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滋味之于人,犹如咖啡之于人。口感虽苦,精神却为之振奋;而且,口感越苦,身心越是兴奋,乃至亢奋,直至彻夜不眠!读书的境界,大概就在于此吧!身疲心不疲。
林语堂说过,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读书的快乐是对心灵的最大诱惑。大凡学识渊博之人,尤其是古人,无一不被此诱惑虏获!
无论车胤孙康之囊萤映雪,还是苏秦孙敬之刺股悬梁;无论是李密之牛角挂书,还是匡衡之凿壁偷光;无论王冕欧阳修之专心苦读,还是宋濂之程门立雪;他们的身为心役使,饱受冷热之煎熬,冲破了物质之局限。没有煤油,没有书籍,没有足够保暖的衣食,有的是读书的热情,有的是对知识的敬重,有的还是对精神的景仰!今天的学子,苏秦孙敬的自虐大可不必学;匡衡的偷光也不需学;车胤孙康的读书有点创意,想来未尝不是美好的记忆;但是只恐怕现在没有了那条件。其他几个人的行为,在因贫苦而上不了学的现代人身上也还是有的;只是大部分的孩子都可以过早地步入学堂,却也过早地失去了读书的兴趣!个中原由,应该有很多吧!
当今的生活,其丰富多彩早已超过了古代,身边各种各样的诱惑过早地分散了我们的心,我们不得不分神。站在巨大的物质大厦面前,相形之下,读书的快乐似乎矮小了许多。
然而,林海音鼓励我们说: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物质大厦里也许有米饭,有书籍,但没有爱!读读她的《窃读记》,深深同情她的窃读。她有窃读三苦:一为无钱买书之苦,二为怕受“招待”之苦,三为忍受书店隔壁三阳春之排骨大面滚滚香气之苦。可是,与之同时,她也享受了读书;既然所有的苦都是在快乐的驱使下产生,在身体承受着这种种痛苦之至的同时,她吞食了所有的智慧,被快乐激动的忘形之躯,险些撞到树干上!苦之至,乐之至极也!爱在我们的心灵里!
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是慰藉心灵陶冶情操的事情,读书的过程,也是和高人对话的过程,与高人交流思想,吸纳高人的良方益见。比如苏东坡读《庄子》简直心灵神通,敬佩之至,认为这本书就是为他写的,他心中久积的话全被庄子说出。比如袁宏道夜读徐文长诗集,读着读着,突然叫妙叫绝,打破宁静的夜,把睡下的童仆都惊起。读书读到这样,才是真正的读书境界。在我看来,中国的所有名家,几乎无人是死啃书,他们都视读书为乐事,为形体放假,精神享受。在中国以读书为享乐的故事很多,其中以李清照夫妻的读书故事最有玩味。赵明诚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太学作学生,每月可得生活费,每次一拿到钱,夫妻俩总会立刻跑到相国寺买碑文买水果,回家夫妻相对展玩咀嚼,一面剥水果,一面赏碑文,再煮上一壶香茗,雾气袅袅,缭绕着流动在空气中的诗文声,真是让人羡慕极了。
钱钟书说: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我认为,真正的读书之乐不在于放不放糖,在于心灵的味觉。
2008年9月1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