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人民币要防“恶炒价” | | 作者:学众 溢真 文/摄 来源:丹阳日报 | ----------------------------------------------------------------------------------------------------------------------- | | | [td][/td] | |
| | | 省内某晚报3月30日报道,一老人花掉160万养老钱买各类纪念钞,价值大幅缩水不升反降。报道说,海兴华女士今年58岁,2011年6月,一家收藏品销售公司联系海女士,向她推销各类“纪念钞大全”。到该公司看货后的第二天,她就花23800元购买了一套“纪念钞王”。两年多来,她花费约160万元买了这家收藏品销售公司近百件各类“纪念钞大全”、“纪念钞王”、“纸币瑰宝”、“绝版金钞”等等。儿子小俞曾经咨询过,这些所谓藏品的实际市场价,最多只能打个对折。如今,海女士后悔了,想把这些藏品出手,但是难上加难。她只能坐在街边痛哭,后悔不已。小俞说,他曾经到纪念钞市场打听过,他妈妈买的这些所谓收藏品,实际价格“最多打个对折”。也就是说,海女士两年来花费160万元买的东西,如今能值80万元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几乎没有升值空间。
记者昨天就这一新闻采访了我市钱币收藏界人士。大家一致认为,这是近年来恶炒人民币收藏,人为制造人民币收藏“题材”,将“收藏品”单纯变为“商品”和“投资品”而使不懂行者上当的典型实例。其原因如下:“纪念钞”是偷换概念。真正的纪念钞我国只有3张,奥运会10元钞、100元龙钞、50元“新中国成立50周年”。如果那位老人买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纪念钞”,不可能现在市场价只有80万元。除非出售时,收藏品销售公司就是以市场价一两倍的价格卖给老人的。因为这3张“纪念钞”目前市场价比较稳定,再怎么算一百二三十万也是值的。
显然,收藏品销售公司把所谓的顺子号、豹子号及一些有价无市的珍稀人民币都打包在里面了,通过欺诈方式炒高人民币收藏品的价格,让不懂行的收藏者将收藏混为“炒房”。人为编造了连号、顺子号、豹子号等“题材”使其商品化,其价值也远远高于收藏品本身价值。因此,收藏爱好者应吸取教训:人民币收藏不能听信一些收藏品公司在午夜电视节目随着给藏品开高价,要找内行咨询。
在收藏品市场,能幸运捡漏成为赢家的毕竟是少数,何况是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业余收藏人士。投资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天上不会掉馅饼,真是能赚钱的好藏品,收藏品公司内部就消化了,哪能深更半夜上电视广告让不相识的圆发财梦啊!面对收藏热,应该多一些冷思考。要收藏真正有价值的人民币币种,以防价值缩水,上当受骗。
(学众 溢真 文/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