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4|回复: 6

心慧艺高织彩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8 06: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本帖最后由 詩壇滄浪客 于 2014-9-18 06:46 编辑

                               心慧艺高织彩霞
                                                    ——记特种织物攻关人束润之
       浪逐人生,波潆岁月。人的一生,来也姗姗,去亦匆匆。多则百年,少则数十。如何能在有生之年选正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的特长,承担匹夫的责任,奉献赤子的才华,为社会提供应有的效益,为纷繁的世界缀上一朵绚丽的心花,是一道极其严肃的课题。出生于丹阳荆林乡西岗村的束润之以其实实在在的行动,作出了认真的解答,进行了深刻的诠释,从而在其有限的人生当中,向新建的人民共和国递交上一份十分出色的答卷。
       束润之生于清宣统二(1910)年2月,6岁入学,13岁上私垫,16岁进丹阳城,学徒于眭德丰箩底丝线店。1937年底日寇占领丹阳后,因店址毁于战火而失业回乡,在家中自制丝线出售。翌年再度进城,办起了“束仁记箩底丝线号”。1940年与朱孝裕的箩底店合并经营,束占股75%,朱占股25%。同年又转产面粉机用筛绢。建国后,束润之以老板的身份接受了人民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又成为“丹阳县束仁记箩底丝织厂”的老板。
       1954年,一个春花初开阳光明媚的日子,束润之应召赶往设在许乌巷吴宅内的丹阳县工商科(即丹阳县工业局的前身),在办公室里,见到了两年前曾任过丹阳县税务局局长(当时已调任一个保密单位领导的张勤民。)通过这次短暂的会谈,成就了一番以低级设备试制高档产品的功业;谱写成一曲小企业出创大作为的凯歌;留下了一段令束先生终生难忘的经历。同时,又为中国工人阶级争了光,露了脸。
会谈中,束润之接下了一种代号为X15#“特种筛绢”的试制任务。这是一种军工产品,精度要求出奇的高,尤其是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前苏联急等着使用。织造原料为11/13白厂丝(普通绸缎用料为20/22白厂丝)。形象地说,就是要在1平方英吋的织物上织入154根纬丝、231根经丝,织物的纤维密布要求如此之高,其操作上的工艺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以及亲如兄弟般的东欧各国将之视作无法逾越的畏途,并派出专家组,选定了在中国最大的轻纺工业城市上海一家很有名气、颇具实力的专业单位——礼安筛绢厂试制了整整两年,结果依然无功而返,大失所望。这次张勤民之所以约见束润之先生,原因是曾听到上海同行业界的介绍,抱着碰碰运气看的心态慕名而来的。至于会谈前景及试制结果则仍然将信将疑,所抱的期望值并不太大。通过谈判,在答应对方技术上实行保密不外泄的前提下,双方约定试制期限为两个月。任务一敲定,束润之于次日即专程赴沪,到甲方指定的上海国营丝绸厂取回了3kg已倂、捻过的原料(厂丝)、现成的筒子及钢筘等机件。
       试制攻坚战打响了。首先,在扦经穿筘工艺上遇到了极大的麻烦,随着织物纤维密度的大大提高,钢筘的密度超过普通丝绸的4倍,筛绢织机的2.5倍,丝线穿孔时肉眼根本无法看清,如果戴上修钟表师傅的专用工具(放大镜),工人们操作时又不习惯,无法适应。怎么办呢?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人提出:高度近视者有可能适宜这道工序,何一不试?一语提醒梦中人,经过实践果然凑效,此关一破,又相继攻克了多道技术、设备和生产现场温度、湿度等各个环节上的难关,只花了半个多月就上机生产,月底便拿出了6米织物样品,当即直送上海市纺织品公司特种品科,后又凭特品科一纸空白的“产品物理试验单”马不停蹄地赶赴设于玉佛寺的上海市纺织品物理试验中心,听任对方进行专业测试。次日取回测试报告单,结果表明样品数据完全达到原定的技术指标。这一检测结果充分表明了久攻不克的技术难关终于攻破,更令听惯了“试制样品质量不达标,攻关不成功”消息的特种品科的所有人员无不惊奇万分,振奋不已。他们一面派人将样品直送首都北京,一面还要束仁记厂按此规格的质量标准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继续生产。为此,上海纺丝公司还特派了一个名叫周正乾的同志专门来丹阳负责抓特种筛绢的生产进度。两个月后,上海纺司特种品科又要束仁记丝织厂试制一种X16#,“特种筛绢”,这种产品的纤维密度又比X15#提高了10%,织造难度明显增加。在试制过程中,又碰到以了钢片穿筘刀嫌厚的矛盾。束润之因势利导,设法将其一片片磨削减簿,约两个多月后,试验再次告成,送沪化验同样合格。翌年,束润之先生又试制成了X17#“特种筛绢”,其眼孔密度更比X16#提高10%,乃是当年特种筛绢中的“极品”,难度极大,在穿综捞筘中都出过差错,后来屡经返工,又在织造现场配备几只放大镜,所有当班操作员及值班组长人各一只,在生产过程中全面监视,严密监控,束润之与职工们齐心协力作战,过五关斩六将,前后花了三个月的功夫,再传捷报,X17#样品又试织成功了,束先生終究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支援了新中国以及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防建设。
       1956年新春伊始,上海组织了以苏联专家1名、翻译1名、纺织工程师2名、礼安筛织厂正、副厂长各1名、技工2名以及驻丹特派代表周正乾1名(共9人)的队伍专程来束仁记罗底丝织厂考察,现场参观结束后,客人一行与丹阳县有关领导回到县委会议室进行了座谈,会间,苏联专家说,“目前的世界上,此产品唯有瑞士和日本两国能够生产”,但由于技术上严格保密,尽管苏联曾千方百计(包括通过日本共产党)利用各种渠道刺探此项技术情报,但始终未能如愿,从而被卡住了脖子。而今,一个小小的束仁记丝织厂,就这么几台破旧不堪的土设备,竟啃下了这块别人不敢问津、他厂无法下手的硬骨头,弥补了社会主义阵营的空白,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同时,还询问了生产方面的有关技术问题,束润之不厌其烦地一一作答,并特别强调:生产特种筛绢,主要的关键一是要控制好车间内的温度和湿度;二是要原料必须达到标准;三是经线与纬线(丝)必须匹配。对束润之这番经验之谈,考察组的成员们如获至宝深以为然。
       1956年3月份后,丹阳县工业局潘芳吾局长和县工业部长潘清明亲自来找束润之,提出上海方面因特种筛绢在丹阳生产不方便,难以适应生产扩大的形势与要求,拟转由上海生产。当时,基于社会主义大家庭和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束润之无私而爽朗地满足了对方的要求,并为即将接手这项任务的上海工厂代买了两台与本厂设备同机型的织机,还调了一名技术老师傅(王金根)给上海,力扶其上马。此后,束润之还借出差的机会亲临对方织造车间,热情地给该厂出谋划策指点迷津,很快就解决了该厂上了新设备却开不了机器,接收了任务出不好产品的苦恼,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步入了正常运转、健康发展的轨道。
     
发表于 2014-9-18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此文讲述的是一则鲜为人知的而又让我们丹阳人引以为荣的往事,读后感受良多。对于技术攻关这种富有战斗性的工作,本人也情有独钟,所以我由衷地敬佩束润之老先生。
    谢谢余先生的撰文!
     
发表于 2014-9-18 18: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人物传记写的很好!标题有内涵!
     
发表于 2014-9-18 19: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拜读。
     
 楼主| 发表于 2014-9-19 06: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zhangminli 发表于 2014-9-18 10:39
此文讲述的是一则鲜为人知的而又让我们丹阳人引以为荣的往事,读后感受良多。对于技术攻关这种富有战 ...

多谢文友关顾、置评、嘉勉!{:1_754:}
     
 楼主| 发表于 2014-9-19 06: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萍水相逢 发表于 2014-9-18 18:56
人物传记写的很好!标题有内涵!

多谢版主垂青、嘉勉!{:1_754:}
     
 楼主| 发表于 2014-9-19 06: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清香一瓣 发表于 2014-9-18 19:22
拜读。

多谢文友垂青、捧场{:1_75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5-13 02:07 , Processed in 0.0812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