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还有哪些薄弱环节?公共卫生防护哪些硬件设施还需充实?今年全国两会开幕前,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所长李甦雁专程来到徐州市传染病医院进行调研。 两会期间,她发现,这是众多代表和委员都很关注的话题。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 5 月 24 日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 ",总书记的讲话,在代表委员中间以及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会前调研】 全国人大代表李甦雁: 两会前专题调研,公共卫生体系有待完善
△李甦雁 李甦雁调研的徐州市传染病医院是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定点医院之一,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她这次调研的重点单位。此前,她还到过徐州市卫健委、市疾控中心调查,并在工作之余广泛收集基层医疗工作者的意见建议。 调研中,李甦雁对如何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国公共卫生建设在硬件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支撑、薪资待遇等方面都还有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空间。" 两会期间," 进一步织牢织密防护网 " 成为代表和委员热议的话题,李甦雁感触尤其深:" 总书记指出,‘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应从国家顶层设计出发,对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制进行改革。" 她建议,一是加大投入,特别是疾控中心、传染病医院和基层防疫机构;二是进行体制改革,建议改成一类公益、二类管理,提高待遇,留住业内人才;三是按照人口数量或区域划分,建设标准化传染病医院;四是适当放宽编制限制,留住优秀人才。 【织牢 " 疾病防控 " 这张网】 全国政协委员王水: 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人才培养亟待提高
△王水 如何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也是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江苏省妇幼保健院院长王水十分关注的问题。他认为,当前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人才培养亟待提高,很多与公共卫生相关的学科建设比较欠缺,基层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人才流失,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王水建议,要将综合医院中与公共卫生相关的发热、传染病等临床学科建设纳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同时国家在人力、物力方面给予配套支持。 除了人才培养体系要健全外,王水还认为,在健康生活中,社会公众实际上需要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需要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等,也就是说要把 " 防 " 做在前面。 全国政协委员胡刚: 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必须要有中医药参与
△胡刚 " 实践证明,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必须要有中医药的参与。" 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全程参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防治效果。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建议,要强化我国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 他认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应统筹协调中西医在传染病应急管理体系中各自的功能定位和属性。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组建中医药行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行动机制,纳入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整体疫情应急管理体系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在疫情应急预案中增添中医药内容,加大中医药应急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保证中医药专家在传染病发生后及时参与到防控队伍中直接接触患者,开展临床救治。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应完善中药制剂中心建设,保障区域内中药制剂、中药饮片等中医药应急物资的储备。 【织好 " 社会治理 " 这张网】 全国人大代表皇甫立同: 加强基层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皇甫立同 对于 " 大数据 + 网格化 + 铁脚板 " 的江苏战疫经验,来自江苏的代表委员印象深刻。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江苏 12 万个网格铸就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30 万名网格员成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主力军。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阴中学校长皇甫立同表示,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还需增强基层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他表示,社区作为与群众联系最紧密的基层执行组织,在今年这次联防联控新冠病毒疫情阻击战中,承担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成为限制人员流动、控制病毒传播的基本盘和最后防线。 皇甫立同建议,中央加强社区工作的顶层设计,系统安排社区工作任务,加大对基层社区的支持力度,在确保社区有自治空间的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变社区工作人员少、专业素质差、管理设施落后的局面。 同时,建议全面优化社区工作人员结构,面向优秀社区干部选拔公务员和事业人员。强化社区工作人员培训指导,提高全国社区工作队伍总体素质。加快推进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全国人大代表郭新明: 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
△郭新明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郭新明建议,从顶层设计上优化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体系,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发挥好政府和市场 " 双轮 " 驱动的互补效应。 郭新明建议,要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可考虑按照 " 平战结合 " 的方式来增加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能力,包括增加民营卫生医疗机构、医疗床位等资源,以及鼓励卫生防疫产品生产企业保留维持生产线等。 同时,创新金融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产品和服务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挥好保险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保障功能。比如,进一步完善人身险产品体系等。 【专家观点】 流行病学专家魏晟: 树立 " 大卫生 " 理念,打通体制机制障碍
△魏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魏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次疫情引发了全社会对公共卫生的高度关注," 相信国家会对公共卫生建设提供大量资金支持,但仅仅投入资金是不够的,需要对公共卫生系统长期存在的薄弱点下功夫。" 社区是公共卫生的末端,即这张防护网的网底。魏晟指出,近年来,社区卫生主要集中在非传染性的慢病上,虽然也包括了一些传染病防治,但慢病是重要工作," 未来应该对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进行更好的建设。" " 这张网的主线是各级疾控中心,我们团队曾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市县两级疾控在人力、管理、技术层面均存在欠缺。" 魏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建议提高疾控单位待遇,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对疾控队伍定期培训,推动利用现代科技应用进入公共卫生,并打通体制机制障碍。 公共卫生建设离不开整个社会治理的支持,魏晟强调树立 " 大卫生 " 理念,城市制度层面做好设计规划,公卫专业人员执行,借助新技术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目前国内走在前面的是江浙地区的公共卫生建设,各地应该借鉴学习。"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张瑜 熊平平 徐苏宁 安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