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区交通,丹阳的难言之痛
丹阳交通便捷,京杭大运河、沪宁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沪蓉高速公路横贯全境,乡镇水泥公路星罗棋布,四通八达,城区道路宽阔,车水马龙,高楼林立,蔚为壮观。
经济腾飞的丹阳具备一个现代化城市的风范,也彰显着源远流长的文明气息。然而,当人们视线聚焦车流汇集的交通要道时,美好的一切顿时被蒙上阴影。人行道上,任意停放的车辆及商贩的摊铺堵住了“血脉”的流畅;十字路口,众多行人和非机动车辆对红绿灯熟视无睹,横冲直撞;机动车道上,自行车、电动车与汽车混杂在一起,拥挤成一团,见缝插针,互不相让,险象环生……
交通是城市的生命线,交通秩序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是一个城市居民素质的综合体现。交通秩序关乎政府部门的执政能力,关乎职能部门的是否作为。
“行路难、路难行”、“ 关注民生”的呼声充斥本地网络,沸沸扬扬,网民们怨声载道,叹息、无奈、牢骚、埋怨、痛斥、建言献策等皆而有之。职能部门也安坐不住板凳,纷纷出场表态,但终究是雷声大雨点小,治理行动无法在全市范围内贯彻,更谈不上持之以恒。
丹阳交通有自己致命的弱点,京杭大运河、沪宁铁路将新旧城区一分为二,铁路涵洞、桥梁是联系新旧城区的必经之路,上班高峰期便成为交通瓶颈。梅雨季节,涵洞积水,汪洋成河,仅有的几座桥梁不堪重负,苟延残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区集中,外来人口剧增,家用汽车以令人乍舌的速度增长,丹阳交通的脆弱性暴露无遗,铁路涵洞告急!跨运河大桥告急!城区主干道告急!新民路、中山路人满为患,堵塞严重,车祸不断。再之,丹阳断头路多,七拐八绕; 十字路口警力不足; 商业密集区缺少停车场;非机动车辆交通违法堂而皇之,无人管理……
丹阳交通并非一个“乱”字就能概括,但带来的“痛”却挥之不去。笔者作为一个机动车辆驾驶员,深受交通秩序乱象之害,对交通之乱深恶痛绝。平日驾车,谨小慎微,车前的一切让人战战兢兢,电瓶车肆无忌惮,三轮车横行霸道,出租车不分地点场合随意调头停车,行人对交通法规置之若罔,还得预防冷不丁横穿马路的“勇士”。固然,他们都有开脱自己责任的借口。面的司机要养家糊口,为多挣钱,分秒必争,抢夺客源;电瓶车不领执照免交税,老少咸宜,一学就会,低碳生活,舍我其谁;三轮车夫自以为是下岗工人,社会的弱势群体,理应得到照顾,因此有恃无恐,新民路三轮车禁行,实际上满街都有三轮车在奔走;行人更牛,机动车敢碰我?不碰瓷就算便宜你了。
交通违章者如果遭遇学业不精、开英雄车的“马路杀手”,人间惨剧、家庭悲剧在所难免。面对一件件交通血案,一个个不幸逝去的生命,人们依然那么冷漠,依然我行我素,难道有一天降落到自己身上才会醒悟吗?那不是悔之已晚。抱着侥幸,带着无畏,违规违章,潇洒上路,那是对法律的践踏,对生命的漠视。用生命拷问良知与责任,这样的代价终究太大。事实上,交通事故引发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比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大得多,交通事故已经成为“文明世界的第一大公害”。
丹阳交通路口的摄像头、交警似乎只对机动车辆有约束力。笔者曾多次在十字路口目睹行人乱闯红灯,非机动车辆非法占据机动车道行驶,交警就在咫尺,遗憾的是交警对此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不作为意味着纵容与教唆,后果是违章者前赴后继,络绎不绝,违章行为纷至沓来。凭心而论,战斗在一线的交警很辛苦,寒来暑往,风吹雨打中,我们常能看到交警忙碌的身影。笔者曾代表作协参加过 “新闻媒体走进警营”系列活动,深入公安系统每个部门,也体验过交警工作的酸甜苦辣。反思一下,机动车驾驶员为何能循规蹈矩,酒驾现象为何鲜见?靠得是大力宣传,严格执法。沉重高昂的代价,又有谁愿意以身试法?捡西瓜不必丢下芝麻,付出才有回报,新市口、贤桥十字路口的井然有序便是最好的佐证。
套用一句广告词,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建立丹阳良好的交通秩序不仅要依靠前瞻性的交通规划和道路建设,还要依靠执法部门的严格管理,痛下决心根治顽疾,对非机动车辆加大执法力度,杜绝闯红灯“法不责众”的现象,同时还得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的强势宣传,依靠广大市民自觉遵守,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从青少年、退休人员里招募维护交通秩序自愿者,倡议市民为丹阳交通建设献计献策等待。幸喜北二环大桥重造完工,中山路改造在即,丹阳交通的春天还会远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