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7|回复: 0

情歌皇帝萧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6 22: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本帖最后由 溪桥人家 于 2010-10-16 22:56 编辑

情歌皇帝萧衍

张宗原
   
    中国诗歌发展的流变,经历南朝新异民歌的熏陶,在南齐出现以谢朓为代表的“永明体”新诗后,进入了“齐梁体”的时代。“齐梁体”诗歌最引人注目的题材之一,是以描摹女性容貌举止为核心的、包括传统闺怨和模拟民歌中的爱情题材的篇什。当时的文坛领袖是历刘宋、萧齐二朝到达梁代的沈约。然而沈约的此类作品过于直露,有的甚至涉于淫秽;倒是后来成为梁朝开国皇帝的萧衍(464-549,南兰陵,即今江苏丹阳人),其爱情题材的诗歌,写得更摇曳生姿,含蓄多情。如:载于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的《子夜四时歌·夏歌》(四首其四):“含桃落花日,黄鸟营飞时。君住马已疲,妾去蚕已饥。”写一对情人在春日“拍拖”,流连忘返的情景,给读者留下很多想象。至于载于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杂曲谣辞》的《河中之水歌》,则更是一首名作: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
   
    此诗写了一则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故事。告诉读者,莫愁姑娘是在“五胡乱华”时,由洛阳迁居至建业(今南京)的官宦世家的后代,虽然身不由己,嫁进了世家巨族的卢家,但是她并不感到幸福,心中依然恋着娘家东邻少年王昌。这首诗歌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代诗人将此题材,从初唐一直写到晚唐。初唐上官仪有“南国自然胜掌上,东家复是忆王昌”(《和太尉戏赠高阳公》)之句。盛唐崔颢献诗于李邕,有“十五嫁王昌”(《王家少妇》)之句,竟遭李邕唾骂“小儿无礼!”(见《唐诗记事》)。晚唐李商隐《代应诗》则云:“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谁与王昌报消息,尽知三十六鸳鸯”;他的《马嵬》诗,还反用此典,在咏史时质问玄宗于地下:“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如卢家有莫愁?”
   
    不过,萧衍那些言情的歌词,都是他早年的作品。诗写得虽好,但后来皇帝当得却不怎么样。萧衍38岁称帝,当了48年皇帝,他愈加笃信佛教,三次舍身同泰寺;又贪图疆土,酿成“侯景之乱”。这些事情都为国家和人民在政治、经济上带来巨大灾难,也为文化典籍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最后自己也饿死在台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6-6 03:34 , Processed in 0.07198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