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63|回复: 17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 丹阳葛城遗址榜上有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5 21: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镇江8处文物单位新入选全国文保 丹阳葛城遗址榜上有名 2013-05-05  金山网
      3日,国家文物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江市8处文物单位成功入选。这是镇江入选全国文保单位最多的一次。“甘露寺铁塔,就位于北固山公园内,这一次甘露寺铁塔成功入选全国文保名录,作为在这里工作十多年的员工,我感到很高兴。”北固山公园副主任王智慧表示。除铁塔以外,公园内历史遗存众多,它们都是镇江悠久历史的见证。而与之有关的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更给这些凝固的历史增添了魅力。例如刘备甘露寺招亲的故事对镇江市民来说已经耳熟能详,这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镇江紧靠六朝古都的南京,是国务院第二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此文化遗存十分丰富,从数量上来讲,在省内可列三甲。”镇江旅游局质量管理处处长李良武介绍,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文化底蕴,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句容宝华山的隆昌寺,作为‘律宗第一名山’,在国内乃至东南亚佛教界都享有崇高的地位。如何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存在旅游业中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发掘。
它们的故事
      甘露寺铁塔
      镇江甘露寺铁塔,始建于宋代,九级八面,造型精美。原塔在明代因海啸倾塌,仅遗存有最下三层。1960年镇江文管会在修复铁塔时,在塔基三尺半处发现地宫。地宫内放置有一长方形大石函,作东西向,十面题有宋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4月8日“润州甘露寺重瘗舍利塔记”石刻一方。同时发现的还有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李德裕重瘗长干寺阿育舍利记”、大和三年(公元829年)“李德裕重瘗上元县禅众寺舍利记”石刻二方。从而可以认定甘露寺塔地宫中所出土的舍利,即是《法苑珠林》卷38中所列“东晋金陵长干塔”内的释迦佛舍利。这一重大发现,对江南地区佛教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次出土的佛舍利,其数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
      隆昌寺
      隆昌寺原名千华寺。自宝志创寺以来,已逾1500年。据《宝华山志》记载:“宝华律宗为金陵480大梵刹最上者。”雍正十一年(1733)清世宗令宝华山律院住持、律师赴京放皇戒(即授御戒),宝华的名望随之日高。该院先后授戒70余期,全国僧尼均来此受戒,以为正宗。不仅闻名全国,而且享誉海外。日本、泰国、缅甸、印度等国不少僧尼曾来此受戒。解放后,1955、1957和1992年三次举行授戒活动,受戒僧尼1000多人。隆昌寺规模宏大壮观,鼎盛时期有殿宇九百九十九间半,现存的几口大铁锅一次即可煮米千余斤。
      城上村遗址
      句容城上村遗址被选入由国家文物局主编的《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该书从全国众多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中,遴选了各地147项重要发现进行展示。江苏省共有3处重要新发现入编,另两处是太仓海运仓遗址,苏州志仁里。
      2008年上半年,句容市文物普查办公室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位于黄梅镇大卓城上村南的城上村遗址。该遗址面积70650平方米,经过省考古研究所专家论证,证明是一处商周时期的重要遗址,现场文化堆积丰厚,有古代筑城的夯土层和环壕(护城河)设施,极有可能是一处重要的吴国城址。
      葛城遗址
      江苏丹阳葛城(吴文化)遗址,经勘探试掘,确认其为一座吴国城址。城址内分布有窖穴、房基、水井、水沟,城址外分布有土墩墓。遗址中出土有较丰富的陶器、石器、青铜器等吴文化遗物。通过对出土陶器分析,可将该文化遗存分为三期:早期为西周中晚期,中期为春秋前期,晚期为春秋后期,三者之间连续无缺环。经与江、浙、皖地区同类吴文化遗存对比,可推知丹阳葛城古城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延续使用时间最长、保存状况较为完好的吴国城址。
      铁瓮城遗址
      铁瓮城,又名京(京口)城、子城。最早的、也是比较权威的记载,是南朝顾野王在《舆地志》这本书中叙述:“吴大帝孙权所筑,周回630步,开南、西二门,内外皆固以砖壁。”虽然简单,但城的基本要素大致都交代清楚了。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将政权中心从吴(苏州)迁至京城(今镇江),是年发生赤壁之战。虽然其时孙权尚未称王,但铁瓮城实际上已具备了王城的地位和格局。清康熙帝诗中就曾以“半面烟岚雄北固,一方形势控东吴”来形容铁瓮城的雄险。
      春城土墩墓群
      土墩墓是青铜时代江南地区独有的墓葬形式,是江南地区分布最广、保存最好、最为典型、最具土著文化特色的文化遗存。土墩墓西周至春秋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特点是不挖墓穴,只在平地堆土起坟埋葬。
      春城土墩墓群位于茅山镇何庄村百培山一带,地处低丘土岗的百培山,海拔在20-30余米之间,呈老虎爪形四面延伸,土墩多为小型,墩高1.5-2.5米,底径12-20米;处于居中位置的少数土墩规模稍大,墩高约3-4米,底径约18-25米。墓群可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间单元,其中,居南北两端的3座规模较大,墩高约6-8米,底径约30-40米。靠近杨家棚村北的1座土墩规模最大,约10米,底径约50米。
      春城土墩墓群包括百培山土墩墓群、杨家棚土墩墓群、二圣土墩墓群,共有大、中、小型土墩墓112座。
      烟墩山墓地
      烟墩山墓地,位于大港五峰山长江之滨,相传古代曾在此山设烽火台,故而得名。该山又名四墩山,山顶上原有土墩四座,经考古发掘,确定两墩为土墩墓葬,另两墩早年已被夷平。是古墓葬的帝王陵寝,年代是西周。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06年6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54年6月,大港一村民在山上耕地时发现青铜器12件,后上交江苏省文化、文物管理部门。同年10月,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邀请南京博物院、华东文物工作队组成调查小组,对出土铜器地点进行勘查和考古发掘,又掘得铜鼎、车马器、玉和原始瓷豆等。这组铜器中,最有价值的是宜侯夨簋。它底部有12行铭文,计126字,能辨认出的有118字。
      1956年,经郭沫若、唐兰等著名考古专家考证认为:“宜”是地名,“侯”是封号,“夨”是人名,指吴国群主仲雍的曾孙吴国第五尧国事周章,“簋”是指圆口两耳的器具。宜侯夨簋铭文,既记载了周康王时的大封典,也记录了宜地的历史。它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就在于是镇江最早的历史文献,有力地证明了镇江最早的地名叫“宜”,“宜”就是指古代镇江新区及附近一带。它和烟墩山遗址一起,复活了古书上所记载的吴国史料,为西周初年井田制和奴隶制之佐证,证明镇江有3000多年的悠久文明史。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前,镇江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果以“处”计算,为9处。
      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焦山碑林、南朝陵墓石刻(丹阳、句容)、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昭关石塔、大运河镇江段、虎踞桥、江河交汇处、新河一条街、西津渡古街。
      如果以“点”计算,为22个点。分别是焦山碑林、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昭关石塔、大运河镇江段、虎踞桥、新河一条街、西津渡古街、南朝陵墓石刻12个点(丹阳境内11个点:陵口石刻、永安陵石刻、泰安陵石刻、景安陵石刻、修安陵石刻、兴安陵石刻、萧昭业陵墓石刻、萧昭文陵墓石刻、建陵石刻、修陵石刻、庄陵石刻;句容境内1个点:萧绩墓石刻)、江河交汇处3个点(谏壁口、丹徒口、小京口)。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镇江部分)
      古建筑
      甘露寺铁塔               京口区
      隆昌寺                      句容市
      古墓葬
      春城土墩墓群 商周 句容市
      烟墩山墓地     西周 镇江新区
      古遗址
      城上村遗址               句容市
      葛城遗址                   丹阳市
      铁瓮城遗址              京口区
      宋元粮仓遗址           京口区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21: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吴国城址由葛城、珥城以及神墩遗址三部分组成!
      1、葛城遗址的基本状况。该遗址位于珥陵与导墅镇交界的葛城自然村向东5 0米,距市区2 3公里。遗址占地面积86亩,三道环壕面积约200余亩,遗址核心面积有64亩,遗址高出地面3米,每道环壕围绕遗址周围而开挖,距遗址分别有20米、4 0米、60米距离,环壕深2—3米。现唯一残存西边一小段城墙,长约36米、宽24米、高5米左右。
      2、珥城遗址基本状况。珥城环壕聚落遗址位于江苏省丹阳市珥陵镇珥东行政村小祥里自然村东面。该遗址为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大型台型聚落遗址,形状近方形,遗址占地约40亩(26000余)平方米。遗址的南面和西面有环壕河沟环绕,沟宽15—30米不等,东边有小河,北边有现代开挖的小渠。遗址壕沟环壕面积近8 0亩,遗址西部己被砖瓦厂取土挖去约1 O亩。从挖掘的层面暴露遗址断面文化层1.5米至3米左右,文化层包含遗存有红烧土块、夹砂陶炊器、泥质灰陶、几何纹硬陶器等,纹饰见有绳纹、云雷纹、方格纹等。遗址东北1公里处有一土墩名猪婆墩,面积约3亩,高2 0至30米,上建有航标,“农业学大寨”被平掉,可能是一座大型土墩墓。
      3、葛城北偏西2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神墩的方形大土台,长80米,宽70米,高约4米,周围被30多米宽的水面环绕。考古队本以为这是一座土墩墓,但发掘后才发现,这里是一座公共祭台,从西周早期使用至战国早期,比葛城的历史还要长。
      2007年6月至今,镇江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先后对这座吴国古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10月12日,江苏省文博界11位专家汇聚丹阳,认定葛城从西周延续至春秋,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规格最高、延续时间最长的吴国城址,可称作目前的“吴国第一城”。
1006162208d9d8dcb4ae109b87.jpg
1006162208c2d2a72e03ab0afa.jpg
10061622080a677aad5055ed90.jpg
10061622088ce696f13f6aad30.jpg
10061622088e34cff59f88ebbd.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22: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葛城遗址成功晋级 美中不足 十字孔碑再次落选 令人叹息!
     
早在2008年12月份,我市就已经推选出“延陵季子碑、解放上海战役指挥机关旧址和吴国城址”三处文保单位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这三处文保单位的确是我市众多文保单位中的翘楚,所以镇江当即列入预备名单上报省文物局。此后一直杳无音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名录也就一拖三年、就此难产。
    2013年3月,国务院终于印发了《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3处,另有47处项目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这一迁延多时的公案终于尘埃落定。镇江最初选定了20处文保单位(含丹阳)进行申报,批下来8处,应该说是比较满意的了,尤其是句容,一下斩获了3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成绩骄人。丹阳市申报3处,批下来1处,总算是差强人意。但是细细一看,美中不足。因为原先申报的是吴国城址,批下来却是“葛城遗址”,那么珥城遗址和神墩就成了后遗症,要么日后以扩展形式进入国保名录,要么就是很尴尬的省级文保单位。其次是季子碑再次落选,令人叹息。(九里季子碑此前已经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未能入选。)
      链接一:丹阳市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推荐名录  
      延陵季子碑位于我市延陵镇九里村,碑文为“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10个字,故又名“十字碑”,碑文刻于唐朝,下方及侧面有宋、明题刻多处。该碑是国内唯一保存孔子手迹的古碑,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上海战役指挥机关旧址主要由解放上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中共华东中央局、华东军区驻地旧址等组成,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丹阳吴国城址主要包括葛城遗址、珥城遗址和神河头遗址等,是我市近年来发现的西周至春秋早期的重要遗址,也是国内历史最长,规模较大的吴国城址。
      链接二:
镇江市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预备名录
      铁瓮城遗址、丹阳吴国城址、赛珍珠旧居、新四军四县联合抗日会议会址、铁塔、圌山抗英炮台遗址、镇江商会旧址、赵伯先故居及墓、救生会旧址、解放上海战役指挥机关旧址、焦山定慧寺、金山寺、隆昌寺、茅山道院、丹阳延陵季子碑、韦岗战斗伏击战遗址、烟墩山墓地、镇江蚕种场旧址、冷遹旧居、西津渡小码头遗址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23: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江苏108处单位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朝天宫、浦口火车站入选全国文保 此前呼声很高的南京长江大桥落选 新华-扬子2013-05-04
      5月3日,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943处),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名单。江苏省共有108处文保单位入选,其中新增项目105处,合并项目3处,仅次于山西、河南、湖南、河北,列全国第五。南京朝天宫、大报恩寺遗址、浦口火车站、北极阁气象台等众多知名文保单位均入选,不过名单中并没有出现此前呼声很高的南京长江大桥。
  四大看点
  1、此次入选数量创历史之最
  昨天下午,扬子晚报专访了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先生。贺教授曾多次参与江苏省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讨论,他就这次新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介绍了一些新的特点。
  从1961年国家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截止到2006年公布的第六批,全国共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2处,而这次就有1943处,数量上是历次最多的。这也反映了国家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昨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评选历来是重质不重量,数量不是考虑因素。目前国保单位总数为4295处,这个数字乍看不小,但全国不可移动文物共有76万余处,与这个基数相比就显得很小,仅占0.56%。另外,我国的国保单位数量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也不高。比如埃及的面积只相当于我们的一个省,但是埃及由中央政府管理的文物古迹有2万余处。
  2、通化葡萄酒厂酒窖成最年轻的全国文保
  以前一说起文物保护单位,人们总是想到宫殿、陵墓、古遗址之类的古代玩意。此前评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都是古代的东西,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重要遗存很少考虑。这次就不同了,很多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重要遗存入选。距今最近的是吉林省通化市的通化葡萄酒厂地下贮酒窖,这个酒窖1983年才最终建成,距今只有30年,这也是最年轻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体到江苏,最年轻的是最终建成于1949年的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及国民政府建筑遗存。以前这么年轻的遗存想列入国保单位几乎是不可能的,可能初选就淘汰掉了。
  3、长春电影制片厂、无锡茂新面粉厂也入选
  这次还有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那就是不少现当代工业遗存大量入选,其中不少现在还在使用,比如说辽宁的长春电影制片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黑龙江大庆油田中的铁人一号井井址等。具体到江苏,南京鼓楼区的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旧址,现在仍然在使用,另外还有无锡市南长区的茂新面粉厂旧址。这些遗存年代上虽然不老,但是都反映了近现代的重大建设成就,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文化转型。
  4、西湖十景、普洱古茶园等文化景观进文保
  线性遗产主要是指,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京杭大运河列入其中,这次将隋唐运河等其它运河都列了进去,并称为大运河。除此之外,川藏地区的茶马古道也列入全国文保。
  除此之外,不少文化景观也入选国保级文物名单,比如浙江杭州的西湖十景、云南红河的哈尼梯田、海南儋州的洋浦盐田、云南普洱的景迈古茶园等。这些文物和线性遗产又不一样,它们能够集中反映所在区域本色的、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两类遗产目前也是国际上非常关注的遗产,毕竟在现代化的推进下,这些遗产稍有不慎就会消失。
      一点释疑  南京长江大桥为何未能入选?
  此前,各地在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南京长江大桥是南京市申报的文物之一。这个连县级文保单位都不是的大桥,已经进入国家文物局的最终推荐名单,很有希望直接晋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憾的是最终名单中,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
  对此贺教授认为,这恰恰是因为南京长江大桥实在太重要了。“南京长江大桥从建成至今,一直都是华东地区的交通枢纽,每天的汽车、火车流量非常大。一旦列入国保文物名单,现在的使用和维护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它的每一处改动和维修,都必须经国务院批准。在目前还没有替代桥梁的情况下,列入国保不利于发挥其作用。不过将来南京长江大桥还是很有实力入选的,目前列入南京市,或者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是比较合适的。”
  它们的“前世今生”
16604278_876826.jpg
  北极阁位于鼓楼东面,北依台城、玄武湖,南朝为皇家苑囿之一。南朝宋时,在山顶上建立了第一个日观台,为南京第一个气象台。明代朱元璋在此建“观象台”,又名“钦天台”。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在此又建观象台,上设铜铸的浑天仪、简仪、圭表等天文仪器,清建“万寿阁”、“御碑亭”于其上。1927年,竺可桢筹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同年在此建立中国近现代第一个国家气象台——北极阁气象台,被海内外气象学界誉为中国近代气象发祥地。
16604279_878336.jpg
  浦口车站位于南京长江北岸,又称南京北站,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914年建成通车,是当年津浦铁路的终起点,历来为南北交通要冲和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近代史上,浦口火车站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地名,孙中山灵柩运达南京、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朱自清《背影》中的镜头皆发生于此。近年来逐渐成为影视剧的重要外景基地。热播一时的《情深深雨濛濛》、大制作《国歌》等均在此拍摄过大量场景。
16604280_072307.jpg
  大报恩寺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之一,其范围东起如今的晨光机器厂,西至雨花路,南达雨花台,北抵秦淮河边。是明清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被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亦是中国的象征,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其原址有建于吴赤乌三年(240年)的长干寺及阿育王塔,史称“江南佛寺之始”,永乐十年(1412年)重建,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金碧辉煌,昼夜通明。
16604281_800200.jpg
  朝天宫位于南京城水西门内,是江南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古建筑群,现为南京市博物馆。古代称冶山,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此冶铁铸剑,后历代帝王多在此建寺庙宫殿。南朝时曾为总明观太学所在地,明朝时为朝廷举行盛典前练习礼仪的场所,也是官僚子弟袭封和文武官员学习朝见天子的地方。明洪武年间(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赐名为“朝天宫”,取“朝拜上天”,“朝见天子”之意。原来的朝天宫毁于太平天国战乱期间。现存朝天宫古建筑群为战乱以后的清同治五年至九年(1866年-1870年)间在清前期原址上改建而成。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23: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无锡新增17处国保单位 总数增至32处 列全省第三 2013-05-05
      5月3日,国家文物局网站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943处,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其中,无锡(含江阴、宜兴)新增国保单位17处,无锡城区中的阖闾城遗址、惠山寺经幢、小娄巷建筑群、无锡县商会旧址、秦邦宪旧居、茂新面粉厂旧址6处省保单位成功升级国保。大窑路窑群遗址则由市级直接升至国家级。这样,无锡国保单位总量由之前的15处达到了32处。
      
第七批国保单位评选于2009年5月启动,共收到各地推荐申报项目5573处。在激烈的竞争中,无锡文物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普世的文化价值、独特的文化个性,在送报的23处文物中,有17处当选,入选国保总量超过前六批总和。
  据了解,第七批国保单位仍沿用第六批国保单位采用的分类法,分为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他等类别。此次无锡新增的17处国保单位中,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占了7处,分别为黄山炮台旧址(江阴)、小娄巷建筑群、刘氏兄弟故居(江阴)、无锡县商会旧址、秦邦宪旧居、茂新面粉厂旧址和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江阴)。
  其余10处中,古遗址占了5处,分别为西溪遗址(宜兴)、佘城遗址(江阴)、阖闾城遗址、大窑路窑群遗址和蜀山遗址(宜兴);古建筑有3处,分别为兴国寺塔(江阴)、周王庙及碑刻(宜兴)、适园(江阴);石窟寺及石刻1处即惠山寺经幢。大运河被列为扩展项目。
  据悉,国家文物局近期将下发《关于加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文物主管部门要按“轻重缓急、先易后难”的原则,尽快编制文物保护规划,统筹安排。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00: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南通新增五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05-05
      3日下午,经国务院核定,国家文物局官网上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名单”,江苏105处文物点“晋级”。其中,南通申报的5个单位全部“登榜”。值得一提的是,“大生纱厂”原来就享受“国保”待遇,但是归并于“南通博物苑”,此次则有了独立的“户口”。
  南通上榜的五个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其中,新晋级的“国保”单位有4个,分别是:广教禅寺、通崇海泰总商会大楼、韩公馆、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旧址;合并项目一个——大生第三纺织公司旧址,与“国保”单位大生纱厂合并,名称为:大生纱厂。此前,南通已有四个6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分别是:南通博物苑(包含张謇墓、大生纱厂)、天宁寺、海安青墩遗址、如皋水绘园。此次上榜的5个单位中,除广教禅寺为古建筑类型,其余都属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是南通丰富的近现代文化遗存的代表。至此,南通市共有9个11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自1961年3月公布第一批名单以来,我国已先后公布了七批国保名单,总量已达4295处。其中,第七批国保单位共计1943处,另有47处项目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
  南通市文广新局文物处处长杜嘉乐表示,作为唐闸地区近代工业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生纱厂”的单列极具特殊意义,其中的红楼、老工房等都是独具历史价值的文保建筑。
     
发表于 2013-5-6 01: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热烈祝贺!文保部门功不可没!但,也许是瞎起劲。哪天哪位领导头脑发昏了,说不定来个拆迁运动,“文物”就会被当成“废物”了 ......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09: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常州新增5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市共有10处 2013年05月06日
      昨天获悉,国务院日前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3处,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合并的项目47处。常州新增5处国家级文保单位,其中,溧阳市实现了零的突破。
      常州新增的5处国家级文保单位分别为:位于溧阳的中华曙猿化石地点、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位于金坛的金坛土墩墓群,位于武进区和无锡市滨湖区的阖闾城遗址,位于天宁区的近园。
      加上原有大运河常州段、瞿秋白故居、张太雷旧居、武进淹城遗址、金坛三星村遗址,常州共10处国家级文保单位。
      链接:常州市新增家级文保单位简介
      1、溧阳市 中华曙猿化石地点(古遗址类)
      中华曙猿生活于4500万年前的始新世中期,体形很小,是已知高级灵长类动物中最早的一种。上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林一璞、齐陶等在溧阳上黄镇发现了中华曙猿化石,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的发掘者之一贾兰坡教授认为“其意义可与北京人的发现媲美”。
      2、武进区 阖闾城遗址(古遗址类)
      位于我市武进区和无锡市湖滨区一带。阖闾城建于春秋晚期,周敬王六年 (公元前514年),伍员伐楚还师,吴王阖闾命其筑大小二城,大城即今苏州市,小城即阖闾城。整个城址依山面湖,形势险要,是扼守太湖北部的军事战略要地。
      3、金坛市 金坛土墩墓群(古墓葬类)
      金坛土墩墓群是商周时期遗存,它的发现极大丰富了江南土墩墓的文化内涵,特别在土墩墓的形制、结构、埋葬、祭祀习俗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4、近园(古建筑类)
      位于化龙巷今常州宾馆内,为清顺治年间进士杨兆鲁所建。占地不广但布局精巧,意简而蕴藉;建筑不繁但错落有致,具晚明风格。
      5、溧阳市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位于溧阳市竹箦镇水西村,原系李氏宗祠,明代建筑,三进四厢,有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司令部、副官处、通讯班、印刷室、战地服务团等5处旧址。2007年,史料陈列馆和纪念广场等扩建工程竣工。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15: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泰州新增四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2013-05-06
      近日,国家文物局官网上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名单”,泰州市区日涉园和学政试院、兴化上池斋、泰兴新四军黄桥战斗旧址这4处文物点晋级国保单位。至此,我市共有7家文物点纳入国家重点保护范围。
      8处申报点入选4处
  2009年,泰州市8处不可移动文物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它们分别是市区日涉园和学政试院,泰兴杨根思烈士陵园、黄桥战斗革命旧址,兴化上池斋药店、施耐庵墓、郑板桥墓和兴化垛田。近日,国家文物局官网上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名单”,市区日涉园、学政试院和兴化上池斋、泰兴新四军黄桥战斗旧址这4处文物点入选。
  据了解,自1961年开始,我国实行由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制度,已公布七批。泰州城隍庙、姜堰天目山遗址、泰州白马人民海军诞生地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泰州全市还有33处省保
  泰州市文广新局负责人说,自明朝以来数百年,泰州几无战乱,祥泰之州至今保留有大量的明清遗迹,种类繁多、形态完整。其中,学政试院是江苏省仅剩的保存较为完整的院试场所,泰州日涉园是江苏长江以北现存唯一的明代园林,上池斋是兴化民间药店中店史最长、店名最盛的一家药店黄桥战斗旧址则是研究新四军军事斗争史的重要历史遗存。这4处文保单位都是我市古建筑和近现代重要史迹的杰出代表。
  据介绍,近年来,泰州市已先后抢救修缮文物保护建筑40余处,总投入达10多亿元。其中,仅市区就修缮了泰州城隍庙、人民海军诞生地旧址、都天行宫、日涉园、学政试院、梅兰芳纪念馆等15处建筑。
  截至目前,除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市还拥有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泰州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83处,控制保护文物建筑152处、历史建筑189处。
     
 楼主| 发表于 2013-5-9 09: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名单:宿迁市有三处名列其中  2013-05-06
      昨日上午从宿迁市文广新局获悉,国务院近日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其中宿迁市有三处入选。这三处分别为泗阳县三庄墓群(西汉泗水王古墓群)、市湖滨新城晓店青墩遗址(西周至汉代古遗址)及大运河宿迁段(包括中运河段、泗洪县古汴河)。
  据了解,国务院核定并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1943处,另有47处项目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
  泗阳县三庄墓群: 出土古瑟填补考古史空白 
  三庄墓群是古泗水国的重要遗址,位于宿迁市泗阳县三庄乡东部的邢西支渠与新邢码河之间。泗阳汉墓多,尤其三庄汉墓成群,传说有“七七四十九墩”,查实为47处。分布在橡树、三李、夫庙等村,南北长十数里,东面宽六七里,它们成5组分布,均以大墓为中心,大墓的占地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古墓坐落有序,并处南北同一轴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据《史记》等文献记载,西汉中期的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封常山宪王刘舜的小儿子刘商为泗水王,统凌、泗阳、于三县,凌城为王国首邑,相继传五代六王,历时123年。
  2002年11月,南京博物院考古队对三庄墓群的陈墩、大青墩汉墓进行考古发掘,共出土珍贵文物800余件(组),包括金器、青铜器、玉器、漆器、陶器、乐器、钱币等。其中一架长1.2米、宽近0.5米的古瑟,填补了考古史上的空白;青铜驽机,堪称世界之最;汉代庭院房屋建筑模型属国内首次发现,极具考古价值。
  三庄墓群是一处分布有序的王国贵族墓地,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调查统计,墓区内有汉代墓葬68座(包括已发掘、损毁的墓葬)。墓群对系统、全面、科学地研究汉代诸侯王及贵族的丧葬制度,汉代的风俗习惯以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2002年10月,省政府公布三庄墓群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有博物馆一座,已投入使用,并对市民开放。
  晓店青墩遗址: 最大的手工业作坊遗迹群 
  青墩遗址位于宿迁市湖滨新城晓店镇晓店居委会沈蔡庄东,占地9万平方米,分上下两个文化层,上为两汉文化层;下为战国文化层。
  在挖掘之初,当地村民经常能捡到“鬼脸钱”。据南大考古系老师吴桂兵介绍,“鬼脸钱”也叫“蚁鼻钱”,是战国早期(约公元前5世纪)江淮流域楚国铸造的一种铜币。一开始流通范围不大,后来随着楚国疆域的扩展,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开始流通,遗址出土的铜钱除了“蚁鼻钱”之外,还有“半两钱”“五铢钱”“大泉五十”“剪轮五铢”“景德元宝”等。
  1958年3月,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首次发现该遗址;1961年,南京博物院派出工作组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2001年10月,青墩遗址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南大考古系和南师大文博学院定为教学实习基地,并连续5年进行考古挖掘;2008年,南大师生在青墩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出省内“最大的手工业作坊遗迹群”,并当选当年100个重要考古新发现之一。
  这个手工业作坊遗迹群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手工业作坊群,类似于现在的工业园区,有着完整的布局。一条灰沟将整个遗址分割成南北两区。南区是生活区,发掘出房屋遗址;北区是作坊区,发掘出窑址7座,灰坑等。另外在南北两区都发掘出一个水井。伴随窑址还出土了大量的铁器和陶器。
  青墩遗址各类遗迹组合丰富,空间分布完整,地层清晰,遗物时代明确,这对宿迁地方历史的研究,以及战国、秦汉社会变迁背景下的乡村社会考古学研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运河宿迁段: 见证三朝辉煌
  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末期。公元587年,隋为兴兵伐陈,从今淮安到扬州,开山阳渎,后又整治取直,中间不再绕道射阳湖。隋炀帝即位后,都城由长安迁至洛阳,经济要依靠江淮。605年,他下令开通济渠。
  宿迁段大运河共有三部分,一是隋唐大运河之通济渠(老汴河)入淮河的尾闾33公里,二是元明间作为京杭运河主航道的黄河故道(原泗水下游)121公里,三是清康熙27年(1688年)为避黄行运而开挖的中运河112公里。中运河的开凿是奠定京杭运河走势的最后一次大型工程,对康熙后泇河至清口漕运的畅通起了决定性作用。清代治理黄河水患、确保运河漕运的许多国家工程均位于宿迁境内,康熙、乾隆皆为此六次南巡驻跸宿迁,留下了龙王庙行宫等历史遗迹和大量故事传说。
  大运河宿迁段两岸遗产总数为47项,包括水利工程及相关文化遗产18项,聚落遗产2项,其他运河物质文化遗产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20项,生态和景观保护区4项。
  大运河宿迁段的老汴河、黄河故道和中运河先后作为漕运主航道之一段,维系了隋唐至今中国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主体在宿迁境内的清代中运河的开凿最终实现避黄行运,保障运道畅通并促成了康乾盛世的出现。现为运河全线通航条件最优越、两岸生态景观最好的黄金水道之一,同时在南水北调、农业灌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对中国水资源和经济格局以及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生活方式产生过重要影响。
  目前的京杭运河宿迁段基本保持原有线路,是苏北航运的黄金水道和南水北调的主要通道,保护和挖掘运河文化也必将极大地提升宿迁的整体形象和对外影响。

     
发表于 2013-5-9 11: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不知在什么地方?
发表于 2013-5-9 16: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人人都要树立文物保护意识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10: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修缮 重宁寺大雄宝殿再展雄姿 2013-05-09
      昨获悉,经过一年多的“修旧如旧”,重宁寺大雄宝殿维修工程已全部竣工。扬州有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晋升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其中就有重宁寺。
  重宁寺大雄宝殿因年久失修,屋脊破损、渗漏,檐柱、梁、枋、桁等木构件表面糟朽、断裂,彩绘天花板面开裂,彩绘面翘曲脱落30%,为使其得以延年益寿,去年3月,大雄宝殿开始维修。这是重宁寺大雄宝殿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修缮。重宁寺大雄宝殿在扬州古建筑中的“含金量”非常高,这次采取“最小干预”原则,确保“修旧如旧”、原汁原味。
  扬州文物局负责人表示,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维护,继主体建筑的屋面、墙体等完工后,市文物部门特邀专业人士制作彩绘保护方案,重点对殿内井字彩绘天花进行修补和整平,清洗整修“普现庄严”、“妙香花雨”两块乾隆御赐匾,加强白蚁防治和消防、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昨在现场看到,刚刚维修完工的重宁寺大雄宝殿再展雄姿。文物部门表示,下一步如何展示、利用正在规划中。
  相关链接  重宁寺晋级“国保”扬州新增8处“国保”
  在近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名单中,扬州有8处省级文保单位晋升“国保”,其中就有重宁寺。其他7处“国保”分别为仪征庙山汉墓、史可法墓祠、汪氏盐商住宅、贾氏盐商住宅、卢氏盐商住宅、逸圃、汪氏小苑。至此,扬州全市“省保”、“国保”单位分别达46处、21处。

     
发表于 2013-5-12 09: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么有去过
发表于 2013-5-12 10: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评得越多,全国重点越不值钱。少评点才有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09: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昆山:新增5处“国保”单位  2013-05-13
       国务院日前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昆山有5处文保单位升为“国保”,加上第六批公布的绰墩遗址,昆山市共有“国保”单位6处。
  昆山市新增的5处“国保”单位分别是周庄古镇的敬业堂、玉燕堂,千灯古镇的秦峰塔、顾炎武墓及故居,张浦赵陵山遗址,涉及古建筑、古墓葬和古遗址等方面。据介绍,敬业堂即“沈厅”,由沈万三后人于清乾隆七年建成,七进五门楼,大小房屋百余间;玉燕堂俗名“张厅”,为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孟清后人所建,共有房屋60余间;秦峰塔为砖身木檐楼阁式建筑,方形七层,始建于梁天监二年,明洪武年间重修;顾炎武墓及故居是明清思想家、爱国学者顾炎武墓冢和起居区,包括顾炎武祠堂、顾园等景点;赵陵山遗址距今约5200年,文化堆积厚9米,是昆山境内保存最完整的良渚文化遗址,1992年被列为我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目前,昆山还有“省保”单位62处、“市保”单位298处,周庄、千灯、锦溪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10: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句容城上村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镇 江 日 报  2013-05-15
  近日,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句容市华阳镇城上村遗址名列其中。
  该遗址位于华阳镇大卓城上村南,2008年4月,句容市文物普查人员在大卓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城上村有一处高出地面约10米的土台,在土台中部发现了西周时期的陶片,确认这是一处重要的遗址,登记名为“城上村遗址”。经过省考古研究所专家论证,证明这是一处商周时期的重要遗址,现场文化堆积丰厚,有古代筑城的夯土层和环壕(护城河)设施,极有可能是一处重要的吴国城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8年全国重要新发现”,是江苏省上榜的三处新发现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10: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齐梁君子 发表于 2013-5-14 09:30
昆山:新增5处“国保”单位  2013-05-13
       国务院日前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昆山有5 ...

昆山原先经济较差 在苏州辖县中排名倒数 号称小六子
后来台资注入 经济发达起来 本来并不十分重视文化旅游
没想到下面的几个古镇倒是保存完好 真是狗屎运气 经济文化双丰收了
可怜丹阳经济经济没抓好 文化建设倒又落下一大截 要是再不调整思路 那就什么都玩完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7-30 02:16 , Processed in 0.06573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