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雨下得小了些,我们便又开始了赏景的征途,山路两边的树在雨的冲刷下显得更加的翠绿,树上缠绕着许多青藤,有些树枝也互相缠绕在一起,形成了特有的景象,连狗尾巴草也显得特别美丽,让你思绪连连。树下有许多类似四叶草的植物,我和好友一时兴起,蹲下来寻找着,比赛看谁先找着四片叶子的四叶草,结果找半天累得腰都酸了也没找到,在互相的调侃声中来到了红叶谷。
红叶谷位于御花园和凤翔峰西南山腰的交界处,由于这里长年无人涉及,加上山水的冲刷,于是岩石裸露处尽显崖溶奇石景观,其余则为茂密的丛林和湿地,特有的气候环境,使这里奇石嶙峋、古枫矗立、古藤缠绕。该景点充分考虑到了地貌、水体、植物、设施等和谐搭配,注重栖霞山的生态功能的修复,不断美化、优化、彩化环境,并引水造池,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红叶谷占地约5万平方米,景区自然风貌优美,以奇石、红叶为特点,是集山、石、水、林、亭为一体新的红叶观赏区。谷中的枫树形态各异,红得各有层次,叶上的雨珠在如粒粒水晶般晶莹剔透。我们真恨不得摘了藏进包中,归为己有。
红叶谷位于御花园和凤翔峰西南山腰的交界处,由于这里长年无人涉及,加上山水的冲刷,于是岩石裸露处尽显崖溶奇石景观,其余则为茂密的丛林和湿地,特有的气候环境,使这里奇石嶙峋、古枫矗立、古藤缠绕。该景点充分考虑到了地貌、水体、植物、设施等和谐搭配,注重栖霞山的生态功能的修复,不断美化、优化、彩化环境,并引水造池,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红叶谷占地约5万平方米,景区自然风貌优美,以奇石、红叶为特点,是集山、石、水、林、亭为一体新的红叶观赏区。谷中的枫树形态各异,红得各有层次,叶上的雨珠在如粒粒水晶般晶莹剔透。我们真恨不得摘了藏进包中,归为己有。
接着我们又直奔始皇临江处,始皇临江处是一个很有历史底蕴的新景点,相传秦始皇登临栖霞山,埋下双璧祭告天下统一,就是在这个地方。此地距离景区最高点凤翔峰不远,景点的主体是一个大约30平方米的平台,我们凭栏远眺,视野非常开阔,真是观赏长江风光的最佳处, 由于雨下得很大,我们匆忙拍了照片作为留念后就顺原路返回。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下山很快,一直走到北门出口后才发现,我们竟然错过了最有名的舍利塔和千佛岩,想来心里非常不甘,于是又重新返回明镜湖往舍利塔方向直奔而去。
从栖霞寺南侧围墙外沿着山路向东行不远处,就看到舍利塔塔尖了。通过了解我们知道该塔首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用白石砌成,塔通高18.74米,为八面五级密檐式,立于八角须弥座式的塔基上,塔基上浮雕释迦八相图和海石榴、鱼、龙、凤、花卉等图案;塔身刻有高浮雕天王像、普贤骑象图和文殊菩萨像,形象姿态生动传神,精美无比。像上还刻有“匠人徐知谦”等题名。塔外壁上刻有浮雕,塔基上刻着释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依次是托胎、诞生、出游、苦行、坐禅、说法、降魔、涅磐。 塔檐下雕飞天、乐天、供养人等像。第二层以上每面都刻两个圆拱形龛,均内雕一酋跏趺坐佛,共计64尊,雕刻精细,甚为生动。全塔造型非常典雅、秀美,雕刻细腻、精湛,装饰华丽,不愧为佛教艺术在江南的代表作,我想更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和美术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据说舍利塔上又发现了飞天浮雕,当然我们近视眼是看不清楚的了,据有关报道称,其所用技法和人物线条皆与敦煌相似,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东敦煌"的文化内容。
千佛岩在舍利塔东边,依山而建,建于489-511年,历时22年,岭上岭下,依石壁造像,有立有坐,大小各异,或五、六尊一龛,或十来尊一室,风姿万千。佛像始有515尊,分凿于294个佛龛中,望之如峰房鸽舍,号称千佛崖。大部分佛龛中有一尊主佛,两旁是其弟子或菩萨。其中最大的一尊是无量寿佛,连底座高达11米。佛像有坐有立,造型古朴洗练,雄健优美,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齐名,是南北朝时期我国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也是江南仅有的佛教石刻艺术。 2000年发现的闻名遐迩的“东飞天”就在中102号佛龛中。这个洞龛非常小,共有5座佛像,洞顶的两组飞天为橙色,线条清晰可辨,中间佛像头顶的火焰隐约可见。虽然仅有这么两对飞天,但因这是我国所发现的最东部的“敦煌遗迹”,所以各大媒体对这一热点进行大量报道,学术界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使“东敦煌”、“东飞天”蜚声海内外,使得很多人慕名而来。但由于长期风化,雕像中许多细微部分都已剥落或模糊,很是遗憾。
因为我们要赶车,已没有多余时间让我们再继续前往纱帽峰等景点,但从资料上可以看出栖霞山还有若干自然奇观,饶有情趣。听说栖霞寺东北.平山头的南坡上有一处青灰色岩石,表面呈波浪状,人称“迭浪岩”,十分罕见。此外还有“青锋剑”、”天开岩”、“一线天”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观,还有陆羽茶庄,饮马池等这些景点,看来只有等到来年枫叶红透时我们来了栖霞故地三游喽,以弥补这回漏游之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6 15:30:1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