的意义,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涤荡自己的灵魂,启迪对生存还是生活的思考。
山就在那里,明天,驴友们依然会选择出发去远方。
后记:特别感谢白猫“明天会好”在家乡安微广德提供的自助烧烤,让饥肠辘辘的驴友们开怀畅饮,享受饕餮盛宴,补充能量再放马上路,也为本次出行划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