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05|回复: 4

学坛巨子著风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5 15: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本帖最后由 詩壇滄浪客 于 2014-8-26 06:55 编辑

                                                                  学坛巨子著风流
                                                       ——记剑桥、牛津双博士黄衍
       当今之世的英语王国里,驰聘着一位名震环宇的学坛巨匠,他凭着东方人特有的勤奋、聪敏和睿知,在西方人长期垄断并称霸的世袭领域里,亮起了黄氏旗号,打造出一片江山,开辟出的新天地,他的名字叫黄衍。黄衍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华裔学者,一颗精光四射的世界级英语之星,在大不列颠的英伦三岛之上,在滔滔不绝的泰晤士河畔,在剑桥、牛津大学圣洁的殿堂里,勇敢地挺起了一个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无比坚硬的脊梁,给固执而偏激的白色人种一个意想不到的惊诧,也为我泱泱中华争得了无上的荣耀。
       50多年来,这位“牛背上成长起来的院士”走过了他极不寻常的路。黄衍出生于1955年7月出生于山东青岛的黄衍,父母均是浙江宁波人,若论其家世也自不俗,伊父黄永曾,母亲姓冯,姨妈便是祖居浙江鄞县石碶镇冯家村,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文名大噪的女作家冯云庄(和仪),笔名苏青,主要作品略有长篇小说《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歧途佳人》散文集《浣锦集》《涛》《饮食男女》《逝水集》,编有《江山遗恨》、《卖油郎》、《屈原》、《宝玉与黛玉》、《李娃传》等剧本。童年时的黄衍便跟着同为部队外语院校英语教师的父母来到丹阳,落户在练湖之畔。
       1972年,17岁的高中毕业生黄衍插队于县城西郊的全州乡,向贫下中农学习起“绣地球”的技能。当时身体瘦弱的他肩不硬,力不足,当上了生产队里的“放牛倌”,与人类的忠实伙伴——耕牛结下了不解之缘。往后的日子里,他顶着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巨大压力及周围人们惊讶而鄙夷的目光,借助从家中带来的一只半导体收音机和一本《简明英汉辞典》,风里来、雨里去,开始了“伴着老牛啃外语”的传奇经历。在这段生活中,一直是“牛食草、人嚼书”互不相妨,各取所需,两者之间达成了高度的统一和默契。也正是从此时此处起,他拼命地弥补着自身的不足,执拗地追赶着因“文化大革命”而耽误的课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冲刺,在炎夏的水塘边,在深秋的田埂上,在严冬的牛棚里,黄衍摊开了书本,扭开了收音机旋钮,认真而不间断地收听英语、法语、日语广播讲座,如饥似渴地学习起来,生怕漏过每一堂课,每一个单词。日以积,月以累,学以进,功以成。有道是“知识永远垂青于勤奋者,功夫从来不亏负有心人”,岁月的风霜并没有白费。艰苦的磨砺收到了回报,勇敢的拼搏终于取得了收获,通过三年的奋斗,黄衍从因“十年浩劫”而大打折扣的学业中起步,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这期间,随着无线电波的不断传递,他在英、法、日语那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地翱翔着,採撷着各种花粉,酿制着甘醇的新蜜。黄衍还利用空隙时间撰写了近10万字的《英语常用短语辨解》书稿,寄给上海人民出版社后,因其“颇具价值”,某大学“英语常用短语手册”,编写小组作为参考稿。后因没有联系,不知结果如何。
       1975年,史无前例的“狂潮”已成了强弩之末,华夏大地之上知识初显增值,渐趋珍贵,当南京大学来丹招考新生时,年轻的黄衍即以其不同凡响的外语功底而被该校冯汉津教授相中,只不过因当时黄家的社会背景不硬,无人推荐而致搁浅。面对这种人为的阻挠与挫折,黄衍丝毫没有恼恨泄气,更没有怨天尤人,反而激发起更高昂的热情孜孜以求,埋头于书山,在学问的海洋里淘金掘宝。1977年,也就是他下放后的第五年,机会终于光顾到这位放牛娃的头上。经过考试,他以总分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南大外语系录取,根据当时的规定,凡是考入南大的前二名优秀学生,均可保送到英、美的大学留学深造,遗憾的是因为下放五年的黄衍已超龄10个月,失去了这个资格。极为难得的机遇再次与他擦肩而过、失之交臂,面对这种不公正、不公平、不公道的规定,黄衍并没有感到多大的失落,他始终坚信:“成才的道路是多方面的,留洋既已无门,脚下依然有路,在南大照样能出成果”。为此他又一头扎进了南大的教学楼和图书馆中,开始了人生之旅的新搏击。
       在南大的校园里,黄衍苦读的劲头不减当年。从大学二年级起,他就在许多英语刊物上频频发表学术论文,其《英语常用短语辨析》一文曾在北师大主编的《中小学全外语教学》杂志上连载。而这本书稿却是他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编写而成的。1983年暑假,素有“火炉”之称的古城南京气温特高,汗流浃背的黄衍无从觅取一块避暑胜地,出版社却一再催稿,黄衍只能颠倒黑白,昼歇夜作,借助其父亲从乡村办厂买来的一只(低档)台式电风扇作為降温工具,通宵达旦地赶稿子。前后花了45天工夫,终于完成了30万字的书稿,1986年2月份,由福建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从此后,在英语的园地里,黄衍以强劲的势头崭露头角。应该说,他的身份、年龄与所取得的名望之间是极不相称的,他的大名倾倒了好多活跃在英语园地里的耕耘者,许多称他为“黄老先生”、“黄教授”的学术研讨信件从各地飞来,更有许多巾帼才子用不无温馨而又含情脉脉的信件向他射来了一支支火辣辣的“丘比特”之箭。但是,为了继续他所挚爱的事业,为了向学术上的更高层次攀登,这些插曲都被机警的黄衍巧妙而理智地化解了。1981年,黄衍在学业上的超常表现引起了美籍华裔学者、哈佛大学博士丁乃通教授的极大兴趣和关注,经他推荐,黄衍获得了美国西伊利诺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只是因为当时有关规定:凡高校在校毕业生不得自费出国留学而作罢。辛劳和汗水没有白费,     
       1982年,黄衍便获得了南京大学学士学位,有一次,黄衍参加高考阅卷,其他不少白发苍苍的阅卷老教师获知黄衍也成了同道中人时,都兴奋异常,希望能仰瞻风采先睹为快。然而见面后却又大为倾倒,一个个从内心深处咂出了“后生可畏”的味道。
       1983年6月,“国际生成语言学研讨会”在我国的冰城哈尔滨召开,会议的签到登记簿上铺满了当今国内以及世界各国知名度很高的专家、教授和学者,有的还是权威的学科带头人。国际生成语言学会主席H.Van Riensdijk也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年纪则均在60——70岁不等,唯有南京大学旗下只派了一名学士学位的毛头小伙子——黄衍赴会,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会议开始后,大会执行主席指定两位教授担任同声翻译(即发言者一边发言,翻译人员要同时译成另一语言,不允许有思索和语法整理的间隙)。毫无疑问,这是一桩难度极大的差使,被指定的两位副教授均面呈难色,犹疑不决,不敢应承。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后,坐在边座上的黄衍打破沉闷毛遂自荐,主动请缨,当即解了大会主席的围。实践证明,黄衍翻译的效果出奇的好,彻底转变了大多数人对他所抱的只是姑且一试的态度。接下去发言的外国学者纷纷指名道姓,主动请“密司脱黄”当翻译,RIENSDIJk主席当场就破格宣布接收黄衍成为该会会员。从此后,一鸣惊人的黄衍才真正被学术界的同仁们刮目相看。同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许国璋教授特邀国际语言学大师哈勒迪(Halliday)博士来华举办“哈勒迪语言学讲习班”,赴会对象均为国内各名牌大学副教授以上的学者。当时,仅为南大硕士生的黄衍因在哈尔滨“国际生成语言学研讨会上的不俗表现,颇受北大英文系主任胡北麟教授的器重而被破例举荐成为正式学员。受训期间,由于其他学员们对当今国际语言学派的理论体系、派别及其特点和“哈氏理论”不甚了了,无从置喙,交流发言时冷冷清清,当此难堪之际,又是黄衍挺身而出打破僵局,使沉闷的会场为之生色。黄衍的发言对语言学的流派现状及发展动向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其理论的精确,举证的翔实,对各体系的特征及相互的异同作了系统的阐述,其透彻的剖析无不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折服,这更使执教者哈勒迪深感意外,频频点头,大为赞赏,引为知己。会后,一代宗师哈勒迪主动提出欲收黄衍为博士研究生。更出人意料的是讲习班结束时,许国璋教授竟指定黄衍作总结发言,后生小子黄衍再三推辞仍不见允,却之不恭的黄衍无奈之中上台发言,再次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1984年,我国英语大师许国璋教授在审阅了黄衍“立论新颖”的硕士论文后,深感欣慰,信笔写下:“才华横溢,思维敏捷,立论新颖,行文流畅”十六字。同年7月,黄衍以其出色而卓越的成绩被教育部破格批准,提前一年被授予南大硕士学位。同年秋天,刚刚拿到硕士学位的黄衍,在激烈的国际公开竞争中,几乎同时获得了英国剑桥大学博士研究生全额奖学金及英国海外研究生奖学金,争得了留英深造的机会,成为新中国建国35年来第一个获得此项奖学金的中国留学生。
      拿英国人的钱,到英国本土去研究英文语种,对于一个以传统的东方文化为根底的中国人来说,不啻为一场春梦,可黄衍却硬生生地成了位变梦幻为现实的传奇式人物。
      1984年11月,蜚声海内外,黄肤黑发的东方骄子——黄衍跻身入学术空气极其浓郁的剑河之畔的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师从菜文逊(Dr.S.C.Levinson)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当今之世,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是世界上首届一指的名牌学府,曾被誉为培育“诺贝尔”奖得主的摇篮,据统计,从该院满师的学者群中,已有20余位骄子荣摘令世人瞩目眼羡的“诺贝尔”奖,出过不少大科学家、大诗人、大哲学家。发现地心吸引力的著名科学家牛顿就是三一学院的学生。一踏进学校大门,就可见到牛顿的铜像,而当时那株苹果树还在学院内迎风摇曳。每次上学前,大诗人雪菜都要看看有没有迟到的那架钟如今仍悬挂在大门之外。……哲人的足迹、名流的圣物犹如历史的画卷历历在目,争相诉述着剑桥学府的辉煌。而就在当年年底,踏入校门刚一个多月的黄衍就代表剑桥大学出席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在会上宣读了论文。
      黄衍在剑桥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多次应邀参加剑桥大学每年两次的论文研讨会。每次会议上台宣读论文者只有3人,一位是剑桥从外面请来的知名学者,一位是剑桥自己的知名学者,一位便是学生代表。而这个众人奢望的学生代表的名额几乎每次都被黄衍这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留学生摘取。每当黄衍上台演讲时,身任英格兰语言学全国委员会主席、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院长莱昂斯 (Sir. John. Laous))爵士都会赶来旁听。
       且莫以为身单力薄的东方学子黄衍温文尔雅,他在学习上却“蛮”得近乎不通情理,硬是有一股倔犟的虎劲。1987年,他正处读博期间,攻博论文尚在撰写,可这位不安份的东方小子又突发奇想,口出狂言,要在剑桥这个世界级的学术圣殿里摘一顶“邱吉尔学院院士”的桂冠戴戴。不用说,此举又是一个大胆而疯狂的构想——欲争院士谈何容易?剑桥素以藏龙卧虎人才济济誉满天下,其他申请院士的竞争者若非教授,即为博士,起码也已参加过博考,学位证书到手只在朝夕之间,而竞选的学科又是综合性的,包括文、理、工科等所有专业在内,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希望渺茫中的黄衍想起了早在放牛时便立下的“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作百分之百的努力”的座右铭,因而雄心勃勃,不畏强手,把自己锁定在房间里,反复地构思,精确地立论,通宵达旦地赶写竞选论文,最后竟以“立论奇特,推理确切,文字流畅”的评语而独占鳌头,一箭中鹄,演绎出剑桥院士竞选史上极为罕见的一幕。就在这一年,黄衍还当选为剑桥哲学研究会研究员,从此而在短时间内将当今世界名牌学府的桂冠罗致帐下,汇集一身。为此,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安德鲁•赫胥黎爵士(Sir. Anrdrw.Huxiey)和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梵切伦(Dr. J.Verschueren )博士等都特地致函黄衍,表示祝贺。
       剑桥大学历来有严格的规定。博士论文必须用英语书写,字数不得少于9万,且不得多于10万,更为严厉的是文中的论点不能与导师相同,必须具有独创的个性,立论之难自可想见。同时,为了保证论文质量,还规定了导师不得参加学生的论文答辩会,考博论文答辨要求非常苛刻,稍有不慎即难通过,更为严格的是凡是二次答辩未能过关者一律取消资格退学回家,多年寒窗付诸东流。然而,艺高人胆大,成竹在胸的东方骄子黄衍却不露声色安之若素,信手写来一气呵成,当论文呈于主考官掌中时,考官们完全为其全面的论证,缜密的思维、严密的逻辑所折服,且一个个面露喜色,不约而同地决定免于答辩,一致通过。并建议黄衍加以整理,从速出版。导师莱文逊对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体系被学生所驳倒,先是激动,继而以喜,最终是心悦诚服地向学生表示祝贺。莱文逊对于自己这位得意门生极为赏识,他曾发抒了一通“我要感谢我的学生黄衍,他的卓越成就对我的影响很大,如果我不加倍努力,抓紧研究的话,我将被他远远抛在后面”的肺腑之言,披露其切身的感受。
       攻博期间,黄衍也时常聆听世界级语言学家的发言,一方面汲取营养,二方面严加验证,发现疑窦处即亮明观点,敢于向权威发出挑战。198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权威乔姆斯基到剑桥大学来讲学,在午餐会上,剑桥的莱昂斯院长指着黄衍向乔氏作了介绍,并说:“这是剑桥大学的名人,他正在研究、撰写反对你的观点的论文”。乔姆斯基斯友好地与黄衍握握手,接着表示,我欣赏你的勇气,但我的观点不会改变。黄衍笑而作答:“且看下个回合”。时隔不久,乔氏观点即被黄衍无懈可击的论述驳倒。即使是面对他的导师莱文逊教授,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中国小子也把他的论点驳得体无完肤,令莱文逊惊奇之余喜出望外。在论文答辩会上,黄衍的博士论文以其全面的论证、缜密的思维、严格的逻辑折服了所有的主考官,最后主考官们一致同意黄衍论文不经答辩顺利通过。这在剑桥大学的历史上是罕见的。在1990年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语用学大会上,黄衍当选为《语法与语用学》国际会议主席。
       1987年,黄衍荣获剑桥大学院士后,又被任命为博士生导师,凡中国学子入剑桥攻硕、读博或申请奖学金者,其获准与否决悉由黄衍一人拍板定夺。
       1990年,鉴于黄衍在国际学术界的巨大成就和杰出贡献,被牛津大学破格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实际上,牛津大学学位的赠授制度极其严厉,此衔连曾被誉为“政坛铁娘子”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虽梦寐以求,却以始终未果的结局而告憾终生。
有一年,牛津招考一名博士生导师,当黄衍获知这一消息时,先于他报名者已有5人,而这5位竞争者又都是牛津大学本校培养的高材生,作为一名外来户,黄衍硬是挤进了这个圈子,竞争结果是牛津的5名博士全部铩羽,黄衍居然鹊巢鸠占,摘桂荣归。
      1994年2月,一本代表着他对语用学体系的理论专著《指代的句法学和语用学》(英文)被列入《剑桥语言研究丛书》第70卷本,采用著名的蓝色封面,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向全球发行。这可是一本非同凡响的经典力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黄衍在文中对以生成语言学派一统天下的经典理论提出了挑战,同时又提出并发展了关于指代新格赖斯语用学理论,从而引起国际语言学界的重大反响。该理论现已被应用到诸多语种,包括如朝鲜文、土耳其文、芬兰文等的指代研究之中。国际上最具权威的语言学杂志如:Language(语言)、Journal of Linguistics(语言学学报)及Journal of Dragmatics(语用学学报)对该书的评价为“黄衍教授在评论其他权威关于指代的论点的基础上,写成《指代的句法学和语用学》这本书,该书中展示了丰富的资料,饶有兴趣的分析,并提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性课题”。“该书分析了大量语言学现象,建立于了关于指代的详尽的语用学理论”。“该书对原有理论作出了严格和广泛的比较,尤其是关于指代的句法理论和语用理论有争端的交叉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94年6月,原牛津大学的学生,现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被牛津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在隆重的授博仪式上,黄衍以牛津大学名誉博士以及国际知名学者的身份特邀与会,且同这位西方世界的首脑人物进行了愉快的接触。翌年荣获英国学术院研究奖,
       1999年5月,黄衍出席了法国巴黎召开的,由法国社会科学院和法兰西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关于东亚、中非语言研讨会,黄衍的报告相当精彩,受到与会者广泛赞誉。会后,有位名叫Claud Hagige)的法兰西科学院(法国最高学术机构)唯一的一位语言学院士对黄衍报告中的少数观点不服,且提出质疑。后经黄衍引经据典的阐释,终使这位权威学者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2000年7月,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了黄衍第二本专著《Anaphora:across-Linguistico Study》指代:(一项涉及多种语言的研究),此书研究了世界上550多种语言的指代现象,他首先提出并进一步发展和推进了语用学理论。使之形成更趋完整的理论体系,因而被学术届尊称为“黄衍理论”。2003年,获英国艺术和人文研究委员会研究奖。
       黄衍相继在剑桥、牛津、雷丁大学(语言学系)执教二十多年,后任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语言学系主任。
多年来,作为一名世界级的专家教授和权威人士,黄衍在国际上涉足的行程极广,先后到过美、英、法、德、意、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希腊、瑞士、奥地利、丹麦、瑞典、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出席国际学术会议,还被聘至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麻省大学(美利坚),巴黎大学、法国社会科学院(法兰西),柏林洪堡大学、自由大学、(德意志),布鲁塞尔大学、安特卫普大(比利时),阿姆斯特丹大学、笔顿大学、格罗宁根大学、(荷兰),巴塞罗那大学(西班牙),隆德大學(瑞典),布拉格查理大學(捷克),國立墨爾本大學(澳大利亞),聖彼得堡大學(俄罗斯),以及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英格兰)以及澳洲、北非等。这些名校的讲台上,都印上了黄衍的足迹。他那轻健的身影,精辟的见解,深刻的哲理和风趣的演讲常常赢得学者、专家、教授和学校师生们雷鸣般的掌声与喝彩……
作为炎黄之后的龙子龙孙,远离故土,身处异国他乡的大学者对华夏故国怀有一腔浓浓的恋情。近十多年来,他在繁忙的教学、研究之余,还不忘祖国,心系中华,为了加速国内教育与世界教育的接轨,进一步缩小国内高等教育与国际上一流教育强国的差距,他还行囊时举,频桴云帆,经常穿梭于国内各大学的校园内,不时地将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术动向、研究趋势等英语王国里多种问题通过座谈、授课、作报告等多种形式通报给国内同行。据不完全统计,二十多年来,其轻健的足迹,精彩的演讲、深湛的见解及其爽朗的笑声已深深地烙印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河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宁波外国语学校、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几十所高校圣洁的讲坛上,至今,他应邀出访、讲学过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已达一百二十多所,他由此而声名益著,借此而升华为广大莘莘学子以及敎届同仁们膜拜的偶像。
       愿黄衍——这位喝练湖水长大的学坛骄子在知识的王国里扬鞭策马,乘风破浪,不断创新,永攀高峰,再写壮篇!

附:黄衍已出版专著有:
☆《英语常用短语用法辨析》
•《回指的句法学和语用学》(剑桥大学出版社,1994, 2007重印)
•《回指:一项涉及多种语言的研究》(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
•《语用学》(牛津大学出版社,2007)此书被译成数种语言。
•《牛津语用学词典》(牛津大学出版社,2012)
目前正在编写《牛津语用学手册》,将于2015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144443933,2709679488.jpg
200641892924769.jpg
u=181470363,1676618989&fm=21&gp=0.jpg
复件 0bd162d9f2d3572cd86ef2eb8913632762d0c37d.jpg
u=2578988186,270993442&fm=23&gp=0.jpg
u=1973183030,1063131761&fm=21&gp=0.jpg

世界名校——剑桥

世界名校——剑桥

世界名校——牛津

世界名校——牛津
     
发表于 2014-8-25 15: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向大师学习!{:soso_e179:}
     
发表于 2014-8-25 22: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感谢余先生发文,让我有机会详细了解了黄衍的人生历程。
    黄衍他知青上调曾在我单位工作过一段时候。我知道他的父母都是英语老师,在我的印象中,他的口才很好,一群人围坐着闲聊,他的时间占比总是最多。恢复高考就上大学去了,后来就一直没见过。早些年就曾听说过,黄衍已是英国高等学府的知名学者,著书立说,曾到过许多国家的大学去讲学。我真为他感到自豪。但具体详情一无所知。
    今天有幸读得先生发的文章,还看到了他的清晰的照片,是他,就是他。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06: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书中浪子 发表于 2014-8-25 15:26
向大师学习!

多谢文友顶帖、捧场!{:1_754:}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06: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zhangminli 发表于 2014-8-25 22:28
感谢余先生发文,让我有机会详细了解了黄衍的人生历程。
    黄衍他知青上调曾在我单位工作过一段时候。 ...

多谢文友顶帖、捧场!{:1_75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1-22 07:49 , Processed in 0.06091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