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个生命都是朵花蕾,迟开的和早开的花一样美丽。
—— 一位不知名的美国小学教师
细细品味,这朴素的语言里包含着多么深刻的哲思。的确,每一个生命其实都是精彩的,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机遇,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由于每个生命所处的环境不同,智质不一,人生轨迹各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每个人的成功有时间上的不同和程度上的不一。有的人,很早就崭露头角,受人关注,比如少年仲永、王勃、骆宾王,比如神童莫扎特等。有的则大器晚成,在人生的晚秋时节才等到生命的花开,著名画家齐白石就是最好的例证。
诚然,生命如花,是诗人对生命发出的赞叹。诚然,童年是人生的花骨朵时期,少年则属于花季,青年则是生命之花欣然绽放的美好时光,中年、老年收获了生命的累累果实。这是多么美好。
生命如花,花有不同。自然,开花的时节或早或迟,这是很正常的。教学也一样,当我们老师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我们就不要希望所有学生的生命之花,都在烂漫的春天里绽放笑靥。每一个学生如花,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花,自然,花期、花信就不同了。大自然之花的开放尚要受光、水、土壤、温度、营养等诸多因素影响,纵使同一种花,开放的时间也因各种因素制约,或早或晚。”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的诗就记录了这样一种情况。自然之花如此,更何况生命之花。生命之花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性,因而也具有她的独特性。每一个生命由于她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不同,生存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不同,生命的历程和运数不同等等,还有更多的不同。因此,我们又怎能期望生命之花都能够如期开放,如愿开放,绚丽开放,欣然开放呢?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静静等待花开。
经典案例:
区角活动进行到15分钟的时候:唐浩然单脚蹲在地上随手拿起一支毛笔,握住笔的中上端,瞟了一眼旁边的香香,看到她正在调白颜料,便伸出左手,从她前面也拿了一盒没有盖子的白颜料并站起来走到她和毛毛的中间,自顾着蘸自己的白颜料。
毛毛站起来往后走,唐浩然马上就挪到毛毛的位置蹲了下来。在塑料纸的中间拿来一个干的调色盒,在上面抹了6下后,抬起头对着他对面的女孩张子谦说:“我要加水,我要加水。”声音越来越低,说完又低下头自顾自的去挖白颜料。他旁边的香香和张子谦同时说:“好”。张子谦跑去取水,香香却给了他一个干的调色盒说:“给你水!”唐浩然再蹲下来,想拿什么,左手悬在半空停了一下又缩回,又想了一会后看了旁边的香香,再次伸出左手去取石头,先碰了一块较大的,最后选了一块小的石头放在自己的前面,并拿起一盒紫色颜料,在盒里戳了戳,颜料太干了,颜料挖不出来,于是把右手手从笔的上端往下移至笔尖处,沿着盒的边缘绕着蘸取颜料,共蘸了了5下。
这时另一组的两名小朋友吵了起来。香香对着吵闹的小朋友说:“朱老师来了,弄这么脏!”朱老师正走过来大声的说:“香香多乖,多能干!你们两个学学香香,她玩得多好!”小朋友都抬头看朱老师。张子谦马上说:“我也玩得很好的!”周围很吵,唐浩然仍低着头挖白颜料。唐浩然一直低着头挖白颜料。他把手移至笔的下端,左手拖住颜料盒撑在胸口,颜料沾在了衣服上,没在意继续挖,终于他挖出了一点颜料,马上放到有水的盒子里浸湿。用湿的毛笔掏出了一块稍大的颜料,调开颜料,拿起石头在石头上抹了一笔,站起来,环视了一下同伴,有向前跨一步蹲下,往石头上有抹了一笔后站起来成大八字步。继续填颜料,石头的正面填好后,看着就笑了。
案例分析:
唐浩然在美术方面发展比较迟缓,平时在课堂上对于美术活动没有多大的兴趣和耐心,体验不到美术活动的快乐,或许他可以列为美术活动中的一根“草”,但这次的区角游戏中,他专心致志地操作,情绪稳定不受外界干扰的影响,对于老师给予别人的赞赏也没有反应,也不刻意寻求老师的表扬。遇到困难,徐湛不气馁,能运用多种方法,经过多次的尝试,终于能独立完成自己的彩绘作品,动作发展比较精细,最后独自体验成就感。所以在那些被“论证”为“草”的孩子群体中,确实有些孩子他与生俱来就无法“生命花开”,他或许是智障,或许是智力遗传原因,或许是家里的环境不行,就好比他本来是迎春一朵或是李桃一株,却落在没有泥土的石缝中,却长在寒气逼人的高崖上,又怎么能指望他的生命之花能及时开放呢?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些“草”样的孩子当中,有没有开放花朵的可能呢?绝对有。
其实,每一个生命都渴望自己绚丽绽放。无论他处于何境,无论风雨,无论寒暖,面朝未来,生命花开,是每个灵魂的本能。正如林清玄笔下的野百合,心灵深处时时响着一个回声:“我要开花,我要开花!”他们没有开放,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土壤、水分、阳光、湿度和温度;他们没有开放,是因为他们失去了花瓣可以伸展的空间,他们只能让生命之瓣蜷缩再蜷缩一点,他们只能默默地等待,等待春天回来。他们没有开放,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还没有碰到生命中的园丁,可以一眼看出他作为一朵“奇花”的存在的园丁,可以慢慢地给予他以爱的阳光雨露,润泽生命之根,唤醒生命花魂的园丁。
有人这样说过:教孩子六年,看孩子今后十六年,想孩子一生六十年。这,同样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同样相信,六年,十六年,六十年或者更长时间,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够,人人能够绽放他们生命的花朵!
参考文献:
《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8位美国当代名师的精神档案》 莱福•艾斯奎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