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82|回复: 1

镇江历史文化长街是大西路,丹阳的历史文化长街是西门大街--大南门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1 12: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1999年考古发现定波门瓮城遗迹

  作为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江人文历史遗迹的丰富令我们自豪。因着重要的地理位置,镇江在每个历史节点上留下的浓墨重彩,让今天的古城处处散布着醇香诱人的文化遗存,也让今天的镇江呈现出独特的个性魅力。

  这是一本延续了3000年文明的乡土教材。一代代镇江人,由此翻阅家乡的历史,沉浸在或迷人或激昂的历史文明之中,骄傲于先民们的勇气和智慧,从而开启自己做一名合格的镇江建设者的路程。

  这是一张散发着3000年墨香的城市名片。我们正在,也必须思考,如何擦亮这张颇有含金量的名片,让它在镇江旅游上有所作为,特别是在周边城市文化旅游开发先我们一步的时候。

  那么,

  如果镇江有一条可以用于旅游开发、休闲观光的步行街,靠近西津渡,离长江南岸不远。你会说,是大西路么?

  如果这条街几乎穿过镇江历史上的所有古城,沿线分布有10座城门遗址,你会想到大西路么?

  没想错。

  大西路及其东西方向的延伸段,正是镇江古城考古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刘建国心中的“镇江文化长街”。

  镇江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店许多都在这条街上,街的西头靠近市博物馆附近的“民国一条街”,北邻西津渡景区、江河交汇处,向东可以到北固山的铁瓮城,最东端则可以看到花山湾古城墙。

  最激动人心的是,这条街几乎穿过镇江历史上的所有古城,就像一条时光隧道,带你走进镇江骄傲的历史和文明,随时穿越。  

  今年七月,唐代朝京门遗址的发现,让刘建国梦里的“镇江文化长街”变得更加鲜明。他的心里一直描摹着一个惊人美丽的画面,甚至暗自庆幸,因为大西路及其延伸段目前仍然具备保护规划和开发的条件。

  观点碰撞,金光四射,每一位市民都爱家乡,各有各的想法和建议。

  一辈子从事考古工作的刘建国,同每一位镇江市民一样,希望能给政府的文化保护和旅游规划献上一策。

  让我们听听他描绘这漂亮得令人雀跃,甚至震惊的画面。

  地上地下

  时光隧道随时穿越

  这条文化长街,几乎穿过镇江历史上的所有古城:三国铁瓮城、六朝京口城、唐代东西夹城、唐代润州罗城、南宋镇江府罗城、明清镇江府城以及太平天国新城;长街一线,自西向东依次分布有10座城门遗址:朝京门、金银门、南角湾门、高桥门、铁瓮门、钦贤门、鼓角门、定波门、利涉门以及花山湾古城东门。

  刘建国描述了这一幅“清明上河图”似的画面:

  “试想,如果以大西路为主体,向西延伸到伯先路、京畿路,向东延伸包括万古一人路、铁瓮城路(规划绕铁瓮城南缘的道路)及花山路,这样一条东西贯穿全城、迄今还基本保持旧观并拥有地上地下丰富文化遗产的十里长街,可以建成镇江独有的穿城文化长廊和观光慢行大道,对于今天的名城以及未来的名城,都是一道色彩纷呈、魅力无比的风景线,并且将会在与其他城市的文化竞争中独具特色和城市亮点。”

  “一旦建成这条十里文化长街,漫步其上将可以观赏到许多有历史价值的文化景观。”作为研究镇江历史文化的老专家,刘建国与记者侃侃而谈。

  先说地上。镇江人不陌生。

  “西首京畿岭,这是一处连接云台山与宝盖山之间呈马鞍形的岗地,在清代画家周镐的《京畿晓发》(《二十四景》之一)中有着全景式的写真,画面上以横跨两山的过街楼最为醒目。又可在京畿路北侧见到一座高大的门楼及门内依山而筑的超长台阶,这座建筑即是建于1934年的世界卍字会江苏分会旧址。近旁还有一幢西式高台阶小楼,它是镇江最早设置的邮电局旧址。而与京畿路串联的是伯先路,该路以辛亥革命先驱者赵声(字伯先)命名,路旁依山建有伯先公园。此外,还有鸦片战争结束后镇江辟为通商口岸,英国所设立的领事馆旧址(今镇江博物馆内);清代广肇公所旧址,为当时广州、肇庆二府旅镇客商兴建,民国初期孙中山来镇活动曾住宿于此……堪称镇江近代历史和建筑文化的长廊。”

  “向东则是大西路,这是历史上一条非常繁华的商业大街,拥有众多的百年老字号,如老存仁堂药店、鼎大祥绸布庄、谢馥春化妆品店等等。还有清末创建的耶稣教福音堂,至今礼拜的人络绎不绝。路的中段西门桥下,古运河仍在汩汩流淌。继续向东则为万古一人路,前端即是高耸的铁瓮城西垣,依规划中的铁瓮城路绕过鼓楼岗,经过老北门北侧连接花山路,还可以看到最东端的横亘蜿蜒的花山湾古城墙。”

  要说地下,镇江人可真不太了解。刘建国心中绵延十里的文化长街,不仅拥有令人应接不暇的地上历史文化景观,其地下文物遗产更是极其丰富、无比珍贵。

  依着专业的视角,他清晰地看到了这条长街上曾坐落着的镇江历史上的每一座古城——三国铁瓮城、六朝京口城、唐代东西夹城、唐代罗城、南宋罗城、明清府城以及太平天国新城,还有长街一线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的10座城门遗址。

  这10座城门的首座,是今年新发现的唐代朝京门(还京门)遗址,它位于唐城西垣的北段,其城门及瓮城、瓮城门等遗迹被叠压在大西路地下。

  第二座,为西门桥东侧明清府城西垣的金银门(俗称老西门),门外设有两道瓮城及瓮城门,规模为镇江明清城门之最,遗迹亦埋藏在大西路地面之下。

  第三座,是太平天国新城的南角湾门,位于西门桥口西侧,此处为新城西垣最南端,与明清府城相对接。

  第四座,为唐代西夹城西垣上的崇化门(后改称高桥门),门近绿水桥(又名高桥),位置靠近四牌楼北侧。

  第五座,为唐代西夹城南垣上的千秋门(后改名铁瓮门),门因近千秋桥而得名。2005年修筑万古一人路,在其中段工地上考古发现西夹城夯土及包砖墙遗迹,又在与第一楼街交会处勘探发现千秋门墩台夯土。

  第六座,为铁瓮城西门(钦贤门,俗称狮子门),位于万古一人路东端北侧。

  第七座,为铁瓮城南门(鼓角门),在规划的铁瓮城路与青云门路交会处北侧,2004年考古揭示了六朝城门及西侧墩台夯土、包砖墙等遗迹。

  第八座,即唐宋、明清定波门(俗称老北门),位于规划中的铁瓮城路南侧,1999年考古发现明清定波门瓮城、北门桥及宋代瓮城、唐代夯土等遗迹,证实此座城门自唐代一直沿用至清代。

  第九座,为唐宋罗城北垣的利涉门,属于水门结构,与西侧定波门并立,位于今花山路与梦溪路交会口南侧。

  第十座,为花山湾古城唐代东门遗址,位于花山路东段北侧城垣上,2011年考古发现有城门夯土墩台、包砖墙及砖铺门道等遗迹。

  “不仅如此,这条十里长街的地下沿线还叠压有许多重要的文化遗存。就说万古一人路,这里地处古代穿城运河及临河南岸,志书记载仅在两宋时期,其岸边就先后分布有萧闲堂、丹徒驿(旧称西行衙)、都税务(即在城务)以及书法家米芾宅居;还有南宋时的丹阳馆,馆舍一百余间(后将米芾故宅也并入其中),它是负责接待金国使者的‘国宾馆’……”

  刘建国说,长街一线保存有太多珍贵的文化遗产,等待我们去发现、保护和为名城所用。

  文化长街

  保护规划才会闪亮

  作为一名考古学者,刘建国退休后仍然心系家乡,并且越来越感受到肩上的责任。

  镇江的这条十里长街能够集展示文化、保护遗产、观光慢行的多重功能于一身,并且在多年来城市化的建设中保留了基本面貌,真可谓是天赐良机,机不可失。

  面对这样一件“清明上河图”似的设想,怎么才能付诸实施?刘建国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凝聚共识、集思广益,制定出短期和长期的保护规划。

  “短期规划(5-10年),制定《十里文化长街保护办法》,在维护地面上基本面貌的同时,将现今京畿路及伯先路的整修模式(即恢复和突出原有道路在历史上的风貌与文化特色),向大西路及其以东部分逐步推行、实施;而地下文化遗产,要在开展调查、勘探摸清‘家底’的同时,选择西段朝京门遗址、中段铁瓮城南门遗址以及东段花山湾古城东门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并在其上建设起保护作用的仿古城楼,城楼底层为发掘的城门遗迹,楼上可陈列出土文物及模型、图片。

  长期规划(10-50年),优化和提升十里文化长街的展示效果及旅游环境;继续发掘、保护和利用一批重要的文化遗存,如明清金银门、宋代丹阳馆、米芾宅园以及六朝千秋桥等,更好地将地上、地下的文化遗存结合起来,形成具有镇江名城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品牌。”


大西路发现
唐代朝京门遗址
唐代润州罗城朝京门位置图
考古探井内唐代城垣夯土及包砖
墙遗迹特写

  文/刘建国
  近日,大西路山巷考古勘探发现了唐代朝京门遗址,这对于认识和揭示润州罗城西垣及城门形制,乃至历史名城保护规划的制定,都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唐代朝京门遗址成谜
  小时候就听老人家说:大西路上的西门桥是古城西门外的跨河桥,桥东是城里,桥西是城外。这里所说的古城是指明清镇江府城,其周长约13华里(1华里等于0.5公里),设有东、南、西、北四门。但若是以它与唐代润州罗城相比,便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其周长只有唐城的1/2。志载,晚唐乾符中(874年-879年),“镇海军节度周宝筑润州罗城,周回二十六里十七步。”“旧有一十门:西二门,南曰奉天,北曰朝京……”这两座西垣的城门,至宋时“奉天”改“登云”,“朝京”改“还京”。其中,登云门的方位较为具体,位于今登云路中段;而朝京门的位置一直是文化之谜。
  几年前,笔者就对这块大西路以南、山巷东侧的拆迁空地十分关注,并推测此处极有可能是唐代朝京门遗址。其理由有三:
  一是正平山(位于今镇屏街上),志载宋时“在京口城西一里”。反之则证明,唐宋罗城西垣大约在正平山东侧1华里左右,地点大约与今山巷广场相近。
  二是永兴寺,宋淳熙二年(1175年)僧惠隆建。元代《至顺镇江志》记载“寺在朝京门外经家湾北”。地点即今布业公所巷附近,贴近山巷南段,说明朝京门应当在布业公所巷东侧附近。
  三是大西路,古代直通西津渡口。而近期的西津渡考古已经发掘出千年以前的渡口遗迹,表明大西路早在唐时已是连接渡口与城区的干道。道路与城垣的交会处自当是城门,而这一交结点就在大西路山巷口一带。
  据此,笔者曾向有关方面建议:须尽快安排山巷拆迁空地的考古勘探。
  揭开朝京门遗址面纱
  前不久,笔者的要求终于成真。今年5月,镇江博物馆组建考古队在山巷东侧的工地进行现场考古。7月份完成《山巷东侧考古勘探报告》,据报告称:
  该工地北隔大西路与山巷广场相对,西邻山巷路,南至宝盖路,东靠清真寺街和曹家坡。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40米,面积约16000平方米。考古队对该区域进行的勘探、试掘,发现了唐宋罗城西垣及朝京门(还京门)遗址。
  整个考古过程中,共打探孔65个,并提取所有土样,予以拍照、记录,通过全面分析,逐步掌握了地下文化地层的序列以及城垣、城门墩台、瓮城城垣、护城河等遗迹的分布。其中:城垣夯筑,呈南北走向,贯穿整个工地,至其南端又折向东继续延伸。城垣宽逾10米,残存夯土厚2-2.6米。城门墩台亦是夯筑,位于城垣北段,系城门南侧墩台之部分,东西宽约16米,夯土残厚2-3.6米。另外,考古队还发现主城门外加设有瓮城,并探知南垣长约40米。可以推知,整个瓮城(连同主城门一线)平面近扁方形,其中轴线大致与现今大西路相重合。护城河主要分布在城垣及瓮城西侧,南北走向,在工地范围内宽约20米,深约2.5米。
  为了进一步验证孔探的成果、确认地层的年代以及接触重要遗迹,考古队特意选择在瓮城西南角边缘试掘了一口直径2米、发掘深度约5米的考古探井。该处地下文化堆积可分为5个地层:第1、2、3层分别为近现代、明清及元代堆积,厚约2米以上;第4层为宋代堆积,厚近2米;第5层为唐代地层,厚约1米以上。在探井内唐代地层中,发现有夯层明显的城垣夯土和包砖墙基遗迹,并将唐代遗迹予以保护性留存。探井虽小,但出土遗物不少,其中又以宋代居多,如灰陶灯盏、酱釉陶钵、黑釉瓷茶盏、淡青釉及青白釉瓷碗等,和“天圣元宝”(1023年)、“绍圣元宝”(1094年)钱币。
  笔者以为,此次考古勘探,发现了唐宋罗城西城垣及朝京门(还京门)遗址,这是近年来镇江城市考古上的又一重要收获。特别令人欣慰的是,发现的地点尚未开发建设,可尽快安排抢救性考古发掘,然后再制定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方案,使之成为名城一处新的含金量极高的文化景点。




     
发表于 2013-11-11 16: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看了感动,有这么一位老先生,但终不能为现实,一个粮仓就硬被拆拆了,过瘾了,鸡的屁冒了,官升了,文物没有了,还谈什么旅游业。??{:soso_e179:}{:soso_e14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1-30 12:41 , Processed in 0.04389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