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智商一米二 于 2015-8-6 15:25 编辑
“聊斋志异”陪伴童年,影响一生 童年时期,我是一个沉溺于阅读的“乖孩子”,不再喜欢与儿时同伴东游西荡去捉蜻蜓、钓虾子……自从上学认识了一些汉字以后,就不可救药地迷上了读书。起先只是看“小人书”,每天放学就一头扎进附近的书摊,用省下的早点钱租书看,花花绿绿的小人书为我打开了另一个世界。后来,嗜书的癖好令我想方设法地搜罗更多的书籍,囫囵吞枣地读,甚至是一些方言文的古籍,为了不影响速度,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跳过去——至今我仍保留着好读书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习惯!
读初一的时候,父亲见我酷爱读书,就节衣缩食地去本地的一家著名的古籍书店,买回一套《聊斋志异》送给我。家里人口多,负担重,生活很艰难。我虽然读过一些书,基本上都是借来的。这样一套古籍图书,对我简直称得上“极品”,是属于我的唯一的宝贵的精神食粮,其欣喜为何如!于是,它们成为我爱不释手的“宝贝”,几乎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地一气读完。此后,也经常翻阅,至今已不知读过多少遍了。渐渐的,崭新漂亮的图书卷了边,掉了封面,散了架,变得残破不堪——尽管书皮用牛皮纸曾小心翼翼地包过了,平时也颇为爱惜,但还是阻止不了它日渐衰朽的事实。
古籍图书《聊斋志异》为我开启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与日常接触的现实生活迥然不同。那时的我正是充满想像和好奇的年代,说神道鬼的故事尤其吸引力。那是一个荒诞、古怪、诡异、夸张的另类时空,充满了不可思议的传奇。鬼怪、狐仙、侠士、剑客、僧侣、道士,在那个世界里各自遵循属于他们自身的游戏规则,善恶也变得不那么显而易见、与生俱来了,而是交错纠缠在一起。如同人间有好人坏人,聊斋志异的故事里的鬼怪也分善恶,而且侠义的鬼神和美丽的狐仙往往正是正义与善良的化身。他们仁义勇敢,懂得感恩报恩,相比之下,人世里的贪官污吏、凶徒恶人,实在乃真正的“虎狼之辈”。这种朴素的善恶观,给一个孩子稚嫩的心灵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而那些曲折动人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读时如在目前,至今仍鲜活地留在记忆深处——《石清虚》中爱石成癖的邢云飞,那种把毕生精力、全部生命投入到与“石清虚”的交往,不惜以身殉石的矢志不渝的专注精神令人感动;《于江》里只身击杀三只狡猾的狼,为父报仇的勇敢机智、沉着坚韧的少年英雄于江的形象,令人无比钦佩;《红毛毡》里西洋殖民者利用我边疆官吏昏庸无能,以威胁利诱等强盗手段、借口上岸晒货物,强行占用沿海领土澳门的切肤之痛;还有数不胜数的委身于书生、给清苦读书人带来幸福和慰藉的狐仙、花神如锦瑟、黄英等,她们的美丽善良,成为书中最美妙的篇章……
嗜读聊斋志异,还为我开辟了一条经典阅读之路。至今我还对父亲赠我这套书怀着深深的感激。除了他在艰难生活中给予我的诚挚的爱、并不因为注重孩子学业就斩断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篇幅短小、清新隽永、言简意赅、意蕴丰富的聊斋志异尤其适合童年阅读,让我由此开始对古籍名著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四大古典名著为例,虽然我此后逐一拜读过,但以当时的年龄、阅历和知识积累,恐怕贸然接触反而颇多障碍,比如被一致公认为“少不宜读”的《三国演义》,对孩子而言相对深奥的《红楼梦》,就都不如聊斋志异的故事读来兴致盎然。
当然,严格意义上讲,这套《聊斋古籍》是文言文,有的地方还读不懂,但这丝毫没有妨碍它对我产生的巨大影响。那时候,敏感文弱的我就与同龄人拥有不同的气质,小脑袋瓜子塞满了奇思怪想,还常常向伙伴们讲述其中的故事,其实不过简单复述书中的事而已。但也令他们惊讶艳羡,视我为“童话故事大王”。同时,构思巧妙的故事情节、委婉典雅的语言、圆熟精练的写作技巧,也在潜移默化中指导了我的写作,让我的作文水平在班级中一直名列前茅,并进一步培养和强化了我业余写作的爱好。当然,读这本古籍的,也教育了我做人应诚实、忠恳、正直、执着,对人世的善恶有清醒和理智的判断, 这些也让我一生受益匪浅。 后来,我逐渐了解到作者蒲松龄的凄惨身世和内心隐痛,开始懂得隐藏在这套古籍背后的深刻寓意和象征意义,从而从更深广的层面认识和理解到这部经典古籍的伟大与深遂。我想不管再过多少年,恐怕我会依然难以忘怀是聊斋志异陪伴走过童年时代,这实在可以引为一生的幸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