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与西方人的五大不同生活理念
一位西方人眼里的中国社会是怎样的呢?本文从五大方面做了深刻的概括,一起来看看中西方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吧!
当你第一次踏上中国这片热土,你完全会惊讶地发现:它和你的祖国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中国已不再是你从旧电影里所看到的那样:满大街都是穿着旗袍的女人,到处可以看到少林寺和尚的身影,寺庙宝塔随处可见。其实,从外表上看,许多中国的城市正在和西方的城市越来越相似,当你走下飞机,除了对用中文表达的标示感到有趣之外,并不会觉得有何异样。然而,中西方社会的差异却是真切地存在着,只是你初来乍到,难以体会而已,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人有着怎样不同的生活吧。
汽车文化
在中国,虽然拥有私家车的人数在不断攀升,但是走路或骑车依然是绝大部分中国人的主要代步方式。当然,走路与骑车对身体健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只是汽车文化的缺失深远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尽管快餐文化在中国已经日益流行,但以车代步尚未成为中国人的主流意识,所以快餐就难以像它在西方社会那样成为人们每日必吃的方便食品,你在这里也几乎找不到“免下车快餐厅”。正因为相比而言更多的人没有汽车,所以许多城市不遗余力地发展其公共交通设施。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城市人口很难向郊区大幅迁移,人们还是愿意选择住在出行方便的市中心。随着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巨大改变,但很难说在不久的将来,开车将完全成为中国人首选的交通工具。
青少年问题
受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的大人普遍不相信这点:小孩就是小孩,青少年可以整天无所事事!你不可能听到中国孩子跑来告诉你:去参加校友返校活动中的啤酒聚会是多么得有趣或在露天看台上偷偷尝试抽大卷烟是怎样的感受。很多中国的高中都没有正规的校足球队,更别说为此助威的啦啦队长了,学校通常也不为高中毕业生制作毕业年鉴(记录他们的成长历程和学校的大事记)或组织高年级的学生舞会。中国的青少年都在忙什么呢?事实上,他们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迎接高考上。父母、学校、社会舆论不允许他们出去约会,当然早恋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仅仅是表达对某异性同学的爱慕就可能成为高中校园内的爆炸性新闻,甚至可能会招来校方的处分。而在西方,我们常能看到青少年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情,这已成为西方社会集体意识的一大部分。青少年恋爱问题催生出了无数以此为题材的电影、歌曲和电视节目,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青少年从童年迈入成年的标志。这样看来,中国的青少年更多地还是被当成小孩子在对待,只要做到听话,成绩好,不要让父母失望就可以了!
社区意识
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自家附近的公园和小区的花园是邻里交际的主要场所。每天晚饭后,在太阳落山前,人们就开始慢慢聚集到公园里,老年人打太极,中年人打牌或下棋,青年情侣携手散步,小孩子们在父母的看护下追逐打闹,好不开心!中国家庭往往利用傍晚的时间出来与邻居聊天,呼吸新鲜空气,并做一些身体锻炼,这是一种中国式的社交方式。而在西方人,尤其是美国,只要看到有人在街角闲逛,我们就会恐惧是坏蛋潜伏在那里。只要对着各种电子屏幕和器械,我们就觉得很满足,渐渐开始远离真实的人际关系。而在中国,传统的社区文化依然被保存得很好,这让人不禁回想起我们以前的生活场景:小时候我们也喜欢与邻居家孩子比赛骑单车,也常常坐在房前的门廊下与隔壁邻居们聊天。这种温馨的场面现在越来越少了!
新鲜食物
在中国,购买速冻电视餐几乎是一个全新的外来概念。每天清晨,菜场里到处都是家庭主妇们或保姆们的忙碌身影,她们正在为自家一天的饭菜采购最新鲜的食材。许多没添置冰箱的中国家庭,并不觉得冰箱有多大的用处,因为他们已习惯每天采购当日的食物,有时一天去几次菜市场也不觉得麻烦。要是像西方人那样一周或两周去大超市采购一次近期食品的话,当然更方便且省时,但是中国人这种日采购的方式却能减少食物浪费,只要算好当天要吃的东西就好!比起西方菜肴,中国菜常以新鲜的鱼肉和农产品为烹饪食材,即使在其制作过程中加入了不少的食用油,它也要显得更美味、更健康。
家庭第一
珍爱家庭自然也是西方人所崇尚的理念,只是在西方人眼里,中国人至今坚持的传统家庭模式早已过时。比如,中国人认为传统的两性婚姻是人生幸福的必要前提,所以在中国,单身妈妈或过了30岁依然未婚的男女并不多见。绝大部分的中国家庭是这样构成的:妈妈、爸爸、一到两个小孩,他们一起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住一起,这样的好处是老人可以帮助照看孩子,而爸爸妈妈则可以更好地外出赚钱养家。到了傍晚,一家人齐聚一堂,共同分享由长辈们准备的晚餐,这样的晚餐通常由好几道菜组成,颇为丰盛。我们在上世纪50年代也曾拥有过这样的家庭模式,只是如今早已不见其踪影,这引起了许多学者、政治家的热烈讨论。信奉传统家庭理念的人们大可不必失望,因为至少在像北京、上海、西安这样的中国大城市里,传统的家庭模式依然完好地存在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