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5|回复: 0

看常州某教授如何"辩解"齐梁故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30 10: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齐梁故里之争今年以来沸沸扬扬,据了解,镇江方面把齐梁故里在丹阳的铁的事实呈交常州方面后,常州有关负责人自觉自身没有很强的说服力,不怎么作声了.可偏有某常州教授跳出来了,就是那位在扬子晚报上曾露面的常州工学院的储佩成先生,(注:那篇署名新华社的文章,储佩成观点前的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已正式回函镇江,文中不是他的本意,那并未肯定齐梁故里在常州)也就是齐梁故里之争常州的"权威"之一,被镇江点名的两人之一,一位工学学者,偏偏成了"文史专家",其过去和现在文章均存火药味,请看他是如何为自己"辩解":
学术可以研究,历史不容篡改
时间:2009-07-14 【来源:常州日报储佩成】

  故里与故乡是同义词(所区分的仅在前者一般是对某个谢世故去人物之家乡的称呼,含有追思、缅怀的成分),所谓齐梁故里,就是指南北朝时期齐朝开国皇帝萧道成和梁朝开国皇帝萧衍的始迁武进的祖先——萧整定居及子孙繁衍、生长、生活之地。
  最近,一些媒体上关于齐梁文化和齐梁故里研究的报道多了起来,尤其是齐梁故里,成了众多读者关注的热门话题。今年3月19日-22日,常州举办了“中国常州·齐梁文化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许多专家教授论证齐梁故里在今常武地区。新华社、人民网、《解放日报》、《文汇报》、《扬子晚报》等主要媒体作了报道,指出齐梁故里不在镇江在常州以后,镇江、丹阳一些同志反应异乎寻常,而有人著文说这是与之“争抢齐梁故里”,有人说是“争名人”,甚至当地媒体公开鼓动“全民动员,打一场齐梁故里保卫战”……对此,常州群众与专家学者,则显得比较理性和冷静。
  齐梁故里究竟在今常州市境内的原武进县地域,还是在今镇江市境内的丹阳?其实,历史早有定论。诚如常州市的专家学者所坦言的,对齐梁故里进行考证,不是缘于所谓的“帝王将相情结”,要标榜自己为“帝王之乡”,争一个所谓的“名分”和“输赢”,它关系到对齐、梁两朝历史与文化的认识与传承,是一个需要弄清楚的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围绕这一问题有不同的声音,有“争议”,作为学术研究是很正常的事情,通过争议、争鸣,各抒己见,逐步形成共识,也有助于对历史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研究。为此,我们特别组织了这篇文章,让读者了解这场争议的缘起、经过、焦点及其真相。
一、历史回顾
  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社会战争频仍,民不聊生,士族与民众纷纷背井离乡,逃往南方。公元318年世居山东兰陵(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南兰陵)的萧何二十世孙、曾任淮阴令的萧整也率族人南下过江。这就是正史上所载的“中朝乱,淮阴令整字公齐,过江居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寓居江左者,皆侨置本土,加以南名,于是为南兰陵兰陵人也”。据齐沈约所撰《宋书·州郡志一》记载,当时在晋陵郡的晋陵县内侨置东莞郡,领莒、东莞、姑幕三县;在晋陵郡的武进县内侨置兰陵郡,领兰陵县;在晋陵郡的曲阿县(今丹阳市)内侨置祝其、襄贲两县。我国已故研究南北朝史专家、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组成员王仲荦教授在其《魏晋南北朝史》中亦指出:“以今天常州一地而论,在当时就设有十五六个郡级和六十多个县级的流寓郡县。”这就从一个侧面清楚说明,萧整率兰陵萧氏族人定居在武进东城里绝非偶然。自此,这被称为南兰陵郡兰陵县的常武地区就成为他们的家乡。
  公元479年从南兰陵走上中国政治历史舞台,取刘宋政权而代之,建立齐朝的萧道成,与公元502年取齐朝政权而代之,建立梁朝的萧衍,分别是萧整的四世孙和五世孙,并且萧道成还是萧衍的族叔。齐、梁两朝虽然加起来只有七十八年,但经济发展较好,文化尤为繁荣。
  为了表示对故里和乡亲的感激之情,萧道成在登上皇位的第一年秋七月丁巳,颁发了一道诏书,诏曰:“南兰陵桑梓本乡,长蠲租布;武进王业所基,复十年。”意思是要长期免去他故乡的南兰陵的租税调役,作为王业之发迹地的武进县(而非当时与武进并存的曲阿县——今丹阳),也是如此“复十年”。无独有偶,萧衍在登上皇位的第一年辛未,也颁发了一道诏,决定“复南兰陵武进县,依前代之科”,“改南东海为兰陵郡,土断南徐州诸侨郡县”,即是改武进县为兰陵县,一切沿袭前朝的体制与制度,把侨置的南东海郡改名为南兰陵郡,同时也给侨置南徐州境内的各郡县以实土。萧衍采取这一举措,除了是为了更广泛地感激、宽慰侨州郡县的黎民百姓,亦是希望萧氏子孙后代永远铭记世居地南兰陵!萧衍,祖宅在南兰陵中都里,即今常州市孟河镇万绥。万绥(原万岁),为南兰陵郡和兰陵县治所所在地,也叫“东城”,为武进故县城所在地。常州武进称为兰陵也就是自这时候起。
  通过上述回顾,可以证明,正史和众多的古今志书、通史、史学、文学著作、辞书以及现当代的有关出版物上所载萧道成、萧衍、萧统等人为“南兰陵人”(即“今江苏常州市人或常州市西北人”、“今江苏武进人”)是正确的。齐梁故里在今江苏常州被我国学界广泛认同,是因为有历史在说话!
  自上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令人欣喜的是,中华萧氏宗亲会,一次次组团到常州万绥兰陵萧氏故里祭祖、访问。人数最多的一次是2008年11月中旬,多达120余人,分别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美国、德国和台湾、香港及大陆各地,“回故里访问、祭祖、纪念梁武帝萧衍逝世1460周年”。萧氏宗亲认定这里就是他们的“祖籍地”,在萧衍当年舍宅为寺的家庙智宝禅寺(最早叫“慧炬寺”)、郗氏皇后的宗庙九龙禅寺、始迁祖萧整的家庙吉祥寺遗址和东岳行宫等处,追思恩典,一再表示要修复齐梁故里,包括建造一座萧氏宗祠。2008年12月中华萧氏宗亲会的学者代表们还在万绥召开“中华萧氏总谱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决定把总谱办公室设在这里。中华萧氏宗亲们如此热爱故里,深深感动了常州市民与领导,齐梁文化的研究无疑成为常武地区责无旁贷的一个重要课题和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
二、争议由来
  镇江和常州都是历史文化名城,丹阳与武进互为友邻,关系密切,同属吴文化区域。研究历史文化,如能彼此联手,那是非常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的。然而,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起,镇江、丹阳的一些同志为了打造所谓的“帝王之乡”,就开始借助一些会议造势,利用他们自己的报刊、自编的书籍、自制的电视、广播、广告,以及公园、博物馆等地的匾牌、图画、雕塑等等做大做足“王气”文章。特别是几位同志加入了省某个研究会后,利用参与编写六朝文化丛书机会,把史书上原先记载的属于武进县(南兰陵郡、兰陵县)和常州市的许多重要的文化资源都改写为丹阳的。《镇江市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卷六十五《人物》第1609页在介绍萧统时,白纸黑字写着他为“南朝兰陵(今江苏武进)人……”。可是他们现在忘却了!镇江丹阳的两位作者在参与《六朝文化》一书写作时,不仅鼓吹“云阳(即丹阳)是孙策占据江东的发祥地,又是南朝齐梁皇帝的故乡”,而且还把“武进故城”无中生有地搬到了“位于丹阳市东乡一带”,并加了个“注②”作证,说是引自清《光绪丹阳县志》卷三,其用意就是说原武进县城“属于丹阳”。可是,核查该志书其卷三为《水利》,根本无记载。他俩还把齐高帝萧道成“侨居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煞有介事地说成就是今日丹阳的“东城村”,可这个原本很小的“东城村”《丹阳县志》上偏偏没有一个字说明它与齐梁萧氏有任何关系。紧接着他们就把萧道成的籍贯由“今武进人”改成了“今丹阳市人”。其目的不言自明。
  2001年12月,丹阳编辑了一本《丹阳古今》,该书第七章《姓氏溯源》,编造“萧何之19世孙萧整与同宗人萧卓举家迁至曲阿东门外的九曲河畔访仙萧家村,侨治为南兰陵郡”的神话,连该市政协原文史委的一位副主任在与常州同行(2008年11月8日)交谈时都说“那是瞎编的”;镇江一位老同志在2004年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编辑《文化研究丛书》时,写了一篇《萧统籍贯考》,收进《文选名篇》一书“附录”中,一开头就把史载并得到我国学界一直公认的齐梁萧氏祖居地就是今常州武进市的万绥镇蔑视为“一种观点”,然后就批评清《武进阳湖合志》是什么“硬是拉扯到一起,这实在是极大的误会”,对古人进行指责。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谈他编造的“萧统的故乡在镇江”是多么苍白无力,没有文献可以证明萧统“祖居地位于京口附近”,且偏偏又与在所谓丹阳“东城村”自相矛盾。更不能为人们所接受的是,他还编制了一幅所谓的“萧氏故里——丹阳东城村位置图”,一是将位于原丹阳县东五十里的武进县之“武进故城”,搬到了今丹阳东南的吕城一带;二是将兰陵故城故意画在今常州市西北与丹阳东北交界处;三是将今丹阳东北一大片地方都称为“萧氏祖居地”,把“东城村”置于萧氏祖居地内。这种做法,姑且不说有悖于正史,简直就是在忽悠读者,常州(包括武进)人民怎么能容忍别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肆意歪曲而一声不吭呢?!
  当镇江丹阳的同志近十多年来,在不断地宣传自己是“帝王之乡”、“齐梁故里”时,我们注意到常州市和武进原先对此一直没有在意和回应。常州着力宣传的是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对齐梁文化与齐梁故里则很少宣传和介绍。2003年,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出版《常州文化丛书》,虽然把萧道成、萧衍、萧统等人物及其作品收入《丛书》,但始终没有作为重点来介绍、宣扬,更没有去批评镇江丹阳一些同志的做法,亦无意去“抢名人”、“争故里”。因为当代学术界的有关齐梁文化的研究文章、专著,以及主流媒体的报道和著名学者的讲话等等,始终把萧道成、萧衍、萧统、萧子显等齐梁时期的人物,依据正史记载和考证研究,写成“南兰陵人”(今江苏常州市西北;或今江苏武进县(市),或今常州市武进区)。至于一些力挺“齐梁故里在丹阳”的学者,在其文章中也承认与感叹:“至今只有少数人坚持。”
  2007年镇江名城研究会拟订2008年工作计划时,其中有一项就是派人去要求修改权威辞书《辞海》上的词条,将萧道成、萧衍、萧统等人物的籍贯统统改为丹阳,将“齐梁故里”定在丹阳。直到这时候,常州的专家学者和市民们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才认识到镇江丹阳一些同志做法太过分。读者缘此可见,谁是齐梁故里之争的始作俑者,是谁在与别人“争名人”了。
  在2008年初在常州市召开的“两会”上,市人大的一些代表和市政协的一些委员,呼吁要重视齐梁故里的保护,要重视对齐梁文化的研究。而中华萧氏宗亲代表团也迫切希望常州能这么做,并表示要齐心协力,把齐梁故里孟河万绥建成萧氏宗亲寻根祭祖、忆旧交流、旅游观光的中心。同年6月26日,市政府领导根据广大市民和专家学者的要求,落实“两会”的有关提案与建议,召集九个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就如何开展对齐梁文化的研究进行专题讨论和部署,决定成立由专家学者组成的齐梁文化研究课题组,要求就齐梁故里与齐梁文化“坚持科学的态度进行研究”,指出“当前重点是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加强学术研究”,计划“在课题组初显成果的基础上,明年择时召开齐梁文化研讨会”。
  上述大量事实表明,常州作为齐梁故里,长期以来从未以此炫耀,也没有与人去“争帝王之乡”和“争名人”,更无意去挑起争端。现在开展齐梁文化研究,举办全国性的研讨会是天经地义的,无可非议的,是题中应有之义,是一种历史的担当和职责。
三、争议的焦点与我们的看法
  (一)争议的焦点
  故里之争,表面上看,似乎是常州与镇江之间不同认识的争论,其实不然,实质上是镇江丹阳在挑战我国学界“齐梁故里在常州武进”的这一早已有之的定论,想以“镇江丹阳”取而代之,因而是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
  了解齐梁故里之争的由来后,不难发现,争论的核心与焦点,主要集中在齐梁萧氏祖居地“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究竟在今常州市西北(原属武进县)境内,还是在今镇江丹阳(原曲阿境内)。双方明显的分歧在于对历史文献有不同的解读和地方志上有不同的记载以及历史上地域时空的推移或语焉不详等所致,再就是用什么来界定与证明齐梁故里的问题。
  一如本文开头所说,齐梁故里应该以始迁祖定居地来界定,并且一定要以正史记载为主要依据,正确解读,不可曲解,妄加注释和推测,不可断章取义。此外,还要进行田野调查,尤其要有新的考古发现,用文化遗存来验证。至于地方志上有不同的记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第一主编史为乐先生说得好:“地方志书的记载一般对当地当代史事的记载较为准确,而追记往古的事就不一定靠得住了,在各种地方志的记载有不同时,还是要以正史记载为准”。(《对南兰陵治所的探索》,载《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齐梁故里之争”,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1、“东城里”到底在哪里?
  这个东城里,史书、方志记载以及史家一直认为,就是武进县的万岁镇,即今常州市新北区孟河的万绥。它是西晋时武进县的县城,也就是后来的兰陵城。唐《元和郡县图志》上讲在丹阳县东五十里(引者注:在今常州市境内)。清代学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兰陵城,常州府西北六十里,晋太兴初,始置南兰陵郡及兰陵县于武进界内,宋因之,亦曰东城,以在武进东也。萧道成高曾以下皆居武进之东城里,因为南兰陵人也。”至梁武帝(萧衍)天监元年(502)改武进县为兰陵县,改南东海郡为南兰陵郡,万岁镇是为郡、县治所。北宋初,因这里出过齐、梁两朝皇帝,遂改名武进县千秋乡万岁镇,明清时称为阜通镇,康熙时为万岁镇,道光时易名万税镇,清末太平天国时才改为“万绥”至今。从《南齐书》、《南史》、《新唐书》等正史,到历代重要志书(如《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大清一统志》、《江南通志》等),再到现当代范文澜、白寿彝、王仲荦等史学大家编著的各种《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等,以及《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文学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辞典》等权威工具书,均记载或诠释:万岁(绥)镇为西晋时武进县治,是齐梁开国皇帝萧道成、萧衍的祖居地(或称“故宅”、“旧第”)。同时,在今天该地仍然保存许多遗存,如吉祥寺(萧整家庙)、万岁东岳行宫、九龙禅寺(梁武帝郗皇后宗庙)、萧道成故宅东城天子路、萧衍故宅“舍宅为寺”的慧炬寺遗址等等,可以为证。
  但是镇江丹阳却提出今丹阳“东城村”就是“东城里”。可在清光绪《丹阳县志》和民国《丹阳县志补遗》中,均无“东城”和“东城里山”的文字记载,只是在原尚德乡有个叫“东城”的小村子。《清一统志·镇江府》“陵墓”载:梁建陵“在丹阳县东北二十里东城村”。光绪《重修丹阳志》卷一十二载:梁建陵“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东城村”。这也等于告诉我们这个“东城村”在今丹阳市东二十余里,大约就在今市东荆林乡三域巷的东北。史为乐分析后指出:正史载丹阳县东五十里的南兰陵(东城里)与丹阳城东二十里(或二十余里)的东城村绝不可能在荆林乡三城巷一带。如若不然,作为萧齐汤沐邑郊祭之所的青城,无论城南的圆坛或城西的方坛,岂不是太远了吗?……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编著、袁英光教授主编的《南朝五史辞典》(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内有“东城里”词条给出了答案:“东城里,里名,为南齐皇室萧氏祖居地。在今江苏常州。”
  2、丹阳是不是南兰陵?
  镇江丹阳的一些同志之所以称“丹阳为南兰陵”,依据的是光绪《丹阳县志》,在其卷一“建置沿革”中说梁时“改曲阿武进为兰陵”,属“南徐州”、“兰陵郡”。但正史上不仅无此记载,而且民国十五年续编《丹阳县志补遗》二十卷“附考证”也自己否定了此说,说丹阳“梁时为曲阿,(萧)视素为丹阳丞,属今之江宁”。《镇江市志》也说丹阳县在“西晋、南朝和隋朝时为曲阿县”。此外,他们还试图引《梁书》中的大同十年(544),萧衍“幸兰陵,谒建宁陵”等记载来说明梁时的兰陵县就是“今丹阳”。但中大同元年(546)“曲阿县建陵隧石辟邪起舞”的记载,又否定了丹阳是南兰陵。
  3、“武进属于今丹阳(原曲阿)”吗?
  历史上的武进与丹徒(今镇江)、曲阿(丹阳)、晋陵(今常州)确实存在密切又复杂的关系。然而,有几个事实却是十分清楚的。第一,“武进”,它是东吴嘉禾年(234)改丹徒为武进的,但西晋太康元年又复武进为丹徒,丹徒武进是一个县;第二,正史上从无所谓“曲阿武进”之称。唐《元和郡县图志》说:“晋改武进为丹徒,别置武进县于丹阳县东五十里”。清《江南通志》称“晋武分立之武进今县西北七十里武进故城是也”。这些记载都说明,西晋初分曲阿、丹徒两个县的东部地区为武进,何况其时曲阿还属于晋陵(常州),时武进与曲阿是两个县;第三,梁时改武进为兰陵县,隋开皇九年(589)并入曲阿县过,但唐初武进已从曲阿分出,《新唐书·地理志》载:武进县“武德三年以故兰陵县地置”。唐贞观八年(634)武进县并入了晋陵县(县治在今常州市),所有这些都证明梁时的武进县(兰陵县)与曲阿没有任何关系。
  历史上,地望的变革是常有的事。丹阳不能因武进从前由丹徒、曲阿部分地方划出建立,再说武进是属于丹阳;同样,常州也不能因曲阿在历史上长期隶属毗陵典农校尉、晋陵郡、毗陵郡、常州府(都是常州的古名),就说丹阳今属于常州。
  4、丹阳境内的石刻(陵墓)能不能代表故里所在?
  镇江丹阳“断定”齐梁故里在丹阳,其根据之一是境内有南朝石刻(陵墓)11处。但中国历史的事实告诉人们,所谓“陵墓即故里所在地”的说法,是没有先例的。首先,中国历史上帝陵不少,但几乎没有一个朝代是将帝陵修建在自己故里的,帝陵的选择从不按照民间的“叶落归根”习惯行事;其次,南朝的宋、陈两朝的帝陵也无一在其故里,齐、梁两朝绝不会破例;第三,齐、梁开国者萧道成、萧衍及其子嗣的陵墓,并不都在丹阳。况且丹阳境内的陵墓墓主至今大多未能确定;第四,“齐”和“梁”虽为同宗,然而梁灭了“齐”,“一山不容二虎”,两朝帝陵就不可能建在同一个小范围内,所以,石刻陵墓不能代表故里所在。
(二)我们的看法
  学术可以研究,但历史不容篡改。这是我们的基本立场和看法。为此我们建议:
  1、理性地公正地对待“争议”
  理性地公正地对待“争议”,是要遵守学术规范。常州市成立课题组后,多次主动与丹阳、镇江、南京等地的有关部门与学术团体联系,主动上门去与持不同观点的学者进行交流、对话,诚邀镇江的学者参加研讨会,表现出极大的诚意和大度。但是,十分遗憾,自今年4月4日起,《丹阳日报》开始连续发表署名文章,贬损常州,攻击谩骂与会专家学者,其“文革”用语,令人吃惊,还号召“全民动员,打一场齐梁故里的保卫战”。镇江名城研究会还专门召开会议,致函常州炎黄文化研究会,指责常州举办研讨会是大造“齐梁故里不在镇江”的舆论,是“横蛮无理”等等,公布所谓的“最新研究成果”材料汇集,要求常州接受他们的“表述”,即将齐梁故里表述为“今常州西北丹阳境内”或“今常州西北、丹阳东北地区”。如此这般,不一而足。现在反倒说是常州不对,这公平吗?
  2、齐梁文化研究的重点是齐梁文化
  我们建议研究齐梁文化,不要把精力放在故里之争上。在目前双方意见分歧很大的情况下,可以开展研究和争鸣,不搞一言堂,厘清事实是很有必要的。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一位前会长最近说得好:《辞海》是不能随便改的,重要的是要把齐梁文化研究的大旗高高举起来。齐梁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齐梁文化,不只是常州、镇江两个兄弟城市的事情,我们要携起手来,加强合作,而不是争谁输谁赢。
  镇江、常州,历史文化关系密切,人民世代友爱和睦。今天,尽管在齐梁故里问题上有不同看法,但一定要以大局为重,珍惜与发展传统的友谊,加强团结和协作。我们相信,在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齐梁文化的共同目标下,镇江、常州两地都大有可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1-10 18:27 , Processed in 0.05577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