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71|回复: 0

浅淡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镇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5 13: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浅淡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镇江



      镇江是有三千年文明史的古城。可见诸史籍记载或文物证明,镇江最早的地名称作“宜”。 到了春秋时改称为“朱方”,战国时改称“谷阳”,秦朝时称“丹徒”,三国时为“京口”,南朝宋在京口设“南徐州”,隋统一后改置“润州”,镇江之名自北宋至今。而每一次城市名称的变化毫无例外地都打上了那个时代特定文化气息,也伴生了精彩的故事或传说。

      在这漫长的3000多年历史中,六朝时代是古镇江最为辉煌时期,三国时,东吴孙权看中镇江地势险要,迁都此地,筑城池铁瓮城,谓之京城,那时的镇江,江面宽阔,地处长江入海口,又是南北交通重要渡口,故称镇江为京口。西晋永嘉年间北方战乱,晋室南迁建邺,东晋王朝南迁后,北方许多士绅家族和百姓人口追随晋室,纷纷南迁,他们从广陵—京口这条航线南渡,看中地处建邺之侧的京口,这里江河交汇、交通便利,成为北方流民定居的首选之地。时为晋室权臣的徐州刺史郗鉴寄治于京口,在花山湾筑晋陵郡城,并辖17郡63县,安置侨民22万人,成为一时大州。北方先进的经济文化传播到了镇江,同时许多有影响的文化名人、各朝大批军政重臣都选择在京口居住,东晋时期就有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的祖逖以及徐邈、郗鉴等名臣大将居住在京口,书圣王羲之在此成了郗鉴的东床快婿,还有像刘裕、檀道济、祖冲之、萧衍、刘勰、宝志、王恭、徐广、刘牢之等一大批著名人物的家族祖辈也从北方迁居落户于京口。接下来值得称道的是,南朝宋开国之君武帝刘裕、其子文帝刘义隆及后来的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等出自平民或寒门的帝王们,在其执政的一个多世纪里,较为昌明的政治和颇为强盛的国力有力地推动了镇江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社会发展。正是这个时期,镇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城演变成具有全国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的大都会。

      到了南朝(公元420-589年),古镇江达到了鼎盛时期。
      在政治上,南朝四个朝代中,有宋、齐、梁三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出自镇江地区,陈朝皇帝也与镇江有亲,在此期间,镇江一共出了20位皇帝,京口成为皇亲国戚、朝中大臣聚居的地方,享有种种特殊待遇。

      在军事上,这里“因山为垒,望海临江,缘江为镜,似河内郡,内镇优重。”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京口有坚不可摧的铁瓮城,有战无不胜的北府军,还有一大批智勇双全的北府将领,使镇江成为稳定朝政的中流砥柱。

      在经济上,虽然在南朝之前,镇江即已是江南大运河的出江通道,但真正确立镇江水运交通枢纽地位是在南朝,南朝时期镇江港口型经济基本成形并已经相当发达,隋唐以后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镇江成为漕运主要起始地,进一步凸现了镇江作为江、海、河运输枢纽的地位,成为沟通富庶发达的江南地区和北方朝廷的咽喉要地。南宋的刘裕父子都注重经济发展,刘裕在位时即已出现了“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的局面。到了宋文帝刘义隆时生产更是空前发展,“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这里“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经过南朝几代帝王的悉心呵护和开发建设,镇江的军事、政治、经济地位空前提高,特别是它与首都建康近在咫尺,交通便捷,经济发达,山水壮美,社会安定,成为天下文人工作、生活的理想之地。在南朝的100多年间,镇江文人巨擘云集,是汉文化的研究创作中心,诞生了一批影响中国甚至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著作、辉煌成果。

      祖冲之的圆周率领先世界1000多年。祖冲之出生在镇江并在年轻时任南徐州从事史(公元461年,其时32岁),他最突出的成就是在前辈数学家刘徽割圆术的基础上,算的圆周率过剩近似值和不足近似值是8位有效数字,领先世界1000多年。祖冲之还把数学方面的成就应用到历法研究上,制订出新的历法《大明历》。

      葛洪的炼丹术是现代火药的原始配方。葛洪是句容人,他在医学、天文、军事兵法方面也有许多创见,形成了大量著述。流传下来的主要有《抱朴子》70卷,《金匮药方》100卷,《肘后备急方》4卷。鲁迅将《抱朴子》列为中国文学的12部入门书之一。葛洪在《抱朴子》中记录了他用硝石、玄胴肠(即猪大肠)、松子与雄黄合炼“饵雄黄”之方的过程,这个配方与现代黑火药配方几乎完全相当。这一配方的长期实践,诱发了火药的发明。

     《三十六计》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部军事谋略书,作者是出生在镇江的著名南宋将领檀道济。他在书中不仅大量引述了春秋战国、楚汉相争及三国群雄割据的典型战例,而且,还结合自已身经百战,运用谋略的实践经验,浸润于书中。镇江人民为了纪念这位英勇善战的名将,改蛋山为檀山,并在檀山脚下建“檀王庙”,以此作为纪念。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开山鼻祖。刘勰出身并成长于镇江,他创作的《文心雕龙》被公认为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标志着文学理论这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文心雕龙》还是中国第一部最具系统性的美学专著。

     《昭明文选》是中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时间跨度有七八百年,收集有129位著名文人的诗歌与文章。编者萧统(501-531)是梁武帝萧衍的长子,两岁时被立为太子。《昭明文选》和《文心雕龙》的编撰,是西周以来文学的大总结,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唐、宋时期,这两部著作一直是科举考试必读必学必考的主要教材。

     《世说新语》是现存最早的笔记小说。作者刘义庆的父亲是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二弟。他从小受到刘裕的赏识,袭封临川工,官至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参与朝政。他会同门生编纂的《世说新语》对后世影响很大,模仿者层出不穷,为后世戏曲、小说创作提供了不少素材,如元代关汉卿的《玉镜台》、《三国演义》中的望梅止渴和七步诗等,都取材于《世说新语》。

     《玉台新咏》是中国第一部艳歌总集。徐陵先后在梁、陈两朝做官,以诗文享有盛名,入陈以后,被称为“一代文宗”。《玉台新咏》共十卷,收录了从东周到南朝梁代专咏妇女的诗769篇,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出现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总集,语言通俗明白,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学资料,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诗》《陌上桑》和曹植的《弃妇诗》、庾信的《七夕诗》等等。

      刘涓子(约370~450年),南北朝时江苏京口(今镇江京口区)人,善医学,尤精外科方术。晋义熙六年(410年),随刘裕北征,专治被创者。宋元嘉十九年(442年),撰成《刘涓子鬼遗方》,原10卷,今存5卷。述其平生治病经验,分述痈疽病因及鉴别。内容重于“金创”外伤疗法及痈疽发背,疥癣及发秃等治方。使用炙法,薄贴法,针烙纸捻引流内外并治等疗法,均为当时突出医学成就。元嘉二十年(443年),居秣陵(今南京》,另有《神仙遗论》等著作。[《刘涓子鬼遗方》据说是晋末的刘涓子在丹阳郊外巧遇“黄父鬼”时所遗留的一部外科方面的专著,


      南朝石刻是我国雕刻史上的瑰宝。镇江境内的陵墓石刻是南朝石刻的精华,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这些石兽个个昂首挺胸,趾高气扬,造型矫健灵动,精美动人,在中国和世界雕塑史上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南朝,梁武帝萧衍不仅能文能武,留下许多文学书画作品,还大力弘扬宗教事业,佛教文化得到迅速的发展,当时情景可谓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此影响下,一代高僧宝志,佛教律宗祖先“南山大师”释道宣相继在镇江涌现。
      建于两晋时代的金山江天寺(即泽心寺),在梁武帝亲自主持下,首创的水陆道场,名闻全国及东南亚。建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的甘露寺,位于长江边的北固山峰,被梁武帝称为“天下第一江山”,因三国孙、刘联姻的故事而闻名天下。创建于东晋元帝大兴四年的鹤林寺,位于黄鹤山麓,相传南朝宋武帝刘裕幼年家贫,青少年时代到黄鹤山砍柴时,头顶常有黄鹤翩翩飞舞。称帝后,遂改寺名为鹤林寺。始建于西晋永熙元年的净因寺位于五州山风景区,始创于东晋时法安禅师之手的竹林寺,原名夹山禅院,位于南山风景区,始建于南朝宋景平元年的招隐寺,原为隐士戴顒私宅,戴公仙逝后,其女矢志不嫁,舍宅为寺,遂名招隐寺。还有与昭明太子萧统有关的平等寺,位于南山八公洞附近,原有翠云、深云、大林、紫竹、半壑、化城、潮音、远尘等寺庙统称南山八庵,现均已早废圮。焦山的定慧寺创建于东汉兴平年(194年)间,到南朝已有200多年历史。可见南朝时期,镇江的宗教事业盛行,规模庞大,景观众多。[  城中山水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1-30 11:31 , Processed in 0.0488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