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的力量 丹阳市新桥中心小学 朱江霞 作家梁晓声一次在法国,他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车到郊外。那天刮着风,不时有雨滴飘下。 前面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停地从后窗看他们的车。前面车轮碾起的灰尘扑向他们的车窗,加上雨滴,车窗被弄得很脏。他们的车想超过,但路很窄。 他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正说着,前面的车停了下来,下来一位先生,先对后车的司机说了点什么,然后让自己的车靠边,让他们先过。 梁晓声问司机:“他们刚才跟你说什么了?”司机转述了那位先生的话:“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面,这不公平!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感觉这是理所当然的。” 梁晓声说,这句话让他羞愧了好几天。 这则故事,大致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人文”。 “人文”就是一种植根于内心的素养,以承认约束力为前提的自由,一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它关乎公平、正义,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就在人和人的关系中。 这则故事也让我想起我们语文老师的职责。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标准》) 为师者必须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受典范人格的熏陶,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教育,是人们遗忘了所有学校灌输的知识后,仍能留存的东西。”像《草原》、《五彩池》的自然景美,《威尼斯的小艇》的异国风情美,《在金色的海滩上》中小女孩的心灵美……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 ,在生活中创造美,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激起对生活美的追求,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这些人类优秀文化,应该通过我们的语文课堂,使之宏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