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拥有独特的文化基因
杨卫泽在会上说,2013年,南京圆满完成了影响深远的三件大事:精心组织实施了占全市30%面积、40%常住人口的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成功举办了青春与活力绽放的亚青盛会,扎实开展了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而2014年8月,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南京举办。作为全球青年人的盛会,青奥会不仅是一场国际性体育赛事,更是一场国际性文化盛宴。南京是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传统精粹与文化活力水乳交融。50万年的人类史、2480余年的建城史和450多年的建都史串起了南京文化的浩瀚辉煌,形成了南京文化的独特基因。
杨卫泽引经据典描绘了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基因,南京的文学艺术巨作,从《洛神赋图》、《桃花扇》到《红楼梦》、《儒林外史》;南京的名家巨匠,从顾恺之、王羲之到傅抱石、刘海粟;“一江春水向东流”柔肠百转,“二水中分白鹭洲”形象传神,千百年来广为传唱。另外,1700多年的佛教兴盛,让南京成为当仁不让的佛教圣地;800多年的贡院文化,奠定了南京的天下文枢地位;600多年前郑和从龙江扬帆远航,肇始了世界航海文明;100多年前,金陵制造局创立和下关开埠通商,谱写了中国现代工商业的新篇章。另外,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在江南水乡中散落着500多处文保遗迹,在禅林道场中坐落着世界文化遗产,在故国小楼里活跃着300多项非遗项目,在纵横阡陌中历数着上百家文博场馆等,都形成了南京特有的城市品质和人文气息。
南京缺乏气质独特的城市印象
“我们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尚缺乏一个气质独特的城市印象。我们一身的文化标签,但尚缺少特色鲜明的文化标志。南京数量众多的文化资源,有不少或束之高阁、孤悬一隅,或藏于库房、深埋地下,尚未充分转化为文化生产力。”杨卫泽在会上说,必须清醒认识到,南京文化遗产众多,但保护利用工作还相对滞后。由于认识水平、方法手段和财力保障等多方面原因,不少文化遗产尚未得到妥善的保护,文化挖掘尚未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南京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软硬实力还相对欠缺。
杨卫泽说,文化不仅是古人留给今人的礼物,还应该是今人留给后人的礼物。南京将用现代人的智慧和先进手段,保护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资源,既注重保护好文化遗址、历史街区、工商遗存、建筑风貌等物质文化遗产,又注重保护好南京云锦、金陵刻经、南京剪纸、金陵琴派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保护、利用、更新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
杨卫泽认为,传承文化基因不能简单复古,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维护层面。应力求在保护、利用与更新之间寻找一个“最大公约数”。南京的历史街区、风貌区和民国建筑何其珍贵,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但是,如果只是维护其外表和存在,其承载的城市功能一旦衰退,缺少了人气和活力,就会失去原有的风采。所以,文化资源需要保护,也需要利用,更需要更新,这才是文化基因传承的基本规律。通过更新改造、环境整治、功能转换、资源整合和文化创新,挖掘和发挥历史街区、风貌区和建筑的综合效应。
“我们将怀着对历史敬畏、对文化崇敬、对先人感恩之心,保护好‘龙蟠虎踞’的山水环境及空间形态,保持好南京特有的古都格局和历史风貌,延续好城市人文脉络和独特气质,让历史文化名城的恢弘气度得以再现。”杨卫泽要求,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顶层设计,建立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按照城市整体格局风貌、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文化古迹三个层次,串联整合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形成点线面城有机统一的历史文化空间网络。通过规划布局、保护性修复以及生态建设,努力“护其貌、扬其韵、传其神、铸其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最怕的是过度开发、大拆大建,将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明城墙两侧的规划控制,保护老城景观视线走廊,把老城确定为高层控制区,划定高层禁建区。同时,对城南、明故宫、鼓楼-清凉山等历史城区实施特别保护控制。
把明城墙大报恩寺等稀缺资源打造成国际品牌
杨卫泽举例说:雅典和罗马古城之所以令人神往,关键是其古建筑群落散发出的独特魅力。所以南京将更加聚焦自身独有性、稀缺性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震撼力的文化品牌。南京具有稀缺性的文化品牌其实也不少,比如,南京明城墙,是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垣,长达35公里,至今仍完好保存25公里,为世界现存古城垣之最;大报恩寺是明清时期中国重要的佛教中心,大报恩寺琉璃宝塔被誉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佛顶骨舍利的重光,更加凸显了南京佛教文化资源的世界影响力;科举制度,被称为中国古代最重大的制度发明,成为各国复制的世界性文化,江南贡院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素来享有盛誉;汤山葫芦洞出土的两个直立猿人头盖骨,将南京地区的人类活动史向前推进到了距今约50万年。“这些文化资源完全可能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文化品牌。”杨卫泽表示。
杨卫泽要求,要打破制约文化传承的桎梏藩篱。他说,稀缺文化资源缺乏妥善保护,优质文化资源无法高效利用,是南京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明城墙和拥有千年古刹的文化圣地栖霞山,潜在的文化旅游价值一直无法实现,多年来一直处于“只闻其名、不见其兴”的窘境,症结就在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顺畅。下面将大力度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吸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