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向阳花 于 2013-10-1 21:27 编辑
梦 回 故 乡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一首古老的歌,经常在我的梦中响起,总是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小时候走过的乡间小路和老家门前的那口不大的池塘。 乡间小路 乡间的泥泞小道纵横交错,在大片绿油油的田地上极有规律地向四面延伸着。 一头老牛,低下头,先用鼻尖轻轻蹭一下小路边那翡翠似的绿草,然后甩甩柔韧有力的尾巴,伸出沾满唾液的舌头轻快地卷拢,草随即进入了牛嘴。那牛吃草的贪婪劲,让你不得不佩服,时不时还抬起头眺望一下远方,抑或调皮地朝你眨眨眼睛,放牛的你得有足够的耐心“欣赏”它吃草的雅姿。牛蹄踩在沉重又轻柔的泥土地上,那牛蹄花印在小路上也是很有规律地伸向远方。 我欣赏着大地奉献给世间的美景。俯下身子靠近土地,大地的青草气息扑面而来,闭上眼睛深吸一口,如同喝下一杯清凉爽口的茶水,那香味沁人心脾。路边上柔软的青苔随意地散在边边角角,不知流淌过多少岁月,为大地增添了多少皱纹,岁月流逝,世事轮变,却依然没能阻挡它默默记录人们走路的画面,眼神里满是温柔期盼。一切都是那样平和宁静,仿佛世间的一切喧嚣浮华到这里都会瞬间融入到清风暖阳里。 年少时的我,经常借着放牛的当儿,在路上找一块长满青草的地方,静静地躺在大地芳香扑鼻的怀抱中,默默地呼吸着,感受她强健有力的心跳,注视着变化的白云和蓝得让人心醉的天空。 秋天,稻穗把金黄悉数洒下,悄无声息地将小路淹没其中,于是她也一身金光闪耀。人们踏着这一身金黄,一路欢声笑语。 如今,再回去看那些小道,已然被割断成一条条整齐划一的小路,现代化的种植让大地有了崭新的变化。绿意依然,可风景不再,杂草、小花、青苔之类最古朴、最清新的东西却永远定格在了历史的那个瞬间。 屋前池塘 打记事起,这口池塘就是我的快乐天地。池塘水清见底,水中小小的游鱼看得清清楚楚,一大群一大群的,逍遥自在。 每天上午我端上盛满大米的筲箕来到码头边淘米,那米浸入水中泛出的乳白色汁液吸引了一批小鱼围在筲箕周边抢食。 这时,慢慢地将筲箕没入水中,它们竟毫无顾忌地钻进来,还悠哉游哉呢,哼——欺我心善是吧?看我不收拾你!顺势一提,舀上几条活蹦乱跳的小鱼,那小鱼晶莹剔透,连身体里那略呈褐色的脊骨都能看得清,它们拼命地扇动着尾巴,使你不忍心将它们置于干渴和烈日下,于是又将它们一条一条放入水中,“哧溜”一下,它们就钻得老远,可转眼间它们又跑来吞食“营养液”了,压根儿不怕我。 就这样,我傻傻地淘米可以淘上老半天,母亲瞪着眼睛责骂:“米的营养都被你喂鱼了,看不把你也抛下喂鱼?”我吓得赶紧回家,嘴里还咕哝一句:“把鱼喂大了我捉来吃就是了。” “付出总有收获”,大自然是最懂得回馈的。嘿嘿!还真让我见到大鱼了。 每到夏天雨季来临之前,那鱼儿便默默地守在水边,可是一条一条个大的草鱼,久受父亲的熏陶,早就练就了一套抓鱼的本领,伸出手,小心地从背后慢慢靠近,快速出击!擒住鱼头后部的背,两只手牢牢地抓紧,转身跑回家将鱼扔进木盆,母亲脸上笑开了一朵花:“丫头还不赖!今天可以改善伙食了。”我乐得屁颠屁颠的。亲爱的鱼儿,你可别怨我,喂肥了你,我自己还发育得个小体瘦呢。嘻嘻…… 第二天早早就守候在码头边“守株待兔”了。也不枉我一番苦心,总有些鱼儿“感念”我当初的垂爱,献身相报了,这倒真比生活中有些人要有人情味多了。 儿时的记忆,池塘里不仅可以捉鱼,摸螺丝、河蚌,抓小虾、黄鳝……前门后院大家养的鸭子经常会在池塘里捕鱼捉虾,时不时就在岸边树丛中产下一两枚蛋,也不知哪是哪家的,总是能被“勤快”的我发现。屋前这口不大的池塘倒真给了我丰厚的回报。 盛夏之夜,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水面泛着闪闪的银光,这时的池塘,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出一阵阵清脆的蛙鸣。这时,站在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更是令人如醉如痴…… 曾几何时,家乡门前的这口小池塘,水面漂浮的杂物多了,水的颜色越来越绿了,水质“肥沃”了,鱼儿一条一条“失踪”了。 上次回家,发现有人种上了一池塘的红菱,菱叶挨挨挤挤,绿得发紫,偶有少处空隙也漂满了小小的浮萍。父亲说,再也见不到鱼儿了,这红菱也没人敢吃。 唉……啥时我能在家乡这口池塘见到那“鱼戏莲叶间”的景致?又能“听取蛙声一片”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