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的“长寿经” 本报记者 魏裕隆 通讯员 王惠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连日来,社会各界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尊老、敬老、爱老”活动,老年人自身也通过参与各类活动,丰富着自己的晚年生活。重阳节前夕,记者采访了我市三位百岁以上的老人,他们都有各自的养生方式,长寿秘都有共同的特点:心态平和、生活规律、饮食简单。
最长寿老人费淑明 109岁很“另类”爱吃肉 爱喝酒 费淑明老人共有8名子女,是吕城镇井园村人,现居住在63岁的小儿子黄尚剑家中。走进老人家,几位子女正围坐在母亲身边,边为老人泡脚边剪指甲。“我母亲现在每天早上5点多就醒了,早晨吃点白粥和萝卜干,中午和晚上至少要吃一两块红烧肉,再喝几口白酒。”三女儿黄桂仙说,母亲年轻时就爱喝酒,这个习惯一直保持了到现在。 “我妈妈现在最大的爱好就看电视新闻,她特别关心国内外新闻,还喜欢和我们聊一聊最近国内外又发生什么大事了。”儿子黄尚剑介绍,母亲由于视力下降得厉害,大都是躺在床上“听”新闻。现在费淑明与人交流没问题,说话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子女们一有时间还陪她聊聊天,听她说从前的事。子女们认为,母亲之所以能够如此高寿,主要还是因为饮食规律,心态平和,开朗乐观。现在母亲是家中的“宝”,只要老人身体健康,他们做子女的就安心了。
图为子女们为老人梳头、按摩、穿衣。记者 裕隆 摄
刘小比 103岁 爱吃汤团
“我奶奶记性好,什么事比我记都清楚,有些事记不清楚我还要问她呢!” 62岁的孙女钱月仙笑着说。来到云阳街道横塘村小村自然村刘小比家中,老人满头白发,精神矍铄,身穿褐色针织开衫外套,面带微笑,孙女和二儿子正为奶奶梳头按摩。二儿子钱阳中介绍,母亲有8名子女,五个女儿三个儿子。除了耳朵有点背,身体很好。虽然长年住在农村,子女几人都是每月轮流照顾,说照顾就是给老人做点吃的,其他老人都能自理。钱阳中表示,在吃的方面也没什么挑剔的,现在除了早晨喝一碗白粥一杯牛奶,中饭还能吃点小碗米饭,晚饭,老人尤其爱吃实心的汤团,一次都要吃三个,因为太腻每次只敢给母亲吃两个。 除了一日三餐,子女还经常也做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给老人吃,比如将鱼、肉做成容易咀嚼和消化的菜肴让老人吃。 72岁的二儿子钱阳中说,母亲的身体一直没什么大毛病,去年给老人做体检后除了耳朵有点背,其他方面都很健康,思维比较清晰。说起老人健康长寿的秘诀,钱阳中表示,母亲的心态特别好,从来不斤斤计较,什么事情都能看得开。 “现在社会发展好啦,不缺吃不缺穿,我们做子女的别让老人生气,要顺着老人心意,老人自然就会高兴健康。”钱阳中说道。
图为孙女为老人梳头 记者 裕隆 摄
周惠珍 101岁 心态乐观 爱打麻将
在华阳苑小区内,子女们正在照顾躺在床上的母亲周惠珍。 “我母亲四年前因为摔跟头受伤,导致髋骨骨折,现在恢复得还可以。”三女儿吉金华说,摔伤之前,老人散步、做饭、打麻将都不在话下,还常常自己外出买菜散步,与邻居打麻将,有时候还拉上子女在家打上几圈,打输的时候也从不生气。现在儿女们平时不管多忙多累,都会抽空回来陪陪母亲。有时实在有事回不来,也要打电话问候一下母亲。 前些年,子女还陪着母亲先后到杭州、苏州等地去旅游。爱好摄影的二儿子吉锁松还为母亲拍照留念,纪录老人的快乐瞬间。吉金华说,母亲吃饭从不挑食,一般家里做什么她就吃什么。多年来,老人一直心态平和,这也是老人长寿的“密码”。虽然这三位百岁老人过去都历经了岁月的洗礼,奔波操劳的压力,但如今良好的生活规律和物质保障,消除了他们的生活压力。知足常乐,心态平和,不争强好胜,子女孝顺,家庭和谐成为了他们共同的长寿“秘诀”。 女儿为老人按摩 记者 裕隆 摄
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百岁老人51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共有21.33万人。近年来,市政府不断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政策补贴支持力度,并通过“公建民营”、“医养融合”实现了养老机构服务方式创新。此外,政府也将进一步制定丹阳养老产业的中长期规划,建立完善丹阳的养老体系,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