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4-2 09: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62.赵连根烈士(1920—1946)
赵连根,祖籍丹阳,生于上海,14岁随母亲回到原籍就读初中。
“八•一三”事变后,赵连根一家从城里逃难到司徒镇臧甲村。外来户无田可种,为了谋生,他学着做麻花买卖。一次到城里卖麻花,被一个日军白吃白拿,还打了他耳光。赵连根尝到了做亡国奴的痛苦滋味,心底里深深地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为了反抗日本侵略者,丹阳大地抗日烽火四起,司徒固村进步人士吴文斌也组织了一支抗日队伍,赵连根积极参加抗日活动。不久,他听说安徽泾县新四军在招收学员,,便毅然告别亲人前往泾县。
1938年8月,赵连根表现突出,在训练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从泾县学习回来后,被分配到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二营四连当文化教员,12月调皖南军部教导队学习,毕业后留队任军事教员。1939年冬调教导九队(高干队)任军事教员。1940年5月又调苏南新四军第二支队教导队任军事教员。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任四十七团三连连长。1944年春提升为一营政治教导员,8月调到地方任镇句县抗日民主政府军事科长,同时兼任镇句县抗敌自卫总团副团长,10月又调回部队任新四军第十六旅四十七团一营教导员。他参加了苏南茅山地区反扫荡、反“清乡”斗争;参加过宝堰、延陵、包巷、里庄桥、二圣桥、薛埠、天目山、溧阳、苏中和涟水等战斗、战役。
赵连根作战勇敢,在延陵战斗中,为了迅速消灭敌人,他亲自带领几名战士爬到房顶上,架起机枪对准敌人扫射,压制敌人火力,使后续部队迅速逼近敌人碉堡,并采取火攻迫使敌人缴械投降,俘获伪军80余人。在进军天目山时,他和营长一起率部守卫孝丰巴山阵地,打退了国民党顽军第六十三师的十多次进攻,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旋即参加围攻孝丰草明山顽军,一鼓作气拿下草明山顽军突击纵队指挥所。俘虏官兵589人,缴获重机枪4挺、轻机枪18挺、迫击炮4门、步枪400余支和其它军用品。
**胜利后,1946年9月,在苏中七战七捷战役期间,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疯狂地向涟水发动进攻。新四军第十六旅奉命支援涟水守军。部队于10月23日晚赶到城北进入战斗。24日拂晓前,四十七团、四十八团于城南正面出击,将敌800余人压缩在黄河淤滩上,歼其一部。赵连根身先士卒,率领战士们英勇杀敌,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63.钟之远烈士(1911—1948)
钟之远,司徒黄庄甸头村人。1930年,考入常州工艺学校飞机科学习。1932年毕业后回乡,在河阳后观小学当代课老师。1933年钟之远在父母的敦促下,与当地女青年许妹妹结婚,当年喜得一子,取名启琼。
1934年,南京国民党军政部学兵队招生,他报名应征。期间,他经常同余英等进步青年谈论国事,抒发报国抱负,追求革命真理,并秘密参加董启文领导的浙南地下党学兵队“抗日救国读书会”活动,积极宣传抗日。 1936年10月,“读书会”欲组织学员赴浙南进行游击战,不料被当局所察觉。钟之远和其他学员先后被学兵队逮捕,押解至南京宪兵司令部看守所侦讯。后因证据不足,“西安事变”后获释。钟之远回学兵队后,仍同余英等进步同学从事秘密活动。
1937年4月,余英收到董启文来信,要他组织进步青年投奔延安。余英接信后即与钟之远商量,他表示积极响应。不久,他们一行5人乘国民党军队后撤至湖南湘潭时自动脱离学兵队,辗转至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在这里,钟之远接触了共产党的领导同志,聆听了教诲,开阔了眼界,增长了革命知识。他亲眼看到同志之间互学互帮,愿意为抗日救国奉献牺牲。通过与国民党压制抗日、军队党派间尔虞我诈的种种形迹对比,他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和美好前景,坚定了投身革命的信心。10月,钟之远由办事处介绍,辗转来到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学习。
钟之远经过几个月的抗大生活,政治上逐步成熟起来,并于1938年6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抗大毕业后,他接受党组织的派遣,到河南省委参加工作,分配在扶沟县从事武装斗争。后参加王丹岭领导的皖北人民抗日自卫军,任支队特别中队副。不久,该部内部发生分歧,钟之远等又撤离该部,在河南西华县逍遥镇与党组织重新接上关系。此时,得悉原竹沟办事处主任彭雪枫已率部东征到达鹿邑县,并接彭部电告速回鹿邑县第四支队司令部报到。11月中旬,钟之远奉命抵达司令部驻地刘大庄,被任命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队留守处教导队中队长,后任司令部参谋、教育科长等职。
1945年,钟之远调任肖(县)铜(山)独立团参谋长。他抓好部队的正规化军事训练,为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日夜操劳。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在这全国军民欢庆胜利之际,钟之远也曾想到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他多么想立即回到阔别11年的故乡和亲人们团聚,共享抗日战争胜利的喜悦啊!然而不久,蒋介石背信弃义,撕毁停战协定,又一次挑起罪恶的全国**。从此,钟之远和他的战友们,又投入了艰苦的解放战争。
1945年11月,钟之远所在团完成对津浦路破击任务后,即开赴灵北整编为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七十九团,他仍任团参谋长。
1947年秋,国民党军队向我淮北根据地大举进攻,七十九团奉命挺进敌后,在津浦路沿线的肖(县)宿(县)铜(山)地区分散进行游击战争,牵制敌人。钟之远亲率该团第一营大部、县委机关一部和团直机关一部,到宿县栏杆一带坚持对敌斗争,遭到国民党军第八十八师的包围,激战一天后于黄昏突围向东撤退,次日拂晓进驻灵北地区埋锅做饭时,又遭到尾追之敌和驻灵壁、游朵两地敌人的重重包围。钟之远立即组织部队在前面冲锋,开路突围。当他率部突围时,敌人火力压制住我军火力,部队无法前进。眼见敌人包围圈越缩越小,在这危急时刻,钟之远举枪高喊:“同志们拚啊!拼一个够本,拚俩赚一个。”顿时,枪声、喊杀声响成一片。最后终因弹尽援绝,敌众我寡,除少数同志突围外,多数同志倒在血泊之中,英勇献身。钟之远、萧宿铜县县委书记张太冲和一营教导员岳芹等10人被俘,关押在徐州“剿总”指挥部。
在敌俘营里,敌人施用美色和酷刑相结合的惯用手段逼迫钟之远招供。钟之远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以自己的钢铁意志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并与张太冲同志等一起秘密建立了党支部,领导狱中难友继续坚持对敌斗争。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国民党徐州“剿总”指挥部将钟之远等押上火车解往南京。途中,钟之远纵身跳车壮烈牺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