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面对消费领域里形形色色的陷阱时,成年人因为有着广泛的社会阅历,而可以对此一笑置之。然而,如果这些陷阱侵入到未成年人的消费生活之时,仍然缺乏一定判断力和辨别力的他们,是否也能克服幼稚的好奇心理,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呢?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是需要时时关心、刻刻呵护的树苗,他们稚嫩的心灵和尚未成形的辨别力,给了他们眼中一个相对于成年人而言,更为美好的社会。但恰恰是无处不在的消费陷阱,让他们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无法很好的表达和维护。在如今的消费领域,诈骗短信泛滥成灾、电视广告虚假宣传、校园周边小店林立,可以说,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消费陷阱的侵害,是一个再所难免的事情。
如何才能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如何才能让消费陷阱远离他们的世界,还未成年人一个美好、安全的成长空间。笔者觉得,这不仅需要我们监管执法部门的履职尽责,不仅需要对违法商贩的打击惩治,努力起营造起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更需要我们走近未成年人的消费世界,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科学的消费观和自我保护意识。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充分发挥起家庭、父母的作用,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可以用游戏、用漫画,用孩子最能够接受的途径去教育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懂得现有生活条件的来之不易,让他们明白只有依靠自己的双手,才能创造美好未来,而不是用贪图小利的手段取得,使孩子们能够端正消费观念,减少误入消费陷阱的可能。
学校,是孩子教育的苗圃;老师,也是孩子的人生导师。学校教育也应当脱离应试教育的陈旧模式,多给孩子创造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机会,开设消费维权、法律法规方面的课程和讲座,让未成年人能够从老师那里学到更多关于科学消费的知识,实现消费维权“从娃娃抓起”的目标,让消费陷阱在未成年人那里失去原有的“市场”。
社会,未成年人成长的大课堂。全社会都应当高度关注未成年人合法消费权益的问题,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消费维权方面的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让广大未成年人都能主动参与其中,使之于潜移默化之间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在权益上得到保护。与此同时,社会公众也应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对设置消费陷阱,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并借助新闻媒体公之于众,使其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从而失去生存的空间,也只有这样,才能还未成年人和家长们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