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惩罚穿件“糖衣” 丹阳市界牌中学 张琪 下午两节课后,伴随着欢快激昂的乐曲,学生们整队在操场上做广播体操。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这十分钟不仅是锻炼身体的过程,也是紧张学习之余得到放松的好机会。然而,有些学生似乎太“放松”了,他们手臂抬不起,腿伸不直,连跳跃运动都原地踏步,跟“木偶”没什么两样,实在是难看极了。 通过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做操不认真的还都是站在后面的高个子男生,偶尔有一两个女生。为什么前面的孩子就能够认真完成动作,而后面的孩子却更倾向于偷懒呢?不可否认,队伍的后面,恰恰是我们班主任视线的“盲区”。 以前遇到这样做操不认真的孩子,我肯定会把他们留下来,重新做,纠正他们的动作,直到满意为止。可是,初三的孩子都长大了,思想也较为成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如果他们不愿意,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会使班主任在学生面前遭遇“其令不行”的难堪。即便是他们今天给你面子,愿意去做了,但是难保他们内心不心存埋怨。这样,终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这可怎么办呢?既然惩罚行不通,我尝试着换种方式。第二天,我建议队伍的顺序按由高到矮排列,这样的话,做操不认真的高个子男生们,一下子到了队伍的最前面,倒变成了班级的“脸面”。当广播体操的口令响起时,我站在队伍中间往前一看,嘿,你还别说,那姿势真是空前的整齐到位啊!初三的孩子要面子,我恰恰是利用了这点,虽然我没有惩罚,但是却达到比惩罚更好的效果,究其原因,不过是给惩罚穿了一件“糖衣”罢了。 小时候,我们都怕吃药,可是生病了,不吃不行呀!怎么办?给药片裹个“糖衣”呗。这样,吃进嘴里是甜的,等到明白过来却已经吃进嘴里了,药的效果自然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了。工作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犯错的学生,该如何惩罚的确是一门学问。比如学生迟到了,上自习课讲话了,与其挖空心思想着怎么惩罚他们以得到预期的效果,还不如就地取材给他们一点“帮助”。作为班主任兼英语教师,我最常做的就是让孩子们背单词,什么时间背?课间背。让他们想玩的时候收收心,想说话的时候只能开口说英语,这样既能够很好地控制他们的言行,又能够把英语单词背好了,英语成绩提高了,岂不是一举两得?虽为惩罚,但是穿了一件“糖衣”的惩罚在学生看来却更美,更有味道,也使学生更乐于接受。 古语云:“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现如今,我们不妨改一改:良药不必苦口,给惩罚穿件“糖衣”又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