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01|回复: 0

武汉的魅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31 12: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没有特色就没有城市之魂

  武汉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长江冲积平原,以长江、汉水为主干构成江河纵横的庞大水系,湖泊镶嵌于纵横交错的水网之间,素有“江城”和“百湖之市”的美称。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席卷下,武汉似乎正在不可避免地蜕变成一座缺少特色的城市,在城市经济急遽前行中丢失了那股火辣辣的魅力和勇气,“千城一面”的大街楼宇景观显得有点乏、有点困,城市好像丢了魂似的。

  今年6月,李宪生市长在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彰显城市个性魅力的讲话中,提出“牢固树立城市竞争最终是城市文化竞争的观念”,“塑造城市个性魅力本质在于立城市之根、铸城市之魂、强城市之基、扬城市之韵”。武汉在当前狂飙式城市化进程中,轰轰烈烈的建设不应淹没城市的个性,需要明晰总体城市环境特色的主题,有方向地张扬城市魅力、增强城市的文化竞争力。
家底殷实 财富“蒙尘”

  绝对的水资源优势。

  武汉市拥有长江、汉水和147个大小湖泊,水域面积达2187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1/4。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达9.26万立方米,是全国的39倍,是世界发达国家的10倍,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均具有绝对优势。

  独具魅力的生态景观资源。

  武汉市内有沉湖、斧头湖、涨渡湖3个湿地生态保护区,有九峰、青龙山、九真山等6个森林公园,还有东湖、木兰山、道观河等7个风景区,总体呈现“江、湖、泽、田”的自然景观。

  悠久而斑斓的历史文化。

  武汉是一座有3500年历史的城市,曾是“楚中第一繁盛处”,近代武汉因袭楚地习俗、融汇各方文化,形成独特的汉味文化品质,表现在“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应运“九省通衢”而积淀的“敬商智诚”的禀性,因华中最早最大的工业基地而促成的“坦荡求实”的产业文化特点等等。

  众多的文化遗迹和旅游品牌。

  武汉市共有国家级文物11处,省级57处,市级102处。其中“楚天极目”的黄鹤楼、“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台更是驰名中外。武汉市旅游资源种类较为齐全,中心城区资源分布最为集中,占近70%,以人文旅游资源占绝对优势,远城区则以自然风光为主。

  城市特色建设和管理滞后。

  像黄鹤楼、江汉关等城市特色区和标志建筑的宜人尺度被巨大的规模建设所淹没。城市周边的龙阳湖、后官湖、金银湖绿地已被城市开发所蚕食,原有的城市内部水体生态廊道逐渐消失。

  旧城特色在改造中消逝。

  见缝插针式改造使旧城密度越来越高,人口不断增加,新旧建筑混杂拥塞,破坏了整体风貌和城市肌理。

  临水难见水问题犹在。

  因防洪堤墙遮挡,许多景观优美地区临江不见江,围湖、填湖建设不断,而粗糙的开发建设也使许多地区失去了临水意境。同时,与水相关的旅游主题也缺乏很好的挖掘和彰显。

  休憩和开放空间不足。

  武汉市人均公园绿地偏低,城市文化、体育、公共设施不足,环境配套设施缺乏。

  城市缺少精品建筑。

  许多建筑简单地模仿流行式样,商业俗气重,人文性不够鲜明,缺乏独创精神。

  迈向滨水大都会

  实施活水、净水、秀水战略,提升城市水环境品质。

  加强滨水区的城市设计,促成合理的水域功能空间格局,增强滨水空间的交通可达性,增加更多的滨水文化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

  保护特色风貌区。

  依据武汉城市文化的发展脉络,采用紫线、绿线、蓝线等规划控制手段,界定武汉城市风貌敏感区,落实汉正街传统商贸、汉口原租界、汉阳旧城、赫山汉阳造、武昌旧城、青山工业以及洪山教育等历史特色风貌片区。

  重塑城市门户空间形象。

  重点对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以及客运码头等进行形象改造,增强城市门户结点空间的整体面貌。

  控制城市天际线。

  重点对两江四岸地区、主要道路沿线进行天际线控制,研究划分为城市高层引导集聚区、高层限制区以及开敞区,塑造优美和谐的城市天际线。

  创新建筑风格和色彩。

  营建与武汉自然、人文和环境等相协调的城市色彩环境,形成属于自己特有的建筑风格和形式。

  导入城市CI概念。

  建立城市旅游形象信息系统,推进城市现代旅游业“吃、住、行、娱、购、游”的发展,扩大武汉在国内外的影响,构筑现代大都市氛围。

  加强规划引导。

  研究制定相应的规划管理政策,整体控制与重点保护并重,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实现全方位地引导城市特色风貌。

  “三思”而行

  思考一、

  如何提炼武汉总体城市特色。当下,北京、广州、杭州、哈尔滨等各大城市均在谋划和提出城市特色发展的前景和目标。今天,武汉将以什么样的特色品牌和形象加入到“以文化论输赢、以环境定胜负”的城市竞争中?

  思考二、

  如何将山水特色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武汉因水而兴,得水而荣,长江、汉水在武汉交汇,自然形成三镇鼎立的城市格局,加之众多山体点缀其间,使城市展现出“襟江带水、山环水抱”的无穷魅力。然而武汉市民常有临江难见江,临湖难近水的感叹,怎样将优雅的山水环境特色融入到市民生活之中?

  思考三、

  如何凸显独有的城市人文精神。武汉以荆楚文化为底蕴,近代形成了特有的商埠文化、码头文化、租界文化等汉派文化,在交汇融合了四方文化的基础上,孕育出了敢立潮头、兼收并蓄的文化个性。如何将这些城市精髓、内涵和气质通过具体的城市空间载体展现出来?

   武汉院:弘扬荆楚文化传统,展现滨江滨湖特色。

  一是以水资源为主导的环境先导战略。划定武汉市域水环境生态功能分区;依托长江、强化汉江、提升府河、形成特色水网;建设武汉环城游憩带,打造“水网”、“绿网”交织的城市生态构架;建设木兰、道观河等五片森林斑块,保护沉湖、涨渡湖等五块湖泊湿地斑块。

  二是提升品质魅力的文化都会战略。突出武汉滨水特色、文化特色,举办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节庆,打造华中第一会展品牌;建设京汉大道“动感地带”等都市新文化载体,塑造富有人性尺度的都市场景;保护武汉中心城区27个湖泊、54个山体,并赋予合适的景观主题和功能内涵。

  同济大学:“多元并蓄,文化凝聚”的国际化特色。

  一是把汉正街为代表的汉味市民文化等传统型文化和UC(UrbanCore即都市核心)新都市文化、高科技文化等提升型核心文化转化为具有鲜明地缘识别性的城市形象。二是发掘、强化和再塑武汉“市民社会”的城市形象,还原代表民主、要求进步和追求生活质量的“市民化”的形象,还原走在中国前列的城市建设风貌。

  中规院:“制度创新,文化开放”。

  近代武汉从封闭走向开放,得益于上海的率先开放(见中规院方案图)。据此,中规院认为,制度的创新和文化的开放无疑是武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当务之急,需要下大力、通过制度建设来约束、引导、塑造先进的城市文化,克服散漫、狭隘等不良习气,在全体市民当中形成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振兴武汉的氛围。

  论[兵法]

  武汉城市特色资源总体相对分散、整合不足,大量的资源仍然处于初级开发的状态,缺乏清晰、整合的深度开发概念,需要加强整合,通过旅游消费的环节为武汉攒足面子、挣足票子。

  北京大学:

  通过与城市休闲、步行系统和绿化系统结合,整合并加强历史文化空间之间的联系,强化城市的个性化空间。

  确立点状、线状和面状历史文化空间的范围,并制定出具有超前意识与长远目光的保护与发展规划,使具有城市风貌特色的城市空间肌理关系得以延续。

  中规院:

  坚持“疏解内核”策略,把三镇老城区的历史中心重新挖掘出来,充分展现武汉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特色。

  同济大学:

  面向市民,提炼传统世俗文化精髓,复兴汉口、武昌局部老城;面向旅游者,挖掘优秀传统历史文化价值,设计建设武汉文化博物馆群;面向投资者,打造国际化的“文化凝聚内核”。把握好以市民和旅游者为对象的传统型核心文化,以投资者为对象的提升型核心文化。

  武汉院:

  遵循“北山南泽、西野东岗”的区域生态格局,建设完善的绿网和水网,通过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带动旅游业发展。

  专家声音

  马武定 厦门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秘书长,博士生导师

  对于武汉来说,无论是长江文化,楚汉文化抑或山水文化,应该把它很好的理顺,突出优势,使之能够成为多元文化发展中的主旋律。

  皮明庥 武汉社科院原副院长、著名城市史专家

  武汉是个全能型的城市,具有多元性的文化,东西南北中各种文化在此交融。但我们对于一些文化遗产认识不足,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还不够。

  章开沅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武汉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自然景观丰实。武汉要充分利用这些现有资源,加强文化区的建设力度。

  张笃勤 武汉市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武汉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要突出城市特色,一是自然资源,二是文化资源。总的方针应该是:顺应自然、尊重历史、面向未来,长期完善。具体讲有六方面问题:一是统筹兼顾,保持整体和谐;二是延续历史文脉,保持城市记忆;三是彰显地方特色,防止照搬西方现代风格;四是确立文化生态理念,反映文化多样性;五是继承优秀遗产,融汇现代理念;六是正确理解“以人为本”,合理利用城市资源。

  赵冰 武汉大学城建学院院长,教授、博士

  对于武汉的感受,可以表述为两点:水与火。水是武汉的自然特征也是人文特征,这是一种体验。像高山流水,这个“水”就是一种境界,一种道家的境界,老子就是楚文化精神的核心,老子思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水。武汉另一个特点就是“火”。武汉被称为“火炉”就是体现。火不仅是自然气候的一个“火”,还是一种精神的体现。这些需要融合在武汉城市精神和风貌中。

  刘玉堂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武汉市的特色与风貌,概括起来就是“因水而兴,因商而立,因武而昌,因文而盛”。武汉应大

力彰显水文化特色,做足做活水文化文章,让“水都”的名称逐渐取代“火炉”而与“江城”呼应。其他人文特色还有知音文化、首义文化、租界文化、工商文化等。“深入挖掘、强劲整合、大力提升、精心打造”是营造武汉特色文化和风貌应采取的基本方针。

  李百皓 武汉理工大学城规学院院长、教授

  武汉的特色就是聚散多元,虚实相间,指状发展。城市可以提出“游走水武汉”这个想法,可建成一个全国博览性的城市。要注意城市魅力与生活的关系,城市设计要注意细节,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分地段,分社区建立一个社区规划机构,向市民宣传规划的作用和特色。

  余柏椿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

  研究武汉市的“城市特色”和“城市形象”,要从空间维的横向关系上与相关城市类比研究,还要从时间维的纵向关系上研究把握武汉市历史和现今特色,分析可以进行创新的特色资源条件,确定其特色定位。

  张华 武汉市规划局建管处处长,高级规划师

  要深层次分析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千城一律”现象的原因,在全国城市形象趋同的形势下如何建设城市,保护城市的个性,以及如何分析、提高武汉市民的整体素质是当前应考虑的重要问题。武汉滨江滨湖特色,核心问题是促成江湖水系在工程措施上和景观视线上的连通。关于城市形象和建筑特色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发展。原有的价值要保存,在建设中也要形成自己的特色。

  陈韦 市规划院副院长、高级规划师

  城市特色风貌也是一个体系,是点、群、面的关系,在研究过程中应该把握其关联性。武汉应该挖掘内涵,整合历史、人文资源,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于特色与风貌地块的开发,不应只考虑开发强度下利润的问题,也应考虑城市空间体块大小、尺度和肌理等问题,在这个基础上需要深入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2-23 07:50 , Processed in 0.07800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