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凭栏观风36 于 2015-11-27 20:42 编辑
给你一份信任 还我一份惊喜 丹阳市蒋墅中心小学 戴俊红 学校一年一度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延续了三年,与其说是综合实践活动,不如说是师生共同期待的“美食节”。皮蛋廋肉粥、红枣银耳羹、八宝粥、茶叶蛋、饺子、馄饨,在师生共同准备、齐心协力下,综合实践活动那一周可谓是孩子们最开心、最愿表现、最忙而有获的一周。
今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周又到了,我任教的六(1)班同学也早早开始了期待,班主任雍老师告诉我,在广泛征求了同学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包团子。“包团子?!”我一听有些傻眼,因为按照惯例,高年级学生一般选择的都是包馄饨、包饺子这些简单、易操作的活动,从没有班级挑战过“包团子”这种高难度的活动项目。要知道,包团子还真是一个技术活,没有一点基础的学生们能行吗?我将我的顾虑告知了雍老师,雍老师说;”同学们感觉年年包饺子、馄饨,一点新意都没有,团子好吃又有挑战性,至于学生们行不行,试过了不就知道了吗!”当然,考虑到最坏的结果——学生们最终也没能包出成品团子,事先会由老师先包出一部分团子,让学生一解口舌之欲!随着午间下课铃声的响起,孩子们迅速进入“战斗”模式,分组、铺桌布、拿菜馅、盆中倒入糯米粉、加水搅拌,揉按成团,孩子们忙得不也乐乎!除了在和面环节大部分孩子掌握不好水与粉的比例,我们几个学科老师稍稍帮了一下忙外,其他工序孩子生们都完成得不错。到了我最担心、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包团子环节,孩子们学着老师们的样子揪面、搓圆、压扁、做成空心碗状,放馅、收口,动作尽管有些僵硬,但也是有模有样的。不一会儿,每小组的桌上都放了好几个形状各异的团子:或扁,或圆、或大、或小、或张着口、或漏着馅。再看看孩子们的神情,丝毫没有因为首次的失败而沮丧,相互评论、各自总结,外加现场学艺,在老师的指点下,热情洋溢地进入二次“创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包团子的动作越来越熟练,包出的团子也越来越圆润!丁吴燕、金祥、贺盼、徐岩、徐思孟这些平时学习很有困难的学生在活动中显示出了较强的动手模仿能力,平时自控能力弱,特调皮的杨晨、葛成宇、姜贺宇表现出了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沉默寡言的李昂也有了强烈的交流欲望,当然,更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在家从来不参与家务的孩子们在活动中努力的尝试、成功的制作! 因为少了学业成绩的压力,我们给了学生充分的信任,在我们的耐心等待下,孩子们成功的挑战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包团子活动!如果在学业辅导上,我们也有这份期待、这份信任,给予充分的等待时间,那我们也必将收获孩子们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惊喜! |