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阿壮 于 2014-6-22 16:06 编辑
父亲的电脑梦
电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办公助手,是电视机,是游戏机。对于我而言,电脑是回忆,是兄弟,是父亲的梦想。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电脑技术的不断革新让很多城市的建设者们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我的家乡丹阳也在那时掀起了一股学习计算机的热潮。 我的父亲原是丹阳的一名物理老师。由于热衷于新科技,1993年他经人推荐,参与了丹阳第一所电脑培训学校的组建。父亲的电脑梦也由此开始。丹阳是一个县级市,没有高校,当时也没有计算机方面的人才,想要创办第一家电脑培训学校难度极大。受任于改革之际,奉命于茫然之间,父亲常说:“刚开始搞电脑培训时,确实困难重重。” 二十多年前的中国还没有网络,更不会有淘宝和京东商城,所有的商品的信息和价格还只能靠嘴巴去问。为了节约开支,父亲经常会询问很多家供应商后再决定采购的价格和数量。南京珠江路长约三公里,他常常会为了节省几百元在不同供应商之间反复讨价还价。有一次父亲去南京采购新电脑,询价后从店里出来时天已经黑了。到长途汽车站后发现已经错过了最后一趟返回丹阳的车,只好去火车站。买不到座票,他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再加上一天的奔波,脚上竟磨出了血泡,接下来的几天里只能忍着疼痛继续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之下,电脑和机房准备就绪。1993年的夏天,丹阳市第一家电脑培训学校终于迎来了第一批学员。然而,此时人们所学习的是难度很大的DOS系统,复杂的内容让很多学员望而生畏。几天后,竟有人不来上课了。 发现这种情况,父亲急了,大家好不容易实现的梦想难道就此打住?经过讨论,父亲他们改变了授课方式,改编了讲义内容,让课堂和作业更简单,便于操作,避免了学员的大量流失。后来,坚持下来的学员在江苏省计算机培训考试中都获得了不俗的成绩。他们是第一批实现电脑梦的丹阳人,也成为了智峰电脑培训班的第一批受益者。 1995年,丹阳市对电脑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学员的数量也逐年增加。记得那个时候,父亲总是早出晚归,把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培训中心的电脑变多了,学员也多了。过去父亲一天辅导几十个人,后来一天就要辅导一百多学员,花的时间是之前的几倍。光是所有计算机系统的重新安装就要花费他和同事们几天时间。机房比原来多了,打扫和整理的时间也增多。有一次,为了准备第二天的计算机考试,父亲竟然一直忙到了半夜。 从1995到1997的三年时间内,共有六千多名丹阳的计算机学员从智峰培训中心走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成为了各个部门计算机的骨干力量,在我市推进“二个率先”,即率先步入小康社会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父亲在回忆往事时常说:“我的学生太多了,有时在街上他们会喊我一声‘老师您好’,可是我已经记不起他是哪一年、哪一期的学员了。” 记得父亲曾经说起过他的一个学生。那是一个中年男人,在1998年的企业改制中下岗,他听别人说学了电脑就能找到好工作,于是报名参加了智峰的电脑培训。当时他的老师正好是我父亲。随着考试结束,父亲和他失去了联系。很多年过去了,当他再次遇到我的父亲时,竟然已经是丹阳一家乡镇企业的厂长。不仅如此,曾是下岗工人的他还在丹阳市区拥有了自己的店面,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正是计算机配件。他激动地说:“当年的培训让我看到了希望,终于决定走上了电脑这条路。老师,我真的很感谢你。”究竟有多少丹阳人因为学了电脑而重新圆了拥有好工作的梦想,现在已经无从调查了。从1993年到2000年,共有二万多人参加了智峰电脑的培训,并从中获益。 时过境迁,岁月如梭,很少还有人会记得,丹阳计算机人才的摇篮—智峰电脑在1993年诞生。它开创了丹阳计算机培训的先河,也在我市掀起过学习电脑的热潮。经过了那几年的努力,丹阳缩小了与周边城市在计算机普及上的差距。参加过培训的人员包括学校、政府、公安、广电、医疗等多条战线的工作者,这些人为整个社会使用计算机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市早日实现现代化贡献了智慧与力量。时至今日,智峰电脑已渐渐被丹阳人淡忘。每当回忆起往事,我会对那些追逐梦想、不畏险阻的开拓者们肃然起敬。他们将知识播撒在人间,却把病痛留给了自己。 今年十月父亲即将退休。可是就在二月中旬,他却身患重病,只能靠药物来维持生命。躺在病榻上的父亲告诉我,退休后他很想开一家电脑维修店。不求利润,不为赚钱,只希望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父亲一直朴实、厚道、勤于工作,虽谈不上对社会有多么大的贡献,但确为社会培养了很多计算机人才。他的电脑梦饱含了对事业的追求、对家乡的情感。 光阴带走了昨日的梦,却留下了动人的故事。最近很多父亲以前的同事和学员来看望他,我终于又见到了他久违的笑容。我多么希望能回到二十多年前,让健康的爸爸再为我们上一节有趣的电脑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