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9-1 13: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进行的一项有4083人参加的调查显示(其中68.3%的受访者是学生家长),61.7%的人支持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出台规定,要求教师不能接受学生或家长礼物。对此,受访学生家长的支持率是63.5% 。(8月31日《中国青年报》)
面对即将到来的教师节(9月10日),相信“该不该给孩子的老师送礼?送什么礼?怎么送礼?”又成了孩子家长十分纠结的难题。因为他们会想:教师工作辛苦,但什么礼物才能表达心意?还有,别的家长送,如果自己不送,老师会不会对孩子产生看法?结果思来想去辨析不清,最终陷入困惑的泥淖。
与上述调查相得益彰的是,在公众眼中,接近五成的受访者认为教师节是“社会尊师重教的特殊日子”,但还有两成多的人认为教师节是“家长和学生的‘谢师节’”。这就为陷入泥淖的人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因此,六成多的学生家长希望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出台规定,禁止教师接受家长礼物,其实是他们渴望走出泥淖的表达。
不难设想,如果教育主管部门把拒收学生家长礼品,作为教师师德的重要标准,作为他们评优树先的重要条件,或者明确作为《教师守则》之一,就能在日常交往中,大大方便正常人际关系的建立,避免“教师节”向“谢师节”的蜕变。想想在革命战争年代,一个“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规定,让多少违反纪律的事情得以制止。同样,教师不准收礼的硬性规定,也能免除家长和教师的不少尴尬。
更重要的,当学生家长不用为送礼发愁,当孩子明白送礼不是特殊关照的条件,也不能依靠送礼取得班干部或者三好学生的桂冠,就是对社会文明的贡献。同样重要的是,“教师节”作为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节日(另两个为记者节和护士节)之一,充分彰显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理念。而为人师表者,更应学为人师、行为人范,以自己的高风亮节,驱散人间的阴霾,指引向上的道路。这才是天下最阳光的工作和受人景仰的操守啊。
作者:雷钟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