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78|回复: 0

匡亚明小学 动起来 让低段数学课更精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6 13: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动起来  让低段数学课更精彩
丹阳市匡亚明小学  张菊仙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就应当把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作为导向,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有趣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采用生动有趣、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现在有些数学课,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确实为整个课堂增色不少。但我认为,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在热闹背后作些冷思考:为什么有些课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但学习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呢?原因很简单,课件的大量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看得多了,动得少了,听得多了,说得少了,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其实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有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如卡片、小黑板、学具操作等对学生学好数学仍是很有裨益的,如果再配以恰当的电教手段,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耳、脑共同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学习会变得更加有趣,课堂会更加精彩。
一、投其所好,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
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模仿性强,遇到新鲜事物习惯动手试一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些特点,注意“投其所好”,让其亲自动手操作。这有利于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可以摸得到、看得见的实物,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并且学起来兴趣浓厚,主动自觉。在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演示时,要加强训练,使其程序规范化,动作熟练化。这样不但有利于形成操作技能,而且以动促思,使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教学“数的组成”时,我总是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如教“8的组成”时,我要求学生把8根小棒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分法。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后说出结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并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不但为一年级学生学习10以内加减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展了思维。又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我设计了很多环节让学生折、剪、拼,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二、一目了然,化抽象为形象。
形象思维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思维形式,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具和学具的作用,使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事物。在教具和学具的直观演示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规律,从而理解所学知识。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我要求每个学生拿出直尺,观察和数1-10各数,知道 10在9的后面,比9多1,从而会比较1-10各数的大小,掌握各数排列顺序。然后引导学生做排数游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让拿数字卡片1-10的学生按照要求上台排队站好。问:(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从左边数起,第6个小朋友是谁?第8个小朋友是谁?××在左起第几个?……从右边数起,第6个小朋友是谁?第8个小朋友是谁?(2)谁拿的卡片上的数最大?谁最小?6离8近还是离2近?8和10中间的数是几?和7相邻的两个是分别是几?……这样演示,实际上是对各数排列顺序的强化。通过直观演示,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突破了难点,使学生把已获得的感性知识逐步转化为理性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能说会道,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也是思维的外壳,一个人若语言发展受阻,就会减缓思维活动,影响思维发展。有序的操作,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演示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强化学生在操作中形成的表象,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如教学“9加几”时,我不仅结合例题让学生说自己想的过程,而且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凑十的过程,要求人人动手与口述有机结合。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老师发给的有10个格子的硬板纸(表示盒子,如图)要求把9个圆片代替桃子放在格子里,外面放4个圆片。问:“怎样就能很快看出盒里、盒外一共有多少个圆片?”要求学生描述操作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后,可以这样口述:10个方格里面放9个圆片,还空着一格,从格子外面的4个圆片中拿出一个放进空格里,这样方格里正好是10个圆片,再与格子外面剩下的3个圆片合起来,就看出一有13个圆片。
    
    
  
  
  
  
  
  
  
  
  
  
  

    
    
  
  
  
  
  
  
  
  
  
  
  
○ ○ ○ ○
这样,通过有序的观察、操作、表达等活动,不但使学生理解了凑十的道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四、跃跃欲试,巧练之中发展学生思维。
学生在紧张激烈的比赛或游戏中,个个摩拳擦掌,挖空心思去争取胜利。在教学中,教师恰到好处地创设一些激励情境,有利于学生敏捷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学生学习2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时,传统的方法是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看式回答。这样,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不能达到提高所有学生口算素质。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小组“过关斩将”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当学生在提前或规定的时间里正确的完成任务,把关的将才会让其进入下一关学习,否则仍然返回这一关,而且每一关都有不同的难度,越到最后难度就越高,要求学生反映速度更快。学生在这种挑战激烈竞争的氛围中逐渐养成不服输,敢于向困难挑战的好习惯,同时,有利于培养竞争意识和学习毅力。学生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又如在教学“2-5的乘法口诀”后,在巩固练习时,可设计“对口令”、“送小鸟回家”、“快速接龙”等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兴趣极佳。
五、不厌其烦,让学生在实践中贴近生活。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数学教学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
数学实践活动正是学生走近生活的重要学习形式。而低年级教材中的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往往需要作大量的课前准备,许多老师也因为怕“烦”而忽视了这一内容的教学。其实,实践活动往往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投入的热情也是最高的。在教学《有趣的拼搭》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就让学生回家收集各种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学生兴致勃勃,多方收集,到上课那天,每个学生面前都堆满了各种花花绿绿的包装盒等立体图形,分组拼搭时,孩子们可高兴了,听听这位学生是怎样说的:“我用长方形的饼干盒做车身,两个圆柱形的易拉罐正好做车轮,再用一个正方体盒子做车头。嘀嘀!我的汽车开起来啦!”还有的小组拼搭好一件得意的作品,乐得直拍手,还把老师拉去参观。整个教室师里热闹非凡,最后在老师参观完各小组的作品,听完各小组汇报后结束。通过这节课,学生对各种图形及每种图形的特性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又如学完“人民币的认识”后,有个《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了各种学习和生活用品,标好价钱,把教室布置得像个商店,然后每人准备一些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去商店购物(营业员由学生轮流担任)。给学生每人一张表格,每进行一次购物,就作一次记录。
附:购物记录表
    
商品
    
  
  
  
  
  
  
  
  
  
  
  
  
  
一共多少钱
  
  
  
付出多少钱
  
  
  
找回多少钱
  

    
价格
    
  
  
  
  
  
  
  
  
  
  
  
  
  
  
  
  
  
  
  
  
在“购物”过程中买卖双方互相监督有没有发生错误,有问题时寻求周围同学和老师的帮助,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勇气,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真正让学生亲近数学,让数学走近生活。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之一是活泼好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该“动”的时候“动起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享受动态的数学课堂。数学课会因为学生积极的“动”,快乐的“动”,有效的“动”而更加精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1-26 18:26 , Processed in 0.05896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