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92|回复: 8

孔雀河 城市的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8 19: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http://www.tianshannet.com 天山网   2011年06月08日 10:11:18   

    天山网讯(新疆都市报记者李静 朱明俊摄影报道)孔雀河从新疆库尔勒市中心穿城而过,那富有诗意的名字令人心动。

    初夏的孔雀河温婉灵动,像姑娘的眸,清澈、明净、晶莹……因为有了这明眸,城市被赋予了生命与激情,变得鲜活起来。

    徜徉在河边,平坦的大理石堤岸在脚下后退,河水波光粼粼,两侧高大的楼群倒映在水中。太阳的光辉大把大把地洒下来,河水变得色彩斑斓起来,像孔雀张开了五彩缤纷的屏。风儿卷着水汽扑面而来,潮潮的、腥腥的味道弥漫了全身,让人想起来到海边的情景,心中隐隐升起初见大海时的激动心情,虽时过境迁,却又如此相似。

    孔雀河中戏水的天鹅文静高雅,从远处看仿佛是河水翻卷起的白浪;近处一看宛若洁白的天使坠落人间。它们悠闲自在地注视着人间的一切,置身红尘却超然世外,静时安详,动时敏捷。它们是孔雀河上的精灵。

    孔雀河大多时候是平静的,开阔的河面只是微微荡起涟漪。思绪随着波光不断扩散,记得上大学时,我多次乘车驶过孔雀河,那时河面上有座陈旧狭窄的桥,桥两侧石柱上有些小石狮。二十多年过去了,库尔勒市已旧貌换新颜,如今的孔雀河今非昔比。傍晚时分来到孔雀河边,那闪烁的霓虹灯与点点星光交相辉映,在灯光的点缀下,一面平展如大镜子般的湖水闯入视线,镜面上泛着幽幽的蓝光,美得夺人心魄。

    走过一段平坦的河段后,就来到台阶般起伏的河道。河水随着地势的落差奔腾激越起来,“哗、哗、哗……”的水声拍打着人的灵魂。这具有穿透力的明眸,分明洞悉了人的内心世界,人什么时候能拥有孔雀河水般的从容与淡定呢?急缓有度,不停顿,不强求,迂回前行,一路欢歌,顺其自然。孔雀河边走一遭,似乎有所顿悟。

    孔雀河源于博斯腾湖,穿过库尔勒市区,最终注入罗布泊,全长785公里,像一只孔雀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展开了巨大的屏,层层涟漪幻化成片片羽毛,轻轻拂过这座现代化城市年轻美丽的面庞。我每天都徜徉在孔雀河边,在与它深情对望中,能看到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孔雀河奔腾不息,无论是历史的博大厚重,还是个人的恩怨得失,世间的一切人和事,最终都将湮没在它的无言之中。将世事变迁尽收眼底,了然于心却不事张扬,只顾顺应潮流一路向前,这就是河流的智慧。

    一座城市有了水,就像姑娘有了美丽的眸子,顿时鲜活生动起来。孔雀河,就是库尔勒这座城市的点睛之笔,具有深厚积淀的历史名城与现代化年轻城市在此处交汇融合,奔腾向前。
稿源: 新疆都市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1 15: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城美人更和——库尔勒市力争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www.xjbz.gov.cn        [2011/7/21 10:18:34]         来源:巴州报社        
  5月的一天,记者来到库尔勒市铁克其乡上恰其村农民安置点,几位维吾尔族村民正在一幢楼房前搭葡萄架,村民乃吉米丁·沙布尔笑着把记者领到他三室两厅100平方米的新居参观。

  乃吉米丁·沙布尔一家居住条件的改善是库尔勒市着力打造“百姓幸福感更高城市”的真实写照。2009年库尔勒市成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以创建工作为抓手,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提升。今年,库尔勒市即将迎来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的复查验收。

  把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放在首位

  乃吉米丁·沙布尔是库尔勒市1万多户被征地农民之一。为了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库尔勒市坚持“被征地农民收人不降低、农民安置小区建设标准不降低”,做到拆迁、安置同步进行,建成了6个安置小区,使4000余户1万余名被征地农民搬入新居。

  按照市里“城里有一套房、城外有一块地、每户一间门面房,既有生活来源,又有住的地方”的原则,乃吉米丁·沙布尔所在的上恰其村500余户村民,如今全都在新居里安居乐业。

  何谓“百姓幸福感更高城市”?州委常委、库尉党委书记库尔勒市委书记薛斌认为,只有切实办好群众所思、所盼的事,大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增强群众的安全感、舒适感、认同感、自豪感,才会进一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为此,库尔勒市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群众急事、难事、愁事作为文明创建的切入点,坚持民生优先,惠民创建。

  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往往都在“小事”上。库尔勒市投资2亿元进行的老城区改造,在建好农民拆迁安置房后,就将资金投在了“小事”上,修建小游园、小广场、小巷子,以及绿化带、公厕、垃圾站等公共设施,用于提升老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改善老城区基本环境。

  为了平抑物价,库尔勒市在居民聚集区、社区等布点设置了25个菜农直销店和平价肉店;启动整村推进2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明确了4000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3800套农村抗震安居房及2000套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任务;大幅提高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工工资待遇,提高环卫工人工资待遇,使环卫园林职工福利待遇始终位于全疆前列……

  “民心稳则事业固、人心齐则事业昌”,在争取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库尔勒市各族群众真真切切从中得到了实惠,全体市民创全国文明城市热情高涨。

  以建成生态花园城市为落脚点

  有首诗这样形容今天的库尔勒市:“半城流水一城树,水边树下开园亭。夭桃才红柳初绿,梨花照水明如玉。”如今的南疆,虽然已经进入炎热的夏季,但漫步在孔雀河边,绿柳婆娑,鲜花怒放,阵阵凉风吹过,让人顿感清凉舒适……

  原库尔勒市建委总工程师、72岁的退休老干部倪洪章经历了库尔勒市从落后到发展的全过程,特别是十几年来库尔勒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市人民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库尔勒市许多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都是倪老亲自参与设计、建设的,“每当走到亲身参与建设的孔雀河边,感情很不一样。”倪老感慨地说,“付出了很多!”

  自1997年栽下第一棵树苗,截至目前共有200多万人次上山植树,使库尔勒市周边寸草不生的荒山覆盖了8万多亩绿色,打造成人工生态屏障和生态走廊,成为西北干旱地区植树造林防沙制沙的典范。

  如今,库尔勒市提出了建设“天蓝地绿、风清水秀、城美人和”绿洲都市的口号,着力打造宜居环境。在创建过程中,以建成现代生态花园城市为落脚点,积极打造花园式城市。“三河三渠”水韵流城建设工程大规模实施并相继完工,所有单位及市民都加入到护绿认养行列中。在库尔勒市安享晚年生活的倪老,现在每天都会和老友们围着孔雀河散步,倪老自称是“围孔一族”。每天围着孔雀河散步,已成为这个城市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已经离不开孔雀河了。“作为老一辈,能生活在这个城市感到很幸福!”

  提高市民素质是创建的灵魂

  三年前,库尔勒市首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库尉党委常委库尔勒市委副书记、市长艾山江·尕依提亲历了那激动人心的一刻。“这荣誉属于生活在这片热土的人们。”艾山江·尕依提深情地说,“如今,创建要求越来越高,全市人民通过十几年努力争创到的这块金字招牌,只能越来越亮!如果丢了,将会是历史的罪人!”

  今年,新版测评体系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文明城市考核的前置条件,为了能够争取蝉联,库尔勒市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上下足了工夫。在全市中小学校中开展“文明梨城、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等主题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带动家长共同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库尔勒市一小是一所有着4000多名学生的民汉合校小学,在民族风俗礼仪学习活动中,该校请各民族学生家长讲各民族风俗习惯;家长、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写读书心得;请家长与学生一起动手做车模、航模……副校长赵叙刚对记者说,我们组织的各种活动,都邀请家长参与,希望能够更好地教育孩子,更好地营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社会环境,同时对家长也是一种教育,尽一份公民应尽的责任。

  没有文明的市民,就没有文明的城市,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城市文明的灵魂。为了在新一轮创建工作中进一步提升全体市民的综合素质,提升全社会文明水平,库尔勒市不仅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下大力气,更是在社会各领域大力实施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主题实践活动:“文明交通计划”“市民文明礼仪”,让市民在健康文明的大环境下,自觉加入到讲文明、树新风的队伍中去;充分发挥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宣传阿里木和群众身边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推动文明新风进万家;成立库尔勒市志愿服务协会,在各街道、乡镇、各行业设置志愿服务中心,组织志愿者广泛开展倡导文明礼仪、维护公共环境秩序、便民利民服务、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创建工作无止境。“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使库尔勒这座地处沙漠边缘、昔日“封闭、落后的西部边陲城市”知名度日渐提高。全体库尔勒市民也从中尝到了创建文明城市的甜头,愈发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全体市民正凝心聚力,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新疆日报记者 李行)
 楼主| 发表于 2011-7-21 15: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花园城市”库尔勒
http://www.tianshannet.com 天山网   2011年07月18日 16:05:04   




  
    天山网讯(杨厚伟摄影报道)7月15日,全国文明城市库尔勒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白鹭河园林景观带的花卉姹紫嫣红,秀丽夺目。
    一花一景,一景一意,春、夏、秋,大街小巷、公园路口,争奇斗艳、婀娜多姿的花卉一定会令你诧异、陶醉、感叹、迷恋,你会情不自禁地拍手赞叹:谁说“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永住库尔勒!这是库尔勒市展示“生态绿化,以花亮市、以花美市”建设的又一张靓丽惊世名片。

    多年来,库尔勒市全力打造花园式生态园林城市,自1997年以来荒山绿化7.5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建成绿地率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8平方米。更加耀眼的是法梧、银杏等观赏性很强的树木和牡丹、郁金香各种花卉点缀着这座城市,使这颗熠熠生辉的“塞外明珠”放射出了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稿源: 天山网原创
 楼主| 发表于 2011-7-28 17: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库鲁克塔格山前的金三角
http://www.tianshannet.com 天山网   2011年07月28日 00:26:23   
    在新疆,有田畴有林木有人类生活的某一块或大或小的地方,人们惯常称之为绿洲。你在天山南北行走,人们休养生息的一块块绿洲,就会自自然然地呈现在面前,而一片片绿洲的自然景观,在南疆塔里木盆地尤其看得显眼。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巨大的沙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浩浩淼淼地雄居在这沙盆的底部,环绕塔克拉玛干的又是一个环带状的戈壁荒漠地域。而南疆的诸多绿洲,就是这条荒凉地带外沿的不相连接的一颗颗翡翠。正是这样的一颗颗翡翠编织了南疆的社会历史和人类文明。

    绿洲自然是对应荒漠而言。新疆的戈壁荒漠惊人地广袤漫大,即使你乘坐现代化的高级越野卧车,时速赶到一百多码,两、三个小时才能看到一片绿洲,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戈壁荒漠是那么单调乏味,行进其间你除了昏昏欲睡,最渴望的就是能够尽快看到远处的绿洲在眼前出现。

    有绿洲的地方自然都有一条河,河是绿洲的生命之源,大河养育大绿洲,小河滋润小绿洲。从铁门关奔涌而出的孔雀河,哺育的则是一处地域漫大的三角洲绿地,东西接壤邈无人烟的大戈壁,南向则依次是著名的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要叙说的是孔雀河,金贵的孔雀河千万斯年地哺养着这金贵的三角洲绿地,现在,人们习惯把它叫作库尔勒大绿洲。

    孔雀河,源于闻名的内陆谈水湖博斯腾,汇于闻名的沙漠湖泊罗布泊,两头的“闻名”中间是她的不见经传,默默无闻。现今,罗布泊已经干涸好些年了,但孔雀河依然艰难地向罗布泊方向蜿蜒。河流有一个听着就觉得美丽、温顺的吉祥鸟的名字,犹如人名中的“俊”、“秀”、“丽”,这或许是一种寄托吧。她温良恭顺,从无暴涨,也从不断竭,一年四季总是清凌凌流淌。在干旱少雨的库尔勒绿洲,有一条这样的河流与绿洲相依相伴,真是稀罕。

    孔雀河是库尔勒大绿洲的生命河。初临库尔勒大绿洲,我观光的第一重景物就是孔雀河。我坐在河边,赤脚赤腿地侵泡了好长时间,看清流涌涌而来,悠悠而去,看河面波光粼粼,有水鸟飞翔。背后是街市的楼舍、道路,眼前却是河道、石渚的野趣,真是说不尽的流连。从铁门关山口和山口前的河道分出数条向东、向南、向西的引灌大渠和人工小渠,渠水清凌凌、急匆匆流过库尔勒市区,流向绿洲丰美的躯体。

     当时,我想象着一条条灌渠的去向——流得近的,浇灌装点市区的树木花草,哺育城市的繁茂活力;流得远的,穿农田,进果园,绕村舍,入农场,滋养农林果畜,滋养整个绿洲。城市、农村那楼舍餐桌上的鱼汤、酽茶,田畴、果园那稻黍的乳浆和香梨的美汁,都无不与这条河息息相通。如果把绿洲比作一枚巨大的绿叶,那么孔雀河就是这绿叶上的主脉,引灌大渠和人工小渠就是从主脉上分出来的一条条支脉。

    库尔勒大绿洲二十多个民族,汉、维、回、蒙居多,多民族城乡人民开发、建设、发展着绿洲的社会事业。就农业人口而言,维吾尔人是绿洲人数最多、最为悠久的“土著”;此外,最为庞大的农业人口,就是军垦建制的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二师的人了。世世代代勤劳淳朴的维吾尔人的繁衍生息,保持了绿洲的生命活力,而兵团人的进驻和开发,又使绿洲这巨大的绿叶更加硕大,更加浓绿。绿洲的众多物产又为城市的工业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城市的工业和商贸又带动和促进了绿洲的农业。库尔勒大绿洲人气旺盛,生机勃勃。

    这一切,都是因为绿洲有一条珍贵的孔雀河。

    库鲁克塔格山前的这片金三角绿地,如今叫作库尔勒大绿洲,很早以前却没有这个叫法。汉武帝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渠犁国就在今天的库尔勒大绿洲上。汉以后,这里因为与若羌国(当时的“若”字加女字旁)、尉犁国、焉耆国、乌垒国相临,又是遮留谷(今铁门关峡谷)车马大道出山后的必经之地,遮留谷又是军事上的重要隘口,所以屡经兵刀战火,但农牧耕居一直不断,人们的休养生息一直绵延发展。到清代乾隆年间这里在行政上实行伯克制,被认定为南疆二十三个小城之一。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库尔勒升格为县。

    在此之前的漫长历史岁月,甚至在之后的六、七十年代,这里不过是一个小规模集市贸易的边陲街镇,仅有一般性农牧产品和家庭手工业产品的交易活动。街镇以外的农牧业人口稀少分散,垦植的土地自然很少,如今的绿洲地域,在那历史的沧桑岁月里,一直近乎原始的自然。更远的明、清年代,这种原始的自然则与戈壁的荒凉连在一起,与极为凄凉的刀耕火种连在一起。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一位生于五十年代的山东籍干部广先生告诉我,在他懂事的六十年代,他所在的如今叫作托布力其乡的地方,维吾尔农民往地里下种,根本不用耧播,而是手抓种子漫撒,然后牛拉木板将田地表层刮平就算完事。这样的粗耕简种,一亩小麦的产量也就百十来斤。盐碱地、荒草地比比皆是,倒是养羊、养牛、养驴颇具条件,畜牧业状况相对好些。六十年代如此,古代的情况便可想而知。

    托布力其乡的维吾尔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七,汉族只有一百多人;广先生又是托布力其乡政府的干部,曾经当过好几届库尔勒市的党代表,他对维吾尔农民当年耕作情况的介绍,使我深受感触。库尔勒大绿洲这片土地在数百年,尤其是在最近的八十年代以后的生息演进中,从遥远的落后农牧业状态逐渐繁荣起来,与农牧民的勤劳和艰辛的自我发展,与丝绸之路和交通位置特殊的社会带动,都是绝然分不开的。而这一切,最根本的大自然的依赖,就是有一条孔雀河,就是有孔雀河的引灌和滋养。

    托布力其乡解放前可耕地一千多亩,东一块,西一块,其间荒地甚多,裸土满眼。对于孔雀河的引灌,农户各自为政,渠道紊乱,田地很不平整,有的田块见水困难,甚至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灌溉而弃耕。如今已耕田地扩展到两万八千亩,还有梨园一万亩,乡市统一规划,在市区西郊的孔雀河南岸建设第二枢纽,开挖引水干渠,铺砌防渗制板,在辖区各村各组修筑支渠、斗渠、农渠,水闸统一管理,水源合理分配,引水使用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加上机械化耕作,农牧、香梨生产和农民生活迈上了阳关大道。我在托布力其乡走动,看到库尔勒市区通往乡村的公路,如若国家建设的高速公路那样平展,维吾尔族戴花帽、白胡子的宽衣老者和西服领带、生气勃勃的年轻男子,骑着摩托一辆又一辆在公路上奔驰。中青年女性的发型多是经过美发厅的加工,服饰充溢着城市人的时尚新潮气息,衬托得体形很是高雅,很难看出她们乡村农民的身份。

    托布力其乡的农业发展、人民生活,与流经绿洲的孔雀河,与孔雀河的引水灌渠,可谓息息相关,唇齿相依。这片绿洲上还有库尔勒所辖的和什力克乡、哈拉玉宫乡、恰尔巴格乡、阿瓦提乡、铁克其乡、英下乡和普惠乡等,我也常常在村镇田头穿行,所闻所见都没有什么不同。乡乡镇镇,大渠小渠沿路绕屋,门前桑梓,院中葡萄,所感所受无不让人想到那清凌凌常年流淌的孔雀河的恩泽。

    库尔勒大绿洲还有一个著名的尉犁县,就是历史上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尉犁国属地,二十世纪初改称尉犁县,沿用旧名。尉犁县地处库尔勒大绿洲东南,县境之外的东南方向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楼兰古城和罗布泊则与县界傍东相望。尉犁县虽然绝大部分面积为沙漠覆盖,但两镇七乡,人口十万出头,与库尔勒绿洲紧密相接,休养生息与社会发展依然与孔雀河休戚相关。尉犁县北引孔雀河,南引塔里木河,这里的先民也是依赖原始地引用孔雀河和塔里木河的水流得以从事农耕牧放,延续子孙。如今的尉犁县人民依靠两河的泽利,为库尔勒大绿洲的新的生产、生活增添着更加浓郁的绿色。

    在库尔勒市区,孔雀河出山口附近的一条规整的引水大渠旁边,耸立着一座不平常的纪念碑,高达十二米的基座上,巍立着一尊六米高的军垦战士铜像。这尊铜像所寓示的意义,对于库尔勒大绿洲,以至于对新疆、对国家来说,高比天山,重比昆仑。铜像纪念的是王震将军当年率领军垦战士,军屯库尔勒流域,建设库尔勒大绿洲的丰功伟绩。

    纪念碑下的引水大渠叫十八团渠,从铁门关山口大闸起步,穿库尔勒市区西向而去。宽阔的水流简直就是一条小河,在衬砌了堤岸的渠道里蓝悠悠地涌动,昼夜不息。纪念碑基座上的碑文这样写:

    十八团大渠

    十八团大渠是新疆解放后第一条人工大渠,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六师十八团修建,故得此名。一九四九年新疆和平解放,驻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减轻新疆各族人民负担,遵照党中央指示开展大生产运动。王震司令员率队踏勘南北疆的瀚海荒漠,并亲自规划了十八团大渠。一九五零年九月十五日十八团大渠破土兴建,指战员披星戴月,风餐露宿,艰苦奋斗八个月,于一九五一年五月十五日竣工。在隆重的放水典礼上,王震将军将这条渠命名为十八团大渠,以播十八团芳名,以载十八团功绩。

    十八团大渠于一九八零年至一九八四年改建为混凝土渠道,全长六十二公里,流量二十三立方米/秒,灌溉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八团、二十九团、三零团和库尔勒市恰尔巴格乡、上户乡三十万亩土地,使之成为享誉全新疆的商品粮棉基地和库尔勒香梨基地。今年,十八团大渠灌区荣膺水利部授予的全国先进灌区的殊荣,为颂扬前辈奉献精神,为激励后人不懈开拓,特立此碑,铭文记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

    一九九三年五月

    老兵团人说,一九五一年五月十五日,在隆重的放水典礼上,新疆军区代司令员王震将军神采奕奕地执绸剪彩,兵团农工和地方各族群众欢呼雀跃。时过四十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筹备为十八团大渠塑像立碑,王震将军又欣然题词:

    一九五零年开工修建的解放军六师十八团渠通水灌溉发电四十周年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战功和建设社会主义胜利万岁!

                                                                王 震

                                                                1991.5.13

      军垦战士铜像纪念碑落成的时候,王震将军的题词就镌刻在铜像基座的正面。

    我生活在库尔勒绿洲的城市,常常前来瞻仰十八团大渠旁边的这尊军垦战士铜像:他胸束武装带,军裤打绑腿,手拄坎土曼,肩背长杆枪,一手抬向肩头,抚着搭在脖颈上的毛巾,那迈步行进的英武动势,气宇轩昂,充满勃勃的青春活力和感人的英雄气概。这尊铜像是上乘的雕塑艺术作品,把军垦部队一手拿枪,一手握锄的边屯精神表现得生机勃勃,感人至深。五十多年来,十八团大渠像一条从孔雀河分出的碧蓝的绸带,飘动在库尔勒大绿洲的北缘,它是维系库尔勒大绿洲农牧林畜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一条重要的大动脉。

    十八团大渠军垦纪念碑纪念的不只是十八团大渠的建设,它还是整个库尔勒大绿洲(当然还有焉耆绿洲)军垦事业丰功伟绩的艺术形象的记载。在库尔勒大绿洲东南方向尉犁县的塔里木河流域,依次分布着农二师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团场的连片的农田、果园和林区。那里被称作塔里木垦区,五个团场合力兴建的库塔干渠,从尉犁县东孔雀河拦河大坝开口,引水至卡拉水库,全长二十九公里。库尔勒大绿洲北有十八团大渠,东南有库塔干渠、卡拉干渠,多条主干渠又分叉出数十条支干渠、数百条小灌渠。这些大大小小的引水灌渠,兴旺了伟大的军垦事业,军垦事业又与库尔勒绿洲维吾尔等各族人民农牧林果事业互促互进,共生共荣,使库尔勒大绿洲绿得更加浓郁,更加繁茂。

    这一切又不能不令人想到乳汁般的孔雀河,孔雀河是库尔勒大绿洲的母亲河。

作者:郝贵平 稿源: 天山网原创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9: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库尔勒建在天鹅故乡的花园里
——访巴州常委、库尉党委书记、市委书记薛斌
http://www.tianshannet.com 天山网   2011年08月03日 15:12:54  
       天山网讯(记者陈彦强报道)今年7月下旬的一天傍晚,在库尔勒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市民侯建,用轮椅推着今年95岁的母亲,经风帆广场、建设桥到孔雀公园,一直到葵花桥,一起欣赏孔雀河两岸的“水乡风光”。母亲一句不经意的感叹,给侯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就像生活在花园里!”

    “通过3至5年的大生态建设,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充分体现了大气、大方、大利、大美,让大家都喜欢、百姓更满意。” 州委常委、库尉党委书记、市委书记薛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把库尔勒建成“生态之域、水韵之都、幸福之城”,塑造“健康、幸福、宜居、宜业、特色”的新形象,打造“天鹅故乡、幸福梨城、宜居家园”的新品牌,形成“城在园中”的现代生态花园城市新格局。

    犹如春风度梨城,昔日的荒山秃岭成了今天的龙山公园,这在薛斌看来是库尔勒人创造的一个奇迹。他说,库尔勒人民大力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龙山精神”,坚持不懈地实施荒山荒滩造林、“三北四期”退耕还林、孔雀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库鲁克山生态林建设,全面应用节水滴灌技术,已经在城市外围构筑了一道生态屏障。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了10.46平方米。

    “我母亲说得对,我们就是生活在花园里!”市民侯建说,库尔勒的人越来越多,按常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应该越来越少,但事实却是越来越多,这是梨城已经成为花园或正在成为花园的最好佐证。“库鲁克塔格”在维吾尔语里的意思是“干旱之山”,而现在却是青山绿水的公园,这是另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很多梨城人的记忆中,现在的南市区10年前还是“几条灰土路,满眼旧平房”,在这里绝对找不到“诗的韵律,画的意境,曲的和谐”。然而,现在人们在占地168亩的人工湖畔看到的是,清冽的湖水将周围的高楼大厦、小桥楼阁衬托得清秀雅致,廊檐靠椅,黛瓦粉墙,石板小径,尽显水乡风韵。

    “以生态为根本,做足水韵文章,充分彰显特色魅力,着力构筑‘城在园中’的现代生态花园城市!”薛斌告诉记者,今后将充分发挥老城区、南市区、开发区“三大组团”的龙头作用,加快形成主城区“三山三带三组团,六轴六廊六绿心,三核九极六载体”的城市格局。

    这是一幅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卷,徐徐展开之后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宜人的生态大花园,以及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设施的建设:依托霍拉山、库鲁克山两座天然屏障,依靠龙山生态绿化屏障,筑起“三山之城市背景”。继续实施孔雀河、杜鹃河、白鹭河景观工程,尽快完善提升三条“滨河休闲风光带”;

    有机结合贯穿城乡东西、南北的主干道建设与生态环境改造工程,在道路两侧规划建设宽20米以上的带状公共绿地,展开三纵三横“六条交通景观绿轴”。把荒山绿化成果向城区延伸,在生态绿化上做大文章,在水韵上做巧文章,把十八团渠、哈拉苏渠、下户渠延伸到百姓居住环境中,水绿结合,以绿为主,完善步行系统、带状公园,搭起“六条生态绿化走廊”。在三个组团合理规划六片各500亩以上的中心生态绿地,建设城市的“六个绿心”;

    坚持整体布局、核心带动,加快形成老城区综合服务中心、南市区商务文化中心、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三个核心功能区”;力促老城区华凌现代物流中心、农副产品集散中心扩建做强,南市区火车客运站综合枢纽、公路客运中心枢纽、南疆特色产品集散中心开工建设,开发区火车库东站货运综合枢纽、西尼尔新城服务中心、民航机场综合枢纽、旅游休闲综合发展轴建设提速增效,培育壮大“九个城市发展增长极”。着力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都市品位,加快建设萍踪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追求的“六大有形载体”,即市民服务中心、市民健身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和综合创意中心。

    作为摄影家的侯建,对天鹅振翅飞过孔雀河上空的情景已经非常熟悉,他以孔雀河为背景,给天鹅留下过无数的照片,也留下了无数次温馨的记忆。在寒风凛冽的季节,因为天鹅的存在,而让这座城市充满了诗意。生活在天鹅故乡的花园里,他有的不仅仅是创作的冲动,还有对未来“生态之域、水韵之都、幸福之城”的期盼,也是所有市民共同的期盼。
     
发表于 2011-8-3 21: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库尔勒市从实际出发,利用孔雀河穿城而过的优势建设了孔雀河风景旅游带,绿草如茵、鲜花怒放、景色宜人,成为市区一道亮丽的绿化美化线和旅游风景线。一方水土,因风雅而美丽;一座城市,因历史的积淀和教养而文明。
     
发表于 2011-8-3 21: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梦想中的库尔勒:清晨,薄雾轻纱,爽气怡人;晚间,夕阳铺水,依稀将人带入梦中仙境。早晨锻炼身体的人在这里吐故纳新,采天地之精华;傍晚,休闲的人们在这里纳凉散步,观夜景之妙。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09: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半城流水一城树 满目重绿皆繁华
——库尔勒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上篇)
http://www.tianshannet.com 天山网   2011年08月16日 11:39:58   
     编者按:历经16年的锲而不舍、艰苦创建,2009年库尔勒市最终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全市各族干群备受鼓舞,也切身感受到了文明城市带来的实惠和自豪感。今年是全国文明城市测评验收年,库尔勒市将力争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同时提出了建设“百姓幸福感更高城市”这一目标,进一步提高全体市民幸福指数。本报记者历经一个星期的持续采访,特推出长篇通讯——库尔勒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上、中、下篇),见证库尔勒市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历程。

    天山网讯(记者张慧疆报道)孔雀河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在满是戈壁、荒滩、沙漠、雪山、草原的大西北,像库尔勒一样拥有一条穿城而过河流的城市是极为罕见的。
    每日清晨、傍晚,总会有一些市民在孔雀河畔健身、休闲、娱乐,慕名来库尔勒市游览的游客总会被当地人推荐到孔雀河畔走走看看。

    金色的阳光肆意地洒在玉带般的水面上,三三两两的游人划着橡皮筏在河道中畅游,或自由享受天伦之乐或自在欣赏“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美景……

    孔雀河的醉人美景,不由让人想起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孔雀河因库尔勒市而拥有灵性,库尔勒市因孔雀河而闻名全国。

    “自然、舒适,舒心、畅快……”生活在库尔勒市20多年、年过七旬的倪洪章老人对如今的生活做出这样的评价。

    倪老退休前曾在库尔勒市城建局任总工程师,至今仍活跃在库尔勒城乡规划、城市建设领域之中。倪老不仅见证了库尔勒市的城市变迁,还亲自主持参与了孔雀河风景旅游带、各大主要广场的规划设计。

    如今,对库尔勒市的生产生活环境用一句话来表述该如何概括?倪老答道:城美人和、天蓝地绿、风清水秀、人民安居乐业。

    “能生活在这个城市,我感到很幸福、也很自豪!” 倪老发出由衷地感叹。

    倪老的感叹是库尔勒市着力打造“百姓幸福感更高城市”的真实写照。

    州委常委、库尉党委书记、库尔勒市委书记薛斌认为,只有切实办好群众所思、所盼的事,大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增强群众的安全感、舒适感、认同感、自豪感,才会进一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沙漠建绿洲 西部筑名城
    30多年间,全市各族人民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劈山造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绿色”奇迹。

    城市是文明的集聚地,城市的发展史就是城市的文明史。

    库尉党委常委、库尔勒市委副书记、市长艾山江·尕依提是土生土长的老库尔勒人。

    艾山江·尕依提说起30年前的库尔勒时感慨万千:“几条灰土路,满眼旧平房”和“黄沙满天飞,风吹石头跑,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就是当时库尔勒市的真实写照。

    满眼是荒山,满天是尘土,房前屋后仅有的几棵桑树也是“灰头土脸”的模样。

    曾有专家预测,如果不大规模植树造林,保护和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30年后,库尔勒也将成为第二个楼兰古城,淹没在沙海之中。

    1979年,国务院批准库尔勒建市。建市之初,库尔勒市周边是寸草不生的荒山、万里戈壁和茫茫大漠,自然生态条件脆弱。

    在历届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市各族干群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展开了艰苦的斗争,翻开了库尔勒市建设发展的新篇章。

    “库尔勒是一座与沙漠荒山戈壁为邻却又让荒漠变绿洲的城市。”艾山江·尕依提说,城市面貌决定城市的品质,城市品质决定城市的精神和文明程度。一座城市没有精神,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准确的发展定位、敢为人先的气概和精神动力源泉。

    库尔勒市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并作为城市精神和文明工程来塑造,提出了“让库尔勒绿起来”的口号,全市开始炸山平壑,利用滴灌技术植树造林。

    自1997年栽下第一棵树苗开始,截至目前,共有200多万人次上山植树,相当于全体市民人均上山植树超过4次,使昔日寸草不生的荒山覆盖了8万多亩绿色,打造成人工生态屏障和生态走廊,成为西北干旱地区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的典范。

    30多年间,全市各族人民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劈山造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绿色”奇迹,所有单位及市民都加入到护绿认养行列中。

    目前,库尔勒市人均绿化覆盖率38.46%。绿地率35.85%,绿地面积10.5平方米。去年的环保测量数据显示,库尔勒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6天。

    库尔勒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文明办第一主任哈热说,经过锲而不舍、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库尔勒市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CCTV2006中国十佳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40余项国家级荣誉,并成为西北地区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

    城市文明是综合实力的体现,没有多年发展的成果积累,就没有今天文明城市创建的全新局面。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库尔勒获得各项荣誉奠定了基础。2005年至2010年,库尔勒市生产总值由240亿元增加到42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大关,接近翻两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9889元和13809元,均高于全疆平均水平。

    “十一五”期间,库尔勒市石油石化、棉花系列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优势矿产、绿色能源建设五大产业集群强势崛起,特色生态农业丰产增效,香梨、棉花、畜牧业、设施农业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库尔勒市在2010年“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中位列第12名!

    如今,库尔勒市已出现了文人墨客笔下描述的“阳春梨花如雪,盛夏柳绿河欢,金秋硕果累累,冬日天鹅做客”胜景。

    全民素质升 文明新路宽
    库尔勒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遵循“全民创建,全民受益”的原则,切实给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全体市民也用实际行动回报着这座给他们带来幸福、带来自豪的城市。

    其实,库尔勒市符合人们关于西部的所有想象,雪山、沙漠、湖泊、草原环绕,孔雀河穿城而过。但库尔勒市又超出人们的想像,高楼鳞次栉比,道路四通八达。

    它是西域风情与当代风尚的完美结合,这片古老的土地在今天以现代城市的崭新面貌焕发出勃勃生机。

    如今在库尔勒市,从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到咿呀学语的幼稚儿童,都能与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鱼一鸟和谐共处。河边湖畔,绿树丛中,凉亭之下,随处可见休闲娱乐的人们。

    居住在库尔勒市巴音小区的李汉朝老人,是一位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摄影爱好者。今年已74岁的李老看起来依然精神矍铄,谈起退休后的晚年生活李老依旧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我喜欢摄影,基本上现在的生活都是围绕摄影来进行的。”李老说,我在库尔勒市生活了20多年,这些年库尔勒市的发展用“飞速”两个字来表述一点都不过分。

    李老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城市的变化:以前龙山转盘是个砂石料场,一个大坑接着一个大坑,一刮风就沙土满天,给老百姓的出行带来了极大安全隐患;如今不仅修建了漂亮的转盘,还种植了鲜花草坪树木,成为外地进入库尔勒市后第一眼就看到的亮丽景观。

    因为喜欢摄影,李老每天都会奔波在库尔勒市大街小巷,用镜头详细记录库尔勒市的发展变化。

    李老告诉记者,1997年,龙山公园开始实施绿化时,我就到现场去拍照片,当时不光是记录全市各族干群荒山造绿的景象,更主要的是要记录下库尔勒市向寸草不生的荒山播绿的信心和决心。

    每次登上龙山山顶拍摄影像资料,李老的心中总会升起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库尔勒人民真了不起!

    城市的发展变化也是李老镜头下的最好素材。每年,李老都会多次到巴音郭楞宾馆楼顶上拍摄库尔勒市主要街道之一的人民东路。

    用李老的话说,以前到宾馆楼顶上基本上可以拍到库尔勒市的全貌,现在不行了,四面高楼林立,就是站在宾馆最高处也只能拍到库尔勒市的一小部分。

    生活在库尔勒市的各族群众都和李汉朝老人有同样的感觉:路越修越宽、楼越盖越高、树越种越多、草越长越密、天越来越蓝、水越变越清、人的精气神也变得越来越足……

    库尔勒市环卫工人努斯热提·哈力克每天在街道上要忙碌7、8个小时,扫帚、垃圾袋是她必备的常用工具。七年前,努斯热提·哈力克刚当上环卫工时,每天为清扫街道上的垃圾累得腰酸腿疼;七年后,随着库尔勒人整体素质的逐步提高,努斯热提·哈力克清扫保洁工作变得轻松了许多。

    努斯热提·哈力克说,以前,很多人不理解我们环卫工作,我们上前制止乱扔纸片、乱扔垃圾的行为时,还经常和人吵架。

    现在不同了,库尔勒市民的环卫意识也提高了很多,乱扔垃圾的事情少之又少。努斯热提·哈力克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在路上捡拾塑料袋、纸片,并扔到垃圾箱里。

    库尔勒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遵循“全民创建,全民受益”的原则,切实给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全体市民也用实际行动回报着这座给他们带来幸福和自豪的城市。

    跨越新高度 冲刺新目标
    今后一个时期,库尔勒市将充分突出山青水秀、天鹅入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独特优势,打造生态之域、水韵之都、幸福之城,建设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每一步,库尔勒市都走得坚定而踏实;每一步,库尔勒都走得昂首挺胸、意气风发。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的最高综合性荣誉称号,也是当今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和一块极具吸引力的“金字招牌”。

    作为地处西部边陲的沙漠城市,当库尔勒市把创“全国文明城市”作为统筹全局,实现科学发展的载体时,不仅为城市找到了新的地标高度,同时也为全市的改革开放找到了方向和路标。

    “新梨城!新感觉!新气象!”2008年10月20日,中国新闻界著名的“独行女侠”、中国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范春歌再次来到库尔勒市,用三个“新”来描述她对库尔勒市的印象。

    1989年,范春歌骑单车穿越中国西部采访时来到库尔勒市,那时的梨城没有几栋高楼,人流和车流也相对稀少。“孔雀河还是一条土土的河,河两岸也远没有今天的风采。”范春歌说。

    2009年1月20日,是一个永载库尔勒市史册的光辉日子: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库尔勒市作为西北地区唯一成功晋级的城市,被正式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市”,成为西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凝聚了全体市民的力量,看清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目标,看清了改善民生的必由之路,看清了深化政务改革、创造廉洁高效政务环境的路径与方向。”库尉党委常委、库尔勒市委副书记、市长艾山江·尕依提说。

    6年创建,库尔勒人洗亮了一座西部边陲的沙漠城市,也跃上现代城市发展的新的高度。

    “十一五”期间,库尔勒市加快“南扩西连”进程,拉大发展空间,老城区、南市区、开发区实现无缝对接,市党政机关南移,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8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8%。

    这些年间,库尔勒市依托项目带动,大力实施生态改造、水系建设、公共设施、城乡道路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库尔勒”框架基本形成。

    实践证明,发展是创建的基础,创建是发展的升华。

    今后五年,是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库尔勒市各族人民群众求发展、谋富裕、思稳定、盼和谐的愿望空前高涨,建设新疆重要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正当时。

    “‘十二五’期间,库尔勒市将全力构筑“城在园中”的现代生态花园城市。”州委常委、库尉党委书记、库尔勒市委书记薛斌对库尔勒今后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清晰明了、信心十足。

    今后一个时期,库尔勒市将充分突出山青水秀、天鹅入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独特优势,打造生态之域、水韵之都、幸福之城,建设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文明没有尽头,创建永不停歇!

稿源: 巴州日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16: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库尔勒市:建生态花园之都 筑百姓幸福之城
——库尔勒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中篇)
http://www.tianshannet.com 天山网   2011年08月17日 11:15:29   
     天山网讯(记者张慧疆报道)年过六旬的地力瓦提·肉孜是个好客的人,看见有记者来采访,他很热情地邀请记者去他家坐坐,让记者参观他家的新房。

    地力瓦提·肉孜是库尔勒市铁克其乡中恰其村的村民,家住库尔勒市34号农民安置小区,一家人住着80平方米的房子。搬进新居前,老人做梦也没想到会住进楼房。

    “房子里通上了天然气,一打火就能做饭,干净卫生又方便。出门不远就有公交车,交通也很方便。”地力瓦提·肉孜高兴地说。

    从地力瓦提·肉孜的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年进花甲的老人已完全适应了城市生活。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实现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保障的均等化。

    库尔勒市作为自治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集约发展的要求,积极在先行先试中探索“新疆特色、巴州特点、库尔勒市模式”的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子。

    如今,34号小区共居住着192户农民,而整个库尔勒市一共规划建设了17个这样的农民安置小区,共有4000多户1万多名农民和地力瓦提·肉孜一样住进了新楼房。

    1996年,库尔勒市响亮地提出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统筹全局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提升城市综合素质的新思路。

    库尔勒市始终以“富民强市”为己任,把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城乡、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近期与远期、“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而库尔勒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最突出的实践特色和最重大的政治任务,就是要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就是让更多的人在库尔勒市生活得更幸福、更舒适。

    民生连民心 幸福花儿开

    库尔勒市通过实施文明创建活动联动工程、创新发展工程、百户千家平安工程、政府惠民实事工程、全民学习工程、依法治理工程、环境优化工程、志愿服务工程、未成年人保护工程、婚育新风进万家工程等“十大工程”,将创建活动覆盖到全社会各行各业。

    生活因城市而美好,城市因文明而美丽。

    库尔勒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从不同的侧面诠释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四位一体”,生动地解读了文明城市创建的基本规律。

    16年来,库尔勒市坚持和完善市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大班子合力抓,职能部门全力抓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把精神文明建设及创建工作绩效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党政“一把手”实绩的基本依据之一。

    同时,每年召开自治州党委主要领导出席,市域内军、兵、油、路、地所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创建动员大会,对创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级级有指标,人人有压力,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创建体系。

    2009年1月20日,库尔勒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至今,经过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洗礼的库尔勒市,每天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焕发出勃勃生机。

    东北经销房屋装修材料的客商吴志勇初次来到库尔勒市开拓市场时,就被这里淳朴的民风、秀美的景色深深吸引住。“我跑过十几个省区、数十个城市,从来没有一个城市让我如此着迷。”吴志勇说。

    大城市繁华的背后是生活节奏太快,小城市喧嚣的背后是舒适安逸度不足,库尔勒市是一座正在从少年长成青年的城市,舒适度适合是吴志勇选择在库尔勒市开拓事业、安家落户的主要原因。

    库尔勒市民陈丽珠每天下班后,都会抽出时间陪父母、孩子在家门口散散步、逛逛超市。“孩子正在上小学二年级,校门口车特别多,每天都是我和老公轮流接孩子放学。经过许多家长的反映后,没多久,校门口就修了地下通道,孩子放学后能很安全地回到家。”陈丽珠对修建地下通道表示一百个赞成。

    库尔勒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根本在于让各族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库尔勒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旨在让各族群众成为建设百姓幸福感更高城市的推动者和受益者。

    州委常委、库尉党委书记、库尔勒市委书记薛斌说,我们始终坚持把钱花在刀刃上,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0%以上,我们就是要集中力量办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大事实事。

    与此同时,库尔勒市通过实施文明创建活动联动工程、创新发展工程、百户千家平安工程、政府惠民实事工程、全民学习工程、依法治理工程、环境优化工程、志愿服务工程、未成年人保护工程、婚育新风进万家工程等“十大工程”,将创建活动覆盖到全社会各行各业。

    创建工作开展16年里,库尔勒市矢志创建,锲而不舍,始终做到方向不转、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工作不松,真正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得更加殷实,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众心齐努力 创建出奇迹

    库尔勒市积极引导群众广泛开展“梨城文明大家评”、“公共道德大家说”、“不良瑕疵大家议”、“文明成果大家谈”等活动,使广大群众真正成为创建活动的“主裁判”。

    库尔勒市普通市民的一张笑脸、一句话语、一个举止……见微知著地体现着库尔勒市人的文明素质,由此表明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

    通过16年艰苦的创建,库尔勒市坚持以人为本,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就学、住房、出行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把创建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同频共振”。

    “十一五”期间,库尔勒市用于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资金达到56亿元,顺利通过国家“两基”复验,实现免费义务教育,被确定为自治区首批实施“双语”教学模式城市和疆内初、高中班办班城市。

    与此同时,库尔勒市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医疗救治三大体系基本建成,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4%。

    为巩固和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过程,库尔勒市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全力以赴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库尔勒市按照“开发新区推进工业化,带动城郊建设新农村,库尉一体构筑区域中心城市”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推进库尉一体化进程,实现新型工业化建设取得新突破。

    同时,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农村电网、抗震安居、农田水利、饮水安全等农村基础设施,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加大特色支柱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贡献份额,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

    库尔勒市每年都召开一次直接受众达上万人的创建文明城市动员大会,报纸、电视、电台常年开设“创文明城市、建美好家园”专题栏目,使“创建文明城市,争当文明市民”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16年间,库尔勒市委书记、市长换了五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却是一张蓝图、一个目标,持之以恒,永不言弃。

    库尔勒市积极引导群众广泛开展“梨城文明大家评”、“公共道德大家说”、“不良瑕疵大家议”、“文明成果大家谈”等活动,既发动群众共同寻找更有效解决创建工作问题的办法,又调动群众参与创建工作督查考评的积极性,使广大群众真正成为创建活动的“主裁判”。

    公共汽车上为老人、孕妇和抱着小孩的人让座,成为库尔勒市民的自觉行动;宽阔干净的马路上,很少见到行人留下垃圾;行人如织的孔雀河畔公园里的护栏、路灯、树木,从来没有遭受人为破坏和乱涂乱画;为了挽留在孔雀河里越冬的天鹅,居住在河边的居民春节没有放鞭炮……

    细微之处折射文明之光。库尔勒市民的出行、乘车、购物、驾车等行为,往往成为城市文明的“风向标”。基于此,库尔勒市注重从细节抓起、重点滴积累,把文明的火种播向四面八方。

    走生态之路 跨文明巅峰

    沙漠中的水韵梨城,是库尔勒市享誉疆内外的名片。今后一个时期,库尔勒市将通过三至五年的大生态建设,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形成“城在园中”的现代生态花园城市新格局。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16年,是库尔勒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16年。

    库尔勒市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并作为城市精神和文明工程来塑造。

    库尔勒市园林绿化管理局局长刘天雄说,16年创建之路,全市各族人民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劈山造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绿色”奇迹。截至2011年8月,全市绿化覆盖率40.2%。绿地率39.09%,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9平方米。

    “荒山变公园、城市变花园,农村变梨园”的战略思路已基本实现,库尔勒市又提出“建生态花园之都、筑百姓幸福之城”的更高目标迈进。

    如今,库尔勒市已全面实施了卫生饮水、空气清洁、环境安全等民心工程,退耕还林还草、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孔雀河改造、建设桥、杜鹃河、天鹅桥、石化桥、城市道路及其配套设施等一大批重大市政工程。

    为了让全市各族群众生活得更舒适、更惬意,库尔勒市还高层次构建以水为中心的城市形态,以水系承载起了城市的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营造出了碧水绿岸、自然闲适的城市活动空间,使城市建设日益精品化。

    为丰富全市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库尔勒市高调唱响“古楼兰、新梨城”和”天鹅故乡、幸福梨城、宜居家园”的主旋律,充分发挥中国十佳魅力城市的品牌效应,积极培育香梨文化、楼兰文化、丝路文化、东归文化、胡杨文化、石油文化等特色文化。

    库尔勒市先后投入巨资建成州市文化活动中心、州市博物馆、木卡姆广场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率先在全疆实现农村免费数字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连续七年获得“自治区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先进市”,风帆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

    沙漠中的水韵梨城,是库尔勒市享誉疆内外的名片,是全体市民引以为豪的自然禀赋。今后一个时期,库尔勒市将通过三至五年的大生态建设,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形成“城在园中”的现代生态花园城市新格局。

    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目标、新的巅峰,库尔勒市人牢固树立“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信念,同心同德、凝心聚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稿源: 巴州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2-19 10:13 , Processed in 0.07602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