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28|回复: 0

让爱与规矩同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6 22: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本帖最后由 静轩 于 2019-9-16 22:45 编辑

                                                                                   让爱与规矩同行
                                                                           丹阳市新区实小     邹红梅
     尽管事情已经过去几个月了,但“我恨妈妈”那句话,以及说这话时那种不知天高地厚的不屑的神情,却常常浮现在眼前,让我如鲠在喉,很不舒爽。
     记得,那是“母亲节”前夕,我布置班上的学生做个心意卡,感恩母亲,和妈妈说说心里话。谁知话还没说完,小朱就站起来说:“我不做心意卡,我恨我妈妈!”大家都很惊讶地看着他。他越发得意,继续说道:“我妈妈烦死了!逼我写作业,不让我玩手机。”
      我开玩笑地问他:“那,在家里,你最爱谁?”“当然是我爸。他给我吃,让我玩。还给我买手机。”不用说大家可能也会心生感慨。学生的问题大多来自家庭,问题学生必然来自问题家庭。
      我也明白了,难怪平常和家长沟通时,小朱的妈妈常常说孩子难管。真想放弃之类的话。遇到这样一个是非不分的孩子着实令人头疼。不过,话说回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长成这样,与平时家教是分不开的。
      小朱的个案也许有其特殊性。但生活中以下这些场景却不难见到:公交车上,座位让孩子坐,宁可自己站着的爷爷奶奶。上学路上,背着孩子沉沉的书包,走在悠闲自在的孩子身旁的父母。饭桌上不顾长幼,将爱吃的菜拿到自己面前,独自享受的小霸王。游玩时随意妄为,刻字留念,攀摘花果的小游客。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意追逐奔跑嬉戏打闹的孩童。进办公场所不打招呼,随意往座椅上一坐,顺手翻阅桌上书刊的半大不小的孩子……更有甚者,暑期,一位家长领着两个孩子来校办转学,随行的小女孩儿一进办公室,就往门旁的长椅子上一躺,舒适地扭着身体,翘着二郎腿不停晃悠。看得我们目瞪口呆。
      也许,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可能觉得孩子小,不懂事,理应关爱呵护,大了就自然会好。可事实并非如此,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俗话也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想改,真的不是那么容易。有些习惯、品行是深入骨髓,印记在言行举止上的。所谓“养不教父之过。”生而不养,养而不教,只会增长孩子任性、霸道、自私、脆弱等坏习性。
      我深信孩子的人格和学习能力都是逐步培养起来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河流,无以至江海。”孩子品行的培养如是,学习习惯亦如是。家长在教育孩子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多与孩子沟通,防微杜渐,及时发现不良习性,及时矫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应给孩子人格精神上的滋养,让孩子知书达理,明辨是非,身心健康地成长。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是良策,也大有文章可做。家长从小就要对孩子定规立矩,严慈相济,引导孩子在不同的场合,说什么、做什么,才算得体。
     如学校贯彻落实“八礼四仪”,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家长也应找准教育的契机,认真学习,领会每项内容的具体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认真落实,养成习惯,内化为素养。让孩子仪表仪态大方自然、行为举止文雅得体,做明是非、懂道理、会感恩、善表达的好孩子、好学生、好公民。
    “养不教,父子过;教不严,师之惰”。对孩子,家长不能溺爱;对学生,教师不能放纵。应当严在当严时,爱在细微处。我们为人父母,为人师者,要学会把爱藏起一半,着眼学生未来,严格要求学生,从小就应当教会孩子说话做事应得体,言行举止应规范。对规章制度、社会公德有敬畏之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细微处抓起,从日常点滴做起,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用爱和规矩,在孩子的幼小心田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6-2 19:51 , Processed in 0.1315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