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03|回复: 0

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成为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试金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8 15: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成为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试金石”
国务院于9月3日下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敢于啃硬骨头的方式正式拉开了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序幕。这份意见的出台,让育人为本的底线思维真正呈现,让公平公正的操作路径鲜明清晰,让选拔人才的目标要求充分展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考试招生体系逐步完善,选拔功能日渐凸显,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面对现实的综合性人才需求,面对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性要求,传统的一考定终身、单一评价、唯分数论英雄的培养模式,已经陷入学生负担重、区域差距大、选拔功能弱、社会矛盾大的怪圈,明显不能适应教育科学化治理的现实性要求,跟不上群众对教育的满意期待,迫切需要用统筹的思维、合理的规划、发展的评价来完善教育培养的社会功能。《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便成为教育科学发展的“试金石”。
这次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方向上立足发展,关注教育公平。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是基础工程,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中心,更是社会发展的支撑。但唯分数论的选拔让人陷入恶性竞争的深渊,德行、人格、尊严在这种“拼搏”中丧失了底线,违规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社会公平与正义。当前,人民对公平的诉求日渐升温,如果教育还停滞不前,那将会搅动社会发展的“地基”。因此,从群众最关心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入手,坚持公平的基本价值取向,从招生名额分配、选拔录取、监督管理等多方面入手,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结果公平,消除择校热、高考热、加分热等教育发展的“疾患”,推动实现不同背景、不同家庭、不同区域学生能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真正实现从简单的数量公平向深层次的质量公平转变。
这次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目标上倡导衔接,构建成长“立交桥”。 教育是对生命的关怀,教育不是成长的一种过程,而是成长的一种方式。教育的过程应该伴随人的一生。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单一的教育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建立多元、多向、多维的学习通道成为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突破固有的“围墙教育”模式,呈现开放、灵活、互动,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机会,从中等专业学校实行注册入学、成人高等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宽进严出到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真正打通了不同形式教育的壁垒,实现学习渠道多元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过程多维化,并通过学分互认和转换,形成相互衔接,共同发展的成长“立交桥”。
这次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实施上注重分类,实现人才共进。考试招生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才的选拔,让社会应用性人才、探索创新型人才、技能操作性人才各就其位,各展其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前期我们的考试招生制度在选拔功能上单一性较强,强调精英教育,导致众人挤垮“独木桥”,没有充分释放人的发展空间。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就是要突破单一的分数倾向,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形成适应、适合、适度的人才选拔机制,客观利用学生成长过程档案,实现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和普通高校相对分开,综合利用职业适应、职业技能、文化素质相结合的方式,并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在普通高校招生中,突出命题的基础性和综合性,突出人才兴趣愿望的深度关怀,学生可以再6门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3门为高考科目;创造条件逐步消除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推行平行志愿,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考试压力,真正推动素质教育与选拔人才的共进。
教育的科学发展需要良好的教育体制机制来支撑,关注公平性,突出成长规律性是人民群众多年来对教育的期盼。此次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也正是立足于我们的国情,与文化传统相吻合的一次改革,它将摒弃“你死我活”的不良竞争,充分释放人的成长空间,关注人的发展状态,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也给每个人机会,从而真正凸显互惠互利的教育发展状态。(钱明辉  丹阳市教育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2-24 10:05 , Processed in 0.06333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