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化祖国"运动,到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再到美丽江苏建设,新中国成立70年来,8000万江苏儿女不断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力度。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当好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绘出天蓝、水清、林美的绿色画卷。 江苏台记者罗聪懿: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在我右手边是保护区的实验区,可以进行适当的人类活动,而在我的左手边是保护区的核心区,禁止任何开发。我们现在所在的道路,将两个区域完全隔离,成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位于盐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申遗,成为我国首个滨海湿地类自然遗产。作为全球重要的鸟类迁徙路线之一,每年有数百万候鸟到这里换羽、越冬、觅食和繁衍,其中不乏丹顶鹤、灰鹤等珍稀鸟类。可上世纪80年代之前,频发的捕猎行为一度威胁到这片鸟类"服务区"的安宁。1983年,江苏下决心在这里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海涂型自然保护区,严格控制区域内的人类活动。 盐城市黄海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吴其江:它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一块世界自然遗产,在经济发达区域、人口稠密地区能够建立自然遗产,不仅是对中国,它的意义具有全球性,不仅是给当代的人类,而且还是给子孙后代留下生存的空间。 为生态"留白",70年来,经济大省江苏,始终以"先行者"姿态大胆探索,努力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走在前列。上世纪50年代,以发展林业为抓手推进"绿化祖国"行动,延续至今,林木覆盖率翻了近30倍;80年代,以工业点源治理为重点,《太湖水源保护条例》等一系列环保政策法规陆续出台,开创江苏依法管理流域环境的新局面;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战略被确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江苏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探索污染物排放许可证、排污收费等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江苏在全国率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探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在全国推广;率先出台环境信用评价等级实行差别水电价,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作为全国首个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率先建立"1+7+1"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在长江大保护中,率先制定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出台首部长江岸线资源保护的地方法规。同时,江苏还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和"专项帮扶+现场督查"的创新大气治理模式,努力探索更多"江苏经验"。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钱江: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空前的决心和力度,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多措并举下,江苏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2018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较2013年上升7.7个百分点,PM10浓度总体较1991年下降63.5%。与2014年相比,104个国考断面优Ⅲ比例达69.2%、提高7.7个百分点,劣Ⅴ比例下降至1%。太湖连续11年安全度夏,湖体水质稳定在Ⅳ类。全省煤炭消费量比2016年减少1800万吨以上,累计建成国家生态市县63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9个。江苏节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超10%,总量全国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