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红烧肉 于 2015-5-25 09:43 编辑
书包的变化
陵口中心小学笋芽文学社 毛雨欣
记得刚上学的时候,爷爷曾告诉我,他只上过一年多学就辍学了。爷爷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七个兄弟姐妹,家境贫寒,上学时又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填饱肚子都成问题,哪里还能继续上学?而在仅有的一年多上学期间,竟没用过书包。每次上下学,用一块旧布把书本和笔包起来,往腋下一夹…… 妈妈出生于七十年代末,那时候孩子们都能上学了,但条件还很艰苦,连文具都不那么齐全。妈妈说,她上学前一天,外婆给她做了一个花布书包,就是把一块花布对折,将两面用针线缝紧,留一面开着口子,再缝一条带子。这个简易书包,缝缝补补,妈妈一用就是六年,直到初中才换了一个双肩背包。爸爸小学使用的书包稍微高级一些,书包上印着毛主席头像,还有“为人民服务”几个字,引得同学们羡慕不已,常常让爸爸引以为豪。 我出生于新世纪,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东西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书包就更不用说了。上幼儿园时,我就用了好几个书包,现在基本上每个年级都要换一个书包,什么背背佳书包、公主书包、斜背书包、弧形两用包、“休闲”背包、拉杆书包、“减负书包”、护脊书包、多功能书包……看着琳琅满目的书包,爷爷奶奶总是感慨地说:“我们小时候,做梦也想不到书包都会这么高级!” 时代在发展,今天的书包很精彩,相信明天的书包更值得期待……
(点评:习作以小见大,通过一家三代人书包的变化,折射生活的变化,时代的进步,特别是最后的点睛之笔道出了文章的主旨,也道出了对未来的向往。)
(指导老师:戎谷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