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03|回复: 16

汶川忧思录(代发,作者:易小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9 20: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报告文学
汶川忧思录
——谨以此文献给汶川大地震中的同胞们!
易小平
第一篇     人类·自然
(一)
汶川,汶川。这次大地震,人类的人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情感得到了空前的升华,生命得到了无比的敬重,灵魂得到了深层净化。但是,在她面前,人类的愚昧无知依然被展示得淋漓尽致。
汶川,今天你既可成为一座丰碑,但同时也必将成为人类深层反思的教科书。
若不是亲身经历,我不会用心去关注自然和思考人类本身。
一组组数据和抗震救灾的背后,让我再次聆听到了自然的声音和人类自身的可悲!
汶川是不幸的,但它带给人类却应变为万幸;汶川给了人类认识自然和认识自身的一次难得机会;但它无疑不是我们心灵上的一次真正劫难!
3年前,正当我阅读一本介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书。这本书是一位美国人写的,书名叫《未来的灾难》,它还有一个副题——“自然灾害与人类生存之战”。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自然灾害’一词唤起的是对‘灾难’的想像。作者用了洋洋几十万字的篇幅分析了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被其称为有可能引起“自然灾害复活”的事实后,最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一个灾害流行的时代是否会卷土重来?这实在是一个人类必须正视的大事。”
听起来好像有点危言耸听,但他所谈论的大量事实引起我的关注和思考。
地球,大概经过了46亿年左右的衍变,其自身的质量约减少了1000倍,才发展成了现在大小和形状。其后,又过了15亿年,地球上的环境开始逐渐衍变成适宜早期生物的生存。又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大约在距今400万年左右人类出现了。在以后几百万年的人类进化中,除了极少数灾害有时对人类超度发展表示的一种不满,但总体上地球与人类是“和平共处”的。
约在1万年前,人类文明的曙光开始出现,其标志性的变化就是出现了畜牧业和农业。后来,城市伴随着文明的进步开始产生,大量的人群往城市聚集……,这些都为自然侵犯人类的灾难大规模地暴发提供了温床。于是,在某一个临界点上,灾难就出现了。
灾难一出现,就像一个黑色的幽灵,笼罩在人类的上空,随时把死神送到人们的面前。
我们现在无法准确地知道,在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面前,发生了多少自然灾害,夺走了多少人类的生命。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电脑网络和基因工程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自身的力量更是充满着自信,我们已经渐渐地将自然灾害伤害人类的历史淡忘。
人类的历史即其自然的历史。自然灾害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并对人类文明产生深刻和负面的影响,它远比战争、瘟疫来得更剧烈。因为它直接打击了文明的核心和所有生产力要素中最重要的人类本身。
人类文明的历史摆脱不了自然规律的纠缠,人类与自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可是,这些年来,一些非常奇怪的天气,一些人类还未能认识的自然源,不断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一些清醒的科学家也在不断地发出警告:“灾害流行的时代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但这种声音没有唤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20世纪自然最伟大的进步就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明”,人类也正是“发明”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才真正走进了一个能与灾害斗争并可能战胜它的新时代。
直到今天,可持续发展战略仍然是抵御天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最有效办法。所以,有灾害的地方,政府一般首先都是用生态环境保护来解决。但经过大量的生态环境保护后,灾难仍然没有减轻。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20: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二)





    至此,有一句话我很欣赏:天灾在古代是坟场,在近代是战场,在当代就是考场。
    中国政府的告全国人民书,胡锦涛总书记的沉着冷静指挥,温家宝总理的亲临一线抗震,还包括那千千万同胞的挣扎与呐喊……
    挣扎与呐喊,再一次唤醒我们:自然是人类的伴侣,天灾是人类进化的影子。
    天灾,作为地球体上失衡的一个大概念,随着人类不断的进化而越来越复杂。
    人类经过千百年与自然灾害的搏斗已经弄明白,自然灾害的发生,一般分为三个过程:自然被破坏、生态失衡、生物灭绝。这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非常难。为什么,因为自然灾害是人们肉眼看不到的。人们还不知道它是如何侵犯人类的,要保持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也就不知从何下手。
    但人类在长期与自然作斗争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人们发现自然灾害也有一定的规律,因为都在自然中,也只在自然界找规律,环境始终是一个我们寻找的目标。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汶川大地震的消息,或许世上有不少人久久不能入睡。我们有着太多的感想,太多难忘的经历,太多的眼泪……
    我就是属于那不能入睡的人之一。我站在窗前,望着那街道上的人流,思维像进入时间的隧道,追寻着人类的进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子。我从历史、社会,想到人的自身。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20: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三)
人类是由简单的细胞发展出的复杂生命之树中的一支,其实人的构成也很简单,一点脂肪,一点醣类,一些蛋白质,75%的水。但是这一堆化学物质组成了世界上最复杂的事物,使人成为地球上最杰出的生物。
通过对人类的进化和自然的了解,我觉得,“天灾”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代价。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工业社会的出现,经济社会的突飞猛进,人类不断向大自然索取,所以,作为天灾的传染源——生态和环境,也就永远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我们无法彻底消灭它,只能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它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才可尽量减少灾难对人类的攻击。从这一点讲,人类无法彻底消灭天灾,人类也无法彻底消灭“灾难”,我们的一切努力,就是尽量减少人类所要付出的代价。
中国在与自然灾害,在与汶川大地震的斗争中,锤练出民族的精神。
但,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无论我们的科学有多发达,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间里,天灾,仍会像人类的影子一样存在。
这是我们永远要保持清醒的一个铁的事实。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20: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四)
谁也不会否认,人是现在地球的主宰。到目前为止,不仅是在地球,就是在太阳系,甚至银河系,我们也还没有找到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人类主宰地球也是经过了漫长的数百万年的进化,才变成今天地球上的万物之灵。
人类进化成今天的“现代智人”,完全仰仗“自然选择”的力量。而这种无形的力量,是通过自然的作用将人类引领上一条与其他动物完全不同的进化道路,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而用在地球上,同样的自然环境,却没有将人类的近亲进化成“智人”。
人类进化到今天,其过程是充满着曲折和艰险的,而发挥着主导作用的仍然是“自然选择”这把利剑,一步走岔恐怕就成不了今天的“现代智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和所有物种一样是物竞天择的产物。然而,由于人类有别于其他生物的文化适应和创造力,使得“自然选择”的机制在人类的身上逐渐“失效”。当“现代智人”出现在全球各地之时,一个重大的变化发生了,这就是人类体质进化减缓,文化演化加速。从3.5万年前开始,人类文化的演化已经不再需要遗传的改变和体质的适应。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强。
所以,自然灾害是人类的影子,自然灾害是人类文明的发展交织共行,自然灾害也是人类在自身发展中所必须要付出的社会成本,在与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人类没有太乐观的资本。我认为,这只是一种警告,并不是一定会到来的结果。
而随着思索的深入,我发现“自然灾害”的出现,与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进行斗争的历史紧密相连。人类不断地发展,致自然灾害也在不断更新,新的自然灾害也在不断地出现。翻开那尘封已久的“自然史”,它在我的面前打开了一扇窗,除了专业研究者,人们对这段历史注意得不多。回顾这段仍在发展着的历史,对于人类的明天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样,对于我们今天抗击“自然灾害”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人毕竟是地球上的万物之灵,我们在与许多新型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胜利,而且我们与新型自然灾害斗争的取得成果的时间越来越短。唐山地震的时候,人们寻找灾害的根源用了6个多月时间;1998年,我们在抗洪抢险斗争中,寻找致根源只用2个多月时间,就找到元凶……。这种科学技术上的进步,使我们得到了很大的鼓舞,也给了我们战胜新型自然灾害以信心。
但愿:人类能成为自然的儿子,不要成为自然的暴君!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20: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第二篇    灾难之源
浩渺无垠的宇宙,一个蔚蓝色的星球犹如一颗蓝宝石镶嵌在茫茫的苍穹之中。它就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
地球在旋转着,球面上现出蔚蓝色的海洋、花色的大地和突起的高山。
刹那间,海洋呼啸、大地震颤、高山抖动,此时,第一个反应在人们头脑中的肯定是:灾害发生了。
灾害于我们并不陌生,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有人说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灾害。也有人说灾害是附在人类身上的一颗毒瘤,去也去不掉。无论何种说法,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许多灾害与人是密不可分的。
人祸已成为地震(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一百年来,随着几次工业革命,人类逐步摆脱了靠天吃饭、以农为主的局面。机械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开始向自然索取。随着时间的推移,索取的胃口越来越大。围海造田、劈山挖宝、海洋钻探……有资料显示,目前人类所需能源的70%来自高山、大海、土地之中。地球上人口的剧增,人类为获取生存资源伸出大手,从而肆意破坏自己,任意践踏环境,导致地震(质)灾害发生。
翻开世界地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和喜玛拉雅构造带汇集部位。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和印度板块向北对亚洲板块的碰撞使中国大陆承受着最主要的地球动力作用。在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边界上产生了世界上最高的喜玛拉雅山脉,并使青藏高原受压隆起,东部因太平洋板块俯冲造成了华北、东北地壳向东拉张,形成华北和松辽沉降大平原。这两种活动构造带汇聚和西升东降的地势反差不但形成了中国大地构造和地形的基本轮廓,同时也是我国地震(质)灾害种类繁多的根本原因。
我国的地形地貌为我国的地震(质)灾害埋下了伏笔。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几千年的人文活动,特别是近几十年经济的调整发展和人口的过速增长,人类对大海、高山、土地的索取不断加重,对自然环境的干扰愈来愈强烈,加之大量违反科学规律不合理的经济工程活动,使得地震(质)灾害日趋加剧。在我国东中部地区,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和大规模开采资源,地下水资源平衡条件被破坏和岩土构造应力状态发生变化,诱发了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泥石流;在西部地区,由于超量开发土地、草原、森林和水资源,加速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地震(质)灾害的爆发。
当我们的脚步跨入21世纪之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我国大陆所有省(区、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地震(质)灾害发生。地震(质)灾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让我们打开世界大地震的历史,追逐地震与人类相伴随的影子:
公元1556年1月23日(明嘉靖34年),陕西关中发生8.0级大地震,影响范围达7省211个县,有的县整个陷落下去,死亡人数达83万人之多。这是中国、也是世界地震史上最大的记录;
1906年4月18日凌晨5时13分,美国旧金山发生8.3级大地震,旧金山市无数房屋被震倒,城市水管、煤气管道被摧毁;
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发生8.6级大地震;
1970年1月15日,云南通海地区发生7.7级大地震;
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地区发生7.6级大地震;
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8秒 ,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受伤,有感范围波及重庆等14个省、市、区,破坏范围半径约250千米;
1985年9月19日凌晨7时19分,墨西哥西南太平洋海底发生8.1级地震,造成700多幢楼房倒塌,8000多幢楼房受损,200多所学校夷为平地;
2004年12月26日上午8点,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发生里氏8.9级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波及东南亚和南亚诸多国家;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汶发生8.0级地震。中国   中新网5月24日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受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授权发布,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4日12时,四川汶川大地震已造成60560人遇难,352290人受伤,26221人失踪;
……
枯燥的数字提醒着我们,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地震(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这一切的一切,都与我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着紧密的关系。
人与自然原本是一种和谐的关系,大家共在一个地球上,相互依赖,和平共处。可当人从地下挖出第一块宝藏后,人的私欲开始膨胀,永不满足的心理促使人拼命地向大自然攫取。人们挥起刀斧向大自然痛下杀手,人类在利用自然和向自然索取的过程中也在破坏着自然,久而久之,人类陷入了拼命向自然索取,破坏自然,而自然遭受破坏后通过地震(质)灾害疯狂报复人类的恶性循环之中。
人与自然相争,人类不善待自然能占到便宜吗?
大海、高山、土地通过不同的地震(质)灾害已向人类发出警告:人类若再亏待我们,我们将更加疯狂的报复人类!
这绝非耸人听闻。若人类再不醒悟,等待人类的将是更大的灾难。
让我们将目光投向大海、高山、土地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20: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第三篇    大  海  的  情  操
一位首次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站在月球之巅发出这样的感慨:当我在月球上艰难地迈出那一小步后,回眸地球,才真正感受到自己家园的可爱,那可爱的蔚蓝色是宇宙生命的颜色。大海太可爱了!
(一)
海洋——生命的摇篮。
地球上一切生灵皆出自于海洋。38亿年前,原始海洋的形成为生命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在经历亿万年的进化后,直到4000万年前,生命才绽放出最为美丽的花朵——人类。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积的71%。
看似凶猛的大海其实是一座宝库。大量的海洋勘探调查结果表明,海洋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动力资源、交通资源、医药资源、海水资源。陆地上有的资源海洋中几乎也都有。2500多年前,一位古希腊海洋学家就曾经感慨: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人类数千年的历史早已证明,世界上的强国都是海洋国家,不重视海洋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海洋有“地球空气的调节器和污水处理车间”之誉。它对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和伺候有着巨大的调节作用,陆地上65%以上的各种有害气体被大海吸纳。条条大河归大海。陆地上所有的污泥浊水统统由大海笑纳,污水经大海净化后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再形成雨水洒向大地,形成水循环。海洋是地球生命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少年来,海洋给人以神秘之感。大海提供给人类的是各式各样的海产品。人们只知道大海中有鱼、有蟹,海水可以晒盐,海面上可以航行,而对大海的奥秘知之甚少。所以,才有了关于大海的种种美丽的传说。
揭开大海神秘的面纱应当“感谢”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战争发展了海洋技术,潜艇、巡洋舰、观海仪器、深海探测仪器的出现,使得人们有条件在战争结束后利用这些设备仪器了解海洋,关于海洋这块未开发的处女地的科研成果才百花盛开。许多海洋科学家对海底进行了大量的钻探研究后,海洋的“内心世界”才逐步为人类所了解。
1961年夏季的某一天,广袤无垠的大洋上,一艘远洋巨轮定格在深海海面上。海风吹来,巨轮上的星条旗迎风招展,船身上红红的“卡斯一号”几个大字非常醒目。船舷上每一个人脸上的表情都是严肃的,他们顾不得梳理被海风吹乱的头发,而是将深邃的目光投向远方的海面,从他们严肃的表情上不难看出,他们担负的任务是十分重大的。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挺进大洋的勘探船。四十几位海洋科学家的任务是在东太平洋海域进行深海钻探。
钻探船在茫茫的海面上不时发出隆隆的吼声。晕船、呕吐考验着每一个人。枯燥无味的海上生活使得他们只有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定位、下网、取样……他们不分昼夜地忙碌着。只有此刻他们才感受到大海捞针的滋味。40天后,历经千辛万苦,经过无数次勘探打钻,他们终于在水深3560米处的太平洋洋底钻取到了183米长的玄武岩岩心。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四十几位海洋科学家抱成一团,任泪水流入大海。
此举被称做海洋科学史上历史性的里程碑,它证实了大洋海底构造与大陆构造基本相似。地质构造相同,陆地上有的矿产资源海底下也有。从而揭开了人类向大海进军的序幕。
继美国之后,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先后加入到海洋探宝之列。90年代后,我国也加入到这一大军之中。
历史进入80年代后,国际海洋高新技术不断创新,在海洋油气勘探和开发、海底探测技术、深潜采样与作业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海洋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开发海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蔚蓝色的大海啊,你深藏的奥秘终于被人类揭开!
1964年5月,美国人在西太平洋搭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海上钻井平台,成功地从海底1500米处打出了石油。
当今世界上,海洋油气开发、滨海砂矿开发、多金属结核开发已成为新的热点。
当人类踌躇满志地跨入21世纪的时候,当航空航天技术、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时候,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
当陆地资源日益递减,发展空间日益狭窄的时候,人类把目光瞄向海洋已是必然的选择。
海洋成为人类社会21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成为陆地资源枯竭后惟一的转移之处。
有人预言:21世界将是海洋开发的世纪。
第49届联合国大会将1998年定为国际海洋年。
“为了地球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是联合国为2001年的“世界环境日”确定的主题。它提醒人们,保护海洋将为人类的生存质量提供保证,对人类的未来产生重要的影响。
海洋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陡增!
我国有沿海城市114个,拥有1.8万公里以上的大陆海岸线,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和6500多个岛屿,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大陆面积的三分之一。在这块辽阔的“蓝色国土”上,既有适宜于养殖捕捞的滩涂和渔场,又有含丰富油气资源的陆架盆地,连绵不断的海湾、港口更是发展交通运输业和建设化工能源基地的良好场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各省(区、市)把加速发展海洋经济列入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骄人战绩:我国海盐年产量连续11年保持世界第一;水产品连续8年居世界首位;海运船队已跨入世界十大海运国之列;1991年3月,我国的远洋勘探船正式挺进大洋,成为继美国、法国、日本、俄国之后第五位大洋先驱投资者……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海洋的国家,如今正迈着强有力的步伐向海洋强国的目标进军。
可是……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20: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二)
大海以博大的胸怀无私地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奉献给了人类。
但大海也不是逆来顺受的“羔羊”。每年数以亿计的含有大量化学元素的废水强行灌入大海,使其喘息困难,人类挥舞手中的“皮鞭”无情地抽打大海,使其难以忍受。大海愤怒了。大海发脾气了。为显示自己的淫威,风暴潮、海浪、地震、海啸、赤潮等便是它手中的“王牌”。大海发威,不仅给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而且对渔业、交通、能源设施和海洋资源开发也有重要影响。随着我国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海上生产活动日益增多,海洋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总体上呈明显上升趋势。
在众多的海洋地质灾害中,除去风暴潮、海浪、地震、海啸等是目前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外,其他许多则是由于人为的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最为典型的是海水入侵和海岸侵蚀。
海岸是海陆交界的特殊地带。海岸带承受陆地与海洋双重的压力。沿海区域既是海洋经济的主战场,又是地震(质)环境十分脆弱的地方。现实的情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程序越高,其经济活动和人口就越往沿海地区集中,沿海地区可发展对海岸带资源的依赖程度也就越大。早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估算,全世界距海岸线100公里的沿海地区居住着全球60%以上的人口。一年之后,世界海岸大会预测,进入21世纪,发展中国家三分之二的人口将集中居住在沿海地区。事实上,这一预测早在1998年便在许多国家得以实现。有关资料表明,当新世纪钟声敲响时,我国13亿多人口中到沿海居住的已超过6.8亿人。这种情况使我国人口出现严重的“一头沉”,即西部轻东部重。若再加上旅游旺季到海边游玩的人,沿海地区的拥挤情况可想而知。如此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挤拥到狭长的海岸带,吃喝拉撒、生活生产,哪样离得开对自然的索取?有限的自然被无限的人群任意撕扯,沿海地区的地震(质)环境只能是愈来愈糟糕。更可悲的是,一些“海盲”加官僚的人头脑一热经常作出一些违反海洋科学的举动,这样,海洋地震(质)灾害的发生也就不可避免了。
人类迈入21世纪后,陆地资源日趋枯竭,而社会发展又急需大量的矿产资源支持,人们将目光投向海洋已是必须的选择。科学家预测,21世纪中叶,我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距海岸带100公里的居住人口将达到8亿到10亿,人口密度将达到每平方公里1000人。这一切无疑更加剧了海岸带的负担,稍有不慎便可能对海岸带造成损害。
21世纪海洋将承受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21世纪将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高潮阶段。
21世纪人类对海洋的索取将超过任何一个时代。
但愿人们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汲取开发陆地资源时重开发轻保护的经验教训,切实做到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让蔚蓝色的大海永远与我们世世代代相随相伴。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20: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第四篇    悲情的高山
我国960万平方公里陆地中,山地占了69%。除去喜马拉雅山、泰山、黄山、华山等以其险峻挺拔著称于世外,更多的则与荒字连在一起。过去的岁月,人们举起斧头向山间的森林痛下杀手的结果是:建国后,全国累计400多个县、1万多个村庄遭受滑坡、泥石流袭击,年均经济损失36亿元。
我国陆地面积中山的比重世界上最大。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人们不会忘记1976年唐山大地震,人们不会忘记1998年夏季那场特大洪水。长江、嫩江、松花江相继发生特大洪灾。滔滔的灌水冲毁了村庄,冲毁了耕地,瞬间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这惨景拍打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
当人们的目光定格在无情的地震、汹涌的洪水时,长江以南、华南、西南、东北地区连遭暴雨袭击后诱发的大量滑坡、泥石流灾害,损失也十分惊人。
据统计,当年全国汛期共发生不同规模的滑、泥石流18万处,造成1130人死亡,1万余人受伤,毁坏房屋50多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0亿元。
这些灾难是大自然的阵痛,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咆哮。一位地质学家说。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20: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第五篇   愤怒的土地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但耕地仅有14%。我国人均耕地在全世界160多个国家中名列第120位,不及世界水平的一半。近十几年间我国人口每年以1000万的速度递增,耕地却平均以每年1个中等县的面积减少。全国666个县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
耕地,你要递减到何时?
综观人类的发展史,谁能像土地那样给予人类无私的奉献呢?正是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一个个呱呱落地的婴儿在阳光、空气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我国是陆地大国,以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位居世界第三。犹如我国的钢铁、煤炭、水泥产量雄居世界第一,但一提人均就要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一样,13亿多人这个巨大的分母将我国均占有土地份额大大缩小,使我国人均占有耕地的数字远远落在世界之后。
我们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
这是我们经常引用的一句非常自豪的口号。
这是一条随处可见的标语。
自豪的背后却是许多无奈:我国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中,已利用680万平方公里,利用率为70%,耕地垦殖率为14.2%,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现有耕地19.5亿亩,人均1.6亩,不及世界人均水平一半;我国现有耕地中,一等好地占40%,中等地占34%,三等劣地占26%,这其中3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受水土流失危害,40%严重退化;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全国尚未利用的土地面积约为33.76亿亩,其中,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永久积雪、冰川及裸岩约占未利用土地的73%,宜做开垦的土地仅为2亿亩,按60%的垦殖率计算,可开发的耕地仅为1.22亿亩,全部开垦后,人均增地不足0.1亩;我国现有的42.9亿亩牧草地多为不宜农和不宜林而遗留下来的土地,真正适于牲畜放牧的草地只占牧草总面积的12%……
当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一定有种非同寻常的紧迫感:土地再也不能减少了!
事实并非如此。近几年,我国的耕地仍旧锐减:
1992年,净减耕地441万亩;
1993年,净减耕地485万亩;
1994年,净减耕地657万亩;
1995年,净减耕地583万亩;
1997年,中共中央发出了11号文件,我国实行了“冻结”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政策。但“冻”而不“结”,当年仍减少耕地203.8万亩。
2005年、2006年、2007年我国耕地仍在减少。
我想重复的是:
数字是枯燥的。
数字却最能说明问题。
我国耕地的严峻现实告诉我们,照此下去,50年后,我国人均耕地只剩0.6亩,100年后,我们的子孙将无地可耕。
守住耕地,保障粮食供给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20: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第六篇    湿地——“地球之肾”
2001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
许多人并不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湿地是什么?是荒凉、凶险的沼泽?是疾病滋生的草甸子?是挡在红军长征路上的草地?是“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过程中笃定要消失的百里泽国?
专家介绍说,湿地是指濒临江河湖海,常年或季节性积水的水面。
湿地因其在调节水资源方面有独特功能被称做“地球之肾”,是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存环境之一。
《人与自然》一书对湿地有着精辟的论述:湿地是大自然中巨大的储水库和最大的滤水池,它可以有效地畜水、抵抗洪峰,并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净化流经沼泽地水体,空气中的粉尘和细菌,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该书的观点充分说明,把湿地称之为“地球之肾”一点不为过。
许多年过去了。当红军长征中艰难跋涉过的若尔盖湿地干化得再无一滴水,以致农民饲养的牲畜被活活渴死的时候;当北大荒的水乡泽国锐减79%,湿地面积从过去的536万公顷下降到现在的113万公顷时,人们才意识到,地球已患上了“肾虚病”。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资源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的国家之一,曾拥有湿地面积6954万公顷。湿地面积仅次于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但近几十年来,由于过量围湖造田,许多湿地已名存实亡,成了干地。
我们曾经以为湿地无用而一次次向它发起宣战。
我国最北部的黑龙江三江平原,湿地面积曾占整个平原面积的80%,这种情况世界罕见。这里是丹顶鹤、东方白鹤和大量水生动、植物的乐园。当年这里流行的谚语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出门能看树,抬头能望鸟,下水能摸鱼。这里的人们最大的乐趣是熬鱼汤、吃野味、逮狍子。
50年过后,这里的湿地锐减79%。昔日的野趣早已成为大众讲给孩子听的故事。50年前,为解决吃饭问题,有关部门一声令下,先后将十几万复员军人和城市青年安置在此,组成浩浩荡荡的围泽开垦大军,这些热血青年怀着报效祖的雄心大志,在荒无人烟的野地里搭棚扎寨,脸朝黑土背朝天,开始了将“北大荒”变“北大仓”的行动。他们喊着号子,挥着锄头对湿地展开了全面围剿。开垦的结果是湿地一减再减。大片湿地成了干地。
湿地与干地的转变,直接导致环境的嬗变,引起土壤的风蚀,加重了黑土地的水土流失,甚至局部出现土地沙化,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20: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第七篇     人类文明的聚焦
(一)人类只有一个机会
人惹天怒,人类的贪婪,终遭自然的报复。我们只有反思:是继续“与天斗”,还是转为“与天和”。
任何一个系统,要维持内部的动态平衡,皆有一个可逆的弹性缓冲范围。在此范围内,经努力尚有恢复平衡之可能,若逾过这个弹性缓冲范围,那将不可逆转地一直失衡下去。地球这个地质系统已维持46亿年了,生态系统也维持20多亿年了。自十多万年前,现出了脑容量比类人猿大3倍的现代人后,地球就逐渐形成“天人”平衡系统。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这个系统还一直保持平衡。但近百年来,随工业文明兴起,人口爆炸,人类对地球的干预越来越大,以致威胁到平衡的维持。20世纪末,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克鲁岑终于提出“人类纪”,来取代“第四纪”的宙代概念。
印度名诗人甘地说过:“大自然满足人的需求绰绰有余,但却不能满足人的贪婪”。近百年来,人类愈发贪婪。一些发达国家带头,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经济,鼓动盲目消费,使人均能耗直线上升,温室气体无止境地排放。2006年美国就排放二氧化碳58亿吨,使气温上升到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危险临界边缘。如果我们悬崖勒马,迅速采取果断措施,还有恢复平衡的机会。若仍执迷不悟,继续失控下去,就将越过拐点,突破不可逆的底线,那就再也无法逆转了。
如果那样,人类最终将如同恐龙一样灭绝。地球乃至其他残存的生命,仍将如人类出现前的洪荒年代,不知要经过多少万年的恢复,也许能出现新人类起源的条件。因此,“只有一个机会”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当机立断,转变我们的天人观,同大自然和谐相处,争取逐渐恢复平衡。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20: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二)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
我们祖先过着采集、渔猎的生活。约一万年前,人类已分布到全球,总人口达上千万,生产方式与社会形态,也发展到农耕文明,变采集为种植作物,变狩猎为饲养畜禽。
我国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水平最高的农耕文明古国。农耕文明生产力仍很低下,靠天吃饭。我国主要依仗季风定期带来雨水,以及有限的水利灌溉系统,几千年来繁衍着1/4甚至有时达1/3的人类。人们对天是十分敬重的,一年分成24个节气,严格顺应天气变化来安排农事。
所耗能源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能。樵夫砍柴,农夫收获,渔夫捕鱼,主要靠光合作用转化的生物质,来支撑整个社会。有时也利用风能与水能,如风车、水磨、帆船等。
农耕文明仰仗于天,敬畏自然。现在看来,农耕文明只是物质转化的文明,确定比工业文明要落后很多,所以我们将“工业化”列为现代化之首。但农耕文明的环境状况,对地球生态的友好态度,却是值得称道的。如今的老人,只要闭目回忆童年时的生态景观,就会感到天壤之别。
造就工业文明的工业革命,其始发的标志,就是蒸汽机的发明与运用。从此,劳动由手工改为机器,动力由人力、畜力改为机械力。生产力得到成百、上千倍的发展。200年的工业文明,使生产力呈指数地加速度发展,真是日新月异。人们不仅生产方式,连生活方式也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几十年前,北京由轿子、骆驼,到人力车再到自行车王国,都还是生物质能。现在300万辆汽车,外加通向全国的调整火车,通向全球的喷气式飞机,为上百万人提供出行的机会。生活是丰富、便捷了,能耗也出奇的增加。人们住在高层公寓中,上下靠电梯,冷暖靠空调,外加洗衣机、电冰箱、电饭锅、电视机等各式家用电器,再加上各种塑包装。人均年耗能量成几十倍的增长。
大量耗能,不仅增加温室气体排量,使气温间接上升,还能因排出大量废热,使气温直接上升。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是守恒的,由于热机效率有限,总伴有大量能量以废热形式,扩散于环境中。大城市耗能集中,这种废热就相当可观,形成热岛效应。比如美国西部名城咯杉矶,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1970年释放的废热,等于当地所接受太阳光能5%,热岛效应尚不明显,到2000年时,就由5%上升到18%。热岛效应就使当地气温明显上升。
工业文明发源地的欧美,在天人观上,一贯信奉斗争哲学。他们尊崇天人相竞,人定胜天,不坐等大自然的恩赐,而是去索取,无止境地索取。他们运用一切科技手段,去征服自然,奴役自然。现在终于尝到大自然无情报复的苦果。
工业文明,不只是物质转化的文明,更是能量转化的文明。把从人类对火的运用,扩展到对热能的无限开发。这就应上“玩火者必自焚”的古训。现在确是反思自律的时候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20: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三)科技是把双刃剑
科技是工业文明之母。它虽发展于文艺复兴之后,最早却源于古希腊文化的追求。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重要手段。即然是手段,谁都可采用,社会可用来提高生产力,创造更多财富,企业家可来用追逐无限多的利润,军事家可用来制造杀伤性武器。
科技发展造就了西方工业文明,工业文明又大大推动现代科技的发展。2000年美国工程院曾评出,20世纪最伟大的20项工程技术成就:电气化、汽车、飞机、自来水、电子技术、无线电和电视、农业机械化、计算机、电话、空调技术、高速公路、航天技术、因特网、成像技术、家用电器、保健技术、石油化工、激光和光纤、核技术、高性能材料等。
正是这20项技术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生活。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哪一个不是依仗这些技术。因此,我们必须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采取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中国才能实现现代化。
可是,正如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科技也是把双刃剑,它既是第一生产力,弄不好也是第一破坏力。20世纪前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夺去了几千万人的生命,使人类蒙受空前的苦难。其破坏力所以巨大,靠的就是现代科学技术。核技术可用来为人类造福,现在的核武器也足以毁灭人类几次。各种毁灭性的生化武器,都对人类的生存,构成极大的威胁。
科技盲目地为希特勒那种战争狂人服务,可成为第一破坏力。科技盲目地为追逐利润最大化服务,鼓动人们过度的消费,进行过度的生产,不顾及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结果引发环境危机,造成地震、气候变暖,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这同样也表现为第一破坏力。
因此,现在欧洲出现一批绿色环保主义者,他们中有些人,甚至反对现代的科技进步,认为科技进步是罪魁祸首、万恶之源。他们把科学技术比作“潘多拉魔盒”,盒盖一旦打开,各种妖魔鬼怪就纷纷出现,再也无法控制了。这显然是片面的。我们不应该盲目反对科技进步,但却要反对盲目的科技进步。那种不顾及人类生存环境,只顾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科技进步,就是盲目的科技进步。正确的科技进步是这一生产力;盲目的科技进步,弄不好就成第一破坏力。
由盲目科技进步所造成的当今环境破坏,最后也只能由自觉的科技进步来消除。我们别无选择,只有靠推动科技进步,来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从而消除污染,恢复自然的正常,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20: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四)艰难的文明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同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对待天人关系上具有很大差异。
我国古代哲学家,一直把“天与人”或“自然与人为”,当然重要的哲学命题。总的是主张“天人合一”,但不同哲学流派,解释也各不相同。大体分为三派:老庄哲学主张自然无为,认为人在自然中是极为渺小的,小得如同微生物一般。人只能一切顺应自然,凡用人为去创造,去改变自然,都是自扰有害的。这种自然无为的天人观,虽然受到当今一些环保主义者的追捧,但毕竟不利于科学的形成与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流派是以荀子为代表。他反对老庄,强调“天人之分”,人虽为自然的一部分,但人不同于天,他主张“人为”,认为社会进步靠人不靠天。人利用天、主宰天,使天适合于人的要求。唐代的刘禹锡,发展了荀子的观点,主张“天人相胜”,既天胜于人,又人胜于天。他说:“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即天只生出万物,万物要靠人来治理。这派主张,同西方的征服自然,人定胜天论倒有些相似。
第三流派是孔子,他的主张介于老庄与荀子之间,主张兼天人。孟子也相似,既注重人为,又注重尊天。看来,这种“天人合一”较符合人类发展。因人类从自然分享出来后,确是万物之灵,成为“天人”之一极。但人类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人仍是自然的一部分,若无限地人为,损害了自然,最终必将损害人类自己。
东方哲学是生命的哲学,重视人生,追求生活幸福,主张与天和,顺应天时,知足常乐,一切活动包括赚钱,只为了生活。西方哲学是理性的哲学,重视科学探索,崇尚理性知识,主张与天斗,喜欢竞争,追求进取,永不满足。一切生活皆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这正如辜鸿铭所言:“西洋人为运动而生活,东洋人为生活而运动。”
因此,西方与天斗的天人观,是人主宰一切,尽力去征服自然,奴役自然,为人类取得最大的利润与物质利益。这种指导思想,让他们发现了新大陆,爆发了工业革命,形成了市场经济,创造出无与伦比的巨大财富,把人类推进到了工业文明。西方的巨大进步,通过鸦片战争的炮火,震醒了东方。日本随之通过“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中国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都在向西方学习。五四运动,使科学与民主,开始深入人心。中国从西方不断引进科学技术,也引进了与天斗的进取精神,这在当时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在大规模经济建设时,这种战天斗地的哲学,也出现负面效应,如大跃进时的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虽然这些豪言壮语并未转化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但大炼钢铁对森林的毁灭,围湖造地对湿地的破坏,任意开荒造成的流失与荒漠化,也留下了很大的后遗症。
中国真正大规模经济建设,还是近30年的事。我们不断从国外大量引进资金、技术、企业、市场、管理等。这对中国现代化,无疑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将这一变革,坚定不移地持续下去。但也要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当我们从西方引进这一切积极因素时,也同时引进了消极面,带来了污染。为了追求市场利润最大化,不惜破坏环境,造成资源匮乏;过度地鼓励消费,造成严重浪费;粗放经营,使能耗骤增。现在耕地紧张,淡水匮缺,污染严重,自然反常,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难题。
21世纪既是全球的世纪,也是东西方文化融合、互补的时候了。我们既不能倒退,也不能如此盲目跟进,于是中央及时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也是科学的“天人观”,科学地处理好天人关系、天然与人为的关系。只有坚持这条路线,才能走出一条既发展经济又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路子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20: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五)人类命运之择
从人与天斗,改变人与天和,就须改变我们发展模式,靠天的农耕文明,只侧重物质转化,生产力不够发达。斗天的工业文明,过于侧重能量转化,生产力虽发达,但破坏了环境。未来与天和的知识文明,将侧重信息转化,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仍处于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中,因此,工业化仍是当务之急。这一点切不能因出现环境问题而动摇。在温室气体排放上,也不能因受西方挤压,而使我们失去发展空间。但我们确实再也不能重复西方工业化的老路。他们靠掠夺殖民地来工业化,我们不能学;他们靠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来工业化,我们同样也不能学。
我们应当发挥后发展优势,因为西方已进入后工业化的信息时代,开始向知识文明与网络经济过渡了。我们可以有条件地进行跨跃式发展,跨越过一些西方曾走过的路程。应将工业化连同信息化一并进行。
我们的农业生产,是否必须要走西方农业的老路?西方农业现代化,主要是依仗石油。大规模机械化,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与塑料制品,皆是以石油为基础的。这不仅造成能源匮乏,温室气体大增,也带来污染。现代西方转为注重生物农业,靠生物技术推动农业发展。这才是真正的绿色革命。其实质是应用基因工程,进行二次人工育种。人类将野生动植物,通过上万年的人工选择,培育出各种农作物与畜禽品种,才进入了农耕文明。其本质上也是遗传基因的改变,只不过是不自觉地,通过的人工驯化与一代代选择,渐变而成的。现在采用生物技术,使这个千百年的过程,自觉地在实验室中很快完成。可培育出各种高产、抗逆、抗病虫、耐旱、质地优良的品种。这同原始育种方式只有过程的区别,没有结果的区别。人们从来不怀疑作物稻谷比野生稻谷不安全,同样也不应无端地怀疑基因农作物。那种认为愈原始愈安全的消费者,是被工业文明的副作用吓坏了。值得同情,但不值得倡导。
我国的能源结构,也不应重复西方的老路:先烧煤、再烧油、气,后又采用核能、氢能、太阳能、风能等。而可适当跳过煤、油、气阶段,更快使用新能源。我国核电虽有进展,至今仍仅占电力的1.4%,而全球核电已占电力的16.1%,法国更占到77%。风力发电,已占西班牙电力的27%,我国尚处试验阶段。我国是太阳能光辐板生产大国,但90%以上出口国外。由于经济粗放,节能技术落后,我国单位产值的能耗,比起发达国家相差好几倍。
中国,被公认为世界最大建筑工地,新建筑不断拔地而起,但却不注意防震和建筑节能。如北京民用住宅,同加拿大相比,墙壁热损失为其4.4位,窗户为其2.2倍,屋顶为其4.2倍。而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终端能源消费量的27.5%,这里包含多大浪费。
城市化是西方工业化的必经过程,出现了许多几百万至上千万人的大城市,结果也引发许多环境与社会问题,被称作城市病。现在西方又转为兴建小城镇了。我们难道还重复这种城市化的老路吗?现在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大城市中,我国已占了7个。但几亿农民要提高生活质量,又不能久居农村。这就要走新路,最近中央不再提城市化,而改为“城镇化”,一字之差,意义重大。这就是跨越式发展,跨过西方城市化的老路,直接发展小城镇。即使居民生活现代化,双双避免城市病,减少污染与浪费。
汶川告诫世人:人类只有告别愚昧,告别无知,告别贪婪,这才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唯一选择!
     
发表于 2012-5-29 22: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胜读生念书!!
     
发表于 2012-5-30 08: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人类只有告别愚昧,告别无知,告别贪婪,这才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唯一选择!”
{:soso_e17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1-23 11:23 , Processed in 0.0741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