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报告学生睡觉”病根何在
9月17日,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主吴良镛院士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缓缓走上了人民大会堂报告台。他用35分钟讲完了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半个小时之多,他坚持站着做完了报告。但放眼台下,大批后排的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当天,台下坐着的是首都多所高校近6000名新入学的研究生。(9月18日《丹阳日报》) 这则消息,令我们非常震惊:高龄院士的励志讲座为何不再吸引学生?! 首先,我们为老院士感动!92岁老院士凭着对教育教学的一腔热血,不顾个人年老体迈,坚持站着上课,这是对学生的无比尊重与热爱。 再次,就是那些研究生的冷漠态度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老院士进行的是励志教育,而不高深的学术报告,按理说这些高学历高素质的研究生们应该洗耳恭听,激情高涨的。可为何却有那么多学生趴下睡觉?这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中国现在的教育究竟怎么啦?中国现在的学生究竟怎么啦? 上课认真听讲这是最基本的道理,是对老师最起码的尊重,更何况这是一场难得的精彩讲座?再退一万步讲,即使对讲座不太满意,听得不够认真,也不至于趴下睡觉吧?别说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院士,就是一般的大学讲师的课也不应该如此呀?我们在责怪这些研究生的同时又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当然这种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也许高校平时的课堂就太缺乏生机,与现实脱轨,学生们爱听不听的,出现了一种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呼呼大睡的怪象,也无人问津无人指责,久而久之便也成了一种习惯。这些学生自私自利,不顾他人,只求最后突击考试拿高分。 再看讲座本身,《志存高远身体力行》这个话题无论何时何地也不会过时,都是值得讨论的。也许老院士由于92岁高龄,演讲时不可能再像年轻时那样激情四射、抑扬顿挫了,但也不至于一点都听不进去吧。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许在组织这次讲座的时候,研究生们不是自愿报名的而是强行要求参加的呢,以至于那些不感兴趣者也只好睡觉吧? 这次活动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再好的活动,如果组织不好,无论对演讲者还是对听讲者来说都是一种遗憾甚至是折磨!92岁高龄老院士的讲座不是不精彩,不是不再动听,而是组织不到位,宣传不到位,也许每个参与者特别是领导者都有不可推缷的责任。 所以笔者认为:以后无论什么单位组织什么活动,最好采取自愿报名参加的方式,以避免不必要的尴尬与麻烦,这样双方才都能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