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萍水相逢 于 2015-11-17 09:39 编辑
丹阳版的羊肉泡馍-----京江饣齐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杨传华 立冬了,标志着已经进入冬天了。寻常的日子里,找一家羊肉汤馆,吃一碗丹阳版的羊肉泡馍-----京江饣齐,是一种“任性”。羊汤要的是那种刚在沸腾的大锅里舀出来的,汤汁浓白,里面有许多的羊杂碎,掰了一只京江饣齐泡在碗里,再加上切好的蒜花,和一小勺细盐。印象中,有了这些东西,这个寒夜,就如春日。走在街道巷弄,倘若您询问“老丹阳”哪家的京江饣齐味道最正、最好吃?得到的回答必定是:南门大街老桥边的那家。 制作京江饣齐的诀窍全在手艺和火工上,前一天下午老师傅就要先将加了油、盐、食用碱的面粉和好让它发酵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搓面,揉团,切三刀,成六角,进烤箱,大约一刻钟后成品便大功告成。制作过程听起来简单,但要把握好饣齐子的口感、咸淡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刚出来的京江饣齐个个六只角棱角分明,吃起来松软香脆。那为什么会是六只角?这里面有一段小故事。历史要追溯到反清复明时期,据说当地士兵为抵抗八旗兵需要准备干粮,当地人在烧饼的基础上发明了新式干粮,称为饣齐(同“脐”,谐音同八旗兵的“旗”),士兵吃了这种干粮意在将八旗兵吃掉打胜仗。据说清初原为八角形状,因为当时满洲统治者忌讳(八旗兵被吃掉),只好改成现在的六角形。 京江饣齐作为丹阳市本土小吃中的传统茶食糕点,至今已有百年以上历史。外形六角立体挺刮、内在松韧醇香,这是京江饣齐给初尝者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江”要念成“刚”,“脐”通“饣齐”字,纯是镇江地域方言,检读《辞海》和许多字典里面均无此字。京江饣齐与清代张玉书还有一段渊源。在其主编的《康熙字典·食部》记载:“饣齐,[集韵同饣齐。”《康熙字典》书共有42卷,收有47,035字,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辞书?为何收有“饣齐”字?精通丹阳典故的老丹阳人讲过该故事:因为主编张玉书是我们镇江人,他官至文华殿大学士,仍然眷恋乡土,张玉书在京师仕进时,每一年亲友石友们都邑给他在镇江的家中送礼。张玉书为此心烦,假如对方礼送重了,本身的家人不克不及贪婪收下,假如不收礼,又怕他人说本身架子年夜。颦眉促额之际,他想到了家乡有名小吃“京江饣齐”,他吩咐家人,今后再有人送礼品,只收“京江饣齐”。其病故后,墓园在现丹阳全州尤区村,是丹阳当时有名的大墓。他把家乡方言添注拼音,载于《康熙字典》,一直传至今天。 如今,京江饣齐依旧保持着那独特的香味,焕发着生命力,因为她留有太多的童年的追忆、青春的脚步。让每一个从丹阳走出的人,都会把她永远藏在自己的记忆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