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4|回复: 1

扬州城遗址列入“国家规划” 丹阳葛城遗址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丹阳该怎么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7 15: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扬州城遗址列入“国家规划” 丹阳葛城遗址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丹阳该怎么办
10月 12日,国家文物局网站发布《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该《规划》由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以实施重大保护示范项目、建设大遗址保护示范园区为着力点,旨在构建“六片、四线、一圈”为重点、150处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新格局。《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完成扬州城遗址等25项重点保护展示工程。
    据悉,该《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主要任务:完成新增50处重要大遗址测绘工作,初步建立大遗址文物信息平台;编制大遗址保护与发展战略规划和大遗址保护片区规划;持续开展长城、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的保护工作,形成规模和联动效应;实施大遗址保护重点工程。开展150处大遗址保护工程,完成大运河遗址、牛河梁遗址、良渚遗址、扬州城遗址、秦咸阳城遗址、南宋临安城遗址、古蜀国遗址、西夏王陵等25项重点保护展示工程;推进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和遗址博物馆建设等。
    扬州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面积20.68平方公里,重要保护范围700多公顷,包含唐子城及平山堂城、宋夹城、唐罗城、宋大城城墙遗址、城门、历史水系、历史道路。数十年来,扬州严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基本方针,保护成果得到各界认可。
    2010年扬州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后,我市根据相关要求,积极开展前期基础工作。目前,扬州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还处在初步阶段,待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建设工作完成后,市民与海内外游客将可享受到大遗址保护成果,一览扬州古城千年文化底蕴。(记者 赵天)
吴国最最早的都城恐怕就在丹阳,吴,是商周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也是吴文化的源头。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北上争霸,却被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趁机灭国,我们知道吴国的终点,却不知道吴国的起点。历史上只留下泰伯奔吴并创立吴国的传说,可是初创的吴国究竟在哪里,历史学和考古学界为此一直争论不休。
  在消失了2500年左右,丹阳葛城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去年6月至今,镇江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先后对这座吴国古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1012日,我省文博界11位专家汇聚丹阳,认定葛城从西周延续至春秋,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规格最高、延续时间最长的吴国城址,可称作目前的吴国第一城。但随着葛城重现的,是更多的历史谜团,城是何人所建?是不是吴王所住的都城?是战争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使这座城池突然消失?

  水环城,城环水,古城形制独特

  葛城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谜,史书上从无记载,没有人知道葛城在哪个朝代因何得名。站在约4米高、四面环水的大土墩上,考古领队李则斌对jizhe说,现在这里中间洼,四周高,只有西边还残留一段城墙,那是因为2001年这里被承包种地,城墙被向内推倒了,非常可惜。

  这片台地东西约200米,南北约120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这么小的地方能被称作城吗?李则斌解释说:这里只是内城,西周时这么大的内城规格已经很高了。古代的城有城有廓,即内城和外城,筑城以守君,造郭以卫民,普通人不可能住在内城里。葛城的形制很独特,水和城环环相套,从内城往外走,越过8米宽的濠沟,就是60米宽的外城,城外又是一道濠沟,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两层水环绕两层城。这种水环城、城环水的结构和常州的春秋淹城一样,但葛城的内城比淹城更大,年代更早。


  南博考古所所长张敏表示,目前发现的吴国城址有安徽的南陵县牯牛岭城、芜湖县鸠兹城,以及江苏的高淳固城、溧阳平陵城、武进淹城、无锡阖闾城、苏州吴大城,但是这些城址都建于春秋时期,而葛城的年代最早,建于西周,这也是它被称为吴国第一城的主要原因。


  1998年就开始关注葛城遗址的丹阳市文化局局长陈利慧介绍说,在葛城周边,神墩遗址、珥城遗址、联城村、扶城村、护国村等均是人工修筑的四面环水结构;北面有近十座有可能埋葬贵族的高等级土墩墓;1954年,丹徒大港的烟墩山古墓中出土了宜侯夨(zè)簋,1976年丹阳司徒镇发现了凤纹尊等26件青铜器的窖藏。前者的铭文记述了周康王册封夨于宜地为宜侯,有专家认为,夨就是吴国的始封之君周章,吴方言周章二字读快了与的确非常接近。而凤纹尊改变了吴国没有青铜器的传统观点,代表了江南青铜工艺的最高水准。

  虽然葛城考古刚刚开了个头,但专家在论证会上都认为,葛城是早期吴国都城的可能性非常大。

  如果葛城真的是吴国都城,泰伯奔吴之谜有没有可能据此解开?南博考古所副所长林留根告诉jizhe,泰伯和仲雍奔吴,是为了让位于季历,而季历正是周文王的父亲,周文王的儿子就是灭掉商朝建立周朝的周武王。《史记》记载,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曾派人寻访泰伯的后代,找到了已经做了吴地首领的周章,并分封了他。从城墙内找到的陶片最早的是西周早期,离泰伯奔吴的时代很近,但是这些陶片也可能早就埋在土里,后来在筑城取土时混进了城墙里。现在可以肯定葛城不晚于西周中期,但是它最早筑于何年,由何人所筑还是一个谜。

  内城城墙数百年内3次修筑

  在内城西侧,一段残留的城墙布满了青草和青藤,无声地诉说着古城的沧桑。城墙中段有一个近5米宽的豁口,那是考古的遗迹。如今豁口内爬满了南瓜藤。考古队员告诉jizhe,这段城墙足足有65米厚,残留的高度达到7.5米。

  难道当年葛城需要这么厚的城墙来护卫吗?李则斌解释说,65米是几百年内3次修筑后的遗迹,早期城墙只有10多米厚,而到晚期厚度达到35米,这表明葛城的防卫在不断加强。这与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大小国家之间互相征伐兼并的时代特点相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吴国城址的城墙都是堆筑的,只有葛城早期城墙是夯筑的,这表明筑城时更加郑重其事,城墙的规格更高,同时这种来自中原的筑城技术也反映了葛城早期与中原的渊源。

  三重城墙是逐渐向外修筑的,每次重筑,内城的面积都要扩大一些。重筑城墙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战争导致城墙遭到破坏,无法再使用?葛城有没有遭受过破城厄运?此外,吴国都城有一个从宁镇山脉向太湖地区转移的过程,在春秋时期,吴国都城已经越过了镇江地区,那么葛城后来是一个大城市,还是一个军事堡垒?

  考古队员陈刚表示,他们已经发现了新的线索,在内城西北角发现了大片的红烧土,面积约400平方米,这种建筑遗迹让专家怀疑那里曾是宫殿;内城东西南北都有城门,每个宽度约为6米,四门间有断续存在的道路;而在葛城东北角,有一座春秋时期堆筑的青龙岗,在护坡上,考古队员发现了三枚青铜戟刺。戟是结合了矛和戈的一种兵器,可刺可钩可割,这明显是战争的遗迹,可见在那个战乱年代,即使地处吴国腹地,葛城也并不是一个世外桃源。

  首次发现吴国的祭祀场所

  在葛城北偏西2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神墩的方形大土台,长80米,宽70米,高约4米,周围被30多米宽的水面环绕。考古队本以为这是一座土墩墓,但发掘后才发现,这里是一座公共祭台,从西周早期使用至战国早期,比葛城的历史还要长。这是第一次发现吴国的祭祀场所,让专家们兴奋不已。

  在现场,考古人员不断从土中发现残破的陶器,上面有绳纹、回纹、席纹、菱形纹、折线纹等,李则斌告诉jizhe,神墩的中心有一个约400平方米的大祭祀坑,深达3米,围绕着它还有数十个小祭祀坑。每个祭祀坑都被反复使用过,坑内出土的有鬲、罐、豆等盛器和炊器,这说明当时可能用食物作祭品,而这些陶器在使用后基本被打碎,这也反映了一种祭俗。另外,当时有火祭的风俗,证据是祭坑内有非常多的火烧痕迹,大量的草木灰把土壤染成了黑色。

  陶器的残片,神墩出土了几十麻袋,但是青铜器却只发现了一件,那是一把青铜剑,出土时插在一个小祭坑内。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国家的大事,就在于祭祀与征战,出现在祭坑内的剑将祀与戎合二为一了。据李则斌介绍,这把剑长50厘米左右,没有铭文和花纹,剑身呈柳叶形,后宽而厚,前窄而尖,适合戳刺,是一把实用兵器。当年是什么人持剑至此?他祭拜的又是什么人?插剑于坑内有什么心愿?与这把青铜剑有关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些问题没有答案却让人浮想联翩,考古的魅力也正在于此。【照片及文字由东方路琪、云曲简丹、齐梁君子、小武哥、木讷、文广新局等提供】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丹阳葛城遗址1.jpg
     
发表于 2013-10-27 17: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好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1-30 13:28 , Processed in 0.09663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