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抽烟,也不极力反对抽烟,但对有关抽烟的事和话题却经历不少,很感兴趣,因而常常回味。
记得在部队当排长时,一人一间宿舍兼办公室。尽管是水泥地面,却打磨得油光锃亮,一般从不用扫把,都是用拖把拖一下,因此还算整洁。但我们连长是个烟鬼,他常常到我那里“侃大山”。只要往我那里一坐,我就有一种说不上的不安,因为他立马会掏出一支香烟点上火吸起来。那时又没有摆放烟灰缸的习惯,他老人家香烟一抽,弄得满地烟灰,满屋烟气,真是欲说不能,欲止不忍。
我父亲一生有两个嗜好,一抽烟,二喝茶。他不但抽旱烟,还吸水烟。水烟那玩意儿比旱烟的危害更胜一筹,但他却吸得格外香。要说喝茶更是名不虚传,成天介捧个茶杯,到哪里都随身带着,从不离手。茶的色质呢,用我母亲的话说,比马尿还浓。不过,尽管他口味重,但却一辈子滴酒不沾,倒也算是一件稀奇事。
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关于抽烟的故事则越来越多,越来越值得回味。记得一次参加市政府在上海的招商活动,同桌一位女士,可能是假洋鬼子,看到我们同事在抽烟,竟不停的挥手,拂去烟气。当时真的令我们很不自在。后来到了丹阳遇到此类情况,我也玩起这个动作,令大家忍俊不禁。但这只是开个玩笑。到了后来,社会上抽烟的风气似乎越来越厉害,抽烟的危害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于是抽烟就不是一般的问题了,就被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有朋友节假日打牌就要求我找几个不抽烟的,并特别关照抽烟的千万不能叫。有时偶尔遇到一些抽烟的同事,真是无可奈何,叫苦不迭。尤其是在一个包厢吃饭,甚至坐在一辆汽车上,特别是小汽车上,竟然有人仍在抽烟,就只有自认倒霉了。现在公共场所,例如大型会议已不能抽烟了,这是一个进步,但小型会议抽烟则司空见惯。公共场所禁烟后,不少人烟瘾难忍,常常利用上厕所的来回路上抽上一支,真是争分夺秒。至于早上一起床,眼睛一睁,就开始吸烟的也是大有人在。其实我最看不顺眼的就是那种香烟一夹,茶杯一端的样子,似乎悠哉悠哉的感觉良好得很。看上去很“酷派”,其实很俗气。我最佩服的是那些原来香烟一支接一支地抽,而现在却一支不抽,大概这就是真正的男子汉吧!
抽烟还会暴露出一些人际关系的尴尬和人品的高下。出去办事总要带包烟,逢年过节更是离不开香烟,以至有人经常索烟、送烟,助长了不正之风。有人说外出办事一般包里至少要带三包烟,见人就发烟,似乎成了规矩,发支烟就等于给了介绍信。这个道理,大家基本上认可。但有人也会问我:你自己不抽烟,为什么要发烟呢?被这样问过几次后,我一般也就不带香烟或者不再见人就发烟了。这也省了不少繁琐和不必要的礼节,自己也坦然自得,也不在乎别人说你小气,不知礼节了。当然关于敬烟也闹出了不少笑话,暴露出一个人的为人。据说过去一位校长,每次出去办事,香烟一拔,拿在手里,问:这个事情能不能办?对方说可以办后,他才将那支香烟送出。如果对方说这件事帮不上忙,说不上话,则立马收回,可谓悭吝之至。一位领导收到下级敬的一支烟,调侃地说:以前×××发支烟是要用吊车吊的,今天如此主动,不抽不行。倒也经典。小气的是有的人香烟只发给自己吃,从不与别人共享,而且总是悄悄地从口袋掏半天才抽出一根,自燃自抽,自娱自乐,却让别人空吸他的“二手烟”。有的人发烟尽管人人有份,但发完后总习惯把香烟盒放进口袋,似乎怕人家抢了去,则也被讥讽为小气。更可笑的是,听说有人出门只带打火机,专等别人的烟抽,可谓精明到了家,不乏为经典中的经典。一次跟一位朋友谈起抽烟,他说过去他的一位领导,脚气很重,常常喜欢到他办公室聊天。一坐下来双脚往椅子上一盘,手却不闲着,一边拿烟一边搓脚,一会儿还发烟。他发的烟是断然不能抽的,只有死死盯住他,看到他准备发烟,就立马抢先发给他,真是难为这位朋友了。由此看来还是不抽烟、不劝烟为好,省去了很多麻烦和非议,也给别人带来了好的环境。
抽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反映着那个时代的特征。记得小时候看到村上的大人们用一种小木盒式的卷烟工具自制香烟,却也很精致。在部队时看到山东、河南籍的战友,每人都带个装烟丝的布袋子,再加上一叠纸,坐到哪儿就在哪儿自卷起来,抽起来,也有滋有味。在物质匮乏的时期,几乎没有成包整条送烟的,都是一支支的发。据说不少人外出办事,不同口袋放不同品质的香烟,见什么人发什么烟。一些供应物资的窗口部门,一天下来都能收到若干支香烟。据说一个砖瓦厂的开票员,去开票的人总是一支一支的递给他香烟,他则头也不抬,全部撸入抽屉,一天下来,用报纸一包带回家里与家人共享,倒也可乐。那时春节一过,乡镇领导都要下村进厂察看慰问一番,一天下来,口袋里装了不少一支一支的香烟。话说一位党委书记回到机关对着办公室秘书,把手往口袋里这么一捞,捞出一大把香烟,炫耀道:“你看看”。过去由于工资低,有人还常常向别人借几毛钱,买包烟抽抽,甚至还向别人借几支烟过过烟瘾,改日再还,这也是常事。笔者曾在2000年到过越南,在河内的大街上,仍然可以看到越南人香烟一支一支的买,甚至还有大烟斗,花点钱吸几口的景象,使我想起了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那时人们就不愁抽烟的事了,不是有“抽好烟的不花钱,抽差烟的自己买吗?”经济困难,为什么还要抽烟?吸烟有害健康,为什么还要抽烟?有人说得直白,一生中没有其他爱好,不抽烟喝酒还有什么价值,不是说不抽烟的人不算男人吗?还有人举例说,邓小平曾笑称自己保持健康的四个原因:一是打桥牌,二是游泳,三是吸烟,四是喝酒。尽管“例证”确凿,但我以为伟人的话也并非每一句都是真理,有时当作调侃来听也许更适合,况且小平同志年届高龄时也是戒了烟的。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人抽烟是为了摆阔,显得有气派。就像有人说,有些人戴眼镜是为了“斯文”一样。可能还真有人是因为工作的压力,脑力劳动使然吧!至于有些人只抽一种烟,其它烟从来不抽,那烟抽的真是炉火纯青,算得上一等烟民了。如果一等烟民是领导,就弄得善于察颜观色的下级,领导抽什么烟,他就只好送什么烟了。
其实吸烟是一项非常有害的事件。据报道全国有七亿多人受二手烟的危害,近几年肺癌占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死亡第一位的也是肺癌,而吸烟是重要原因,二手烟、三手烟危害更大。怪不得,某地在北京举行发布会,请了某中央领导的夫人助威压阵,当这位夫人知道某地某产品是为烟草配套服务的,则直言不讳的说,这不好,吸烟影响健康。我看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