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14|回复: 17

上海随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3 14: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不需要上班后,跟手就来到了上海,帮朋友打理家务。少了烦恼,没有了压力,也是件轻松愉快的事情,更有了机会比较从容的观赏一下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国际大都市,因此也就平添了许多对这个大都市的遐想和构思。

  上海正同世界接轨 全国应同上海接轨
  生活在上海,可以看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可以吃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风味美食。就吃饭而言,工薪阶层,中午一般都在外就餐,晚上在外吃饭的也不少。同事之间吃饭基本都是AA制,而且成了一种自然的习惯。就家庭来说,虽然不是全部,但实行AA制家庭的比例可能远远超过其他城市。年轻人在外就餐,往往喜欢到网上扫一下,再决定去哪家餐馆,这样可以吃得便宜。一些物美价廉的饭店都要取号等待,有的可能一等就是几个小时,而等待时间最长的必然物美价廉。点菜也不像我们三四线城市那样,弄上几个冷菜,炒上几个大菜,也就是一个特色菜为主,再加上几个家常菜普通菜;酒水更是随意,可有可无,常常以饮料啤酒为主,一般没有剩余,即便有剩余打包是必须的。这也是一种时尚,绝对不是吝啬。我朋友曾说,在上海吃饭哪像你们丹阳,上海人要看到你们那种吃法还不吓坏了。过去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外省乡镇企业常常请上海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去指导,乡镇企业总是请他们到当地最好的饭店热情招待,大吃大喝,令他们大为感动,总是许诺什么时候到上海我请客。盛情难却,一次乡镇企业的同志真的到了上海,上海师傅说,啊呀,你们来得突然,我没有准备,就下个鸡蛋面吧!当时只当笑话听听而已,现在倒真有点“信以为真”了。一是上海人比较实在;二是上海人比较节俭;三是上海人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绝不会乱花钱的;我的朋友上班每个月的停车费就要800元。再加上老婆可能管得紧了些,作为工薪阶层也不会大手大脚的。
  要说上海正同世界接轨,可以追溯到悠久的历史,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就被称为“帝国主义的乐园”。上海还是“二战”期间,以博大的开放和包容,无需签证、不须担保,接纳被希特勒驱赶的犹太人的唯一城市,很多犹太人涌入上海。希特勒杀害了600多万犹太人,而在上海的2.7万犹太人除生老病死外,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在我朋友住居的附近就有犹太人纪念馆,而旁边的霍山公园也有一座小型犹太人纪念馆,都是以色列政府和以色列商人资助而建。当年这里就是犹太人集中居住地,由于“八•一三”日寇的侵占,犹太人的活动受到了限制,他们以咖啡屋的形式解决单调的文化娱乐生活。很多房舍现在保存完好。半个世纪以来,无数散落在各国的、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犹太人怀着复杂的心情,带着感激来到 上海,细细找寻当年生活的踪迹,这里有着他们的青春、爱情和理想。除犹太人外,上海外侨最多时超过十五万人,所属国籍和民族超过六十多个。
  从上海的饮食方式到外侨的涌入,再想到浦东开发、陆家嘴金融区的地位,以及上海自贸区的成功建设,就连香港人也感到失落。随着上海的发展,香港将失去“唯一”的优势,再加上开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融入和通婚,我可以说上海正与世界接轨。同时我也认为,全国也存在着与上海“脱轨”的问题。但我相信“环球会同此凉热”。

  家乡好 上海好
  长年生活在上海,常有朋友问我,在上海习惯吗?很辛苦吧!我的感觉是,在家乡轻松自如,在上海也习惯适意。
  话又说回来了,在老家有个朋友圈,打打牌,喝喝酒,散散步,聊聊天,甚至钓钓鱼,确实不亦乐乎,但常常也感到很累很俗。而在上海,走在路上,步入商场、广场甚至公园、餐馆,没有熟人,因而也无需环顾左右,张三李四的打一通招呼,生活里就少了一份也许是可有可无的礼节,却多了一份自由自在的轻松,乃至自信。既看不到愿意看到的朋友,也碰不到半生不熟不需要打招呼的人,既听不到不中听的议论声,也不用听捧场的赞美话。始终生活在一种平和平衡之中,真有一种无我独我的人生境界。真是“信步黄浦观新潮,毋闻曲阿风雨声”,“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倒是儿孙们的欢声笑语令人陶醉,而感到一种满足,倒是上海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使我感到陌生而新奇,又感到到处都是新鲜的,令人留连忘返的人和事;倒是朋友介绍的一些新的书籍,使我又增加了新的知识;倒是朋友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带我游览的名胜古迹使我增加了新的阅历。上海的风景永远看不够,看不厌。置身上海,想看懂读懂上海,对目前的我来说,或许还是终身难题,上海深不可测。
  我曾想过,不需要上班是幸福的,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痛苦的,对此我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但一下要来到上海,甚至长住上海这是我始料不及的。然而又能有如此“淡定”的感觉这也是我始料不及的。丹阳人匡亚明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走进书斋就是一个学者,走出书斋就应该是一个实际活动家,我是尽力而为的”。匡老的活法是我们应该效仿的,我等虽然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但人要适应在各种环境下生活的能力和心态,这一点,是我们应该永远追求的。

  上海人 外地人
  在上海既能看到全国各地的人,也能看到世界各国的人;既能看到有钱的富人,也能看到生活在底层的人;既能看到美女如云的靓丽风景,也不乏气质高雅的男士,而更多的则是衣着简朴,甚至有点寒碜的人,他们的穿戴长相甚至不如我们丹阳大街上的行人。
  据说有这么个规律,大凡富人多的地方,穷人也必然多。有钱人多的地方必然需要没钱的打工仔。这样有钱人才能生活得有滋有味,而没钱的也能各得其所。
  走在上海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各种肤色的外国人,与上海人通婚的外国人也比比皆是。在我朋友居住的小区内,就有好几个混血儿,他们美丽而健康。当然,看到最多的仍是咱们中国人,还是操着全国各地口音的上海外地人。据说上海有八成以上人口来自全国各地,所以近代上海常被认为“四不像”,是人们眼中“不中不西,亦中亦西,无所可无所不可的怪物”。但细细品味,这就是海派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异质文化的和谐相处。
  而在外地人中,咱们苏北人、安徽人尤其多,即使在上海的老居民中操着苏北口音的人也很多,苏北人可称得上上海的原居民。这些外地人行色匆匆,穿戴一般,打扮土气,有时还大包小包,甚至一群一群地结伴而行。大多租房而居,一看就知道他们生活艰难,工作繁重而紧张。除从事建筑工作外,大部分干的是保姆、菜贩子、水果摊、早点小吃、卫生保洁等职业,扬州足疗更是随处可见。在我朋友居住的小区里附近的菜市场几乎全部是外地人,据了解他们的亲属也在其它市场从事同样的职业。在上海的大街上几乎看不到多少闲人,而在这里没有钱是难以生存和逗留的。在地铁上我就看到这样一幅房地产广告:“让逗留上海的年轻人增加一分留在上海的勇气”,但在这里只要肯吃苦、肯努力,不怕挣不到钱。在我朋友居住的小区附近,几乎有大大小小,几百乃至上千家小摊小贩。一个炒饼摊子,来买的人经常排队,还有人开着宝马从很远的地方慕名而来,据说该摊位的主人每年还要歇业一段时间,带全家去国外旅游。一天晚上我到电梯口倒垃圾,看到一位长相很有样子的年轻人,正在逐层收垃圾,电梯里还有一位六、七岁的小丫头帮着整理回收的垃圾,以便将可回收的垃圾拿去换钱。小丫头也长得精神大方,我想他倒像废品回收站的经理模样。但为了生活不得不干这样辛苦的工作,要不如何在上海立足,又如何挣钱回家,而且每天晚上天天如此。此刻我的同情心油然而生,而且一直萦绕在我的记忆中难以抹去,我不得不感叹生活的艰难和不易,尽管他们在老家可能还算有钱人,因为到上海去挣钱了!
  小时候很羡慕上海人,不是有句话叫做“上海逛一趟,死后棺材都不要吗?”记得村上有几个在上海工作的人,那是最令人羡慕的人家。还有几户上海有亲戚的人家,寒暑假上海人家的小孩子也常来村上亲戚家住上几天,也会让村上人眼睛一亮。现在我常想,那些在上海工作一辈子的“工人”们,退休回到村上,普通得像一个老农,可怜他们在上海竟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倒是村上几个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闯荡的后生,发展得很好,在上海有车有房有小家庭,事业有成,生活得有滋有味。至于那些曾经的“上海人家的亲戚”如今早已杳如黄鹤不复见了。我常常想起这些又常常感到人生的无常和悲凉,不禁悲从中来,也为后生们的成功而倍感欣慰。
  倒是改革开放后,农村情况好了,全国各地都发展了,社会也进步了,上海人也没有多少值得特别骄傲的地方,外地人也不把上海、上海人看得那么珍贵了。不少外地人成了上海的富翁,而更多的则成了白领丽人。不是有人这样归纳吗?——市中心都是外地人,真正的上海人都搬到城市边缘了。也常常听说上海人对新上海人的心境是“羡慕、嫉妒、恨”吗?!我看有道理。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彼此间和睦相处。我经常到上海的里弄去走一走,看一看,那老式的平房,二、三层的楼房还有不少,而且间隔距离很近,仅三、四米,非常拥挤,连卫生间都没有。往往一条一米宽的走道,也放着几家的煤气灶,权当厨房用。而在位于中山公园的“上海市凝聚力博物馆”中,我看到两幅令人震撼的照片,记录了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当市长时居民的生活状况。一幅是王大娘将平房的楼梯底下作为厨房,而上阁楼用的破旧木梯则既作为上阁楼的梯子,又作为做饭时的案板,置放着油盐酱醋之类。另一幅是上海一家人吃饭时,竟用一块不足一米长的木板作为饭桌,吃饭时搭在隔离房间的窗口上,一家人围着木板站在不同的房间用餐,真是拥挤不堪。因此我调侃上海人灵巧精细,螺丝壳里可以做道场。做上海人真是不易,一次坐出租车,随便问一句师傅老家哪里?还经常到老家去吗?师傅却如此回答:回家干啥,尽管老家有叔叔、姑姑什么的,但他们过得比我好,也没有什么事要找我们,我们也不能为他们解决任何问题。可见在这座国际大都市生存,上海人、外地人都不容易。(未言

发表于 2014-11-13 14: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愿楼主这位“新上海人”一切安好{:soso_e18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21: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红烧肉 发表于 2014-11-13 14:29
愿楼主这位“新上海人”一切安好

还是家乡的红烧肉好吃啊!{:soso_e128:}
发表于 2014-11-13 22: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大上海,上海大!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地位,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工作,不同的收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观察感受大上海,或许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悟。以睿智的目光审视大上海,未言还有很多未言吧?翘首以待未言老师的《上海随想》姊妹篇。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4 10: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自由鱼 发表于 2014-11-13 22:10
大上海,上海大!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地位,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工作,不同的收入,不同的角度, ...

还有不同的“自由鱼”{:1_796:}
     
发表于 2014-11-14 16: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住在上海感觉会很紧张、很压抑、很枯燥,不如住在小地方安逸。{:soso_e120:}
     
发表于 2014-11-16 16: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上海是个花花世界,楼主可要好好享受啊!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08: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萍水相逢 发表于 2014-11-16 16:41
上海是个花花世界,楼主可要好好享受啊!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发表于 2014-11-17 09: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生活在大都市实属不易。
发表于 2014-11-20 12: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行文流畅,恣意潇洒!见人见物见思想,点32个赞!
     
发表于 2014-11-20 14: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在大上海尽享天伦之乐,清闲自在!{:soso_e17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3 21: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书中浪子 发表于 2014-11-20 14:53
在大上海尽享天伦之乐,清闲自在!

我现在是上海游子咯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3 21: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liqz001 发表于 2014-11-20 12:16
行文流畅,恣意潇洒!见人见物见思想,点32个赞!

只得了32分。
     
发表于 2015-3-10 15: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上海丹阳一线牵
     
发表于 2015-3-17 17: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时隔4月再读未言老师修改后的大作,体会是;” 上海大,大上海,大上海里出人才!“建议未言老师赶紧打道回府,反之,肯定要未言变莫言了
     
发表于 2015-3-17 17: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soso_e179:}{:soso_e142:}
     
发表于 2015-3-17 20: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再次阅读学习,积极响应李克强阅读的好习惯!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10: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本帖最后由 未言 于 2015-3-18 10:09 编辑
萍水相逢 发表于 2015-3-17 20:08
再次阅读学习,积极响应李克强阅读的好习惯!


学习好,大有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4-20 15:29 , Processed in 0.06209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