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79|回复: 0

新桥老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5 15: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本帖最后由 秋思 于 2014-8-25 15:29 编辑

                                                    新桥老街
         文/邹秉南

        这次因为新桥镇编写村史村志事,我重回了一趟新桥。在村上,才听说新桥的行政区划有了变化,与原埤城和后巷镇合并成一个新的镇,叫“丹北镇”了。
        过去,埤城、后巷、新桥和界牌四镇同处丹阳北部的沿江地区,世代以农业为主,并不是富裕之乡。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们来新桥插队时,生产队一个工分值只有两三毛钱左右,后来几年里一直维持这个水平,几乎没有变化,社员们生活都比较清贫。没想到,经过改革开放这几十年的变迁,新桥已一跃成为“全国文明镇”和“全国汽配之乡”,被誉为镇江市“金三角”明星镇,让人刮目相看。
        我们当时插队在新桥大队,其中有两个生产队就坐落在新桥镇上,那时他们自称“街上人”,让人很是羡慕。我们生产队离新桥镇不远,穿村走埂,十分钟便可到,去购物或寄邮件等还算方便。镇上有各种商店,没事时我们也常到镇上去逛街。
      过去,新桥镇是不通汽车的,如从丹阳城到新桥,得先乘长途汽车到高桥,然后再徒步十余里才能到达,或者乘船沿老九曲河经过靠近的镇转道,交通十分不便。自新桥公社办公地从大成桥迁至新桥镇,新桥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人气渐旺。
        新桥有几条老街,老街入口附近,有新桥中心小学。校门口有一个泥土面的篮球场,我们常来此打篮球,有时还与街上的青年进行友谊赛,篮球场上偶尔也会放映露天电影。小学校址原来是座关帝庙,里面的菩萨早不见了踪影,大殿改作教室,昔日晨钟暮鼓变成为琅琅书声。庭院内有两株粗壮的银杏树,秋天落叶满地,一片金黄,显得十分古朴。那时,我们还为立在校门口的照壁画过一幅“毛主席到安源”的油画。
        新桥小学创办于1912年,到1990年搬出关帝庙,距今已有百年历史。百年来,不知有多少农家子弟在学校得到启蒙,又从这里走向社会。现在小学已搬出关帝庙,在附近新建了校址,而关帝庙经过重修,增其旧制,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香烟袅袅,又恢复了往昔的热闹。
        老街上有一家粮食加工厂,每天总是十分繁忙。周围村庄的村民常常把储存在家的稻谷或小麦用独轮车推来加工成大米和面粉,忙时厂门口独轮车会排成长队。我们也曾借村上人的独轮车推稻谷来加工。不大的加工厂里四处布满粉尘,工人满头满身都是白花花的,沾满了糠屑和麸皮。经过道道轧口,稻谷和小麦变成洁白的大米和面粉,大家推着独轮车满载而归时,喜悦的心情不加掩饰地流露在脸上,那是生活的希望。刚加工的新米煮的饭,软糯适口,香味浓郁,我们不用菜也能吃上两大碗。
        老街的北面,原有一个大会堂,里面排列着许多长条木凳,可让开会的人落座,条件虽然简陋,却是公社举行各种会议和文化活动的场所,当时欢迎全体知青到新桥来插队落户的大会也是在这里召开的。谁知,1969年夏,大会堂被一场突遇的龙卷风刮倒,夷为平地,将正在里面开会的代表砸死了三人,多人受伤。过了几年,老街关帝庙前新建了一座影剧院,替代了原先的大会堂,成为新桥镇的文化活动中心。
        镇中心,有不少商店,如农具店、种子店、副食店、饭店、茶馆等,还有一个小小的邮电所,规模最大的要数供销社的综合商店,店内有一长排柜台,包括日用百货、衣帽洗化、食品烟酒、文具书籍等一应俱全,相当于现在的大商场。有时,我们也会来买包烟,释放一下自己的苦闷。最吸引我的是那两节卖书的柜台,只要到镇上来,一定要来逛一下。那时没有多少书卖,除了政治书籍外,还有就是工农兵创作的文艺作品,以及一些鲁迅的小说散文单行本。我记得是1973年夏,有天偶尔发现柜台里摆放了两套范文澜先生著的《中国通史简编》,每套书四册,我像发现了新大陆,心中一阵惊喜,于是让那位已有些熟悉的女售货员拿出来翻阅。在那个知识荒芜的年代,这套书犹如久旱逢甘雨,让我爱不释手,但4.40元的书价,又让我犹豫再三,这是我半个月的生活费。女售货员对我说:“这次就来了两套,一套已被新桥中心小学的老师约定了,还剩这一套,你不买的话,很可能就被别人买走了。”于是我咬牙买下了这套书,一直陪伴在我身边,至今还收藏在我的书柜里,留着我青春的回忆。
        石板修筑的老街分为东街、西街和中街,沿街的房屋虽然很陈旧,但都是用砖瓦建造的,比起附近村庄的茅屋强不少。街上有座“走马楼”,我们进去看过,雕梁画栋,是镇上最好的老屋。出老街就是田野,春赏菜花,夏闻稻香,河渠环绕,有石桥相连。白天老街上人来人往,热闹异常,夜幕降临后,街头便少见行人,寂静无声,石板路在月色下泛着幽幽的青光。四周竹影摇曳,发出“飒飒”的声响,河渠中总有“咕哇、咕哇”的蛙鸣,偶尔远处会传来一两声犬吠,打破老街的宁静。
        如今,我又走在老街上,宽阔的街道纵横交错,街心公园花团锦簇,河边亭台楼阁,廊桥飞虹,新建的楼宇民居鳞次栉比,竟不知身在何处。夜晚,在老街漫步,到处流光溢彩,村上人陪同我,一会说这儿就是过去的供销社商店,一会又指着藏在里巷中的老房子说,那就是过去的粮食加工厂,然而面貌已改,旧颜难寻,唯有那熟悉的乡音未变,勾起我对老街的温馨回忆。
        老街,像一壶陈年老酒,带着岁月的陈香和故土的淳厚,让人回味,让人眷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5-19 11:20 , Processed in 0.06869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