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518mao 于 2014-3-2 16:47 编辑
嘉泽,一个值得一走的江南小镇 嘉泽——一个可以深呼吸的地方 常州公交在2013年底新开通了B15路快速公交,由火车站开往位于西太湖湖滨的嘉泽镇。去年在常州举行的中国第八届花卉博览会园址就在嘉泽镇。去观看花博时坐在车中从镇旁经过,嘉泽如隔着轻纱朦朦胧胧。听闻B15开通,去往嘉泽更方便了,心中便一直想去这花博园旁的小镇去走一走。 水墨江南的极致黑白 好几个双休日想去,但都有事未能成行,终于在这个周六,一个细雨霏霏早春的上午踏上了去嘉泽的行程。 水乡嘉泽 未到嘉泽镇,远远地看见镇中有一高大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再加上顶上的金色宝顶,更显得金碧辉煌,典型的中式建筑。这大红大金的建筑在浅色调的江南显得是如此的醒目。我选一个离得较近的站点下了车,很快便走到了该建筑下。高处檐下有一牌匾,上书“文昌阁”,心想此阁必和读书有关。原来宋时此地出了一状元,嘉泽的地名也和这位状元有关。整个镇上,到处也都有“状元”的影子。阁西边和北首各有一牌坊,名“状元坊”。阁西牌坊的一副对联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上联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下联为“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富含哲理的一对子,但不知有多少人能真正做这“大度”和“从容”。在镇中小公园的入口处,是状元的雕像和介绍嘉泽的碑刻。建文昌阁,也是祈求本地学子文运昌盛、状元保佑。 文昌阁 文昌阁东邻,是一道观,名“花神宫”。道观三进,梁柱都是粗大圆木,上刻精美木雕。天井地上块块青石凹凸不平,透出岁月的风霜。道观虽没文昌阁高大,但门楼、木雕相当精美,更比文昌阁精致。如一英雄旁立着一娇美女子,相得益彰。阁和观向南不远,还有座基督教堂,名“恩泽堂”。宗教教人向善,文昌阁祈求文运。相信在它们的庇荫下,嘉泽百姓人人都有一颗向善之心,一颗饱润诗书之心。 花神宫 文昌阁西是一条保存下来的古街,古街南北向全长三四百米。我国古镇的现状要么无人保护,破垣断壁,残破不堪。要么虽保护很好,但商业气氛过浓,开发过度,到处是游人,到处是商家的叫卖声,一片喧嚣。但这条古街既保护得好,而且平静如常。古街被开发成步行街——嘉兴路步行街,因此古街内也远离了车马的喧闹。进得古街,路面重新用青砖铺就。街旁的老屋都修缮一新,焕发了新的生命。老屋中的居民生活如旧,有的喝茶聊天,有的打着民间传统的纸牌。耳中传来的是再亲切不过的吴侬软语,走在这古街上也是一种享受。古街北出口旁是新怡华超市,超市很大如同城里的大型超市,有两层。超市旁是一常州老字号的分店——迎桂馒头店,我的午饭就是在这家老字号用的,用餐环境很好,价格也实惠。 充满现代气息的嘉泽老街 江南富足的经济给小镇的发展和历史的保护与开发注入了充实的资金。但小镇还处处留下近现代历史的痕迹:嘉泽中学的门楼上依旧书写的是“武进县”,不免使我想到了我上世纪八十年代所就读的“江苏省武进师范学校”,当时的武进县现已不复存在,我所读的这师范也已然消失,这让我时常伤感;一些标牌上的落款依旧是“武进市”;小街的深处还有一座依旧在使用的老式铁匠炉;还有已不再使用的粮库墙上那锈迹斑斑的搪瓷标牌……传统是现代的根基,希望在发展的同时能继承传统和文化,而不要站社会发展成为无根之木,成为虚幻的空中楼阁。 状元坊 嘉泽还留给我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干净整洁。整个镇子,不管大街还是小巷,放眼望去,赏心悦目,绝少见到随意丢弃的垃圾。就连一废弃不用的厂子,厂房虽破败,但院内同样整洁。这整洁的小镇见证了嘉泽百姓不凡的内涵和素质。 公园入口 我很庆幸在这细雨霏霏的早春来到这美丽的江南小镇。这细雨,让我更体验到了烟雨中的江南。虽缺了天的湛蓝,但却让粉墙与黛瓦更与这灰白的天空更协调更和谐。虽缺了春冷依旧中宝贵的艳阳,但细雨却让空气更润而没有了寒冷中的燥。这早春,虽少了份花的红与草的绿,但没有了让烟雨江南突兀的色彩,更衬显出江南的平静与内敛。我爱这早春细雨中的江南,爱这座美丽的江南小镇,我爱我的江南! 从文昌阁上一览嘉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